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从木材商人开始的帝国时代 第44节

与李世勣并排而骑的,是一个很年轻的白面书生。不过和李世勣的轻松写意不同,这个白面书生却显得异常痛苦,他的大腿内侧早就被马鞍磨脱皮了。

李世勣看了看一副生无可恋模样的同伴,笑道:“稚圭,马上就要见到太原的城墙了,你再坚持一下吧。早知道就不让你跟着去雁门关了。”

张文瓘忍痛道:“明公取笑了,文瓘既然到了并州,肯定要适应这里的一切,否则如何能称职。”

“说的不错!”李世勣很满意张文瓘的回答。此人是科举出身的文弱书生,今年经过吏部铨选后分配到并州担任并州参军。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李世勣对张文瓘很满意,大有收为心腹重点培养的意思。所以这次视察雁门关,特意把他带到身边。

看到张文瓘,李世勣仿佛想起了当年的单道真。曾几何时,单道真也跟着他巡视雁门关。

“稚圭,我之前见过你的告身,好像你是贝州人?”

“正是。”

李世勣好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如今朝中的太仆卿许文宝,曾经在贝州做过好多年的刺史,不知他在你们那里的风评如何?”

“太仆卿许文宝?”张文瓘疑惑道:“明公与许太仆有旧?”

李世勣摇摇头道:“虽然许太仆是并州人,但我与他并无交情,只是想起你是贝州人,故有此问。”说完在心里补了一句,不仅没有交情,甚至有杀子之仇。

张文瓘并不是靠门荫做官的官二代,而是从科举中杀出来的,聪慧了得,他能感觉到李世勣没有对他说实话。

不过李世勣不肯说实话,张文瓘也不可能去打破砂锅问到底,只好把这个疑问暗暗藏在心底,继续回答李世勣的问题。

“明公见谅,文瓘虽然是贝州人,但是大业末年的时候,就随先考迁居到魏州了。”

“这样啊,那便算了吧。”

张文瓘又道:“虽然文瓘对许太仆不了解,但是其三子许森却是如雷贯耳。”

“许森!”李世勣目光一凝。

“是啊!”张文瓘道:“许三郎和文瓘是一起参加吏部铨选的,也算是同年吧。说他大名鼎鼎,是因为我们这批初选官中,不是外放州府参军,就是普通的县尉主簿,只有许森被圣人钦点,做了万年县尉。”

“万年尉吗?果然是个少年英杰啊!”李世勣表面赞赏,其实心里快怄死了。这半年来,他一直在专心谋划怎么报复眼皮底下的文水武家,又远在边关,还真不知道许森的近况。

就在这时,忽然山路两边的堆雪全部被推开,钻出来一个个白衣白帽的弩手,二话不说,一支支飞箭朝李世勣的队伍齐射而去。

张文瓘一个文弱书生,连日奔波之下连骑马都快要坚持不住了,被一箭射中肩头后,直接就摔落马下。

与张文瓘不同,李世勣在看到这些雪地白衣后,第一时间就俯身滚下马来,避开弩手的第一轮射击。

反应过来的亲兵护卫也立刻冲过来,用肉身将李世勣团团挡住。

“汝等是何人,竟敢行刺本官!”李世勣透过亲兵之间的缝隙看过去,越看越心惊,本来以为这些刺客手里拿着的是弓箭,没想到竟然是弩。

弩和弓不一样,弩属于管制武器,明面上私藏弩就属于造反的范畴了,而拥有这么多弩手,根本无法想象。

之前那个打听李世勣行程的樵夫就是许森的农民,得到李世勣的行程后,许森直接生产了一百个精锐连弩兵,埋伏在太原城郊的必经之路上。

这些精锐连弩兵收到的命令就是杀李世勣,当然不会和李世勣废话,一言不发,箭弩继续对准李世勣猛射。

李世勣这才注意到,这些刺客手上的弩,竟然是失传许久的连弩。两轮齐射下来,保护李世勣的亲兵已经倒下去了两排。

不过这也让李世勣发现了刺客的弱点,就是连弩的单次射击威力强大,但是射速极低,每次发射完要花很长时间填充。

虽然这些刺客有意识地进行轮射,但根本无法抵消填充弩箭的时间。

发现刺客的短板后,李世勣明白,如果被动困守,只能坐以待毙,只有主动出击,才有一线生机。

于是李世勣当即下令让亲兵护卫都冲杀上去,和刺客打白刃战。

可惜李世勣算错了一点,就是许森的连弩兵比死士还死士,他们根本不会在意自己的死活,目标只有李世勣一个人。

所以,一炷香的时间之后,许森的一百个连弩兵全部被李世勣的亲兵斩杀殆尽。但等这些亲兵再回头去找李世勣的时候,李世勣已经被射成了刺猬。

贞观十年腊月二十四,并州天降大雪,太原城内外银装素裹。距离除夕只有几天时间了,一个樵夫像往常一样挑着一担柴来到并州都督府的后宅。

这里已经排起了长队,都是到这里卖柴的樵夫。

厨房管事一边给樵夫结算买柴钱,一边大声喊道:“马上就要过年了,府里上上下下用柴火的地方多,你们这几天都勤快些,尽量多挑几担过来。大管家说了,这几天的柴火,每斤多给你们结十文钱。”

