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121节

  句容是从京师出发的第一站,离京师大概八十里路。

  如果按照大明朝这个时候的路上行程,那必须天刚微微亮的时候就出发,有可能会在傍晚时分赶到句容,这还是坐马车之类;如果是步行的话,指不定就得在半路歇一晚才行了。

  而朱海军给的蒸汽火车结构图,是按照历史上的旅行者号蒸汽火车给的,根据历史记录,时速是24公里每小时。换句话说,按照设计的时速,从京师到句容,蒸汽火车大概只需要一个时辰就能到了。

  这个速度对于后世来说,绝对是乌龟爬;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那就绝对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因此,朱标听到禀告之后,便立刻亲自赶了过去。

  他没有向朱元璋禀告,是因为还在试验阶段,如果出问题的话还要再修复,并不等于说这个蒸汽火车是已经可以接受检验了。总不能跟他父皇说了之后,他父皇兴冲冲地赶来,结果蒸汽火车趴窝。

  他虽然是太子,但是因为直接负责这些工程,所以他到场就没什么问题。

  之前的时候,他就有下令,必须加快进度,赶在万寿圣节之前完成铁路铺设。

  正好物理组那边也学到了相关的知识,物理组的负责人,如今的物理学士,驸马梅殷便提出要求,要参与到蒸汽火车的打造建设中,理论联系实际。

  朱元璋和朱标商量之后,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因此,这个蒸汽火车的打造,最终物理组那边也有参与进来,也是如此,在实地的负责人就是梅殷了。

  此时,梅殷见到朱标赶到,便连忙向他禀告说,蒸汽机车的各个构造,还有铁轨各方面他都组织人力重新核查过,感觉没问题了,所以才上奏的。

  朱标一听很高兴,当即下令开动蒸汽火车。

  这第一次实验并没有挂车厢,甚至可以说车厢都还没打造,就只是个火车机头而已。

  朱标来之前,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因此他一声令下,负责开机车的工匠便开始烧火,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地做起来。

  朱标在梅殷的陪同下,离了十多丈远,注视著这一幕,此时的他心情很是激动:大明朝终于要有跨时代的交通工具了!

  等了一会之后,就见蒸汽从火车的锅炉中喷涌而出,伴随著巨大的轰鸣声和震动,车轮开始缓缓转动,与铁轨摩擦发出尖锐的声响。

  可在场的人,不但没有感到刺耳,反而像是听到了幸福的声音一般,大部分人都兴奋的握紧了拳头,在使劲用著力,就仿佛他们用的力气能作用到那蒸汽火车上,可以推著它越来越快。

  火车的速度却是越来越快,一直往远处开去。

  朱标一见,便立刻开口说道:“走,骑马跟上,过去看看。”

  他这么说,梅殷等人自然不会有意见,便纷纷随了朱标,骑了马,追著蒸汽火车过去了。

  跑了一段路之后,朱标看到蒸汽火车远去,而他胯下的马匹却已累了,需要喝水休息。他便停了下来没有再跟上去。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他是太子,没有请示皇帝,他不好离开京师。要不然的话,不惜马力,他还是可以追上蒸汽火车的。

  不过梅殷就没这个限制了,朱标虽然停下来,却让梅殷继续跟上,以确保全程都不会有问题。

  梅殷听了,自然欣喜答应,然后领著他的手下快马跟上。

  洪武朝的文官,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梅殷在原本的历史上还领兵打仗,骑个快马自然不在话下。

  而朱标则回到火车的始发点,在这里等著有关蒸汽火车实验的消息返回。

  他的东宫手下也有劝他,说句容离京师太远,这下午才开始试验,或许不可能等到消息返回,让他先回宫,免得等了个空。

  但是,朱标没听,继续等在这里,期待一切顺利,这样回宫的时候就能向他父皇禀告好消息了。

第171章 一锅端就搞笑了

  大明朝有两个蒸汽机车制造厂,也有两个配套的钢铁厂。最初的一个,是在京师这里。打造出了蒸汽机车之后,朱元璋才下旨在江北新建蒸汽机车和钢铁厂的。

  因此,京师这边的蒸汽火车进度要比江北那边快不少。指望能在万寿圣节之前能开通蒸汽火车的运行,也就只能指望京师到句容这一段。

  也是这个原因,朱标就坐镇在这里,不想马上回宫。

  如今已经确定,他父皇下旨操办万寿圣节,要是能及时献上这份蒸汽火车的大礼,那就是他对他父皇最好的贺礼了!

  当然了,朱标也没有坐著干等,而是在蒸汽机车厂里巡视.

