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07节

……

第二日,张韩昨夜不睡宅邸的事,传遍了野王。

不少将士皆为感叹,董昭更是大为宣扬,为张韩讨取名声。

同时也让张杨、眭固一干人等如坐针毡,头皮发麻。

他手底下,一个人都没进院去碰!而且黎明时,就开始在军中传出了此事。

这说明张韩不光是看破了他们的用心,甚至还直接反制一谋,将名声传扬开来。

所有的话都没有挑明,却已经在暗潮汹涌之中,赢得了一局!

这些事,把张杨气得愤怒不已,但是又不敢和张韩等人马上翻脸,更是不能驱赶他们离去。

这些事只能当做张韩的一项事迹,为他的名声再增添一笔。

算盘打得可真好,张伯常。

又等待了几日后,野王所屯兵马,大多都知道了张韩此事,对其人品行和功绩颇为敬佩。

于是不少人也都起了结交感谢之意,其中不乏董昭介绍拉拢之人。

这一日来了一将,名叫杨丑。

张韩一听就来了兴致,设下宴席叫上了典韦、高顺、曹昂来陪同,初见其人,张韩发现杨丑并不丑。

不说相貌堂堂,却是勇武身姿,笑有豪气。

董昭是陪同他一起来赴宴的人,期间和张韩介绍了当下杨丑的状况。

他本是一早跟随张杨的部将,当年张杨兵败而远走河内时,他就已经在了。

不过后来,黑山残部归顺,反而分去了张杨的宠信,逐渐疏远其军。

这其中定有缘由。

后董昭到来,与杨丑结交后,颇有照拂,算是熟稔。

于是席间,把酒言欢,无话不谈,到后来,董昭还是率先说出了他的猜测。

“君侯,实不相瞒,”董昭笑着靠近了张韩而坐,语气也放得轻了起来,“我在此地许久,且也熟悉袁绍的情报脉络,是以我怀疑眭固其实已经暗中得袁绍拉拢许诺,应当会投靠河北。”

“哦?何出此言?”张韩颇为意外的看了他一眼。

董昭笑了笑,又道:“眭固将兵马向雒阳东北靠拢,随时可由陆路进并州,又可由水路进冀州。”

“而且,此前接连有使者暗中到河内来,眭固多次为袁绍说好话,再者,黑山、白波都有投降袁绍的旧部,所以。”

“不错,好心思,”张韩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那公仁觉得应该如何?”

张韩这才明白钟繇那一夜的话,其实那天晚上回房之后,他和典韦都没睡,前半夜一直在拉着钟繇聊天。

后半夜这是典韦的呼噜声让他们两人根本睡不着。

钟繇又再一次赞叹了张韩高风亮节、洞察隐患的行为。

到今日,张韩方才明白,原来他那一晚不睡,等同于拿到了和这些河内部将、谋臣一起攻略张杨的“入场券”,若反之,则会丧失此机会。

董昭笑道:“是以,君侯看到的河内,兵精粮足,上下一心,其实都只是表面。”

“现在已是一派想归于袁,另一派则是要归于汉廷,又有我等,愿意归附曹公。”

“当然,归附天子与曹公,又暂且并不冲突,”董昭面色一凛,叹道:“关键就在于,大司马的心思,暂且无人能知晓。”

张杨因当年叫属下背粮食去给刘协,所以有救主的功绩在,对刘协来说也是一桩恩情。

所以得封了大司马,但当时汉廷的官位,在外诸侯都不怎么当回事,现在也只有河内诸文武会这么称呼了。

董昭顿了一会儿,接着道:“但在我看来,他应该不愿归曹公,而愿降汉。”

张韩直接笑了,低声向董昭道:“先生之前得张杨恩情,为何不报?”

直到现在为止,张韩都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要暗算张杨的话,他担心这些人是合伙来诈骗他感情的。

省得傻乎乎的答应了,明天张杨就带人来围住他的营帐。

董昭摇了摇头,无奈的叹道:“的确如此,在下又岂是无情无义之人,当年大司马的确有恩情,不过这一年来,我屡次进言,都未能得到采纳,我才明白是他优柔寡断,将信将疑。”

“这样的主公,累及三军乃是迟早之事,我暗中进言不知多少次,但他总有不愿归曹的理由,是以非是一条道途之人。”

董昭也很无奈,并且脸上的确有不少颓唐懊恼、神情失落的表情。

张韩可以判断这并不是装出来的,董昭善于外联,这类人,看人一向很准。

他现在决议离开张杨,那就说明早已对他失望透顶。

“那现在,你们打算怎么办?”张韩开始试探了起来,不到最后表态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上套的。

“这杨丑将军,其实便是我早已联系的,他在此地,惴惴不安,我便告知他,张君侯大可结交,一同归曹。”

张韩陷入了深思之中,董昭在我来之前,已经为我联系好了许多部将,并且拉拢了可以结交之人。

钟繇也知晓,那就说明他和董昭应该暗中有所联系。

怪不得他知道如此多的情报,如此说来,河内的局势暗中其实早就有谋划,只是等我来而已。

我和小白兔之间的仇怨反倒成次要的了,张韩心想。

“君侯,可有计策?”董昭期待的看着张韩。

听到这话张韩顿时一惊,盯着董昭摇头道:“意思是你们没有?”

“没有。”

那你说得特么高深莫测的……张韩心里一大口老槽,真想吐董昭脸上。

局势你拉拢了,心里建设也做好了,现在万事俱备,就差计谋了是吧?

