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嘉靖,成功修仙 第571节

  吕芳见此情形,连忙俯下身体,出言劝慰道:“还请陛下息怒,不要因为此事气坏了身子!”

  吕芳的劝慰似乎起了作用,只见嘉靖摆了摆手,自顾自地说道:“也罢,先不提这两个逆子了!”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话锋一转,看向吕芳所在的方向,又继续道:“吕芳,你亲自去内阁一趟,把严嵩他们给朕叫过来,朕有事情要让他们去办!”

  吕芳听闻嘉靖此话,当即低下头,不假思索地应声道:“遵命,陛下,奴婢这就前去!”

  在这之后,吕芳并未在乾清宫停留太久,而是转身离开。

  ……

  紫禁城,内阁。

  今日,内阁中的光景,却与以往大不相同,虽然仍旧不时有胥吏怀抱奏疏,进出内阁。

  但今天的内阁,却是哈欠连天,就连平日里十分精神的高拱,也打起了瞌睡,不多时,便是一阵如雷的鼾声响起。

  随后,只见一旁的徐阶打着哈欠,将高拱叫醒:“肃卿兄,醒醒,这里是内阁!”

  高拱闻言,猛地从睡梦中惊醒,在环视一圈,确认自己的确身处内阁后,只见高拱用力地摇了摇头,意图让自己变得清醒一点。

  在这之后,只见高拱拿起一旁的毛笔,出言抱怨道:“真是的,怎么莫名其妙地就睡着了!”

  一旁的张居正听闻高拱此话,不由得笑着打趣道:“肃卿兄,你这一睡,我们大家就都睡不着了!”

  在这之后,众人又聊了几句近些日子,京城内发生的趣事,用以提振精神。

  但尽管如此,众人还是难掩疲惫,哈欠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从内阁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多时,只见一名胥吏快步进入了内阁。

  那名胥吏在进入内阁以后,便下意识地看向严嵩和徐阶所在的方向,俯下身体,恭敬禀报道。

  “禀阁老,吕公公在外求见,说是奉了陛下的旨意!”

  待那名胥吏的话音落下,众人不由得精神一振,内阁中那原本昏昏沉沉的氛围,也在顷刻间消失不见。

  随后,只见严嵩睁开浑浊的双眼,将目光从那名胥吏的身上扫视而过,出言吩咐道。

  “嗯,知道了,让吕公公进来吧!”

  “是,严阁老!”

第674章 减免赋税!

  在那名胥吏离开后不久,只见吕芳迈着悄无声息的步伐,进入了内阁。

  众人眼见吕芳到来,纷纷从座椅上起身,向其恭敬行礼道:“见过吕公公!”

  吕芳闻言,微不可查地应了一声,在环视一圈后,方才不紧不慢地开口道:“诸位不必如此客气,咱家这次过来,便是奉了陛下的旨意,请诸位去乾清宫一趟!”

  众人听闻严嵩此话,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抹诧异之色。

  随后,只见严嵩站了出来,看向吕芳所在的方向,出言询问道:“敢问吕公公,陛下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吩咐我等去办吗?”

  吕芳闻言,摇了摇头,将目光从严嵩的身上收回,缓缓道:“陛下没有明说,咱家也不是太清楚,总之,去了你们就知道了!”

  严嵩闻言,颤颤巍巍地俯下身体,向吕芳表明了谢意:“多谢吕公公!”

  “行了,事不宜迟,诸位随咱家一起过去吧!”

  吕芳在丢下这句话后,不等众人做出回应,便转身离去。

  严嵩等人见此情形,连忙三步并作两步,跟上吕芳的步伐。

  “眼下,皇贵妃沈氏刚临盆不久,陛下就召集我等前去乾清宫议事,想必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吧?”

  严嵩如此想着,不由得暗自加快了脚步。

  ……

  乾清宫外,只见吕芳猛地顿住脚步,转过身来面向众人,缓缓道:“还请诸位稍等片刻,咱家先进去通报陛下一声!”

  严嵩闻言,向吕芳拱了拱手,脸上满是谦卑之色:“有劳吕公公了!”

  吕芳听闻此话,向严嵩略微颔首,然后便踏上了乾清宫的阶梯。

  待吕芳离开以后,只见高拱率先挑起了话题:“诸位觉得,陛下在这个时候找我们议事,究竟是所为何事?”

