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24节

至于溪井,则是在河边,溪边的阴凉处挖掘深井储水,在上方用棚顶盖住,简单易做,用以防止旱时河流干涸。同样也可以用龙骨水车来取水。

这两项新令一出,农桑时附近都热闹了许多,农户自然乐得来看热闹,每当有人聚集时,就会自发的有屯民介绍这些器具,同时告知他们功效。

“咱州牧的志向可大哩。”

“他写的那些歌赋,俺也能哼唱几句,不是随口说说啊!这是真正要把我们带回到以前安心种土的时候啊。”

“防旱、取水,人丁损劳减少了很多,曹公当真是大才。”

“哈哈,李兄有所不知,曹公并不强取盛名,此农桑之略、包括此二物打造、设计,都是出自他麾下主簿张韩之手。”

“又是他!徐兄可知张韩何人?师承何处?我记得屯民之政也是出自他口,此人对治政颇有心得,想必经历十分丰富。”

“这就不知了,据说张韩并没有师承,就是庶人出身,得举任是因曹公主张唯才是举,察其言行。”

“好主张!”现在于兖州再说起唯才是举,已经人人都有新的见解,不看主张出现时的缘由与背景,单看当下的结果。

至少已有数名谋臣能做到治理清静,用才能安民;有数名谋臣可以行军布阵,屡屡取胜。

“子民若有长乐,不使吾地荒芜,民不再惧苛税,地上又有苍天。如此,百姓自当‘吾爱吾乡、吾爱吾郡’,如此州牧,怎会是士人口中所言为祸一方呢?”

“他们,区区酸儒罢了。”

到春日,来投奔曹操的人更多了,其中不乏马商、巨富之家这等颇有家资之人,将家产变卖来资助曹操,他们也可在乱世将身外之物换成别的“保障”,因为乱世守财是守不住的,曹操不抢是他仁义。

不如自己给了去换点贡献,这种贡献肯定是越早越好,等日后曹操占据了三州乃至四五州的地盘,他们想去恐怕连门槛都进不去了。

所以一到开春,接连而来全都是好消息。

……

第37章 先生,您真能装

兴平元年,春。

衙署,晨议之后,曹操独独留下了张韩商议,以特宠来彰显他此次农桑计略的功绩,为何如此呢?因为贫穷。

曹操赏不出更多的金银布帛,毕竟养军、惠民全都是要钱,张韩这功绩,于惠民上来说不知可惠多少年,若无大战,此政可以连连论功,不属于一计一策那么简单。

属于创举,所以给少了敷衍过去不行,必须去顾全脸面,封赏要让旁人见到他曹操的心胸,来彰显爱才之心。

所以现在只能对张韩好一点,讲感情的时候就不用谈钱。

用张韩的话说就是“妄图白嫖他的计略”。

“伯常,待我父自到兖州,家中便有余资可赐,到时再行论功吧。”瓢归瓢,但还是要好言安抚一番,免得张韩心中有所不平。

“您父亲?”张韩顿时眼眉一挑,碎片化的些许记忆顿上心头,咋舌道:“主公,老太爷从何处来?”

“徐州琅琊。”

张韩沉默了片刻,道:“家产如何?”

“应该,不少……父亲是举家来投奔兖州,起初陈留讨董时太过危险,便让他先行变卖了一部分家产远走避难,我胞弟曹德侍奉左右,另有族人不少,还有我父的十几任妾室。”曹操聊家常一样,将当年的情况告知,显然并没有把张韩当做外人。

张韩心说曹老太爷“人老心不老,欲井井有条”,家风果真一脉相承。

他还想问一问这些妾室里有没有那种已为人妇之后才纳的,想了想还是没问出口。

“既是如此,如何能从徐州来到兖州呢?若是老太爷独自前来,或许能走来,可他带着家产就全然不同了,百姓本身是无罪的,身藏碧玉就会有罪,老太爷携带曹氏家产而来,在常人眼中看来,此为金银玉器富贵之财,尚且还会动心思劫掠。”

“更何况是陶谦?或是陶谦的部将?”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一趟好像曹氏的老太爷会死,从而激起了曹操的攻徐之心,而且是为报复仇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只为暴怒速攻,图谋徐州!