正在数铜钱的樵夫叫苦道:“周管事,现在大雪封山,我们每天能送一担柴过来已经是拼了老命了。”

管事气笑道:“废话,你以为都督府是悲田院吗?要不是大雪封山,能给你们多十文钱?快滚!”

那樵夫被一通责骂,连忙赔笑,唯唯诺诺地拿钱走了。

排了半天,总算轮到了章头的樵夫,有些好奇地打听道:“周管事,我刚刚从正门那里路过,看到府前站着好多拿着棨戟和旌旗的甲兵。今早城外已经积了两尺雪,车马难行,难道曹国公还要出城不成?”

周管事骄傲地说道:“当然,郎君要赶在年前去雁门关犒劳戍边的将士,这点小雪算什么。”

“曹国公真是人臣典范呀!”樵夫连忙恭维道。

五天之后,李世勣的仪仗从雁门关回来,行自太原城北郊,雪越下越大。

与李世勣并排而骑的,是一个很年轻的白面书生。不过和李世勣的轻松写意不同,这个白面书生却显得异常痛苦,他的大腿内侧早就被马鞍磨脱皮了。

李世勣看了看一副生无可恋模样的同伴,笑道:“稚圭,马上就要见到太原的城墙了,你再坚持一下吧。早知道就不让你跟着去雁门关了。”

张文瓘忍痛道:“明公取笑了,文瓘既然到了并州,肯定要适应这里的一切,否则如何能称职。”

“说的不错!”李世勣很满意张文瓘的回答。此人是科举出身的文弱书生,今年经过吏部铨选后分配到并州担任并州参军。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李世勣对张文瓘很满意,大有收为心腹重点培养的意思。所以这次视察雁门关,特意把他带到身边。

看到张文瓘,李世勣仿佛想起了当年的单道真。曾几何时,单道真也跟着他巡视雁门关。

“稚圭,我之前见过你的告身,好像你是贝州人?”

“正是。”

李世勣好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如今朝中的太仆卿许文宝,曾经在贝州做过好多年的刺史,不知他在你们那里的风评如何?”

“太仆卿许文宝?”张文瓘疑惑道:“明公与许太仆有旧?”

李世勣摇摇头道:“虽然许太仆是并州人,但我与他并无交情,只是想起你是贝州人,故有此问。”说完在心里补了一句,不仅没有交情,甚至有杀子之仇。

张文瓘并不是靠门荫做官的官二代,而是从科举中杀出来的,聪慧了得,他能感觉到李世勣没有对他说实话。

不过李世勣不肯说实话,张文瓘也不可能去打破砂锅问到底,只好把这个疑问暗暗藏在心底,继续回答李世勣的问题。

“明公见谅,文瓘虽然是贝州人,但是大业末年的时候,就随先考迁居到魏州了。”

“这样啊,那便算了吧。”

张文瓘又道:“虽然文瓘对许太仆不了解,但是其三子许森却是如雷贯耳。”

“许森!”李世勣目光一凝。

“是啊!”张文瓘道:“许三郎和文瓘是一起参加吏部铨选的,也算是同年吧。说他大名鼎鼎,是因为我们这批初选官中,不是外放州府参军,就是普通的县尉主簿,只有许森被圣人钦点,做了万年县尉。”

