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355节

现在显露出危急的是秦国,危机没有解除之前,旁的什么都没有用。

赵毋恤先是一笑,再讲道:“听闻韩氏此次出兵一‘军’三‘师’兵力。智瑶若要剪除韩氏,可能致使韩氏归师?”

就是说,智瑶要消耗韩氏的兵力,完全是他们获胜的机会?

利用他国来剪除内部威胁这种事情暂时还没有前例。

这么阴暗的手段?智瑶到底会不会用尚且未知,秦君刺觉得赵毋恤说得有道理的同时,心里对赵毋恤的警惕心更强了。

“探子已出,且待探知留守‘雍’之原军底细,便可知也。”赵毋恤说道。

如果智瑶想要消耗韩氏的兵力,一定会让韩氏所部继续西征,留守“雍”的原军则会是智氏自己的部队。

然而,两天后从“雍”传回的消息却打了赵毋恤的脸。

“竟是韩氏留守!?”赵毋恤有点被整不会了。

西阴用讲道理的心态说道:“韩氏不善近战,守城当可发挥善射之能,原国自当由韩氏守城。”

道理是这样的道理,关键是赵毋恤觉得自己懂智瑶,再用自己的思维进行解析,认定智瑶想要灭掉韩氏,一定会先消耗韩氏的兵力。

赵毋恤发现秦君刺看自己的眼神有点怪,只以为是猜测错误的揶揄,想了想说道:“既是韩氏守城,或可攻之?”

秦君刺则是说道:“若如贤弟猜测,韩氏自保之心必重。如今韩氏有守城之责,我可攻西山原军?”

什么道理?

智氏和韩氏难有互信,对吧?

这一点看清楚原国内部格局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没有发生智瑶为了消耗韩氏兵力命其向西的事情,可以解读为智瑶暂时认为不适合清楚内部隐患,在等待更合适的机会。

在他们看来,智瑶可以放弃一次次机会,韩氏却不能有任何给智瑶发难的借口。

既然韩氏被分配了守城的任务,为了不给智瑶发难的理由,韩氏的首重当然是保证“雍”城掌握在手。

秦君刺又说道:“若是韩氏兵出城池,便可予我可乘之机。”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韩氏极度依赖队友的配合都属于实情。关于这点出自晋地的赵氏应该更清楚才对?

赵毋恤却是想道:“秦国能战胜原国,我当然会欢喜。只是我这一次过来更想做的是邀请秦国一起迁徙前往大河九曲之地,为日后的兼并创造机会。”

赵氏代国就二十万人口,赵毋恤竟然想着要吞并秦国?不是他的心太大,纯粹是预料到原国这一波对秦国打击之后,秦国绝对不会好受,并且相信以自己的才能可以办到。

在赵毋恤的料想中,秦国经过打击之后能保住六七十万人口就算不错,嬴姓秦氏也必然会因为国势颓丧变得不得人心。

曾经的姜姓吕氏失去国祚的原因就差不多是这样,任用奸臣先消耗一波威望,一再历经智氏的打击没有还手之力才是主因。

赵氏落得如今这般模样又怎么说?赵毋恤认为不是自己的错,相反赵氏在自己的领导下正在恢复,足够证明自己的能耐了。

“要是我能获得秦国的二三十万人口,大河九曲之地确实也是一个物产丰美的所在,不是没有卷土重归晋地的那一天!”赵毋恤已经没有心思在听秦国君臣讲些什么了。

会议之后的没有多久,赵毋恤突然找到秦君刺,告知自己部族正在遭受袭击的事情。

“何人?”秦君刺的脸色有点难看。

赵毋恤答道:“乃是楼烦。”

赵氏代国一直在跟楼烦交战不是什么秘密。

秦君刺还以为赵毋恤会说是原军,一听是楼烦,倒是有点相信了。

“我且率军前往痛击楼烦,危机解除必将返回助战。”赵毋恤说道。

自家出事了,别怪不留下,是不是?

