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91节

而在出战后,不论身份高低,有能力、有功绩的八旗人可以当将军,没能力的就当小兵。

在满清此时,八旗勉强还可以维持这样的制度,导致作战时,指挥官可能是个八旗里的贱民,小兵却是八旗贵胄。战场上,主人听奴仆的命令东奔西跑,而一离开战场,指挥官赶紧给小兵点头哈腰,端洗脚水,因为他是这小兵人身依附上的奴仆。

这股原始的军事部落制度,导致董鄂费扬古就算想收拾这个侍卫,也得费点心思,再找一个别的由头。

“都别笑,都别笑!”

费扬古扬着鞭子一通好骂,坐下来生了好一会闷气,才开始给他的康熙皇帝写报告。

如今的满清可不再是山里的野蛮子,对于汉礼颇有自己养的一批文人来一板一眼的研究发扬。

明国内还有人骂礼部,说明国内的某些臣子荒淫浪荡,在礼仪上还他娘的需要翻故纸堆,搞得不如某些鞑虏的礼官设的好。

某些鞑虏,那还需要问是谁吗?

关于这场己巳换局的政治影响与之后按照什么样的礼仪,来册封朝鲜世子,还需要很多令人头疼的思考。

因此,费扬古也就把这事忘了。

训练都监的大将死个儿子而已,敢闹事就让他和儿子到九泉相见。

数日后。

被押送流放巨济岛的宋时烈,踉踉跄跄的来到永双浦。却震惊的发现,永双浦上悬挂的赫然是明军旗帜!

他不禁喜极而泣:“流放荒岛,复能看见我皇之旌旗,岂非宋某的否极泰来?”

82岁的宋时烈在成为朝鲜文坛领袖之前,一直是崇祯皇帝的脑残粉。听说崇祯帝自缢的时候,他戴着孝在路边嚎哭,夸崇祯帝是国君死社稷的典范,而他作为崇祯帝的臣子,却只能在属国举哀,真是悲栽哀栽。

文人说话喜欢引经据典,春秋时的《礼记》曰‘国君死社稷’,是对君主的最高评价标准。

国君死社稷是正版原文。后来人们说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是现代人自己改写的。

宋时烈对明国皇帝一直都称呼为‘我皇’,无论是满清夺国,还是永历复国,他都这么喊。

听闻朝鲜文坛领袖跑到巨济岛见自己,郑诛和大喜,拍着爱虎的肩膀:“好啊,朝鲜人终于知道老子来了。”

然而,等他奔出来见到宋时烈时,却看到这白发老头嚎啕大哭,冲郑诛和用口音奇怪的汉语讲他的悲惨遭遇。

絮絮叨叨的讲了一个多小时,郑诛和耳朵都要听出茧子了,才搞明白咋回事。

原来朝鲜小朝廷又内斗了。

朝鲜党派又掐起来了。

朝鲜又换王妃了。

“那你们到底听没听说明军来了?”郑诛和实在不耐烦的打断了宋时烈。

然而,宋时烈却懵逼的摇头:“未曾听说。哪怕是来的路上,也只听说釜山驱逐了一群倭寇。”

倭寇?

我堂堂明军你说我是倭寇?

于是,郑诛和懵逼了。

他的任务,是在朝鲜的边角上打开局面,诱使北方清军南下。

现在他打也打了,港也破了,城也开了,甚至还占据了一座大岛,然而朝鲜根本没有任何反应。

鲜人鲜王还在搞内讧,他们甚至不知道这边出了事。

他们没反应,那怎么调动清军南下?

这眼看就七月了!

郑诛和无奈,只能赶紧再加急写了一封奏折,交给马千户加急横渡大海,飞驰往山东省莱州府的胶州,以最快速度将情报转呈到皇帝御前。

福禄特快船,长崎到南京仅需七日,郑诛和自己估算,从巨济到青岛应该只需要四五天,以七百里加急的驿站飞奔,六天即可转到京师,方便自己甩锅。

不是灭倭不努力,实是朝鲜太无能啊!

作者的话:仔细想想,朝鲜人好像真就一直是这个水平。这华夏长子也太废物了,我要废长立幼。

以及,今天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永远铭记。

第一百五十章 给公主配婚

六天?

