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131节

有什么比亲自参与攻克“鲜虞”,再杀进城内弄死中山国达官贵人的老弱妇孺能将仇报得更彻底呢?

虽然说有一点显示出赵毋恤的无能外加阴沉,可是想要整出一个“鸡犬不留”的局面,似乎能更加体现出赵毋恤对中山国权贵的痛恨。

那么问题来了,智氏和魏氏凭什么让赵毋恤去享受攻打中山国权贵府邸,再顺便各种翻箱倒柜进行收获?

智瑶看魏驹,看出魏驹能够理解赵毋恤的所作所为。

杀父之仇啊,怎么报都不显得过份。这个观念一直到两汉都还被认可,杀死有血亲之仇的仇人,能够减免刑法,乃至于被判无罪。

所以了,相关的观念被人们认可,觉得哪怕是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行为也能够原谅。

后面,智瑶纳闷地发现韩庚竟然也来了。

韩庚只是带来了两百多名护卫,没有拉来更多韩氏的军队。

“瑶……”韩庚一脸歉意地对智瑶说道:“庚有阻扰,然……血亲之仇,不报不当人子。人伦之理,阻无可阻也。”

所以变成了智瑶不能追究赵毋恤违抗军令,并且还要给赵毋恤更多的方便,是吗?

智瑶多少是看出来了,晋国的内部形势迎来了新的局面,魏氏从跟赵氏敌对转为可合作,魏氏、韩氏、赵氏和狐氏有点要合流的意思。

理解,真的能够理解,谁让智氏这一波展现出来的实力过于强大,肯定会让他们感到忌惮,进而想要抱团取暖呢。

将心比心,换作智瑶碰上了这种情况,同样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若平野战场因毋恤抽兵北上战败,人情难抵军律。不严处,战死将士何辜,如何予各家交代。”智瑶知道这时候不能表现出个人的霸道,拿大义压人就行了。

怎么去化解几个卿位家族的抱团?这件事情智瑶在决定拉出四个军团之前就已经想好了,才不是为了爽一波就瞎胡搞。

可能是害怕智瑶的关系,后面赵毋恤一直没有出现。

智氏的大军刚从大山翻出来,没有可能不做休整就又进入到行军状态。

这个“左人”是中山国不多的城池之一,城池的规模不大,城墙也不怎么高或厚,但是能够看到很多诸夏文明的痕迹。

换作是以前,智瑶会对异族模仿诸夏有点小窃喜,得知春秋时期的现实状况,认为异族想成为诸夏文明的一员没什么好诧异的地方。

现实就是那种情况,诸夏文明中处在边沿位置的列国,哪一位诸侯都能吊打周边的异族,有什么比展现出来的军事实力更加能够体现出强与弱呢?

很少看见强者会去模仿弱者,弱者模仿强者则是一种需要。毕竟落后就要挨打绝对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至理名言啊!

季节马上就要进入秋季。

智瑶在做休整期间,看到魏氏那边的病患越来越多,不得不进行干涉。

魏氏明显就是出现了传染性的疾病。这种情况下进行隔离处理会是最佳的方式,治疗什么的在当今年代,几乎是无法奢望的事情,患病了单纯依靠个人体质去熬,熬过去了算小命得保,熬不过去也就没命了。

事先,智瑶就将自家军队与魏氏的营地隔得远远地,真没有傻到明知道魏氏那边大量病患,去干同处一座营区的事情。

而智瑶给魏氏支招,是在等赵氏那边也出现传染性疾病之后。

阴险吗?不不不,智瑶根本没有让赵氏与魏氏去靠近,他们自己搞出来的事情,怎么能怪智瑶呢。

至于后面智瑶去提醒,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是属于大好人了的!

真的!

现在的年代,什么都讲“专利权”这玩意,懂得了什么算是家族的私有“专利”,没人会去为了造福大众将“专利”进行共享。

真研究明白什么就无偿共享,以当前时代来说的话,谁都会认定是个傻逼。

话又说回来,诸夏这边是什么时候才开始整“道德绑架”那一套,谁研究出了什么,不去管研究的成本,一句“为了百姓”就让研究者分文不取拿出来呢?

研究出了什么没有获得任何回报,谁还去进行研究啊!

做了紧急隔离的魏氏,半个月内可算是控制住了疾病传染,就是那些本身患病的人,他们的遭遇有点那什么。

没办法的事情,医疗条件就那样,中招了的人靠自己去熬,能不拉更多的人下水,其实就是在做好事了。

“为何智氏无此病情?”魏驹问这句话有些过界了。

智瑶能够理解魏驹的心情。

任谁家里出现了那么大的麻烦,再看一样穿越群山的另一个家族情况良好,不会心里生出一些小心思呢?

