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383节

  因此,他就和崇祯皇帝再见,然后切断了和崇祯位面的时空通讯。

  崇祯皇帝这边,先让王承恩去清点了下,共计四十部短波对讲机,五架小型无人机,两架大型无人机,手摇发电机一共是八台。

  于是,李过,高一功和田见秀所代领的三支新编太平军,各领五部对讲机,一架小型无人机,手摇发电机两台。

  手摇发电机之所以数量少,一个是比对讲机的体积大,重量也重,耗费的时空通讯能量多。另外一个,给配备的手摇发电机为最低配置,算是对各军的一种制约。

  堵胤锡的标营这边,分到了五部对讲机,两架小型无人机,两架大型无人机,配备手摇发电机为六台。

  还剩余对讲机二十部,崇祯皇帝就给何腾蛟这边配备了五台,用于联系湖广各地。

  还有十五部对讲机,崇祯皇帝补充到了他随身的通讯组中,用于新建和何腾蛟,堵胤锡所部的联系。

  分配完了这些之后,崇祯皇帝便又点了高氏之名高桂英。

  就见高桂英一身戎装出列,倒也显得英姿飒爽,抱拳候旨。

  崇祯皇帝看著她,对她说道:“夔东地区还有你以前的部下,朕给你一道招安旨意,让他们归顺朝廷,免去刀兵相见。”

  高桂英一听,并不意外,当即大声回答道:“末将遵旨!”

  明末的女将,并不罕见,只是有名分的比较少而已。

  但是,在太平军中,女兵却比比皆是,女将和女官也有不少。高桂英见了,便向崇祯皇帝表示,愿意继续在军中效力。

  因此,崇祯皇帝便给了她一个游击的头衔,归于朱媺娖麾下的郎中营。

  此时,另有旨意,一旦招安成功,从堵胤锡的封赏来看,肯定也不会低。

  再一个,高桂英也不想让夔东那边的兄弟继续和朝廷对抗。毕竟她刚才是亲眼所见,皇帝真有神仙相助的。

  并且皇帝也没为难他们,归顺朝廷,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了!

  高一功虽然要和他姐分开,但是听到他姐领的旨意,倒也没有反对,甚至可以说,他是支持的。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高桂英是立刻就走,随后便是堵胤锡领著手下三路太平军出征了。

  崇祯皇帝这边,也正准备拔营的时候,却听到手下有人来禀告,说石柱宣慰使的弟弟马万春求见。

  一听这消息,崇祯皇帝自然立刻召见了。

  只是一见面,他便在马万春见礼之后的第一时间,不是说平身,而是立刻关心地问道:“你奶奶身体如何,可安好?”

  马万春要比曾英派出来的陶可法晚一些出川,但是陶可法听说朝廷官军在襄阳那边,他就赶去襄阳了。

  而马万春出川之后,就听到了风声,说崇祯皇帝领军招安了湖广的流贼,如今在荆州府一带。于是,他便顺江而下,直奔荆州府而来,结果就是他先到了。

  此时的他,正心情激动的觐见。结果没想到,皇帝开口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关心他奶奶,这让他非常感动,连忙回答道:“好,奶奶好得很。”

  因为激动,马万春都没注意到自己说话不妥当,反而抬起头来,看著崇祯皇帝,继续激动地说道:“我奶奶本来都心灰意冷了,只是固守石柱。但是听说陛下的消息,就立刻下令,田间的活,都让女人来干,石柱的男人,全都操练起来,随时等候陛下的调兵旨意!”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的愣了一下,因为他从这个话中听出了很多事情。

  秦良玉能为了他而全力备战,可见其忠心。

  石柱都到了田里的活都要女人去干的地步,由此可知,石柱估计连年征战之下,已经没有多少男人了!

  想想也是,从万历末年开始,朝廷就不断抽调石柱的兵为国征战。他们或者战死在辽东,或者战死在中原各地,从秦良玉的兄弟,再到她的儿子和儿媳,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的石柱儿郎!

  石柱,乃大明之榜样也!

  崇祯皇帝心情激动之下,恨不得立刻去到石柱,亲自去看看。

  稍微过了一会之后,他回过神来,才发现马万春还跪在那里,便连忙让他平身,然后对他说道:“朕正要领兵入川,你来带路,朕要亲自去石柱看望你奶奶!”

