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奴才可以断言,这些人是肯定不会欢迎崇祯帝,他们便是我们能拉拢的那些人。”
多尔衮听到这里,点点头,然后认真的问道:“那该如何做?”
洪承畴听了,略微犹豫了一会儿,似乎是有什么顾虑。
多尔衮见此,便又对洪承畴说道:“不要有什么顾虑,我们当前最大之敌便是崇祯帝,最大的事情便是要灭掉崇祯帝。只要有助于此,洪卿尽管到来便是!”
洪承畴听到这话,便没有再犹豫,而是恳切地对多尔衮说道:“废除强制剃发易服,以此争取民心,等到天下真正大定之时,再重新剃发易服也不迟。”
多尔衮之所以在顺治二年就颁发剃发易服令并且强制执行,就是以为天下已经大定。结果没想到,突然冒出来个崇祯帝。
此时,他听到洪承畴的建议,想了一下有点为难的说道:“这旨意都已经颁行天下,如何还能再废除?如果那样,岂不是如同儿戏一般!”
对于多尔衮的这个顾虑,洪承畴在提建议的时候就已经有想法,因此他就马上回答多尔衮道:“诛杀孙之獬,此便是他的罪责也!”
这次强制剃发易服令的直接起因,就是因为孙之獬的上奏。让他承担这个责任,也不算是冤枉他。
多尔衮在听完洪承畴的提议之后,考虑了一会儿,然后才点点头说道:“可!”
洪承畴一听多尔衮采纳了他的建议,不由得心中欢喜,便连忙向多尔衮保证道:“如此奴才敢担保,那崇祯帝在江南那一带并不会顺利。那些官宦世家,地方乡绅会支持我们大清而不是崇祯帝。”
随后,这些人又谋划了一番之后,多尔衮便传下旨意。
第一,派户部尚书他塔喇·英俄尔岱前往朝鲜,要求朝鲜派兵协助大清平定辽东之乱。
之所以派英额尔岱,是因为英额尔岱出使朝鲜最多,非常了解朝鲜君臣。只要他出马,这事基本上就能成。
第二,多尔衮下旨缉拿孙之獬,公开斩首,说他蛊惑年幼顺治皇帝,使得顺治皇帝不分轻重,颁布了强制执行剃发易服令。不但公开处决孙之獬,并且还说如今顺治皇帝已经醒悟,废除强制剃发易服,是否剃发易服,全凭自愿!
虽然说,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是多尔衮下的这道强制剃发易服的旨意,但是此次多尔衮却把这事赖到顺治皇帝身上,其他人也不敢说什么。
第三,多尔衮在京师隆重祭奠被崇祯帝吊死的衍圣公,并且找到一个孔家直系血脉,再封其为衍圣公,并在京师赐衍圣公府一座。
第四,重申招抚令,原明国官员归顺大清的,一律原官任用,如有功劳,加官进爵!
第五,徵调山西大同、宣府投降的明军,再加京畿之地驻扎的八旗兵力,合计五万人马,封洪承畴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敕赐便宜行事,随同封为平南大将军的爱新觉罗·勒克德浑一起,领兵五万南征。
第六,急令靖远大将军,和硕英亲王爱新觉罗·阿济格,率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满、蒙、汉军所部放弃追击闯王余孽,立刻东进,会猎江南,围剿崇祯帝。
第七,急令多铎守好长江,不教崇祯帝有渡江南逃之机会。
不得不说,在洪承畴的提议之下,多尔衮是真的非常重视崇祯帝。就他颁布的这些旨意,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如果没有朱海军的帮助,那崇祯帝对上满清,绝对不会有一丝胜算。
不过这些旨意还没传到地方上,却被太平军这边先一步知道了。
毕竟有对讲机在,京师这边那么重要的点,肯定有拿对讲机的太平军将士潜伏在这里,可以第一时间往南传送消息。甚至都不用一个小时,消息就能跨越千里,传到了已经在徐州的崇祯皇帝这里。
当通讯组组长董小宛拿著从京师传来的消息,给到崇祯皇帝这里时,刚好朱海军正开了时空通讯软件,在和崇祯皇帝聊天。
当然了,有几个消息,京师没有传的,那崇祯皇帝也不可能知道。
此时,朱海军一听崇祯皇帝告诉他这些事情,便不由的笑著说道:“那多尔衮又取消了强制剃发易服令,这种仰卧起坐的本事,让我想起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句名言,叫做不是资本家有良心,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崇祯皇帝听得有点懵,这个话,哪怕是有字幕,他也听不懂。