“无非多多警醒,以做约束。”智瑶给了个万金油的答案。

类似的约束,其实前人早就给了答案,比如设立营地,厕所应该怎么安排,人和牲畜的饮水区域严格区分开,等等之类。

诸夏文明值得自豪的地方很多,仅是饮水就跟其他民族有着很大的区别。生长环境养成的习惯之下,谁取水都会去上游,才不是在生活据点的下游。他们未必懂得什么细菌之类,完全是下游取水多了容易患病,一代代人总结出相关的经验,再让后人懂得取水要去上游这个生活常识。

有那么一个民族,他们玩的是与病菌共存,精神战胜肉体,甭管河流多脏,秉承的就是喝了这碗河水,来生还做下等人。

魏驹知道问了那么一句已经很过份,以为智瑶会很不高兴,没想到还能得到一个答案,心想:“果然如父亲所说的那样,智申和智瑶都是性格温和的人,对智氏是应该提防,但不能做得太过,避免适得其反?”

一个月后。

病患的数量一再减少,直至新的病患在可控范围之内,智申也下达了新的命令。

有鉴于魏氏因为传染性疾病让战斗力折损严重,智氏担负起了前锋的角色,魏氏和赵氏则是垫后以及负责清扫周边的敌人。

这一波,魏氏受于疾病困扰,折损是真的相当严重,一下子病死了八千多人,里面战兵占了三千多。

自己找罪受的赵氏?他们一个月内也没了一千多战斗力,以基数来说比魏氏惨多了。

赵毋恤也是够能躲,一直到智瑶率军出发后,两人还是一面都没有见到。

“毋恤,瑶可知伯鲁将归?”韩庚问道。

赵氏在赵鞅死后,有一支人马就得到去代国召回赵伯鲁的任务。

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月,考虑到前往代国的路途遥远以及道路难行,不出意外赵伯鲁应该是在冬季之前能返回晋国。

赵毋恤面无表情地摇头,说道:“瑶不喜与我。”

如果赵鞅没有意外死掉,赵氏再虚弱也不会多么危险,还有更多的时间让赵毋恤猥琐发育。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赵毋恤本身就是庶子获得继承人的位置,先前赵氏内部的反对声音是被赵鞅强硬地摁了下去,等赵鞅一死,内部和外部都不允许赵毋恤成为赵氏的一家之主,没有什么比赵伯鲁重新上位更合适的选项了。

韩庚低叹了一声,说道:“唯有如此,赵氏方可得喘息之机。”

大家都以为智瑶是因为赵毋恤抢了赵伯鲁的世子位才心生恶感,那么肯定是要试一试重新让赵伯鲁上位,能不能让智氏减少对赵氏的针对性打击。

反正事态都那样了,有用没用试一试,好过什么都没有变啊!

就事而论,智瑶可以不顾脸面地针对赵毋恤,还真无法事事针对赵伯鲁当家作主的赵氏。

不单单是关乎人设,还因为智瑶的未婚妻是赵伯鲁的同父同母妹妹。

一个人要是完全莫得感情,谁都会感到害怕。

想做大事,哪怕是装也要装出一个人设,不止是什么面子工程,其实还是丰富自身的各种光环。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几乎全成了各种老阴哔的垫脚石。

智氏的大军打头,魏氏和赵氏的部队紧随而上,他们在逼近“鲜虞”时依旧没有遭遇到多少抵抗,直至兵临“鲜虞”城下之后,看到的是一座规模一般般,驻防守军数量也不多的城池。

那是异族联军的主力还在群山,别说当前年代信息交流的速度极慢,异族联军得到消息也要能摆脱那一路的晋军进行后撤啊。

智瑶先是找来中上层军官询问各种事宜,得到了信息反馈之后,嘴唇一磕一碰:“灭此朝食!”

