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瑶想要保住自己努力的成果只有一个前提,也就是成为智氏家主之位的继承人。
那就有一个残酷的事实,需要智跞先归天,智申成为智氏的家主之后还要确认智瑶成为继承人。
所以了,起码在智跞没有去世之前,无论智瑶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再怎么被看好能够成为继承人,一天没有将身份确认下来,又或者说即便是确认为继承人,不到成为家主那一天的到来,一切的努力都可能是替家族奠基,智瑶能不能享受成果属于未知。
“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祖父能活得久一些。”智瑶心想。
他当然想要早一日掌权,只是更希望自己的长辈能寿命长一些,再来就是一旦智跞没了,以智申软弱的性格,智氏又不再有‘元戎’权柄,必定又要陷入衰弱期了。
关于智跞还能再活多少年,作为晚辈的智瑶看来并不乐观。
幼年的不幸让智跞在心理上有疾病,他的经历还没有赵武惨,只是办不到像赵武那般振作起来。
这一次发生赵氏与邯郸赵的矛盾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换作是有能力又强硬的“元戎”,不做和事佬为前提,加入到出现矛盾双方中的一方牟利还是可以的。
智跞全程装聋作哑,没有对赵鞅囚禁赵午有什么行动,还眼睁睁地看着赵氏、韩氏对抗范氏、中行氏,看似中立方的魏氏也在上蹿下跳,一下子令所有人看到了智氏的软弱。
“多有风言风语,乃有主不宜为正卿言论。”台狐感觉到了屈辱。
强硬不起来的人并不适合担任晋国的“元戎”,无法使人尊重(害怕)是一方面,贵族们更不看好这样的“元戎”能带领大家向列国谋好处。
后世有一句话叫“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轮到在晋国就变成“无法带大家吃肉,赶紧去死算球”了。
完全能想象到不知道有多少晋国的贵族诅咒智跞赶紧死掉,好换成看上去很强硬的赵鞅带领他们吃肉。
智瑶心想:“如果我不是智氏的一员,肯定也不想摊上这么一位正卿。从某方面来讲,晋人的思想跟毛子差不多,很希望国家由强悍的人来治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晋国大多数时候起码讲潜规则,会等软弱的领导者死去,不会使手段。”
台狐刚从“新田”过来,给智瑶来带一应物资的同时,也带来了智申要求智瑶回“新田”的消息。
距离智瑶离开“新田”已经三年之久。他今年九岁,时间也来到了公元前498年。
三年里晋国除了赵氏与邯郸赵矛盾加剧,赵氏、韩氏跟范氏、中行氏渐渐越加关系恶劣,其余就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了。
晋国这边算是内乱引而不发的状态,列国其实也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总得来说大部分人得以享受和平。
智申有来过“黄父”多次,最长的一次待了小半年,更多是来上半个月左右就又离开。
而在这三年的时间中,智瑶待在“黄父”当自己的“发明家”,不但纸张已经鼓捣出来,还改良了毛笔……也就是将蒙恬的活给抢了。
有了纸张,也改良了毛笔,智瑶发现自己还要再改良墨。
为什么连墨都要改良?原因当然是之前的墨水一般是写在竹简或木板,极少会用以写在帛书,一旦在纸张书写就需要考虑到另外的问题了。
总而言之,智瑶在这三年里当足了“发明家”的瘾,鼓捣出来的东西多不胜数,只是其中相当多的玩意属于需要保密,也就是不能公开示人。
倒不是害怕被模仿,目前其实有“专利权”这玩意,不是以律法形式约束,完全是以世俗规则来保障。简单的说,敢于模仿就要有挨打的心理准备,扛不住被打死属于活该,还要遭到世代唾骂。
“聃子愿否往‘新田’?”智瑶问道。
老子在三年前说只愿意留在晋国一年的时间,然而三年过去了却是依旧待在“黄父”作客。
他平常除了教导智氏的一群少年之外,一有机会就跟智瑶探讨“道法自然”的相关。
一开始智瑶还能跟老子聊“道”,后来智瑶有限的知识被掏空,能躲就躲,不能躲则是变着花样换话题。
老子在智氏会得到很舒服的伺候,有了新的研究课题,并且想要什么资源也都有,索性也就长待不走了。
智瑶调来“黄父”的学伴数量增加到了两百,绝大多数其实无法培养成为精英,能够成才的毕竟是少数人。
他们除了学习各种文科类的知识之外,会有智瑶亲自当教官训练军事相关。
而智瑶其实也就是将自己“前一辈子”当兵时学会的技能挑一些出来,再结合当今时代的需要进行教导。
父亲召唤了,并且还没有说为什么,容不得智瑶拒绝。
老子到晋国之后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有“新田”一处,他得知智瑶要离开“黄父”了,再来是认为该教导的知识已经教导,正经地与智瑶辞别,说是要回楚国去了。
智瑶进行了挽留,见老子态度坚决,赠送了礼物,又安排家族武士进行护送。
令智瑶没想到的是后面老子又自己转了回来!
