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31节

再则,周游列国不要搞得跟土匪似得武装游荡,能讲道理先讲道理,无法讲道理再动粗也不迟。

别问智瑶为什么会觉得还没有成型的儒学是一种社会活力团体,他从孔子在鲁国的所作所为看到了证明,并且借了孔子的那么多学生,还能看不出那些弟子都有两手,懂得带兵的也有那么几位吗?

孔子在看书,手里捧着一本,旁边堆着一大叠。

好些弟子也在屋子的前庭看书,一部分则是在院子里舞剑、射箭、摔跤,气氛看上去有那么点诡异的和谐。

“公孙归来,未曾远迎,失礼了。”孔子站起来回礼,又讲了这么一句。

还真是失礼了呀。

孔子和一众弟子算是在智氏借居作客,不出城迎接本身没错,得知智瑶来庄园不去前院迎接一下,客人迎接主人,贵族迎接贵族,以当代的礼仪标准,孔子无论从哪方面都是失礼的行为了。

“无妨。”智瑶笑着说道。

其实能是什么事?无非就是孔子用这种行为来表示看不惯晋国的自相残杀嘛。

就是……,待本国落魄了出逃,跑别人家里作为客人这样,多少是有点造作了。

孔子打了个招呼继续看书,有点当智瑶不存在。

智瑶不是“土生土长”的贵族,不然才不会有什么笑脸,不赶人都算是大度了。

“公孙……”子贡看上去尴尬又满是羞愧。

人是自己邀请来家里作客,智瑶还要继续薅孔子以及一帮弟子,当然是选择笑着说:“无碍,小事耳。”

智瑶现在最担心的是孔子要在搞老智家搞什么净化文化,把老子默写出来的典籍删减得只剩下“诗三百,思无邪”,那才叫没有逼数。

且不论《诗经》要不要删减整理,有哪些会被认为隐晦,祖宗写出来并流传下来的文章,大不了别传播,完全给弄没了算怎么回事嘛。

文化的好与坏,它就是文化而已。觉得不好封藏就是,毁灭就太过于极端了呀。

智瑶还知道一点,五个月里陆陆续续有孔子的弟子投奔过来,搞得“黄父”这边成了儒学大本营,足足凑了两千四百多孔子的弟子。

这两千多弟子,他们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几乎人人会用剑能射箭,再把阵法给练出来就是一支军队。

那么多人来老智家,每天做学问和锻炼武力,有空了就去好为人师一下,生产什么的……老实说一粒米都没有。

也就是老智家这边家大业大,能养得起孔子以及两千多弟子,换作其他贵族家庭真心养不起。

智瑶去进行了梳洗,来到外面的庭院发现孔子竟然带着几名弟子在等候。

“公孙。”孔子行礼,等智瑶回礼,才说道:“多有叨扰,每日吃喝多也。恳请公孙给予田地,允得自食其力。”

这……,比白吃白喝还过份了啊!

以为当下的年代谁都有可耕作的土地吗?

另外,不是封臣或家臣,怎么敢开口讨要土地?哪怕是家臣或封臣也不敢没有立功而讨要啊!

还是说,鲁国那边的情况跟晋国不一样???

讲真话,智瑶被孔子突如其来的要求给整懵了。

有那么一会,回过神来的智瑶先对孔子笑了笑,再看向子贡,说道:“今次赐立下功勋,不若使之‘黄父’得享食邑?”

神经病啊!

孔子不是老智家的家臣,怎么就敢开口讨要土地?

子贡是老智家的家大夫,他这一次追随智瑶出征多多少少立了一些功劳,得到赏赐也算是一种理由。

之前,智瑶没有给子贡封赏,其实还是子贡的功劳不足以得到食邑上的赏赐。

现在?智瑶自己觉得很难堪,不好直接拒绝孔子,只能这么办了。

“非是讨要食邑,乃是租聘,仍予交税。”孔子觉得智瑶误会了。

智瑶没误会。

晋国这边才不搞什么租出土地的事。

鲁国那边倒是有土地出租,只是收税方面非常夸张,收获方面劳作者只能自己留下两成,其余都是土地原主的。

当然,鲁国没有相关的律法规定,完全是土地主人与租聘者自己协商。

而鲁国这么搞,纯粹就是他们的疆域范围一直在缩水的状态,可耕作农田也跟着一直在减少,不搞出另外的法子,国中不是暴动就该是大肆饿死人或人口外逃了。

有点被整懵圈的智瑶不给孔子等人说点什么的机会,找了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开溜了。