  之前的时候,他就已经下令蒸汽机车这边,也要有流水线作业的思路,如今还在修建各零件作坊,还没正式开始试制。

  火车车厢,倒是已经在开工了.相较他看到朱海军那边的火车车厢,那显然就简陋很多了。

  钢铁厂的产量还没上来,特别是京师这个钢铁厂,所产出的钢铁要提供给兵仗局打造火器之外,大头都用在铁轨的制作上。因此,火车车厢的制作,车上部分采用了木头制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只有等到以后钢铁产能上来之后,才能换成铁做的车厢。

  这个时候,朱标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为什么海军那个时候要以钢铁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

  朱标一边巡查,一边心中想著事情,时间不知不觉间就过去,眼看著,就快要到傍晚了。

  东宫的属官又一次摧残朱标,道:“殿下,那蒸汽火车毕竟是第一次试跑,肯定有不少问题,再著说了,句容离京师这么远,半天时间往返,实在是很难的事情。这时间也不早了,殿下该回宫了!”

  “是啊,殿下,明天有消息了,下管立刻进宫禀告便是。陛下的万寿圣节还有五天,应该是来得及的。”

  “……”

  他们正在说著时,忽然,一声悠长的汽笛声传来:“呜……”

  一听这声音,正在劝说的东宫属官立刻闭嘴,所有人全都下意识地转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很快,有人回过神来,当即大喜地说道:“殿下,火车……火车回来了!”

  不用他们提醒,朱标已经快步走出,赶往火车起始站点去了。

  一行人风风火火地赶到时,就见蒸汽火车正缓缓地停下来。喷出的烟雾和蒸汽,在晚霞照耀下似乎闪著色彩。铁轨的边上,则是梅殷等人正在下马。

  他们的马匹,都是一身汗,因为深秋的天气,鼻孔中喷出的雾气,似乎和蒸汽火车相呼应了起来。

  朱标一眼就看出,梅殷走的时候是骑一匹枣红马,而此时他的马却是一匹白马,显然是换了坐骑了。

  换句话就是说,他们不是中途折返,而是到了句容才回来的。

  想到这个结果,朱标的脸上便出现了欣喜之色。

  这时候,梅殷也是快步冲到朱标的面前,向他见礼,同时激动地说道:“殿下,蒸汽机车试跑完成,就发现几个小毛病,可以用的了!”

  朱标一听,悬著的心顿时放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在畅快地笑了一会之后,他便大声说道:“这可是按照海军贤弟提供的图纸打造出来的,包括蒸汽机车,还有铁轨都是,少了需要摸索试错的阶段,能一举成功,也不意外,哈哈哈!”

  不过马上,他在开心完了之后,又看向梅殷,还有他身后的所有人,再次说道:“不过,要把图纸完好地打造出来,并且赶在万寿圣节之前完成,你们的功劳也很大,孤为你们请功!”

  所有人听到这个话,全都大声欢呼了起来。一切的辛劳,在此时此刻都已经值了!

  至于朱标的说法,他们当然不会有意见。

  蒸汽火车能试跑成功,神仙的功劳肯定是第一的。要不然,他们做梦都不可能想到,就只是烧水而已,竟然能驱动铁家伙跑那么快。

  此时,朱标看看西边的晚霞,感觉必须要回宫了,便再次大声说道:“你们尽快打造出车厢,按照预估的重量再次进行试跑,争取在万寿圣节之前完成!”

  听到这话,梅殷等人都是大声回应,每个人都因为这次的成功而充满了信心。

  于是,朱标便不再逗留,立刻快马回宫。第一件事,便是立刻跑去见他父皇。

  此时,朱元璋刚才处理完了下午的国事,见到他带著兴奋过来,便笑著问道:“怎么了,有好事?”

  朱标立刻带著兴奋,给她父皇禀告了火车的事情,然后说道:“父皇,这个火车可是可以昼夜不停地开,日行千里,真得成为可能了!”

  “按照海军贤弟的说法,这个蒸汽火车可以拖著三十多节小车厢,车厢载有四百五十名乘客和一千八百石粮食,也能以五十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

  “今天蒸汽机车试跑成功,儿臣已经下令让他们按照海军贤弟说得运载量进行准备试验。到时候,就可以请父皇前往检阅了。”

  朱元璋其实早就知道他去干嘛了,不过听到结果,他也是非常开心地,满面笑容地说道:“好啊,这可是我们大明朝第一个真正能有翻天覆地变化得成就啊!”

  朱元璋最关心的是后勤能力,如果按照以往,一辆马车在官道上运输,大概也就只能装七八石粮食而已;最多不会超过十石粮食;并且一路上得歇歇停停,人吃马嚼之下,路上消耗都不知道要多少。

  而如今,这个蒸汽火车一出来,除了运人之外,粮食一次性都能运一千八百石,往小里估算,都能抵得上一百八十辆普通马车的运粮能力了。

  最为关键的是,这火车还不需要像马一样消耗粮食。不但如此,还很快!这里面的差距,用天翻地覆来形容,绝对是不过分的。

  而之所以说是第一个,主要也是因为别的没有这么大的变化。

  水泥确实是早已烧制出来了,水泥路也已经有了,但是对于交通的提升,那是绝对没有火车大的。马车在水泥路上运送粮食为例,最多也是把马车的运粮量达到十石就差不多了,其他和原本就差不过。

  这个运输能力的极大提高,会让大明朝京师对各地的控制能力将得到极大地增强。如此,就算再开疆拓土,也不会因为太远而鞭长莫及。

  华夏的疆域,之所以几千年来没什么变化,就是因为交通没有改变过。历朝历代的帝王,就算再喜欢开疆拓土,也只能是那样了。

  原本明朝的历史上,朱棣派兵打下了安南,但是被后面的皇帝放弃,就是因为京师换在了北平,离开安南实在是太远了。当然了,这是原因之一。但是,不可否认,这个原因是很重要的。

  此时,朱标听到他父皇的感慨,便马上进言道:“父皇,如今钢铁产量是个瓶颈,需要再多开几个钢铁厂才好!”