朱海军一看他表情,便只好换种说法,对崇祯皇帝说道:“就是因为你的原因,所以那多尔衮才又取消了强制剃发易服令。就这意思!”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也是笑了笑,然后他回答朱海军道:“现在还有人会相信建虏?如果真的又被建虏夺取了天下,那他们肯定会再次强制剃发易服。”
朱海军一听,想了下,点点头说道:“肯定会有一些人不再相信满清的。”
说完这个之后,他便严肃了表情,认真的对崇祯皇帝说道“对了,你这个时代的历史,已经被我改的面目全非了。接下来会怎么发展,我怕是给不了你预言了。所以你还是要谨慎对待接下来的事情。”
之前的时候,朱海军还会给崇祯皇帝剧透。就比如说,满清又会重新强制剃发易服,于是,崇祯皇帝就利用这个机会,亮明了旗号。但是,类似的事情,以后就不很少会有了。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提醒,便也严肃了起来,点点头回答道:“知道,不过天师放心好了。你给我打下的基础够牢,我就不信,还会打不赢建虏。”
朱海军看他这么有信心,心中欣慰,便对他说道:“那行,反正两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再不行,我回头再把洪武皇帝也给拉来,我们一起讨论好了。还真不信,会打不过满清。”
崇祯皇帝听到他这话,信心更足,便看著董小宛给他的那张纸,对朱海军说道:“那我们一起分析下情况?”
朱海军也很想有这种参与感,便立刻点头。
于是,崇祯皇帝开始逐条说了起来:“建虏废除强制剃发易服的话,原先因此反抗建虏的一些人,应该不会再反抗,他们多少会挽回点民心。是吧?”
朱海军听到这话,想了下便回答道:“我觉得这个应该效果不会很好,第一个是大家都不傻,知道这是满清的临时之计。”
“第二个,我觉得我们的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更能赢得民心。真要说的话,也就是那些世家大族,还有官宦世家,地方乡绅这种有很多田的,会倒向满清那边。”
说到这里时,他看到崇祯皇帝的表情严肃起来,便又笑著补充说道:“不过不怕,本来就是要从他们手中抢夺利益的,他们要反对,其实很正常。最关键的是,只要我们手里的军队足够强就成。”
后世的打土豪分田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不管哪一种,其实都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这种事情,如果没有军队坐镇,那肯定是没法推行的。
只有军队坐镇,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他们就算不想,那也得想。
崇祯皇帝这边的事情,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只要他手里的太平军足够强,比如说能打败满清的反扑,那么那些心不甘情不愿的地主,一样得屈服崇祯皇帝的新土地政策之下。
只有在崇祯皇帝的军队实力,比满清的军队实力弱,或者差不多,两军在僵持的时候,那么这些地主的左右时局的影响,就可能会大一些。
但是,再大又怎么样?只要崇祯皇帝手里有军队,照样可以按照他的想法做事情。
此时崇祯皇帝听到朱海军的这段话,他立刻就想起朱海军以前跟他说过的一句话,便马上赞许地回应道:“就是天师以前说过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对吧?”
朱海军听到这话便笑了,看来崇祯皇帝的理解力还是可以的。
崇祯皇帝看到他笑了,便也和他相视一笑,然后看了一下纸条,继续对朱海军说道:“隆重祭奠那个被我吊死的孔胤植,这是打什么主意,是想让读书人都为他们建虏效命吗?”
听到这话,朱海军便想起来了,说真的,他是没想到崇祯皇帝还真是够狠的,直接把孔家给灭门了!这种事情,估计朱元璋都不敢做!
不过朱海军其实挺能理解崇祯皇帝的,毕竟崇祯皇帝经历了国破家亡,然后逃难的时候连脚都磨破了,一瘸一拐的,这么多磨难之下,他要是不恨那些投降满清的文武官员,那就怪了。
完全可以说,之前有多优待,那之后肯定就有多恨!
