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57节

  “出行方面也可以类似规定,只要是方便监督的,都可以进行规定。”

  “另外,基准线的规定,最好隔一段时间,比如几年,几十年,随着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程度进行调整。”

  朱标听到这里,终于开口,不过是用那种不确定的语气问朱海军道:“海军贤弟,你说这个,为兄怎么感觉和你以前说要减少贫富差距,调配收入类似。就是你说以后朝廷要雇佣而不是征召那次。”

  一听这话,朱海军想了下,便马上笑着说道:“没错,确实差不多。上次是给低收入者更多收入,这次是从高收入者中收取更多的税。我们这边对于这种叫做个人所得税。不过这种税收,你们那个时候不好收。”

  能听出来,朱标是有在认真思考的。对此,他也是高兴的。说明他的想法,是被认真对待的。

  此时,朱标听了朱海军的话之后,马上就说道:“父皇有给为兄说过,他准备按照每户的粮田数目收税,一户人家多少亩不收税,再往上,税会越来越重。”

  一听这话,朱海军不由得惊讶了下,然后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道:“这个想法可以啊!你们那个年代,基本上都是以粮田为最好的资产,用这个来衡量,还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土地兼并不至于太严重。”

  说完之后,他立刻想起后世有名的摊丁入亩,似乎也可以在这个时候说说。不过具体细节记得不是很清楚,好在有电脑,因此他马上在电脑上搜了下。

  看了一下具体的内容之后,朱海军顿时眼前一亮。

  因为在明朝,田赋制度相对复杂,实行的是“两税法”,即按照夏秋两季征收。而田赋的征收标准主要是根据土地的质量和产量来确定的,不同地区的征收标准也存在差异。

  明朝中后期开始,一些地区还实行了“一条鞭法”改革,将田赋、徭役和其他杂税合并为一,按人口数量征收,使得税收征收更为简便。在张居正当政的时候,把这个一条鞭法推向全国范围,使得后世人以为这个一条鞭法是张居正想出来的。

  到了满清时候,在这个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实行了“摊丁入亩”制度,将丁税(人头税)并入田赋中征收,使得税收更加公平合理。

  从这些可以知道,税收的演变,是朝简单化、合理化发展的。而明朝的税收,却是太过杂乱。这个锅,确实是朱元璋的。

  因为朱元璋认为,向老百姓少收税好,因此他执行这个税收原则,甚至还让后边的大明皇帝都遵守。

  结果很自然的,朝廷和地方衙门一个不小心就没钱了,经常是衙门里一些必须的办公开支。

  让衙门里的官员自己掏钱,那是不可能的。于是,自然而然地就进行摊牌,让老百姓交这个钱。

  今天这个开支要摊牌,明天那个开支要摊牌,一来二去,就让明朝的苛捐杂税超级多。甚至有不少本来不是必须的,但是贪官污吏就打着名号收税,然后入自己的腰包。

  要是朱元璋不那么短视,这些地方开支的来源都有明文规定,那就能减少贪官污吏的这些摊牌了。

  理解了这些,朱海军便笑着对朱标说道:“标哥,这里有历史上演变出来的收税法子,会让收税更加简单,更加公平的,你要不要听?”

  朱标一听,当然是要听的了。于是,朱海军便把这个内容讲了一遍。

  在这个过程中,朱标一直听得很认真,听完之后,他严肃地对朱海军说道:“贤弟,税收之事,事关重大,为兄会整理今天所得,上奏父皇。”

  对此,朱海军当然是理解的。一个国家,特别还是大国,不可能把最为重要的赋税,让他说了下就能定下来的,那就真得是儿戏了。

  这个话题基本上就是这样了,朱海军想起自己准备的,便又对朱标说道:“标哥,有关明朝藩王宗室分封的这个事情,我给你整理了一份你那个时代的世界人口、资源分布图。现在还是一个手稿,等我去买个世界地图,然后给你标上,这样你就会直观一些,如何?”

  朱标听了,自然是欢喜,便又是一番感谢。

  随后,两人约定,等明天早上辰时再视频,以便于把接下来几天不再视频的一些事情先做了。

  说完这些,朱海军便关掉了时空通讯软件。然后把那些汉服整理好了发给合作方,又剪辑视频上传视频号,整理文章发公众号,自有一番忙碌。

  明朝这边,朱标在结束了电话之后,便立刻根据视频回放,整理出他和朱海军讨论的重点事情。

  马皇后没有打扰他,只是走到殿外看看天色,然后感慨道:“这场雨有点大,不知道会下多久?”