  马万春一听,又是激动又是兴奋,连忙答应一声。此时他就感觉,奶奶对朝廷,或者说对眼前这位皇帝那么忠心,真的是值了!

  随后,崇祯皇帝便领著大军,沿著长江,逆流而上,继续往四川进军。

  等大军到入川前的巴东之时,陶可法才又从襄阳府那边赶了回来,求见皇帝。

  对于四川的局势,崇祯皇帝当然听朱海军说过,也知道有曾英这位英雄豪杰,忠于朝廷的猛将。

  于是,他便吩咐陶可法回去告诉曾英,让他在重庆集结手下,准备整编为太平军。

  当大军到了夔州府之后,崇祯皇帝便令太平军第五军阎应元为统帅,连同第八军一起在奉节登陆,收复川北地区的保宁府,龙安府,最后和主力围攻成都府。

  而崇祯皇帝自己,则领著太平军第一军,第三军,连同水师第二军一起,继续沿著长江逆流而上。

  当崇祯皇帝领军刚进入重庆府地界的忠州之时,他的对讲机便响起前锋统领吴二狗的禀告道:“陛下,镇东将军正赶来忠州迎驾。”

  秦良玉在崇祯朝的时候,封为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因此,吴二狗所禀告的,便是秦良玉了。

  崇祯皇帝一听,便立刻吩咐道:“快,快点过去。”

  没多少时间,长江南岸边,在太平军将士的戒严中,一看就能看到,有一群不是太平军的人站在岸边。

  为首那人,身穿一身戎装,站得笔直,一直在盯著崇祯皇帝这边。

  当她看到迎面而去的船头上,众星拱月一般地簇拥著一个身穿戎装的人时,她便第一时间打量了起来。

  过了一会之后,岸上的秦良玉,没等船只靠岸,立刻单膝跪下,大声向崇祯皇帝见礼。

  在他的身后,则是她的小辈,跟著迎驾。

  崇祯皇帝在船上看到,连忙大声说道:“秦卿不用多礼,快快请起!”

  不过,秦良玉并没有起身,依旧保持著恭迎姿态。

  崇祯皇帝见了,等船刚靠岸,他便第一时间下了船,匆匆走到了秦良玉的面前。

  离得近了,两人才看得真切。

  秦良玉看到,眼前这人,真的是崇祯皇帝,但是,如今的崇祯皇帝,气质明显和她印象中不一样了。

  干练,自信,英明……

  她在打量著崇祯皇帝,崇祯皇帝自然也在打量她。

  崇祯皇帝发现,秦良玉比他印象中要老多了,头盔下的头发,都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也多了不少。但是,她身上依旧穿著的是盔甲!

  他还看到,秦良玉的两眼红红的,显然非常激动。

  正在这时,就听秦良玉带著一点哽咽的声音说道:“陛下,末将……末将以为,此生再也不可能见到陛下了!”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心中自然也非常感慨。

  如果不是朱海军的帮助,崇祯三年那一别之后,确实再也没有见面机会了。

  如今,分别多年,秦良玉老了很多,她的身边,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些人。

  都殉国了啊!

  心中如此想著,崇祯皇帝伸出双手,一边扶起秦良玉,一边激动地说道:“朕还能再见秦卿,亦是非常激动!”

  他在扶起秦良玉之后,便又连声对其他人说道:“都平身吧,平身!”

  马万春站在比较后面的位置,但是他在起来后,还是看到皇帝的眼睛,似乎有点红。

  他知道,这肯定不是进沙子了!

  崇祯皇帝缓缓扫视过秦良玉、秦翼明、秦佐明、秦祚明、马万年、马万春,以前还有印象的人,却是不在了。

  有些动情之下,他便缓缓开口,说道:“十九年于忠州再见秦卿有感:

  忠州江畔迎天子,秦女英姿老益壮。

  铁甲犹存征战痕,银鬓难掩报国志。

  南征北战岁月长,亲人血染疆场土。

  特赋此诗表敬意,忠贞不渝万古存。

  长江水畔共见证,巾帼何曾让须眉。

  愿卿福寿绵长享,更盼国家早安宁。

  秦氏一门忠烈传,永载史册耀乾坤。

  ”

  秦良玉一听崇祯皇帝这首诗,便再也忍不住,原本就红了的眼眶中,眼泪夺眶而出,哽咽地说道:“陛下……”

  张开口,她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陛下如此看重,虽死无憾也!