其实马千户与这艘武装货船,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从朝鲜巨济日夜兼程满

帆狂奔,以不要命一样的速度到了山东。

不过目的地有些偏,原定计划目标是莱州府的胶州黄岛(今青岛市),但随着洋流却一下子冲到登州府蓬莱县的高山岛。如果不是还知道自己的目标在西北方向,有所校正航向,马千户极有可能就直接在辽东的旅顺口靠港了。

而旅顺口,是满清驻防八旗的所在地,军纪极差,爱杀渔民。

马千户只要靠岸,可就要死无葬身之地。

他擦着满头大汗,急忙将公文交给当地驻军,再转快船立即送往京师,中午时分就抵达了御马监。

京师紫禁城,御马监。

原先是阉人们管理战马,为皇帝宿卫等的工作,场所,现在差不多就变成了文人口中的‘枢密院’,军国大事往往就在这里处置。

皇帝大爷一拿到情报,根本顾不得吃饭,直接把吃到一半的面条倒在御前的狗槽,然后顾不得换上骑袍,直接拉起常服的袍角,飞速跑到门口拉起马厩里的马,径直单骑出门,向京城东北方向一路狂奔而去。

大爷这迅速的动作,让阉人们甚至没回过神。

背后,饲养在御马监里防止歹人夜入的御狗们目瞪狗呆,甚至还没来得及吃到皇帝的剩饭。

虽然天天叫他大爷,但圣武帝朱慈焯,今年其实只有三十六岁。只是从小颠沛流离,在军营里长大,看起来跟四五十岁似的。

人公主还没成年呢。

所以郑诛和天天喊他大爷,属实是搞错了年龄,犯大不敬之罪。

要是放宋朝,可以直接抓去给公主配婚。

禁卫们还在执勤,回头一看皇帝没了,面面相觑,吓得赶忙骑马追,一直追着皇帝跑到京师之东的通州。

在通州的孤山下,有一座密闭的军营。这里原先是回族人的村镇。但是几十年前甘肃米喇印率领回民大起义的时候,清朝就把这这附近的回民统统犁庭了。米喇印尊奉明王,聚众十万,转战千里,最终为大明力战而死,壮烈牺牲。

村镇现在已经改造成了密闭的军营,日日都有大炮声在山附近回荡。

营地之中,赫然能看到数十门重型巨炮,盛放在四轮炮车架上,放置于凉棚下。而率领这数千斤重炮的,则是一个看起来相貌清矍,大概五六十的高个子。看起来像个读书人,两只眼都很大,胡须短、嘴唇裂成几瓣,是被自己不停紧咬而裂开。

他叫孙正法,抗清名将孙守法的族弟。

孙守法在国难时手执铁鞭,和后来的米喇印一样,都在被围后力战而死。

孙正法在永历复国之前就已经在陕西临潼起兵,艰难奋战了三年多,才终于见到了回到中原的明军。

“陛下...”孙正法赶忙迎上来。

但圣武帝大爷根本没有那么多俗礼,跳马而下,拉着孙正法就研究起了郑诛和送过来的书信。

当然了,书信里面还有一幅描绘得很精细的朝鲜王国地图,特别精细的描绘出了南方各海岛之间的外形与地势。

圣武帝哈哈大笑的拿出机密公文,和孙正法分享:“还记得那个外号‘朕不举’的小崽子吗?他在朝鲜打的不错,可朝鲜王庭后宫火起,书生党争,愣是把他的小功绩全都抛之脑后,你说可乐不可乐?”

孙正法急忙拿过来看。

客观的讲,去除掉朝鲜人的军队拉胯的五体投地之外的因素,郑诛和做的也很不错。公文写的也很有文笔,跟小说似的。

向红毛鬼子购买战船,火速征有罪之老兵入伍,又奇袭釜山,再破蔚山,还打死兵马防御使,俘获数千人。单骑捅杀黄淼的描写很有画面感,让人如临其境。

“是个将种。微臣觉得,此人最有才干之处,就是这份临机不乱,处置得当的眼界。若是一般将领,只怕还要继续袭扰朝鲜海岸,做无用功。”孙守法评价道。

“确实。这是他先前寄过来的遗书,你也看看。”圣武帝又掏出第二封书信,交给孙守法。

孙守法琢磨了片刻,就几乎戳破了郑诛和抄别人诗的无耻行为:“写的好,可惜不像年轻人该写的诗。这半句诗俞老弥坚,仿佛老骥伏枥,有志在千里之气。郑灭倭今年只有二十四吧,不像是老气横秋的时候。大概是文采斐然,有超乎常人的才能吧。”

