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7节

“他们若是能有田,有家,有这一线希望,就有了固安之地,定会拜服明公之政。”

张韩说完,帐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片刻后曹操拍案道:“伯常一言,令我茅塞顿开,以往多思之事也不必在纠结。”

“袭扰之计甚好,以精锐骑兵率步卒紧追不舍,仿佛游斗逐鹿,将他们扰至疲惫,拖垮其身心,再数战逼降。”

曹操抓住了张韩的手臂,满眼都是精光,脸上不断浮现惊喜之色,当初将张韩留在身边,不过是想要个武艺高超之人暗中护卫,仿佛君子藏剑于身侧。

现在看来,张韩居然还有治理民生的才能,这可真是捡到宝了!

“至于军屯安置之计!等击溃贼寇之后,操定向先生,彻夜请教!洗耳恭听!”

曹操第一次,神情诚恳的对张韩拱手颔首,礼恭备至,诚意十足。

“明公,”张韩扶起曹操,脸色期待的道:“事不宜迟,当尽快下令!”

屯田大计!安置百万民!此等大事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就等伱把这百万人打回来了。

张韩想道。

球球追读呀各位大佬,至关重要!!有人在看不,拜托了

第9章 如果不靠脑子,那就靠脸皮

“屯田,种子、农具、耕牛如何来?划分在何处地域,你心中都已有数了吗?”从主帐出来,戏志才满心疑虑的问道。

他没想到,张韩腹中竟已有如此谋略,当初他还在自己帐下为文学掾时,未曾显山露水,只是学习自居,听取为主。

那时候若是多多与他商讨就好了。

“没有啊,”张韩咧嘴一笑。

“先赢下这一仗,具体屯田事宜再思考便是,但贼寇归降之后肯定愿意做屯民,只要政令安置得好,不出兵变不就好了。”

“也有道理,”戏志才白了张韩一眼,眼下当务之急的确是先行将青徐贼寇平定。

只是想不到,这张韩说话如此直接,就不忧愁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山人自有妙计”的意思。

啧,烦死了。

他本来是我的门客。

……

曹操深知计策适宜,下令所部以袭扰为主,追逐青徐贼。

以张韩所言,“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战法,以精锐骑兵、脚程极快的轻甲步卒搭配行军。

于是数千兵马,加上鲍信的五千精锐,追逐青徐贼,也不死战,也不冒进。

期间进退有度,保持贼寇不失而且也不入险地,一连十几日,比拼的就是耐性。

可青徐贼一旦有掉队的小股人马,就会被骑兵立刻冲上来围捕逼降。

数日以来此消彼长,贼寇的粮食早就难以为继了。

在此刻,曹操抓准战机亲自率军而出,和鲍信带兵昼夜会战,压垮了青徐黄巾的最后一口气,终于在三月底,开始了招降。

当第一批贼寇归降时,其余他部的首领就会慌乱,毕竟首降的人宛如创举,而后跟随者所受的恩惠就未必能先前的人那么好。

到得四月初,这些青徐贼开始争先恐后的投降,携民过境而来,祈求归降于曹军。

不断收降的曹操和鲍信在合计之后发现,这些贼众加上流民百姓,竟然超过了八十万之数,而且还在增多。

最后达到了百万。

百万人丁归降,其中有三十万是贼寇的降卒,若说他们罪大恶极,大部分却又只是无家可归,盲从求活;若说无罪,又斩杀了任城相与刺史,好歹是一个二千石,一个八百石。

刺史这八百石还非是那么简单,早年刺史只有监察权,不过到后来刺史大多也是自太守之中选出,也有兵权在握,府兵制流传百年,早早让各地拥有用兵自立的潜力,所以自然也是重要人物。

曹操和鲍信,觉得更加头疼。

不过头疼归头疼,箭在弦上又不得不发,若是这时候说人太多了不想受降,或许名声受损只是小事,接连产生异心、进而兵变才是大事。

曹操在当年起家的时候,可是遭受过丹阳兵兵变的,差一点就死在创业初期的路上了,等同于集资的时候被人抢劫。那种滋味不好受是一回事,隐患随时会爆发的算计,才是大事。

但凡曹操、袁绍这样的人物,很不喜欢被人背后算计,所以想事情时就会复杂一些,不愿被人猜透心思。

四月,春耕农忙的最后一月光景。

已是春雨绵绵的时候,曹操下了命令将张韩提为主簿,并且赏了十金以褒奖,又给他十人宿卫的挑选名额,随行左右。

在鄄城赐了一座宅邸,用以安置家眷,不过现在的张韩并没有家眷,故而暂且只有婢女和家仆为他管着。

时至此刻,他才真正将张韩当做一名真正的谋士来礼待,与其余亲自请其出山的谋臣相同。

鄄城张府,新挂的牌子悬在门上,进院就是宽敞大气,通铺石板的院落,张韩此时就在院中蹲伏于门槛上,看一些戏志才送来的地志和不知名谋士所写的策论。

同时脑海中可浮现系统奖励记录的面板。

【献策有功,平定贼寇百万,统率+3,武力+1】

【统率:72】

【武力:83】

武力代表了气力和基础武艺,而统率则是兵法的悟性、领兵的才情和各项行军带兵的基础能力。

怎么都和文治不沾边。

智力提升能够让他读书学文更加容易,那内政则是专精于内治一项,现在张韩更想要这些。

单纯武力的话,力终有穷时,还是智力好,不然遇到的事情一旦和穿越便利所给的“先知”无关,需要真正处理勾心斗角的时候,说不定会行差踏错。

我明明是以谋臣身份献策,得到的却还是【武力】,不过无所谓了,内政是实实在在的文治要务,如果能将屯田事宜做好,肯定可以不断提升。

“我可不想再回去浴血厮杀了。”