走时,智瑶心里骂骂咧咧:“那可是两千多人啊!我给多少农田,出产才足够他们养活自己?有那闲工夫,待在老智家当教师,干点其它什么不好吗?俺家又不缺这么两千个农夫。”

第59章 使劲地撬墙角

说到土地问题,智瑶离开“新田”前听到了关于赵鞅提出土地改革的呼声。

赵鞅的意见是重新厘定各个家族的土地,必要的话进行合理的重新分配。

结果,不止智跞反对,连带魏侈和韩不信也是一起反对,其余中小贵族的声音则是不重要。

等什么时候中小贵族敢联合起来对抗卿位家族,再站出来发表意见,不然老实受着等待慢性死亡,或是站出来嘴炮一波马上去死。

中小贵族联合?不是卿位家族谁有那个胆子当他们的带头大哥,谁就是夜里挑灯笼进茅厕——找死!

国君倒是无比赞同,只是国君的赞同才让智跞、魏侈和韩不信更加反对。

连赵鞅的忠实盟友韩不信都反对,一下子仅存的四个卿位家族中有三家反对,重新厘定土地的事情哪怕有国君赞同,自然还是遭到了搁置。

其实就是赵氏这一波损失惨重,希望借重新厘定土地,好好地抢食范氏、中行氏和邯郸赵的城邑。

因为是智跞为“元戎”,哪怕内战出现结果,利益怎么分配怎么都不是中军佐说了算,赵鞅自然是希望能够立一个项目再去当负责人的。

而国君同意就更简单了,重新厘定土地也许能帮公族获利,哪怕不行也能从中挑拨卿位家族的矛盾,乃至于增加中小贵族对卿位家族的愤懑。

智跞来信告诉智瑶,说是跟魏氏的结盟已经敲定,只是保住中行氏的事情被搁置了。

那么就是说,赵鞅不但因为提议重新厘定跟韩不信出现了信任危机,同时魏侈也坚定了不能再跟赵鞅同步调的决心。

那么,这一波是智氏赚了?

赵鞅出现在“新田”,说明“沫之战”已经结束。

那一场战役打了一年四个多月总算是有了结果,范氏和中行氏的残部渡河去了卫国,来年就是晋国出兵卫国啦。

卫国因为爆发内战自己乱糟糟,他们还跟宋国爆发冲突,再有来年晋军的入侵,没有得到齐国和郑国援救的卫国怕是要不好了。

那些事情离智瑶有点远。

智跞现在已经想要智瑶减少存在感,可见至少三五年内智瑶不会再去参与什么国家大事。

而智瑶来到“黄父”之后,查看了一下各处的“邦”,写信给智跞讨要了几个离城池近一些的“邦”,拿出其中的一个来作为子贡的食邑。

说是“邦”,其实就是村庄,更贴近的描述跟“解体老大哥”的集体农庄差不多。

获得“邦”的子贡得到属于自己的食邑,他能算是一名贵族了吗?并不算的。

成为某个家族的家臣,获得食邑依旧还是“家大夫”的阶层,跟国家赐予封地成为“某地大夫”是不同的身份,需要某天智氏放走子贡,主要是赐予的封地不回收,子贡才算是晋国的一名贵族……,可能也只是“士”的级别。