还好,因为真的没有人写过,而且两句写的十分好,所以孙守法只是怀疑,但也没有实锤。

所以回到古代,千万不要轻易乱抄诗。

文化水平不高,可能还不如对面的康熙读书多的皇帝大爷则笑哈哈的没在意,只是说:“俺觉得这诗写的好,该刻个碑,放在国子监门口。让那些狗读书人都看看。”

“咳咳,陛下,我们还是谈谈大事吧。”孙守法无奈的赶紧拐开话题。

两人围绕着这些大炮,说起战局。

这些重炮,就是皇帝大爷的新计划。

大部

已经送往锦州,现在这里是最后一批启运往前线的部分。

其实计划没有特别多的不同,就是把辽西前线的满清骑兵调走,然后方便这些炮兵摆开阵势,猛轰敌城。

大明与满清,在辽西的锦州城附近,在辽西走廊的咽喉之处,各自占领着一部分。

大明有锦州,在附近修筑了数十座要塞,将辽西走廊锁的严严实实。

满清有锦县,在锦州东北数十里之外。

双方围绕着锦州、锦县,大凌河、小凌河,修筑的上百要塞几乎填满了每一寸土地。在最宽处只有15公里的辽西走廊,谁也没有办法完全摆开阵势打优势决战,只能呆板的密集前进后退。

圣武帝的计划,在六月派郑诛和于朝鲜骚扰,调走满清前线骑兵支援力量。然后在大约半个月的关键战略窗口期,出重炮兵猛轰锦县,使用密集火炮战术进攻,然后迅速占领并巩固锦县,接着扩大战果,抢修城墙。

等满清骑兵从朝鲜回来时,锦县陷落的局势已不可更改。

然后辽西数百里土地就唾手可得,满清的下一道防线可就退到大辽河的牛庄(辽宁鞍山、海城、营口一线)了。

只是空窗期特别短,满清骑兵前后奔驰可能十几天就会发觉不对劲。

若要30里的宽度上摆开阵势进攻,就很难展开自己的骑兵防卫。若又顾忌这又顾忌那,又不可能成功攻克锦县。

郑诛和当然不是唯一的一路骚扰军。

猛合大虎月前已经带领宣大的骑军,附上乌拉特、达尔罕等部的牧骑,已经沿着草原袭杀向通辽、吉林乌拉、打牲乌拉等地,作为主力的牵制部队。但由于往年也这么打过,所以辽西的满骑不一定会随猛合大虎的动作而运动,才有了郑诛和这根保险。

“我看,还是再加上李查哥不花、童死国与祖成明吧。”圣武帝抚摸着这些大炮,还在考虑能不能加码。

但孙守法不这么想。

他建议道:“察哈尔军动与不动,又不能有什么增益。倒不如给郑灭倭补点军队,让他造海直进,挺逼汉城。既然朝鲜王国之军虚弱无能,或可一鼓而下。但此计就如同破锦县之策一样,风险极大啊。”

倘若开京的满清八旗发现汉城遇袭,立刻就会杀奔过来。

那到时候,郑诛和能不能全身而退就不好说了。

“事在人为,可以一试。”皇帝大爷握了握手里的遗书,决定命令郑诛和泛海进攻汉城,威逼朝鲜都城。

只有这样,才能调走辽西的满骑。

连猛合大虎与孙正法都把性命压上去了,身家性命,不应恍惚。

临分别前,孙正法突然掏出一封遗书,交给了圣武帝,深情满怀的交代:“此次一见,应是别离。我攻锦县和金城塞,必拼死而争先,有进无退,有死无生。诚如郑灭倭之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逮破城而已矣。”

“灭倭以诗启示我,我亦应当勇攻锦县,不辱此诗。希望灭倭也如此诗,勇攻汉城。”

“鞑虏杀我父兄、杀猛合大虎之父,我与鞑虏之仇不共戴天,不可共于天地,不能共于黄泉!”

“故臣若败也,不必挂念,当死社稷!”

作者的话:但不是现在(指标题)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为您怀孕留个后人

老怀流涕,悲不自禁的皇帝大爷跑回了皇宫。

首节 上一节 91/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