秦国君臣肯定不能强留,只能目送赵毋恤带着大军离去。

真的有楼烦人袭击正在迁徙的赵氏代国吗?还真有。

赵氏代国要举国迁徙,想要动静小一些都办不到,只是赵毋恤才没有心大到将所有可战之兵都带走,有鉴于楼烦人的组织更加散漫,留下的兵力足够扛住楼烦人了。

当然,主要是赵毋恤带走的全是骑兵,并且至少一人双骑,得知迁徙队伍遭受危机,能够赶得及回去的。

“君上,诱使秦国往九曲一事……”

“且让秦军与原军交战,时机合适我再复来。”

所以,这件事情没算完?

第498章 简直赢麻了

“报!!!”

“秦军与原军于‘西山’激战。”

“原军两万兵马攻入西山,三刻突破秦军首道防线,八千余秦军溃退冲击二道防线。”

“开战不足两个时辰,秦军二道防线已被突破,原军再添万余兵力,秦军三道防线危若累卵!”

差不多每一刻钟左右就会有新的情报送来?那么就是赵毋恤无比重视秦军与原军的交锋,安置了大量的人手关注战事进展,同时构建了消息的快速传递渠道。

赵毋恤建立消息传递渠道的方式借鉴了原国的驿站体系,每相隔三十里左右设立一个枢纽,不停歇进行轮转传递。

从秦军处离开的赵毋恤并没有返回,他会合部队之后,按着事前侦查的无人地带,率军来到“吴阳”西南面的一处盆地。

周围有山必有盆地是一种常识,以当前的气候偏向潮湿的特点,盆地的植物之茂密超乎想象。

其实,秦地的一些盆地还好,只有在暴雨时节才会积水成为湿地,万幸的是不会演变成为沼泽。这一点跟秦地缺乏地下水脉有关。

另一个区域,也就是原国的东北部区域,那边经过大河改道的肆虐,不是海拔不低也多地段变成沼泽地带,一处因为大河改道而形成的大泽(现称巨鹿泽)更是到了近现代都还存在。

后世成为河北的区域,历经了赵国、秦国和西汉的改造才从大河改道的阴影中走出来,随后又在东汉年间被真正开发出来。

驻军场地的茂密植物提供了代军的隐秘性,本身这边也是常年没有人走动,不怕有暴露的风险。

赵毋恤率军隐藏在这里只有一个目的,等待秦军不敌原军,适当的时机充当秦国的救世主。

“君上……”赵罗跟赵毋恤同辈,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其他人或许不知道赵毋恤的盘算,赵氏落难之后不止丢失封地和大量人口,连带好些亲族不是战死就是归降,跟着赵毋恤的亲戚十不存二。

打拼阶段的话,还有甚么比拥有相同血缘关系更加可靠的吗?或许有,只是拥有血缘关系更容易建立互信。

赵罗算是同一辈人中比较拔尖的人物,他的这般模样无法让赵毋恤采取无视的态度。

“有甚说甚。”赵毋恤最看不得人做出欲言又止的表情。

赵罗索性也就放开了讲,道:“君上谋图秦人,日后谋划燕人,且论有无功成之日,皆需顶原军锋芒,是否过于冒险?”

赵氏代国的二十万人口无法支撑起赵毋恤的野心,他肯定要处心积虑增加人口。

他们跟楼烦从友好转变成为仇敌,原因之一就是赵毋恤不敢南下,想要增加人口只能盯上社会组织不严密的楼烦。

赵氏代国不止在打楼烦,他们跟林胡同样多有摩擦,一样是为了寻求获得人口。

现阶段的异族势力真心都不咋地,中原区域的小型诸侯国都能从社会组织上远远超过。

正是异族势力的社会组织太过薄弱,尤其内部纷争不断才给赵毋恤更多的机会。

可是,赵毋恤掠夺异族增加人口,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弊端。

那些被赵氏代国使用武力掳掠的人口,他们或许能够很容易融入赵氏代国,生产技能却是无比单一,缺乏其它谋生手段不提,与中原人在方方面面的差距更大。

怎么说呢?诸夏与异族的差异主要还是体现在思想上,异族人很容易就会屈服于强者,着实不是什么优质兵源。

所以,别看赵毋恤带着一帮归化的异族在跟楼烦或其它异族势力交战能够打出一种碾压局,一旦对手换成诸夏列国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说白了就是现阶段的异族人打从心里认定自己打不过中原人,十成的实力最多也就发挥七成,别提还有装备和军事思想等等的差距了。

听赵罗那么说,赵毋恤不止盯上了秦国,连燕国也盯上了?

