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无上国师,开局给朱棣算卦 第144节

疯狂的去抹黑。

让后世之人,提起始皇帝就觉得焚书坑儒残暴。

却浑然不知,那完全是儒家自己的人在作死。

对付大明的文人,与始皇帝那时候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所以苏晨很清楚,一味的杀人,不能根本性的解决问题。

所以他才退了一步,答应朱棣留那些人一命。

接着闭门不出,写出了这份奏章。

而这份奏章,正是苏晨为了根本性的解决文人这一势力隐患而提出的一些措施!

说白了就是改革!

“无妨,就当做是给他们的一个下马威好了,陛下先看看这奏章之中的东西。”

苏晨淡定的笑道。

朱棣也是马上就好奇的将奏章摊到桌上。

从开始的位置,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而他越看,心中就越是惊惧,且同时又感觉无比的困惑。

半个时辰之后。

朱棣将所有(badc)的内容都浏览了一遍。

不解的问:“苏先生文中提到过要摒弃八股文,为何要那样做?先生文中虽然有过一些解释,可朕还是不解……”

苏晨笑道:

“八股文的好处,自然不能否定,可它带来的坏处,却远比好处要多!”

“它没有实用价值,八股文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只能作为博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别无它用”

“所以他在为大明选拔出所谓人才的同时,却也败坏了读书的种子,那些士人为了挣得功名,皓首穷经,揣磨圣贤的言行和时文的程墨,可对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理念,却是一概不过问。”

“他能培养出办事的官员,却很难培养出,像文天祥,像岳飞那样的梁柱之才。”

“故苏某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其实,苏晨的话没有完全说出来。

他甚至觉得明朝后来会亡国,就是用八股试士的缘故!

而即便没将更深层次的理由说出来。

朱棣却也是听的冷汗直流。

在苏晨说这些话之前,他只觉得八股文对朝堂取仕帮助很大。

而现在听了苏晨的话,方才醒悟过来,原来八股文暗中藏着如此多的弊端!

“受教了!”

朱棣敬佩的点头。

可马上,目光又变得疑惑了起来。

取消八股文制度的原因,他算是明白了。

可对于奏章之中的其他内容,却依然是颇为困惑。

只见朱棣在书房里来回踱步。

片刻之后皱着眉头对苏晨说:

“先生的奏章之中除了废除八股文,还提到了许多的内容,例如,同乡的文人,不可过多纠缠,不可同地为官,又比如,每一年科举的主考官都要更替,并且只能由皇帝来决定最终人选,甚至还提出,为官者,严禁以任何形式直接亦或间接经商……”

“先生提出的那些措施,基本上全是针对文人的,对于大明其他方面的问题却是只字不提。”

“说实话,朕实在是有些想不明白,先生为何如此的针对那些文人?”

“那些文人虽然讨人厌了一些,但应该也不至于做出什么大奸大恶之事,便是想做,他们也没有那种能力啊。”

“稍微打压便是,何至于如此针对他们?”

听着朱棣这些话。

苏晨心中又是有些无奈。

他写在这份奏章之中的改革措施,其实已经考虑过朱棣无法接受的问题。

相当保守了。

张居正后来的一些措施,例如一条鞭法。

苏晨本来也想加进去。

可担心有些操之过急,所以便打消了念头。

结果没想到,即便如此朱棣还是没能理解自己。

没能醒悟过来,透过现象,看见将会导致大明衰弱的本质问题.

161:魇梼,明末惨状!(求订阅)

陛下啊……”

苏晨叹了口气,表情略显有些无奈,“你想的还是太简单了,你还是没能理解我话中的意思。”

朱棣作为一个皇帝,自然是相当有些的。

他能文能武,可谓是全能,~没有什么短板。

与朱元璋比起来,他最短板的一个地方便是远见-以及大局观了。

这两者是历史上,朱棣做的不太好的-地方。

历史上关于朱棣,最出名的事情便是重新启用太监。

在洪武年间的时候,深谋远虑的太祖朱元璋以史为镜,发觉从汉朝的十常侍到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无论是在哪一个朝代,凡是衰弱的时候,必有宦官乱政。

于是定下了一个规矩。

凡是宫中的太监,一律不准过问政务!

这还不放心,后来还加了一规定。

太监不准识字。

结果朱棣掌权之后,因为有个十分信赖的贴身太监,以及为了图轻松,将这些规矩全部废除。

既是让太监协同处理政务,又是允许太监识字。

历史上的朱棣对朱元璋的担心很不以为然,他觉得,太监的权利来源于皇帝。

皇帝肯定能压得住太监。

所以明朝绝对不会出现宦官乱政的情况。

至于结果,就不必多说了,已经成了永乐大帝身上少数的污点之一。

他若是能知道大明未来发生的那些事情,估计能气的直接给自己一巴掌……

简直愚蠢。

而很明显,在文臣势力这方面,朱棣也同样的自大。

他刚刚说的那些话,潜台词基本上与对太监的看法差不多。

文臣势大确实麻烦,可自己能控制的住,所以问题不大。

接下来,朱棣说的话也无不是印证了这一点。

他望着苏晨,一脸纠结的道:

“朕或许没能完全理解苏先生的意思,可是苏先生,大明现在的政策,基本上是延续洪武年间的规定,朱允炆改动的并不多。”

“而苏先生奏章之中提到的那些东西,更全是太祖亲自敲定的规矩。”

“若是按照苏先生奏章之中写的去改革,那么就意味着,要全盘将太祖制定的政策推翻!”

“那样一来,文官的势力的确是被打压了下去,可压的太狠了!会引起相当多人的不满。”

“尤其是那几个大的世家,肯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苏先生的政策,可以说是打在他们的七寸之上。”

“可那些人,又如何会甘心被先生打压,他们恐怕会连同朝廷之中的大小官员,一同向先生施加压力。”

“甚至不排除,发生兵变的可能性。”

“若是演变成了那样的局面,即便有先生在也不好收场啊。”

苏晨一脸淡定的看着,听着。

心中自然是没有半点动摇。

淡淡回应道:

“陛下说的这些,苏某自然知道,可这奏章之上的事情,还是必须得去做。”

这话说完,朱棣顿时有些犯难。

而苏晨,一眼便看穿了他的想法。

轻轻笑了笑问:

“陛下不愿意相信苏某?”

朱棣立刻摇头,毫不犹豫。

可开口要解释,却又马上卡壳不知道该说什么。

苏晨见他如此,丝毫不觉得奇怪。

替朱棣,将不知道怎么说的话,说了出来。

“陛下是觉得,苏某的做法带来的好处,并没有大于其或许会导致的弊端,所以不太愿意按照苏某的想法去改革吧?”

一语中的。

朱棣顿时有些尴尬。

但也没有婆婆妈妈,直接痛快的承认了。

“果然是什么都瞒不住苏先生啊,实不相瞒,正如苏先生所说,本王实在是想办法一定要如此打压那些文人的原因。”

“所以想请先生解惑。”

苏晨笑笑道:“苏某其实是不大想和陛下说那些理由的,那些事情,本应由陛下自己体悟。”

“但陛下没法自己弄明白,那苏某就帮陛下一把好了。”

话说着,语气陡然变得严肃了几分。

盯着朱棣问出了一个问题:

“随着太祖为扶持朱允炆上位,除掉了淮西武将集团开始,大明之中,武官的势力就急剧衰落。”

首节 上一节 144/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