  高拱的话音刚落,一旁的胡宗宪便给出了自己的猜测:“再过一段时间,等皇贵妃养好身体,陛下就会正式册封其为皇后,说不定陛下此番召集我们,便是为了此事!”

  一旁的张居正听闻胡宗宪此话,整个人似有明悟,旋即,只见其点了点头,继续补充道:“嗯,胡阁老说得有道理,总之,陛下将我们召集至乾清宫议事,肯定与这方面的事情有关!”

  就在这时,从一开始便沉默不语的严世蕃,大着胆子,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该不会陛下召集我们,便是为了商讨减免赋税一事吧?”

  待严世蕃的话音落下,众人的脸上,都不由得闪过一丝恍然大悟的神色。

  一般来说,在百姓遇到旱灾、水灾、洪灾、蝗灾等自然灾害的时候,朝廷都会下诏减免受灾百姓的赋税。

  除了因灾减免以外,还有新皇登基、太后、天子万寿,册封皇后、新诞皇子、庆贺武功等大喜之日,朝廷也会下诏酌情减免百姓的赋税。

  现如今,陛下喜得皇子,再过不久,又将册封皇贵妃沈氏为皇后,双喜临门之下,减免百姓的赋税也算是理所当然。

  况且眼下,国库异常充裕,国库内的银子保守估计,足够大明挥霍十几年!

  而在不久前,朝廷派出十三万大军,将在播州一地,经营数百年的杨氏一族连根拔起,并从整个杨氏一族中抄没出了将近三千万两白银!

  相较之下,减免的这点赋税,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在想明白这些后,众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整个人也放松下来。

  就在这时,只听吕芳的声音在众人的耳旁响起:“陛下在里面等你们,你们可以进去了!”

  “劳烦吕公公了!”

  在这之后,众人便在吕芳的引领之下,迈步踏上了乾清宫的阶梯。

  ……

  “陛下,严阁老他们到了!”

  “嗯。”

  吕芳在向嘉靖禀报完毕后,便径直来到嘉靖的身旁站定,如同一尊雕塑。

  随后,内阁的众人,在严嵩这位内阁首辅的带领之下,齐刷刷地跪伏于地,异口同声道:“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坐于龙椅之上的嘉靖闻言,将目光分别从严嵩等人身上扫视而过,略微颔首,紧跟着吩咐道:“嗯,你们几个都起来吧!”

  “谢陛下!”

  在得到嘉靖的应允后,众人方才从地上缓缓起身。

  嘉靖也没有跟严嵩他们绕圈子的打算,而是选择直入主题:“朕之所以把你们都叫过来,便是想要商讨一下,关于减免百姓赋税的问题!”

  “果不其然,陛下把我们召集至乾清宫来,就是为了减免赋税的事!”

  众人如此想着,心中那颗悬着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将目光转向严嵩,挑了挑眉,出言询问道:“严嵩,你觉得呢?”

  嘉靖的话音刚落,严嵩便不假思索地出言回应道:“启禀陛下,微臣觉得,此策甚妙,眼下国库充裕,适当减免一些赋税也无妨!”

  “陛下,微臣觉得此策甚妙,如此一来,可使民殷国富,百姓安居乐业,只有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他们才会更加坚定地拥护陛下!”

  待严嵩的话音落下,一旁的徐阶也站了出来,紧跟着补充道:“陛下,微臣也同意减免赋税,眼下国库内积攒下来的银子,足以让大明挥霍十几年!”

  “而相较之下,减免的那点赋税,简直可以算做九牛一毛,更为重要的是,天下的百姓,将无时无刻不感念陛下您的恩情,如此,便可极大地收复民心啊!”

  在这之后,胡宗宪、高拱、张居正、严世蕃,也陆续表明了自己的意见。

  无一例外,全都是支持嘉靖的决定,同意减免百姓的赋税。

  嘉靖明显没有预料到事情会这般顺利,在怔楞片刻后,只见嘉靖回过神来,又继续询问道:“那依诸位爱卿来看,减免多少赋税比较合适?”

  嘉靖的话音刚落,只见徐阶站了出来,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沉声道:“陛下,微臣觉得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酌情减免三成的赋税!”

  在徐阶之后,张居正也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意见:“陛下,微臣觉得三成实在是太少,不如减免五成的赋税如何?”