第201章 俺叫智瑶,不叫智障(第三更)

灭此朝食的原意是彻夜攻打敌军,明天早晨再吃早饭。

智氏的军队是中午时分抵达“鲜虞”城外,哪怕是花费一些时间打造攻城梯,顶多就是花费一个时辰,以“鲜虞”的城墙高度、厚度和守军规模,夜幕降临之前打下不成问题。

“此城与山比邻,遣三千弓弩手上山,倾箭雨于城中。”

“三面皆攻,东面为主。”

“破城即刻招降,索权贵于城外。”

一连串的命令从智瑶嘴巴里说出去,得到的是一片应“诺”之声。

如果有一张即时战略图纸,能发现“鲜虞”这一片红色被绿色包围,前方的山区则是红色与绿色犬牙交错的状态;再看战争的进展,中山国大片沦陷的同时,保留地遭到了极为严重的切割。

不用有多少军事素养,其实一看就能发现晋军完成了战略目标,也就是只要晋军拿下“鲜虞”城,中山国、仇由、楼烦的主力立刻就会被堵在山区。

得到命令的军官下去,随后有任务的部队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

“我记得中山国挺难打的?”智瑶心里多少有些纳闷。

历史上,晋国多次跟中山国交战,平原地带打完了也就收兵,很少会杀进山区。

仅有的两次,一次是赵鞅在平原击败中山国,杀进山区后无功而返;另一次就是魏氏尝试攻打,一样在平原获胜,进了山区则是大败亏输。

有了魏氏的惨痛教训,搞到后面晋国都懒得搭理中山国,只有中山国敢出兵到山区之外才会应战,其余就是采取各种无视。

到战国时代之后,魏国再一次攻打中山国,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只是没有将中山国灭掉;后面赵国占魏国的便宜,也就是再次发兵攻打虚弱下去的中山国,打了好些年,同时付出了比较惨痛的代价才将中山国灭亡。

中山国为什么难打,看看这一次就知道了。

智氏和魏氏作为钳形攻势的两个“钳”并没有遭到多么大的抵抗,仅仅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智氏没了一千五百多人,有遭到细微抵抗的魏氏干脆就是丢了一万多人进去。

那要是遭到坚决的抵抗,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入侵方式,要丢进去多少条人命?

攻城行动开始!

先是上了山的智氏弓弩手,他们一再利用地势高度,一波又一波箭雨往城中射。

随后,北面和南面的佯攻开始,吸引了“鲜虞”城内的守军。

东面一开始没有多少智氏的部队,直至北面和南面展开城墙争夺战,东面智氏的部队才瞬间增多并马上展开攻城。

观战的智瑶在山上,看到东面己方的部队攻城,中山国抽不出兵力增援,知道城池攻防战的结果已经出现了。

事实上,中山国在“鲜虞”城内的守军本身不多,权贵们在有守城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些兵力,城池面积有限的前提下,老少爷们全上阵又能增加多少用于守城的人呢?

中山国难打,难在山区的层层争夺,难在后勤供应,真不是中山国的战斗力比晋国强啊!

智瑶拢共派出两万三千人攻城,北面和南面分别投入三千和四千,加上到山顶的三千人,东面的主力一万三千人。

因为是借着地理位置的优势,智瑶不但能够目测出“鲜虞”守军的数量,还能对守军的动向做到全面掌握,就问问怎么可能输吧!

所以,从展开攻城到东面的城墙段占领下来,总耗时也就一个时辰又一刻。

当然了,将外面的城墙段夺下来不代表将克城完成,瓦解掉守军的抵抗才算是。

“鲜虞”先是东面城墙失守,占领东面城墙段的智氏部队分出人手呼应北面和南面的友军,更多的部队则是入城向宫城区域逼近。

等魏驹、韩庚和赵毋恤抵达,城头上已经插着智氏的旌旗了。

“智氏之强,远胜众家。”赵毋恤不知道是在给智氏上眼药,还是讲述事实,反正说了那么一句话。

中山国的都城“鲜虞”城墙不高不厚,可能守军的数量也是不足,但智氏只花两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就攻克,其他家族真的办不到。

换作其他家族,花在打造登城梯的时间,怎么都不止两个时辰,别说还要进行观察以及摆兵布阵,攻打期间所耗费的时间了。

所以,智氏的强大是体现在多方多面,包括有专业的匠人队伍。

魏驹心想:“对于攻城,智瑶是专业的啊!”

怎么说?

总得来说,智瑶在攻城上有着非常辉煌的战绩,光是一国都城就拿下了两座,它们是“临淄”以及“濮阳”。

且不论智瑶是在什么环境拿下“临淄”和“濮阳”,反正就是拿下了。

他们安排好各自的部队驻区,问了一下才知道智瑶已经进入“鲜虞”城内,带上必要的护卫力量也就进城了。

现在的各座城池,一般没有严格的各种规划,搞得建筑物乱建,道路也是歪七扭八。

他们没有在城内看到多少交战的痕迹,有的只是居民被智氏的士兵看管或是成群结队押解出城。

首节 上一节 131/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