在下雪季节来临之前,智瑶抵达“新田”了。
回到“新田”的智瑶进入府宅做的第一件当然是去向祖父问安,待在门外等候时听到了里面的讲话。
大约是在今年夏季时分,鲁国那边发生了“堕三都”的大事件。
背景是鲁国三桓的一些家臣以及依附贵族失控,其中“费”邑、“邰”邑、“成”邑的失控最为严重,把持这些城邑的邑宰(县令)不但拒绝执行来自家主的命令,还私自对城邑进行了扩建以及加高城墙。
刚刚从中都宰晋升为司寇的孔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跑去找鲁君宋提出严惩的建议。
很早之前鲁君就无法实际掌控鲁国,大多数的权柄落在了公族中的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手里。
历代鲁君一直想要收回权柄,只是每一代的鲁君都失败了。
鲁君宋当然不敢私自做主,过问了三桓得到同意。
有了鲁君宋和三桓的默许,晋升为司寇的孔子恍惚间发现自己变得很牛逼,不但要什么有什么,甚至还有了听从自己命令的军队,于是命令正在担任季氏家宰的子路带兵出发了。
“孔丘本欲使鲁君增权,奈何为季叔氏、孟孙氏利用。鲁公族亦是愚蠢,此举必将使鲁生乱,得利者为齐也!”
智瑶听到了陌生人的讲话,细想了一下才回忆那是赵鞅的声音。
什么情况?
赵鞅竟然会来老智家?稀客呀!
第12章 智氏之宝
自从栾书下台之后,晋国的“卿”就极少互相串门了。
原因?栾书在世时,郤氏和栾氏的族人没少串门,几位家主更是时常逗留在对方府宅。
而栾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阴逼,前往郤氏作客会一再窥探秘密,用那些秘密来算计郤氏,后面也真的将郤氏算计到灭门了。
尽管春秋时期还没有“以史为鉴”这么一句话,发生了什么恶劣的事情还是会被人引以为鉴,渐渐各个贵族也就极少再互相串门,免得被看作居心不良。
智瑶在门外听了很久。
里面谈的事情比较杂,大多数时候是赵鞅在说话,也能看出聊天的主动权在赵鞅这一边。
足足半个时辰过去,智瑶等得花儿都快谢了,可算是等到赵鞅出来。
赵鞅今年四十三岁,恰是一个男人最为芳华的年纪。
他长相威严,身高约是一米八左右,身上穿着略略显得华丽。
这个华丽指的是衣物有着相当艳丽的颜色,考虑到当前时代染布的困难,颜色越多越是鲜艳肯定也就越显摆。
“嚯?瑶从‘黄父’归来?数岁不见已有‘总角’矣。”赵鞅看到智瑶,笑着打趣了一句。
今年九岁的智瑶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状就如两个羊角。
八岁到十四岁的孩子就是那么一个发型,因此才有“总角之年”的称呼。
如果可以自己做主,智瑶更喜欢一头的短碎发,问题是他没得选。
另外一点,当前并没有《孝经》这么一部书,同时也没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只是谁都会随主流,才不会故意去搞什么特立独行。
智瑶行礼,问候道:“见过中军佐!”