仅仅从这一点来看,能够看出赵毋恤与当代人的不同!

话又说回来,赵毋恤要不是思维奇特的话,能干得出篡国的事情吗?

没有智瑶这个穿越者,可以说赵毋恤在春秋晚期是显得最为特别的那一个人。

赵毋恤一生处心积虑做了不少事情,几乎每一件都是在背后阴人,偏偏临死前又将国家交给了兄长的子嗣。

关于秦军与原军交战的信息传回很多,前几天秦军勉力支撑,后来估计是退无而退硬生生顶住了原军的进攻。

“原军战力虽强,与之无可匹敌相去甚远。”赵罗这么说是有理由的。

秦国在“西山”的守军成份方面很杂,按照道理不该能够顶住原军的进攻,偏偏原军又被抵挡住了。

赵毋恤说道:“此原军,大半乃是韩氏,余下则为中行氏、钟氏所部。”

中行氏的复立直接让史书可以续写篇章,算是赵氏最为介意的一件事了。

听到赵毋恤那么说,其余人却是有点发愣。

众人的观念之中,中行氏已经是智氏的小宗,不会分得那么详细。

只是那么一讲,似乎又能说得通了?

赵罗说道:“如此说来,原君瑶提防韩氏,亦在提防中行氏?”

这个发现说没用,某天可能用得上;要说有用,则是现在难有操作空间。

“如无意外,秦君刺必已进军合击。”赵毋恤不想扯东扯西。

攻打“西山”的原军没有用势如破竹的姿态碾过去,攻势受挫就会给秦国机会。

秦国只是历史遗留原因致使在整体实力上不如原国,并不是秦国君臣全员蠢蛋。

在抓住战机方面,秦国人历来拿捏得很准,恰是这样才会多次对晋国不宣而战,留下一个爱偷袭的坏名声。

如果赵毋恤猜测的那般,秦国中枢等待的就是原军对“西山”的攻势受挫,他们没有讲究太多的花样,比如用计拖住“雍”城的原军,全军径直杀向“西山”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赵毋恤只有一个想法:“秦军竟然还想谋算‘雍’城的原军?秦国这是要完!”

秦军的数量是原军两倍以上,当前秦军的素质却是极度堪忧,秦国高层也没有掌握强大的精神鼓励法,无法在合击的第一瞬间击败原军,再次陷入僵持的交战方式,当今之世真的没有国家能从整体实力上对抗原国。

这样的话,是不是给了赵毋恤击败原军的机会?

给个屁啊!

“全军做好转移准备……”赵毋恤下一句话却是说道:“我军向西!”

不少人露出了错愕的表情。

“秦庭无救矣!我等向西乃是为解救余下秦人。”赵毋恤慷慨激昂地说道。

如果不是必须绷住,赵毋恤都想放声大笑了。

赵毋恤没有将全部三万大军带着向西,一路向西接近“冀”地约百里时,拆出两万大军。

这支为数两万的大军,他们将打出原军的旗号,做出气势汹汹向西进军的姿态。

赵毋恤想做什么?当然是跟接下来的安排有关。

他们在进入“冀”地之后,开始大肆宣扬秦军屡战屡败,更甚者还传播秦庭中枢已经覆灭,有一支原军正在向西而来的消息。

原国正在入侵秦国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西边。这并不是秦国的疆域太大,其实是当前时代就是这般模样,消息传递速度很慢不说,能不能将消息送达还要看运气,说不定负责传递消息的队伍中途遭遇天灾人祸,未能将消息成功送达。

如果说秦军跟原军交战又战败,西部的秦国人其实真不会觉得太意外。

自秦穆公之后,秦国跟晋国交战几乎没有赢过,轮到东部的邻居变成原国则是干脆丢失了泾水一线。

秦国并非没有试图光复泾水一线,几次规模浩大的出兵,原国仅是依靠泾水一线本地的守军就屡屡挫败秦国的反击。

首节 上一节 355/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