智瑶选出来的“邦”里面有六十来户人家,每一个家庭从三人到六人不等,算上“邦”所属的奴隶,总人口约有两百二十多,年龄层方面就比较杂了。

赐封是一种很严肃的事情,需要专门的仪式,子贡需要先去“新田”拜见智跞,举行相关的仪式,拿到一些文书,同时智氏也会存有文档,交接仪式才算是完成。

“我愿赐你‘郎’为食邑,不知仲由……”智瑶特地邀请子路过来,说出了提议。

子路来晋国之后帮了智瑶的很多忙,由于子路不是晋国的贵族,同时也不是智氏的家臣,记功方面当然是没有的。

还有一点,因为子路不是智氏的客卿,其实也无法享受到来自老智家的各种福利,顶多就是干一回活拿一次赏钱。

子路有点呆住了。

那个“郎”因为没有家庙的关系,按照级别来算就是“邑”的级别,有家庙就是“都”了。

“‘郎’有口众五百余户、隶三百余,熟田约三千七百亩。”智瑶讲了讲情况。

晋国的这一次内战,公开的说法是邯郸赵扣押了赵氏的五百户卫人,不是什么封地纷争或其它仇恨。

智瑶觉得拿一座“邑”来换取子路效命绝对是赚,为了不太夸张才没有选择其它规模更大的“邑”,选择“郎”这座不大不小的地方。

“这……”子路太心动了啊!

鲁国那边有一座“邑”,“邑”里面有五百多户,还有三百奴隶,基本上都算得上是一名中等贵族了。

同等规模的“邑”在晋国则只能算是小贵族,一座“邑”对晋国的卿位家族来说则是九牛一毛。

当然了,有再多的资产,别人的跟自己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性质。

拿孔子来说,他继承父业也就是得到一个“邦”级别的封地,有着两百多属民和几十个奴隶,开垦完毕的耕田也就两百来亩,搞得经常连一众弟子的伙食供应都无法保证。

如果子路接受智瑶的封赏,一下就拿到了老师都梦寐以求的资产,子孙后代的好日子基本上就有保障了。

能看出子路心里很挣扎,只是还在挣扎就是对孔子忠心耿耿了,换作对追随孔子决心不是那么大的人,极可能是立刻就答应下来。

“公孙,容由思量时日。”子路话说得无比艰难。

智瑶可以再逼一逼,甚至能加大筹码,可是强逼与加大诱惑很没有意义。

讲人话就是,智瑶可别得到了子路这个人,却得不到子路的心。

“仲由助我良多,实应得此赏。”智瑶只是这么说道。

子路行礼,一脸愁容的告辞离去。

根据智瑶的猜测,恐怕子路不会跟任何人提起这么一茬事。

跟老师孔子说吧?孔子肯定会劝子路接受。

其余的同门?必然也是奉劝子路接受下来。

在鲁国那边,哪怕是立下再怎么大的功劳,几乎没有可能受到一座城邑的封赏。

老智家的智瑶明显很欣赏子路,代表子路“落户”晋国的话必定有大前程。

虽说他们是贵族或贵族后裔,不是破败了或者有建功立业的雄心,谁跟一个离经叛道的夫子学知识呢?

没错,靠谱!

在所有贵族看来,孔子就是那个离经叛道的人,并且还背叛了自己的阶层。

明知道行为有点离经叛道,不就是为了实利或理想吗?都不是什么小孩子,谁还不知道没有本钱就什么理想都实现不了呢!

智瑶看着子路离去的背影,目光很是深邃……

………………………………

追读的亲们别沉默呀,作者菌会心虚的。吱一声,留个脚印呗?截止今天0点留言账号数破百,明天三更!

第60章 这是强人所难呀!

只要锄头挥得勤快,哪有不被撬塌的墙角呢?

当然,人不是墙角,有些人经不起诱惑,有的人则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了。

就实而言,以孔子当前的境遇,再加上一大群弟子很难找到出路,有贵族愿意收留就算是给予机会。

智瑶是什么人?他的祖父是晋国的正卿,父亲将至少会是晋国未来的下军佐,他本人不出意外也会成为晋国的“卿”之一。

晋国虽然失去了霸权,然而晋国毫无疑问依然是个大国,还有很大可能性重新恢复霸业,远不是早早衰弱下去的鲁国能比拟。

排除掉在母国出人头地才算是真正获得成功的情结,无论是孔子或是他的哪一名弟子,能够在晋国混出人样,哪点不比待在腐朽而又守旧的鲁国好呢?

首节 上一节 31/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