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无上国师,开局给朱棣算卦 第107节

一个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存在。

对朱棣来说应该是极大的威胁,朱棣不应该会同意让那样的人出现才对。

可为何现在的朱棣看起来,却是一点都不反感苏晨?

百官面面相觑,皆是想不出一个所以然。

而朱棣见他们没反应便道:“诸位若是不出声,那本王便当诸位是默认了。”

话说完迈开步子,朝前走去。

不多时便到了方孝儒的身边。

朱棣扫了方孝儒一眼。

笑了笑道:

“方先生,您是当朝大儒,学识渊博,为天下人所敬仰,所以本王想让先生撰写即位诏书。”

这番话也是意味深长。

并非只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

现在,朱棣刚刚攻下南京城,虽然有太祖的遗诏,但即便如此,也还是堵不住天下读书人的悠悠众口。

所以朱棣需要一个德高望重之人来支持自己。

德高望重的读书人,自然首推方孝儒。

不过除了方孝儒,其实也不是找不出其他人。

朱棣为何偏偏要找到他头上?

这便要提起朱棣这句话之中藏着的另一层意思了。

他让方孝儒给自己写即为诏书。

其实是在给方孝儒一个选择。

他替自己写,那便是效忠于自己,不替自己写,那便是依然忠心于朱允炆。

这种选择,在常人眼里很滑稽,别人假装臣服卧薪尝胆怎么办?

但方孝儒不一样,他是读书人,更是读书人之首。

傲骨凌然,绝对不会假装臣服,说什么便是什么!

而方孝儒,显然也是听出了朱棣话中的意思。

在片刻的沉默之后,忽然大笑了起来。

“好,我替王爷写!”

嗯?

听见这话,朱棣有些诧异。

这答应的是否有些太果断了?

不过也没去想太多。

挥了挥手,立刻让太监送来笔墨纸砚。

方孝儒一手提笔,一手提着袖子。

沾墨,落笔。

笔走龙蛇的写了起来。

只见他写下了八个大字。

“燕贼篡位,妖道乱权!”

写完这八个字后,方孝儒便将笔给丢了。

一脸坦然的站在了一边。

文武百官见之,皆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下意识的往后退了半步,与方孝儒保持距离。

然后惶恐不安的看向朱棣。

此时。

朱棣的脸色也是阴沉到了极点。

一手将那写着八个大字的纸撕掉。

然后呵斥道:“来了啊,给我把他拿下!”

话音落下,立刻有两个侍卫冲进来,将方孝儒擒拿。

而方孝儒却是浑然不惧。

“你这个逆贼,罪该万死啊!”

朱棣的脸色更是阴沉。

忍不住骂道:“你这个顽固的老东西!”

然后走到苏晨身边,迟疑少倾,无奈的问:

“苏先生,本王想杀方孝儒,可他是天下文人之首,本王担心……”

话没说完,他的意思苏晨便理解了。

苏晨淡淡扫了方孝儒一眼。

· 0求鲜花··· ··

心里也是无奈。

方孝儒是个大才。

可以说是明朝的一代儒圣。

如果可以的话,他其实是不想杀方孝儒的。

不过……

现在似乎非杀不可了……

“王爷。”苏晨淡淡的回应:“许多事情,都是无法两全的,必须得做出一些取舍,大明的读书人什么都好,可就是心气高的有些过分了,高到会成为麻烦。”

这话说完,朱棣便说若有所思的低下头。

而苏晨,则是面向文武百官,大声的道:

“忠心没错,但不可愚忠,尤其是作为臣子,要搞清楚自己效忠何人才是正确的。”

苏晨的声音有些清冷。

意思,却也十分的明显了。

方孝儒,留不得。

....... ..... 0

必须得杀鸡儆猴才行。

是的,方孝儒在文人之中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能够一呼百应的地步。

若是他活着,且始终忘不掉复建文旧朝这件事。

那便相当于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的定时炸弹。

苏晨肯定不会让这么一个巨大的隐患存活。

朱棣听见苏晨的这些话。

摇摆的态度也是坚定了起来。

冷漠的宣布:“将方孝儒打入天牢,择日处斩!”

方孝儒显然也是想到了这样的结局。

浑然不惧的大笑着,痛骂着朱棣以及苏晨。

而苏晨,却是一点都没有生气。

只是看着方孝儒,淡淡对着朱棣说:“方孝儒辅佐新帝不力,纵容奸臣向新帝献谗言,自然是该死的,不过他说著的典籍可以留下传世。”

朱棣轻轻点头。

“就按照苏先生的意思办。”

接着,方孝儒便被视为拖着带走了。

朱棣审视了寂若寒蝉的百官一眼,低下头,小声的问苏晨:“方孝儒既死,本王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拟写诏书,不知苏先生可否帮忙?”

“王爷,这种小事找其他人便是。”苏晨道。

被拒绝,朱棣有些失望,但也坦然。

不过,苏晨马上又看着他说:“另外,像要不要杀方孝儒这种事情,王爷自己决断便是,不必来问苏某,苏某对朝政不感兴趣。”

听苏晨这样说,朱棣便想说你是国师之类的话。

不过苏晨却没有给机会,起身直接离开了宣政殿下.

127:年号永乐!(求订阅)

离开宣政殿之后,苏晨一时半会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去处。

大明的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太陌生了,他有些像是无根的浮萍,找不到什么归处。

“古时候的南京城还真是繁华啊。”

苏晨漫无目的走在街道上。

望着秩序恢复之后,零零星星出现的商贩感慨。

都说明朝闭关锁国。

可在太祖时间,对外的贸易以及交流,似乎却并不少。

不说往常安定的年代。

即便是现在才刚刚结束战乱,大街小巷之上,都能看见一些穿着奇异服饰的外邦人。

“太祖时期的大明,与后世所认识的,差距挺大的。”

苏晨走着,看着,禁不住又是感慨。

心中,也是思绪纷飞。

一个王朝强盛与否,其实看对外邦“七五零”的态度便能知晓。

盛唐之时,王国来朝,不说贸易往来,即便是朝廷的一些官员,都敢让外邦人充当。

而玄武门之变后,国运由盛转衰,之前的盛况便不再,对外邦人的态度也保守了许多。

再说回明朝,后世之人提起明朝,肯定很容易就会想到“闭关锁国”这个词,认为闭关锁国自明始。

首节 上一节 107/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