“万年尉吗?果然是个少年英杰啊!”李世勣表面赞赏,其实心里快怄死了。这半年来,他一直在专心谋划怎么报复眼皮底下的文水武家,又远在边关,还真不知道许森的近况。

就在这时,忽然山路两边的堆雪全部被推开,钻出来一个个白衣白帽的弩手,二话不说,一支支飞箭朝李世勣的队伍齐射而去。

张文瓘一个文弱书生,连日奔波之下连骑马都快要坚持不住了,被一箭射中肩头后,直接就摔落马下。

与张文瓘不同,李世勣在看到这些雪地白衣后,第一时间就俯身滚下马来,避开弩手的第一轮射击。

反应过来的亲兵护卫也立刻冲过来,用肉身将李世勣团团挡住。

“汝等是何人,竟敢行刺本官!”李世勣透过亲兵之间的缝隙看过去,越看越心惊,本来以为这些刺客手里拿着的是弓箭,没想到竟然是弩。

弩和弓不一样,弩属于管制武器,明面上私藏弩就属于造反的范畴了,而拥有这么多弩手,根本无法想象。

之前那个打听李世勣行程的樵夫就是许森的农民,得到李世勣的行程后,许森直接生产了一百个精锐连弩兵,埋伏在太原城郊的必经之路上。

这些精锐连弩兵收到的命令就是杀李世勣,当然不会和李世勣废话,一言不发,箭弩继续对准李世勣猛射。

李世勣这才注意到,这些刺客手上的弩,竟然是失传许久的连弩。两轮齐射下来,保护李世勣的亲兵已经倒下去了两排。

不过这也让李世勣发现了刺客的弱点,就是连弩的单次射击威力强大,但是射速极低,每次发射完要花很长时间填充。

虽然这些刺客有意识地进行轮射,但根本无法抵消填充弩箭的时间。

发现刺客的短板后,李世勣明白,如果被动困守,只能坐以待毙,只有主动出击,才有一线生机。

于是李世勣当即下令让亲兵护卫都冲杀上去,和刺客打白刃战。

可惜李世勣算错了一点,就是许森的连弩兵比死士还死士,他们根本不会在意自己的死活,目标只有李世勣一个人。

所以,一炷香的时间之后,许森的一百个连弩兵全部被李世勣的亲兵斩杀殆尽。但等这些亲兵再回头去找李世勣的时候,李世勣已经被射成了刺猬。

第六十一章 御前脑补

贞观十一年的正月初二,长安城还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氛围中。作为长安城的东大门,春明门是往来灞桥驿和青泥驿的必经之路,商旅百姓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由于摩肩接踵的人群,使得骑马出入春明门的人,即使不下马牵行,也要缓缓骑行,避免撞到其他人。

忽然,春明门外尘土飞扬,一人一骑马不停蹄向春明门冲了过来。

“让开!让开!八百里加急!阻者死,逆者亡!并州八百里加急!”

突如其来的状况让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慌忙往两边避开,恨不得爷娘多生两只脚。要是被八百里加急撞倒,死了白死。

城门守卫远远听到驿丁的喊话,也急忙拦住要出城的人,将拥挤的城门清出一条通道。

才做好这一切,骏马飞驰而过,只留下不绝于耳的驿令声。

四天之前,残存的亲兵把李世勣的遗体送回太原城后,并州都督府瞬间感觉天要塌了,立刻签发了八百里加急,向京城报信。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用每过一个驿站,就换人换马的方法,仅仅四天时间,八百里加急就送到了长安。

驿丁走过后,路人顿时议论纷纷。

“听到了吗?是并州来的八百里加急啊!”

“会不会是突厥人又造反了?”

“应该不会吧,估计是薛延陀犯边了。”

……

驿丁一路飞奔到朱雀门才停了下来,将一个用红色绸子绑着的竹筒高高举起,对皇城的守门将士大喊道:“并州都督府八百里加急,还请放行!”

很快,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位于门下省的政事堂。

政事堂里值班的几个宰相收到信件后也以为是草原出事了,连忙打开,结果发现事情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立刻拿着急信往甘露殿赶。

“什么,懋功被刺杀身亡?”李世民大惊失色,慌忙走下台阶,从侯君集手里抢过信。

看完信里的详情,李世民眉头皱得越来越紧。信上说,刺杀李世勣的刺客有整整一百个人,全都手拿连弩,悍不畏死。而且,那些刺客手里的弩,好像是古籍里记载过,早已失传的诸葛连弩。

除了盛怒以外,李世民还有一丝庆幸。本来他已经决定让几个儿子去外地为官,其中就有晋王李治出任并州都督。诏书已经草拟好了,没想到竟然出了这种事情。要是诏书早发一个月,那死的不就是他的嫡亲儿子了。

“你们怎么看?”李世民对他的四个宰相问道。

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温彦博,侍中杨师道和兵部尚书、参与朝政侯君集。

杨师道犹豫道:“陛下,会不会是安置在幽并的突厥人做的。当初攻打东突厥的时候,曹国公也是其中一路总管,说起来他与突厥人有灭国之仇,难保没有阿史那家族的人心怀二心。”

“不可能!”温彦博立刻反对,当初李世民把投降的十万突厥人安置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的大片地区,就是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

温彦博道:“突厥人从来都是用弓,哪有使弩的。而且,突厥人解发,外形与唐人完全不同。若是突厥人行刺,并州都督府早就在信上写明了。”

然后又道:“陛下,臣以为此案的关键应该出在这个弩上。”

首节 上一节 44/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