“想想都危险,”张韩之前一年能活下来,主要是没遇到正规军,一直都是跟随曹军在刷黄巾余孽,这些贼寇虽众,但易垮,而且没有名将统率,没有名士出谋。

这时曹操已经走进了院门,门外的两名宿卫甚至都来不及通报,他就已经大跨步进来,风尘仆仆。

曹操是刚从军营回来,之前收降残余贼众的事情差不多了,又亲自率军到山里去扫荡贼寇,从出兵寿张到结束收尾,他都是亲自坐镇军中。

现在回到鄄城,第一时间来找张韩,期待着此前张韩所说过的屯田之策。

曹操身旁,有儒雅文士跟随,是不苟言笑的荀彧,在东城门接了曹操之后,又随他一路前来见张韩。

此时再相见,他也开始正色张韩,主要是曹操明言张韩这里有屯田安置之法,可以解决当下之难。

不过荀彧只是笑而不语,心中所想是可能张韩还不知道青徐归降来的不光是贼寇,还有流民,足足百万。

如果知道他还敢夸下海口,那才值得敬佩。

但出于礼貌,还是打算来听一听。

正堂落座,张韩家中还没有茶水,只能上了点酒菜,几人立刻就商讨起了如今状况。

“伯常畅所欲言,若有计策不必藏于心中,若有难言之处,可问询我与文若,今日就要定策。”

“今日?”张韩眉头一扬,他没想到这般雷厉风行。

“今日。”

曹操喝了一口酒,而后满脸认真,洗耳恭听。

他想听听从张韩的嘴里说出来的屯田,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没有,那明日再回去和荀彧深谈,如果还是不妥,那就去求张邈支援粮草军资来安置流民。

反正此时局势初定,要么靠脑子解决,要么就靠脸皮。

总之一定要安定下来,彻底在兖州站稳脚跟,方才能有争雄之姿。

第10章 以田土开定人心,得固安

“屯田,本就是兵民结合,将无主之民收归,垦种荒地之制,以此来供给军粮、给养,从这方面看,这些所谓无主之民地位就不高。”

“若是要典农官招募,就必须要以丰厚的奖俸,所以当年以免除兵役、徭役为奖,方可募得屯田客。”

“这样的制度,在现在手中有百万流民的时候,就不必特设奖励了,”张韩开门见山的说出了他心中想法。

“因他们不光是无主之民,而且是扰乱兖州治安的罪民,归降非所愿,若无明公将之击溃收降,现在这些人完全会曝尸荒野。”

荀彧听到这眉头一皱,嘴唇动了几下,但却忍住并没有开口。

曹操则是意味深长的思索起来,但闻言却面有喜色。

他听懂了张韩的弦外之意,若是说得难听点,这百万归降来的贼寇流民,可以不当人口,当牲口。

连特设的奖励都不用了,但却不是抓他们去服兵役,或者流放戍边,而是开垦荒土,种植农田。

这还不是惠民吗?这本身就是恩赐!

毕竟可以吃饱饭啊。

“不特设,便是和当地百姓地位有所划分,”张韩认真的搓着手,他的语速较为缓慢,因为自觉不善口才辩驳,所以每句话都是尽可能想好,才说出口。

“这样一来,屯民地位降低,却比降卒的下场要好,一部分人就会暂时安心劳作,听从军队安置。”

“妇孺、老人、小孩等,以手工为主,编织草鞋、草席、蚕桑为业,分置于别处,让家人各司其职。”

“原本的三十万降兵,不说遣散,以精选为名,从其中挑选出精锐来,入营操练,其余均做军屯储备。”

“设置细化农官,以每年记录屯田功绩,并察其言行。勤恳、刻苦之人,每年因功可分田、赏金银钱币,或是令其成家定居为民。”

“这样一来,屯民上可有希望,下可求温饱,每日劳作可充实其心,闲时有处可去不必迷茫,自然会安定。嗯……他们甚至会感恩戴德,因为明公让这些流离失所的青州贼活了下来。”

“这是大致的想法。”

同时,有家之人分开劳作,可以让熟识的人各住一方,彼此之间相互挂念羁绊,每年农闲的时候,再让他们见面居住,以解思念之情。此举可令治安安稳。

话说到这,曹操和荀彧同时陷入了沉默。

从张韩的话里,他们听到了一些与常人所言不同之处。

此计不光屯田解决温饱,最重要的是通过劳累让屯民无暇多思,而有闲暇时候又会思念家人,或者思念休憩不会多生事端。

上设立分田与民,给予他们希望。

下则以温饱为界,让降民有活路。

而且对于贼寇军三十万卒,也不说遣散,而是精选。

选上则为精锐,选不上就只能为屯田客,对于他们来说极其重要,对于曹操来说和遣散也并无分别。

这一番话,又让曹操再一次觉得欣赏。

虽然他很想如荀彧一样,共情天下百姓的存亡,去思考这样做会不会对不起这些迁徙劳累的屯民,以最大的惠政来安抚民心。

可是,曹操共情失败了。

听完张韩的话后,他甚至感觉到一丝兴奋,以往在心中埋藏的设想跃然而生,就好似被知音者勾出来的音符,听到合拍的曲子,自然想要高歌豪迈一首诗。

这策论的道理他当然懂。

可如此详细的分划门类,一一设条的思考,却是头一次。

故而觉得张韩这个人有点奇怪。

他出发点似乎很高,不像是将自己看作“小吏”、也不是“将军”、更加不是忧国忧民的“贤人”,因为这些人心中总要装着百姓吧。

首节 上一节 7/1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