  待张居正的话音落下,只见高拱站了出来,俯下身体,毕恭毕敬道:“启禀陛下,徐阁老先前提到,眼下国库内积攒下来的银子,足以让大明挥霍十几年!”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拘泥于百姓上缴的那点赋税呢?”

  “因此,微臣提议,不如免税一年,这样一来,便可以与民休息,百姓们将无不感激涕零!”

  众人明显没有预料到高拱会如此大胆,居然会提出免税一年的建议,因此,不由得怔楞了片刻。

  嘉靖闻言,并未立刻给出回应,而是用食指十分有节奏地敲打着面前的书案,似乎是在权衡其中的利弊。

  在这个过程中,乾清宫内一片寂静,连掉根针的动静,都清晰可闻。

  良久,只见嘉靖回过神来,看向高拱所在的方向,点了点头,缓缓道:“嗯,朕觉得可行,那么就依高爱卿所言,免除一年的赋税吧!”

  眼见嘉靖已经做出了决定,众人纷纷将头低下,恭敬应声道:“陛下圣明!”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将目光从在场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又补充了一句:“免除百姓一年的赋税,当然是好事,只不过,朕不希望上次的事情再次发生,都听明白了吗?”

  众人当然知道嘉靖所指的是什么事情,先前不知道是谁,把朝廷减免给百姓的赋税并未落到实处一事,捅了出来。

  为此,嘉靖任命当时还是督察院监察御史的赵贞吉,作为钦差大臣,赶赴浙江彻查此案,在杀了一大批与这件事情有所牵连的官员后,方才作罢。

  眼下嘉靖旧事重提,则是在明晃晃地警告严嵩等人,要是再发生这样的事,那你们就准备提头来见吧!

  待嘉靖的话音落下,众人的脸上不由得流露出惶恐不安的神色,齐刷刷地跪伏于地,毕恭毕敬道:“遵命,陛下!”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将目光转向严嵩,又紧跟着吩咐道:“待会儿下来后,你们内阁那边,就把消息正式公布出去吧,另外,再列一份详细的章程出来!”

  严嵩闻言,当即神色一凛,沉声应道:“是,陛下!”

  眼见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只见嘉靖将目光收回,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行了,既然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你们下去忙吧!”

  “遵命,陛下,臣等这就告退!”

  在这之后,只见严嵩等人陆续从地上起身,向嘉靖躬身行礼道。

  ……

  在内阁一行人离开以后,只见嘉靖转过身来,看向一旁的吕芳,出言询问道:“吕芳,朕问你,目前新闻署的情况如何?”

  吕芳眼见嘉靖向自己询问起了有关新闻署的情况,不敢有丝毫隐瞒,当即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和盘托出。

  “启禀陛下,按照您先前的吩咐,眼下,在我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的省会地区,均开办有新闻署!”

  “前两期报纸,一经发售便受到广泛欢迎,除去成本以外,新闻署甚至还额外盈余了将近一百万两银子!”

  “除此之外,眼下还有无数商贾,千里迢迢从各地赶赴京城,想要出资赞助朝廷所发行的大明日报,以期望能够在报纸上占据一块空位,用以宣传自家的产品。”

  嘉靖在从吕芳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由得挑了挑眉,出言感慨道:“这群家伙,还真是无利不起早啊!”

  话虽如此,但嘉靖还是乐于见到这种情况出现的,毕竟,他创办报纸的初衷,便是为了从那些官员士绅手中,重新夺回话语权。

  只有报纸在大明的百姓中得到普及,嘉靖的构想,方才能够一步一步地实现!

  皇帝想要办成一件事,自然离不开各级官员的协助,而在传达命令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信息差。

  有时候,一项政策从中央到地方,由于中间繁琐的流程,外加上层层加码,导致这项政策在传到地方后,早已变得面目全非。

  这就会导致,原本利国利民的一项政策,在实际的施行中,搞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嘉靖创办报纸,一方面是为了从官员士绅的手中,重新夺回话语权,另外一方面,便是要打破这种信息差!

  随后,只见嘉靖将目光从吕芳的身上收回,在沉吟片刻后,出言吩咐道:“吕芳,这第三期的报纸,就拿今天的事来当成标题吧!”

首节 上一节 571/6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