  朱元璋听了,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我们江南这边是没法新增了。但是北方那边,有煤矿,也有铁矿,却是可以新增钢铁产量。不过北方人口太少,这挖矿可是要不少人的……”

  听到这话,朱标想也不想,便立刻提醒道:“海军贤弟说了,倭人矮小,又和我们有仇,正好抓了他们挖矿!”

  朱元璋一听,笑著说道:“打倭国还早呢,根据锦衣卫消息,高丽和辽东鞑子有勾搭,等到明年灭了辽东鞑子之后,还要对高丽用兵,最后才能借道高丽去打倭国。”

  说到这里时,他不得不有点感慨。之前的时候,海军就强烈建议锦衣卫要监察他国。他考虑再三之后,才吩咐毛骧去做这事。

  结果还真没想到,高丽那边果然传来了消息。

  由此看来,既然还准备对倭国用兵,也要事先往倭国那边加大锦衣卫的力量才好!

  他在想著这事呢,朱标那边却已经在兴奋地对他又说道:“我们的蒸汽机很快就能流水线生产.儿臣会根据海军贤弟的提示,让他们把蒸汽机装到船上去,变成蒸汽轮船,正好回头可以用来攻打倭国。“

  说到这里,他忽然叹了口气道:“就是可惜了,要是能像海军那边一样打造出巨大的铁船,那根本就不需要打什么海战,横冲直撞就能把倭寇的船都撞沉!”

  说完之后,他又兴奋了起来,给朱元璋说道:“父皇,您是不知道,海军那边的铁船,那叫一个大,说是庞然大物都是往小里说了……”

  朱标想起他看那个跨海大桥的时候看到的铁船,至今想起来还是非常震撼!

  朱元璋听他在哪说话,没有说话,只是心中想著,看看我得儿,又在夸张了!真不是一般迷海军那个时候啊!

  不过他刚想完这个,忽然想起那太阳能灯,之前不也是自己想不到会那么亮!

  换句话说,海军那个时候,真能有那么大的船,还是铁做的?

  一时之间,朱元璋想到可能会是这样一个结论,他不由得惊了!

  回过神来,他看向自己的儿子,为自己儿子能联系到未来的海军,能看到未来的东西,感到很是庆幸。

  不管如何,有一点是非常可以肯定的,他儿子的眼界,绝对要比他强!

  想到这里,朱元璋忽然又有点羡慕起来。羡慕朱标能看到六百多年后的东西,如果自己也能像儿子一样能看到未来的话,那就不会老是觉得不可能了!

  此时,朱标已经兴致勃勃地说了一大堆,最后发现,他父皇好像在发呆,便不再继续往下说,而是提高了一点声音,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我们大明朝还缺少大海之上航行的大船,有必要先打造起来才好!”

  “万一我们很快就征服高丽,就应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倭国,不让他们有应对的时候!“

  朱元璋听到这话,想了下之后,点点头说道:”未雨绸缪,确实是需要的。”

  朱标听了,当即欣喜地说道:“我们扩建造船厂,那要招募更多的工匠,就可以给更多的人发工钱,按照海军贤弟所说,那就是提高了就业率,便会有更多的老百姓有钱了!”

  朱元璋:“……“

  他一听这话就想起来了,那海军说要是百姓没钱花,那就是他这个当皇帝的问题!

  朱标没注意到他父皇的表情,还在继续说道:“对了,或许还可以问问海军贤弟,那个铁做得大船是怎么打造的,或许我们大明朝也能打造出来!”

  朱元璋没听他说什么,而是还在想刚才的问题。

  以前的时候,朝廷做事,大都是以征召的方式,可如今,不管是铺设铁路,还是修水泥路,那都是付钱的,大明宝钞确实花出去了很多,不过从民间看,大明宝钞也没有贬值。

  或许该让锦衣卫注意下为朝廷干活的那些人,在民间是个什么情况。至少按常理想想,应该是不错了吧?

  或许这种做法之下,就不怕大干特干,越多的人干活,就会有越多的人有钱,百姓都能赚钱,日子就会好过了……

  “父皇,父皇……”

  朱元璋回过神来,看到儿子好像有点不满的样子,便哈哈一笑道:“刚才爹在想海军的话,如今好些话都能联系起来,感觉说得很有道理!”

  朱标一听,脸上不满之色立刻便没了,带著一点理所当然,马上说道:“那可不,按照海军贤弟的话说,这可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我们就按照海军贤弟所说得做,绝对没错!”

首节 上一节 121/4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