赵鞅笑着说道:“周亦在‘新田’,可与之乐也。”
赵周是赵鞅的嫡出孙子,年龄跟智瑶相差不大,邀请去一起玩算是赵鞅在释放明显的友好信号了。
说完的赵鞅在几名看上去很剽悍的护卫保护下离去了。
赵氏从赵盾那一代人开始就很喜欢蓄养一些奇奇怪怪的武士,尤其很喜欢从戎狄那边挑选勇士来保护自己。
现任家主赵鞅跟自己的祖先赵盾学,赵人里面挑了三名勇士,狄人那边挑了两个,组成了护卫五人组,但凡出门必定带在身边。
刚才智瑶在门外等候就看到了赵鞅的五名护卫,两个狄人中还有一个白皮肤系来着。
白皮肤系嘛?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晋国北边的狄人以及楼烦有相当数量的白皮肤系人种。
另外,赵氏有跟狄人通婚的历史,他们的嫡系血脉里就有白皮肤系的血统,狄人中跟赵氏有姻亲关系的一个部落遭灾了就会寻求赵氏的帮助,双方一直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络。
智瑶进入屋内又是看到智跞非常疲惫的模样,见礼之后坐到了智跞对面的位置上。
“我闻你于‘黄父’多有作为?”智跞问道。
作为一家之主的话,想要了解什么就是问一嘴的事情,以现如今的晋国各家族情况,没有家臣敢于隐瞒的。
这里也就能看出鲁国那边的情势失控有多么严重和失控,搞到家臣不但糊弄家主,还敢违逆家主的命令。
智瑶对外面喊了一声。
台狐忙碌着不断拿东西进来。
那些东西比较杂,有纸张、毛笔、墨,还有一些工具,再来便是一套甲胄了。
智跞有太多的东西看不懂,目光停留在那一套甲胄上面。
这是一套鱼鳞款式的铜甲,该有的兜(头盔)、护肩、护臂、护腕、甲裙、护膝……等等全有,一些部件的主要材料是犀牛皮。
犀牛?诸夏的南方当前还有犀牛,“豫”那边甚至都还有大象,并且长江流域有着数量极多的鳄鱼。
从有夏一代到春秋,诸夏的甲胄款式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种,目前流行的是一种“练甲”,也就是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再有便是皮甲以及铜甲了。
“此甲……”智跞比较纳闷竟然看不出款式。
这是当然了。
春秋哪怕是有铜甲,一般也就是在皮甲的要害位置弄上铜片,也就是当前时期还没有正儿八经的鱼鳞甲,倒是扎甲已经出现在某些甲胄的部位,鱼鳞款式的甲胄则是要到战国时代才会出现。
智瑶花了很大的功夫才将要送给智跞的这一套甲胄制造出来,硬要说是什么款式的鱼鳞甲,应该是跟“明光铠”差不多,只是有着很多有明一代的特色。
见猎心喜的智跞唤来了服侍的人,迫不及待地要着甲试一试。
因为是新款式的甲胄,穿戴方面其实跟旧款甲胄存在区别,智瑶也就在旁边指挥要怎么穿。
现在各国的计量单位并不一致,晋国的一斤约现代的250克。
智跞将整套甲胄穿戴完毕之后,略略算了一下负重,得出整套甲胄重量该是有八十斤左右的结论。
他的身高约是一米七左右,穿上这一套合身的甲胄,笑眯眯地说道:“此为我家之宝也!”
这么说倒也没错,即便是到了更后面的时代,有一套优秀的甲胄都能当做传家宝,何况是在春秋晚期呢?只是智跞明显忽视了真正的宝贝是纸张、毛笔和墨!
鱼鳞甲对于防箭、刺、砍的能力不低,甚至还能有效防御钝器,与其它款式的甲胄相比怎么样……,其实就有点不好说清楚,看工艺吧。
智瑶在介绍自己制作这一套甲胄的过程。
“如此说来,不为魏氏独美?”智跞问道。
怎么说呢?魏氏在制作重甲方面领先了晋国的所有家族,哪怕是其它列国都无法与之相比。
智瑶知道魏氏重甲的特征,其实就是魏氏掌握了成熟的扎甲制造工艺,只是产量方面也就那样。
魏氏更多的是使用皮甲,他们家族中的甲士一般是身穿至少三层皮甲,身穿金属甲的士兵不是没有,能有五百就算是多了。
所以,智跞听智瑶讲了那么多,听出了老智家在制作甲胄的技术上有了突破,不是因为单纯指敬献了这么一套鱼鳞甲。
智瑶心想:“其实以普及来说,胸甲才是最为合适的。比较要命的是合格的铁还没有被研究出来,使用铜材料还不如不造。”
铜呀,贵重金属来着,也是诸夏制作货币的金属,有其它可代替的资源,谁会选择铜来制造兵器。
智跞脱下了甲胄,带着智瑶来到一个院子,命人将甲胄穿绑在木桩上,开始了各种防御试验。
这是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