若是想不损粮草,不被百姓所困,将战火烧尽徐州,办法不多,最有效的就是屠城。

但这样做,这一年来经营的仁义之名,也将再没有任何关系。

“你是说,陶谦会害我父?”曹操当然明白这话的意思,寻常的山匪贼寇,父亲身边豢养的奴籍或许可以抵挡,而且他也请了泰山驻军的应劭前去接应,数日路途,想来不会出什么事。

但陶谦若是有心暗算,就不一样了。

在常人眼中,这些只是家产财物,可在陶谦及其部下眼中则不同,这些曹氏的家产,一旦进入兖州,就是攻打徐州的军资。

此时若是易地处之,自己能否得到消息后,还看着他们安然出境,去往兖州,以粮草军资扩充军备、积蓄粮草,再来攻打徐州?

绝不可能,必定会想办法阻挠,乱世之中贼寇可不缺,琅琊虽少但泰山郡却多,徐州本就不平,去年刚有称天子者,又历经了大战,陶谦之政不可能遍及所有百姓,至少做不到“清静”安居。

这种情况下,若我要阻止此事该当如何?

唔,我会命一支精兵扮做贼寇,又或者直接派兵劫掠,对外宣称是贼寇之故,至于人死不死不重要。

但刀剑无眼,在得知了某些实情的状况下,不得不将人杀了灭口。

“伯常一番话,振聋发聩,的确有这种可能,若陶谦要劫掠财物尚且还好,若我父因此被害,非是人子之道。”

“我需立即发兵前去徐州迎接。在此之前伯常去军营请志才到此,之后请伯常率青州精骑去小沛暂驻,领小沛兵马威胁徐州东部,不必进攻,只等陶谦派遣使者来商谈便可。”

短短十几个呼吸,曹操就已有了对策,甚至唤戏志才到来,肯定也是有所命令,至于是什么张韩就不好再问了,他将自己的猜测提醒曹操而已,至于如何下令,那当然是他来决定。

自己这一环,作用就应该是与曹子和将军一起行动,率精骑驻军小沛,威胁下邳、彭城。

得曹操的信令后,张韩转头出来立刻叫上典韦,点齐了精骑五百,启行去小沛。

小沛在划归曹操手中之后,早已是沿用了兖州政令,而且安置了数万的青徐屯民在此,对张韩颇为熟悉,而且也感恩戴德。

毕竟是张韩所献的屯田令让他们活得稍稍安宁,不至于被当做“牲口”对待。

所以张韩来时,已经有官吏提前告知所部,宣扬了其人的功绩,不需要过多赘述,就单纯的将屯田之功告知传开就可。

是以到达小沛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在城外迎接,商贾、小吏、有志之士则是在城内住宅等待,等闲时再去拜访结交。

不过张韩却没心思在这里徒耗,他到达小沛不久,就带着典韦去安营扎寨,并且调动当地兵马两三千余,进驻小沛西二十里,沿河而驻,等待徐州那边的反应。

“先生,曹公让我们安驻在这里,你可知为何?”

张韩听闻这话心道典韦还是好学的,居然知道来问主公用意,是以满脸欣慰向典韦点了点头,而后深吸一口气转过身去,背对着他道:“我不知道。”

典韦:“……”

不知道就不知道,搞得一副了然全盘的高人模样,您咋这么能装呢。

“那典某需要领兵厮杀否?”

“不必着急,”张韩沉声道:“我只是行驶了一个进言谋臣的职责,将隐患告知主公,排遣我们来也是为了威胁徐州,引起陶谦注意,至于接下来会如何,应当伺机而动。”

“最近这段时日,我们等待消息就好,主公既然没有召集商议,而是立下决断,应当是自有分寸。”

“哦,”典韦稍稍舒了口气,仿佛是提起自己耐性来遏制所求,他还想借此次大战立功扬名,以图再起,看来是时机未到。

……

徐州,郯城。

一封军报送达了陶谦面前,去年冬日陶谦偶感风寒,时常体虚、酸痛,好了之后又咳嗽不停,到开春融雪时更冷,他就病倒了。

这才刚好了一些,前几日就听闻了曹操的父亲举家资自徐州境内而过,于是前去请来招待了一番,而且是大张旗鼓的招待,恨不得令全境文武都知晓。

这样一来,也好让世人知晓他无任何怠慢之意,此后还派遣将军护送了一段路。

又才过了一日,驻扎边防的营里就送来了曹军在小沛西扎营的消息,于是他立即叫来了彭城守将、典农校尉陈登。

“元龙,你可知曹孟德这是何意啊?”