崇祯皇帝这么一杀,就算在那个位面,以后倭寇还会再入侵华夏的话,孔家也不用再丢一次脸了。
当然,既然自己能联系到崇祯位面了,那崇祯位面的倭寇,估计自身也难保了,以后还有没有倭国,肯定是个问题!
心中这么想著他,便回答崇祯皇帝道:“满清那边就算这么作秀,但是在之前强制剃发易服令下,读书人反而会更在意这些。那些有骨气的读书人,不见得就会投靠满清。”
“再退一步说,就算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去投靠满清了,那又如何?反正你治理地方,已经是在培养你自己的读书人了。对不对?”
崇祯皇帝听到他的这些回答,又是笑了一下,点点头。
太平军中的文书工作也好,还是地方治理的事情也罢,大部分都是用他自己培养出来识字的那些人。有朱海军提供和自己总结的经验小册子在,实在搞不定的事情,还可以通过对讲机来求助,目前并没有遇到太多问题。
当然了,这也和当前事情比较简单有关。因为当前的主要事情就是对人口的登记造册,以及重新丈量土地,登记造册分配田地,还有扩军这三件大事而已。
随后,崇祯皇帝继续看向下一条道:“建虏又重提招抚那些叛贼的事情,这也是针对我的吧?”
朱海军听了,想也不想就说道:“那是肯定了!还是那句话,只要你的军队实力够强,就算那些文官武将都投降了又如何?不怕!”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然后脸色有点郑重地说道:“建虏一连几道旨意,都是针对我的。我怀疑,他们肯定非常重视我,会调重兵前来讨伐我!”
说完之后,他又露出了一些自信说道:“不过我也不怕,如今第二军那边已经扩编到两万,我的第一军扩编到四万,第三军也扩编到一万五,总兵力达到了快八万了。”
“说起来,那得多亏那孔胤植,要不是抄出来的粮草物资足够多,我也没法一下扩编那么多军队。就是线膛燧发枪还远远不够,虽然已经运了大量铁料回登州府,但是每天大概就只能打造出五十把而已。”
每天五十把线膛燧发枪,等于一个月一千五百把线膛燧发枪,已经是流水线作业,尽量利用了朱海军传送过去的设备。要再增加产能,就能再传送一套相关的设备过去才行。
但是,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今的时空通讯能量,基本上都用来传送对讲机了。因为随著崇祯皇帝地盘的扩大,对对讲机的需求越来越多。另外,军队扩编之下,还有存点时空通讯能量传送大型无人机,侦查用的小型无人机也不嫌多。
只能说,时空通讯能量真不够用!
因此,崇祯皇帝的军队中,黄得功的第二军中,线膛燧发枪就只有两千把而已,其他将士,就都还是用冷兵器。
崇祯皇帝自领的第一军,线膛燧发枪倒是配备了五千吧,不过兵力也多,算配比的话也不高。
太平军第三军和第四军只有各一千把线膛燧发枪,配比更少。
此时,朱海军听到崇祯皇帝有点遗憾的话,便马上安慰他道:“伱放心好了,这种线膛燧发枪是远超你这个时代的,是真正让热武器碾压冷兵器的存在。虽然你每支军队的线膛燧发枪都不多,但是我相信肯定没问题的。”
“只要做好战争预警,回头满清军队要是杀过来的话,你甚至还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之!”