“你,你……”张韩给气笑了,几次想开口没说成,只能问道:“当下局势,你先分析一番。”

“眭固有三千兵马,死忠于他,乃是当初白波旧部跟随而来,至于张杨,有三万兵马分散在各处,驻守河内,但野王屯积旧部,半数人都会听从于杨丑将军。”

这就是底牌了。

杨丑可以调集一半,就足以和张杨分庭抗礼,若是起亲卫忽然而叛,必然能得手,问题就在于起事之后了。

董昭此时趋步起身,到了张韩的面前,双手相叠拱手鞠躬而下,朗声道:“在下久闻君侯大名,听闻君侯乃是文武双全,极善领兵作战,布局谋划。”

“在下,与杨丑将军都想知道,如此局势,你会如何奇计取河内!”

此时,曹仁、曹纯两宗亲在汝南驻军扫寇,定今年稳固南方大计,曹公又要驻守雒阳以震慑诸公。

而且,天子封赏河内张杨,定然无理由动兵马,那么还会有何助力?又该怎样抉择?

现在再回去商议,或许时日已经不足了,等到今年过去,张杨必定会抉择投向一方,而看眭固等人逐渐受宠,他极有可能会和袁绍冰释前嫌,先行靠向河北。

毕竟,袁氏是一棵大树,当今世上,需要倚靠一方者定难以拒绝。

特别是在他几乎已经拿下整个幽州的情况下……

“呵呵呵,”张韩端起酒觥喝了一口,此时大家的目光也都看向了他。

喝完后,他伸袖一抹嘴,颇为豪迈的扫视众人,沉声道:“若是我的话,我会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做‘叫父’!”

“叫……”

典韦:“……”

高顺:“……”

……

深夜,喝完酒之后,张韩趁夜色到营中骑军处,令纪伯骁点出十骑。

“此去雒阳东南,我的叔叔曹洪,驻军于此,把此信告诉他。”

张韩拿出了一大张布,纪伯骁都看得心惊胆战,这得写多少内容。

感觉是扯了一张大旗来写似的……

125.第125章 君侯缦红缨,银龙霜雪明

张韩写的亲笔书信,基本上不可能有人模仿,因为写毛笔字他掌控不了,所以每一次字都只能大小不一,粗细难均。

写着写着,就发现纸张、布匹已经用完了,只能另取一张,要是写上头了用起寸劲,还要废一张案几……

纪伯骁可能认为内容非常多,但其实并不然,里面就写了较为简短的一段话而已。

也就是钟繇没看见,若是看见了估计要气得自己掐人中。

张伯常号称文武兼备,而钟繇也夸了这么久张韩的文治才情,要是被人知道他吹的张韩书法竟然是如此造诣,脸都要羞红。

张韩因在河内野王不能待太久,所以必须连夜送达,让曹洪做好准备。

作为已经没有外快的曹洪叔父,他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所以他一定会来。

主要是,出事了可以让曹昂去劝,大不了就是大家一起挨顿骂,然后一起罚俸,罚完了之后,而后所得分去犒劳将士,等他们拿完了,剩下开宴席。

又三日,张韩几乎都在拜访贤才,于河内的田间走动,看似丝毫不曾对之前安排美人入其院中的事情发难。

但其实张杨等人暗中都越发的不安,张杨属于武猛从事出身,入仕就是武职,戎马半生几起几落,对于危险的察觉,比一般人要敏锐很多。

但却又找不到破绽所在,因为张韩几乎将他麾下的部将都结识了一遍,哪怕是在军营遇到眭固时,也不曾恶语相向,始终笑脸相迎。

现在的结果就是,他花费了大概七日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豪迈,赠送金银从不手软。

而金银,却大多出自眭固在第一夜赠予张韩的那一间宅邸。

也就是说,他如此豪迈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钱本来就不是他的,眭固积攒下来的钱财,赠予张韩。

而张韩再转送出去,分给河内野王的诸多将领,这样人情是属于张韩的,但钱实际上是眭固来付。

看明白这道理后,眭固几次心疼肉疼,明知道张韩在收买人心,但却无可奈何。

这时,在雒阳东南部三十里,玉泉山附近,便是曹洪的屯兵之地,因在此四面贴城,又方便粮道通达,地貌宽阔,适合骑兵、弓兵演练战阵,同时防备许都之西北,故而遣军至此。

而且可随时通行大道回东郡、许都两地,乃可扼守要道之处。

曹操秋收之后得粮食几十万斛于军,其中十万屯于附近,以备不时之需。

曹洪坚守的要务中,有一项便是要守住此粮仓,逐年囤积粮草在此,用于建造日后北上行军的粮道开拓。

此刻,他得到了张韩送来的消息,最初看到纪伯骁拿出来的时候,他还以为是一面锦旗。

心说这小子为了感谢当时督建许都上报财政的事情,居然还送一面旗子来。

后来听到说是张韩送来的书信,整个脸的表情都揪到了一块儿。

这写信的布匹,已经可以用来做一件成衣了。

打开之后,看书信更是沉默了很久,在这书信之前久久不语。

“这写的什么玩意儿!?你,你口述。”曹洪怀疑自己不识字,只能靠纪伯骁口述。

“君侯说,现在野王屯兵之中,有半数欲脱离张杨,转而归于主公麾下,但张杨在军中威望甚笃,又收有三万兵马在河内,恐遭追杀难行。”

“他说,请他最亲爱的叔叔子廉,前去支援相助,在十一月初六时抵达即可,届时请直接击眭固后军,占据射犬翁城,遥相呼应。”

“如事可成,则河内归于主公也,反之则可能为袁绍所得,河内属战略之地,望叔父大局为重,不必等待主公请示,因功绩已足够抵消惩处。”

首节 上一节 107/1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