陶谦瘦削了许多,头发花白,有“枯槁”之感,仿佛已经命不久矣。

“主公,在下想知道,此前为何会忽然宴请曹操之父?以往他在徐州避难许久,伱也不曾去结交,并无交情。”

陈登在陶谦的床榻前平静的问道。

“那是,去年与曹孟德多有误会,我有心结交其父,便是为了两家交好,不再交兵……为了我徐州子民免除兵乱,可得安宁。”

“可他却将兵马立即陈于我境之外,唉,不知是何意……”

看到陶谦这副可怜兮兮的模样,陈登暗暗叹了口气,若是没记错的话陶公的病不至于这么严重。

而且陈登派出去探哨回来禀报,曹老太爷起行的车马,至少有六十车之多,全为金银细软、粮食辎重,还有数百奴籍家丁。

如此浩大,说不定是将曹氏几代人积赞的所有家产都带上了。

最重要的是,曹操麾下祭酒戏志才,给他送来了一封密信,心中明确所言陶谦要害曹父,望陈登斡旋相救。

这一条暗中递信的路子,就是在去年,曹操卖他人情时候结下的。

“既如此,我且去小沛问问,”陈登执礼而下,转身而去。

第38章 吵不过他,算了惹不起

“元龙,徐州之安危,可全仰赖你了!”

陶谦在身后重咳托付,炽热的目光均看向陈登的背影,不过陈登并没有转头回来。

等他离开之后,陶谦才收起脸上的表情,重回一种心事重重的凝重。

曹操此次忽然布兵于边境,也有警告之意,据报来人却非是将军,只是他麾下一名主簿,和元龙颇为相似,是内治的一把好手。

且两人之前在彭城大战议和时也认识,所以此次再去问询却也不算唐突。

而陈登出门之后,也是满脸无奈,眉心紧促有些烦躁,还没动身多远就已经摇了摇头,“陶公的话还可以再假一些……派遣兵马护送,转头就可以装为山匪劫掠。”

“就算没有卑劣的用这种手法,难保那些贼寇出身的兵不会这么干。”

“徐州岌岌可危,随时可能会兴战,本来就是四战之地,而境内出色的武将屈指可数,若是死战岂能不战死?”

陈登很快就想通了此节,只是奇怪为什么曹操会如此笃定,切还让戏志才送来一封书信,要知道这可不是证据确凿的事情。

曹操可以将兵马放置于边境,但无济于事,一旦要攻打则属于是无义之师,他怎么敢确定呢?

答案显而易见了。

“其人之道也,”陈登叹了口气。

去年陶公以平定阙宣余党为名,趁兖州累于青徐之害,想试着开疆扩土,而今年曹操便可以父之名,进入徐州。

当初推举陶公,是否有所不妥?

如今看来他不光难以壮大,甚至不可守成……为徐州惹上了这些麻烦。

“张伯常,我得去见他一面。”

……

泰山郡境内,靠近琅琊的关口,鲍信领兵行军至山坳内,他手下兵马多以泰山众为主,翻山越岭是看家的本领,而且较为熟悉此地地形。

现下关口过往的商贾、百姓不少,探马来报之后,鲍信稍作分析便可知晓关内驻军。

“关墙上八人一队巡逻,共三队,关口大门开启,关内旌旗稀落,不会超过五百之数。”

“等到夜间,守备换防时,我们举火为号一同攻杀,定可取下此关,引骑兵进琅琊。”

“遵命。”

鲍信看了一眼天色,现在已是夕阳,再过不久就该是炊烟袅袅,是以伏于道路两侧的山林,按兵不动。

在他身侧有一将领,八字山羊胡颇为漆黑浓密,面色严肃板正,双眸炯炯有神,看身上粗糙的肤质以及手上老茧可知常年行军,有手持枪伏地,左腰还悬挂一把长刀。

他趴到鲍信身边问道:“鲍相,曹公此次本就在济北,可为何不与我们一同来攻此关?”

“应劭、曹休都在军中迎接,若攻下此关,今夜我们便可长驱直入,去营救老太爷,如此不是更好?”

首节 上一节 24/1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