远的战争预警有对讲机,近的战争预警有无人机,对太平军来说,简直是开了战争迷雾一般,还有超越时代的火枪,不可能打不赢满清的。
崇祯皇帝听到朱海军这话,又更放心了一些。
随后,朱海军又传送对讲机给崇祯皇帝,于是,崇祯皇帝这边的预警分布,就更广阔了。
第323章 江阴求援
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扼住南来北往的重要节点。
崇祯皇帝依旧坐镇在这里,需要等徐州这里的人口和田地都登记造册,成立地方衙门,组建了地方民壮之后才好离开。
不过这不妨碍他派出太平军第三军,先一步开往扬州府那边。
一时之间,扬州府这边顿时鸡飞狗跳了起来。
扬州府是繁华江南中最为繁华的地方之一,很多达官贵人在这里都有产业,更有闻名于世的大盐商。
对于他们来说,妻妾成群,奴仆成堆,那是最基本的了。
如今,太平军即将到来,对他们来说,田地其实都是小事,关键是可能会让他们的奴仆来告发他们,一旦真有违法乱纪之事,抄家问斩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在之前的时候,谁能想到奴仆或者那些普通百姓会有翻身的一天?他们有钱有权,有什么事情,衙门打点下就成。因此,大部分人做事,那都是视律法于无物的。
因此,他们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去赌明天,在太平军要到来之时,一开始还商量著给他们送上大礼,让满清地方官赶紧求援,派大军前来。
但是,满清那边只是在镇压长江南岸那边反抗剃发易服的州县,又要集结兵力,根本还没有派军队过江北的打算。
于是,扬州府的这些豪强纷纷出钱,筹集了二十万两银子,想要募集民壮协助大清守城。
结果没想到,他们很快得知,那些募集而来的民壮,都在暗地里串联,等太平军一到就开门投降。
他们并不笨,自然能想到其中的缘由是什么,于是,他们就只剩下一条路,纷纷渡江逃往南京城。
随同太平军第三军南下的内阁辅臣,扬州人张伯鲸从家人那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想了好久,便用对讲机联系崇祯皇帝那边,明确提出要直接和崇祯皇帝奏对。
于是,董小宛这边就拿著对应的对讲机呈送皇帝这边。不管如何,内阁辅臣是绝对有这个权限的。
张伯鲸便把扬州的事情,给崇祯皇帝禀告了一番,然后说出他的想法道:“陛下,微臣以为,如今最为重要的是光复山河,打败建虏。因此,在地方上,或许可以让地方乡绅自查,遣散规定之外的奴仆,献出他们非法所得的田地,非叛国杀人等罪行,准许以银钱赎罪,如此,当能助太平军更快接收地方,也能有效减少地方财物的外流。完毕。”
崇祯皇帝听了,并没有马上回答。
说实话,抄家很爽,他已经感觉到了。但是,张伯鲸所说情况,好像也是有的。
当太平军在山东那边这么做的时候,徐州府这边就已经逃了一波人。如今扬州府那边又逃,钱财之类肯定被带走。
按照张伯鲸的说法,那些人生怕太平军会杀他们,就主动投降满清那边,想出钱帮满清那边。虽然不怕,但确实是个麻烦。
想了一下之后,他便回答张伯鲸道:“朕再想想,回头再说。完毕。”
张伯鲸一听,就知道皇帝怕是要找天师商量,或者问太祖皇帝的意思。
他没猜错,等朱海军联系他的时候,正好永乐皇帝在朱海军这边度假,听到了崇祯皇帝的话,便想也不想就说道:“没问题,等夺回江山之后,你想秋后算帐,还不是一道旨意的事情!”
说完之后,他看到崇祯皇帝似乎并没有马上接受他的建议,便给崇祯皇帝举例道:“就说父皇,当年开国打天下的时候,不也把元朝当官的那些都收了过来,因此,我们大明军队进攻鞑子地盘的时候,就很轻松。因为他们知道,投降我们大明依旧可以当官。”
“但是,等父皇坐稳了天下,那些元朝当过官的官员,依旧用元朝那一套当官的法子,捞钱是常事,所以父皇就开了几次杀戒,严惩贪腐。你看,对天下有影响么?”
边上的朱海军听到这话,其实是有点不以为然的。
永乐皇帝的举例,确实没问题。但是这是正常情况下的事情。要是那时候的朱元璋有自己的帮助,说不定就不会这么做。
在自己的帮助下,崇祯皇帝的军队,其实拥有巨大的优势。不只是武器方面,还有一些理念,甚至还披上了一层神助的概念。这在古代来说,那都是王炸级别的。
不过,永乐皇帝在热心肠地解答崇祯皇帝的问题,朱海军的性子,也没去反驳打断。
这是人家老祖宗在教子孙做事,又不是涉及到他定下的原则性问题,没必要插嘴。
崇祯皇帝这边,听到洪武皇帝的这个例子,哪还可能有其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