  周边的人,坤兴公主,赵大牛,苟文雄等等,所有人看著这一幕,感受到了秦良玉和她族人对朝廷的付出,也同样感受到了君臣相知,一个个都是非常肃穆,心中充满了对秦良玉的敬佩,也认定跟著这样的皇帝,真的不错!

  过了好一会之后,崇祯皇帝便对秦良玉说道:“朕既然已经到了家门口,那由卿带路,让朕看看石柱吧!”

  秦良玉一听,连忙擦了下眼泪,然后赶紧回答道:“末将遵旨!”

  于是,一行人骑著马,由秦良玉陪同在崇祯皇帝身边,往石柱而去。

  一路上,都是秦良玉亲自给崇祯皇帝介绍情况。

  其他人都跟在后面,没敢打扰他们两人。

  崇祯皇帝看到,石柱境内,除了在边境一带有石柱兵,是年轻人之外,其他地方的石柱兵,要么是少年,要么是年纪大的。

  农田山上,在劳作的人,都是妇女,年少到年老的都有。

  不用说,就是连年的战争,导致了石柱的青壮死伤。就他所观察到的情况可以知道,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石柱这边是真的负担不起了。

  看到这一幕,崇祯皇帝的心情有点沉重。

  其实,不只是石柱,很多其他地方,特别是中原一带,根据人口登记的情况看,原本人烟稠密的地方,已经是地广人稀,并且就和石柱一样,男人少,青壮就更少,大都是妇孺了。

  这便是因为乱世带来的结果,人心思定,确实不想再打仗,想要一个天下太平啊!

  他正在想著,秦良玉看到他的表情,估计是猜到了什么,便连忙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不要看末将这边似乎青壮不多,但是只要陛下一道旨意,末将立刻便能领军出征!”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心中很是感动,转头看向秦良玉,勒马停住,然后用手指著金灿灿的田野说道:“要是没有战乱,全国各地,都像秦卿这边一样,那该多好啊!不过朕相信,无需秦卿再领兵,这天下太平的日子,也已经不远了。”

  “他们在卿的带领下,为国征战,丈夫、儿子、哥哥、弟弟等等亲人,都战死殉国。原本男人干得话,她们不得不去干;原本年轻人做的事,她们不得不去做;朕觉得很是愧疚她们,愧疚和她们一样遭遇的天下人。”

  “本来的话,朕还以为,此生无法为他们做什么了。但是没想到,太祖皇帝显灵,还有天师相助,如此朕才能扭转乾坤,灭了满清,光复领土,收编贼寇,应该很快,就能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秦良玉本来听到崇祯皇帝的话,是想表态,忠君报国乃是本份。但是听到后来,她便没开口,只是静静地听著崇祯皇帝说话。

  “为何会天下大乱?朕想过,太祖皇帝和天师也指点过,有一个最基本的点,便是土地兼并之下,赋税过重之下,百姓在天灾人祸之下难以活下去,要么饿死,要么造反。如果不解决天下大乱之根本,则天下难以安定,就算朕如今有太祖皇帝和天师的帮助平定了天下,但是以后呢?”

  “因此,在太祖皇帝和天师的指点下,朕便实施新政。所有土地归朝廷所有,而后按人头收田地收入的四成,再无其他赋税。如此一来,人人有田种,且赋税也不高,朕相信,至少能保几百年吧!”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转头看向秦良玉,诚恳地说道:“秦卿,此国策,凡大明之境内,皆得实施,无一例外,包括朕的儿子,各地藩王,也是如此。卿能明白么?”

  听到这话,秦良玉低头沉默无语。

  不过很快,她便又重新抬起头来,看著崇祯皇帝,表情坚定地说道:“此乃陛下旨意,末将自然要遵从!”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心中欣慰,便对秦良玉说道:“土司不比其他,一旦实施新政,对于忠于朝廷的,朕自然是要补偿的。”

  “石柱的百姓,为朝廷付出太多,朕决定,所有百姓皆按太平军家属优待,田赋只收两成,永为定例。”

  “以后藩王都要分封海外,石柱土司马家也可以选一处作为封国,为大明藩属国。”

  “秦卿为国征战一辈子,始终忠贞不渝,封忠贞公,后世子孙降爵袭之!”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看著秦良玉,柔和地说道:“这是朕的想法,秦卿如若有什么想法,可尽管提出来。”

  言外之意,就是秦良玉要是不满的话,是有商量的。

首节 上一节 383/4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