  虽然她不关心政事,但是她也听说在长江上游,雨水很大,已经下了好多天,这不长江的水都涨了不少。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朱标写完了对话奏章,收拾好了东西,走到殿门口,看到他母后依旧在看着外面的雨,便对他母后说道:“这雨确实有点大,但是应该不会下太久,母后勿忧。”

  每年的夏季或者秋季,长江都会发洪水,有的时候甚至会漫延到京师城里。为此马皇后都会去关注下民生,甚至去慰问下受灾百姓,减轻朝廷压力。

  朱标说完之后,没有耽搁,冒雨赶往他父皇那边去了。

  等到他赶到文华殿这边时,雨势小了不少,但是还是在下雨。

  朱标还没进殿,就见他父皇领着一群文武官员来到了殿门口,看到朱标走过去,便笑着招呼他道:“走,一起去看看那条水泥路。”

  水泥路的优点就是遇水不散,不会泥泞。老天爷下了一个早上的雨,正好是检验水泥路的时候。

  朱元璋是有打算的,因此他就要带文武百官一起去见识一下,然后才好下一步。

  此时朱标听到他父皇的话,便先不上奏,跟着他父皇去了。

  朱元璋也没摆什么皇帝仪仗,毕竟是马上皇帝,直接骑了马,他手下的文武官员也都是骑马,一行人穿着蓑衣,浩浩荡荡的便过去了。

  很快一行人便到了水泥路这边,当然了,在他们到之前,锦衣卫已经先过来警戒,因此没有闲杂人等。

  蒙蒙细雨中,朱元璋第一个骑马踏上水泥路,然后继续往前走。朱标和文武官员就在他后面骑马跟上,也踏上水泥路。最终,他们一直跟在朱元璋身后,走到了巷子的那一头。

  在水泥路的尽头,朱元璋勒马回首。然后大声问道:“诸卿可有见这水泥路不平或陷足之处?”

  这么多人骑马走过,但是水泥路依旧平整不见丝毫下陷,这还是在雨水冲击了一上午之后,堪比石板路了。

  因此,文武百官在低头确认了这点之后,便都带着惊讶,一起山呼万岁。

  要知道,铺设石板路可不是一般工程,而是非常费人力物力的。

  在没有后世机械帮助的情况下,民夫需要依靠手工和简单的工具,如铁锤、铁钎等,开山劈石,将巨大的石块切割成合适的尺寸。然后,这些石板需要被搬运到铺设地点,往往需要通过人力或畜力,翻山越岭,跨越河流,十分辛苦。

  并且没有后世工具帮助,石板还需要经过精心打磨和切割,以适应不同的路面需求和坡度。这需要高超的石工技艺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稍有差池,就可能影响整条路的平整和耐用。

  但是这条水泥路,他们也都有在关注的。应该是忙碌了一个上午而已,这条路便铺好了。虽然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这水泥路的造价几何,但光是这铺设的人工和时间,就已经胜过铺石板路了。

  他们不知道,但朱元璋知道水泥路和石板路的成本差距有多大。就算一个帝国再富裕,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路都铺成石板路,但是把所有的路都铺成水泥路,却是有可能的。

  还有,就听朱元璋用马鞭指着水泥路,向文武百官说道:“此等水泥,还可以用来兴修水利,修筑河堤,朕以为此等天赐之物,乃大明之福也,然否?”

  通过脚下的这条水泥路,就能看出水泥的好处,加上有朱元璋的解说,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这水泥的出现会带来多大的改变。于是,一个个便都赞叹出声。

  “太子殿下真乃天命之人,因此才能得天之助,让大明有此宝物啊!”

  “陛下教导得当,太子殿下得天眷顾,方有天赐神物!”

  “……”

  说到后面,便又是一阵万岁声,而后是千岁千岁千千岁的声音。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脸上带着笑容,明显心里很高兴。

  他自己是皇帝,这一点他从来不担心什么。就是下一代,面对那么多的开国功臣,其实是有隐忧的。

  但是如今,太子朱标得天之助,落实天命之人,这个观念越深入人心,那朱家江山就越是稳当。哪怕他不在了,大明这些开国功臣有谋反之意,也不可能掀起什么浪花。

  回到紫禁城,朱元璋下旨,准备在全国扩大水泥生产。忙完了这个事情,他才单独召见朱标,问他道:“和海军对话完了?”

  朱标听了,连忙取出对话奏章,一边呈上去,一边兴奋的对朱元璋说道:“父皇,海军贤弟似乎找到了传送物品的秘密。他准备试验一下,以证实是否可以传送物品!”

  “哦?”朱元璋一听有点意外,随后便是大喜,连忙确认道,“当真,他怎么找到的?”

  虽然他看不到朱海军那个时代的视频,但是通过朱标的描述,他也是对那个时代非常向往的。别的不说,光是那高产的农作物种子,他就非常想要。

  朱标听到他父皇的问话,便连忙回答道:“似乎和时空通道能量有关,充能越多,那传送物品就越有可能,他是这么说的。所以他准备让时空通道多充能几天看看,这几天内儿臣就没法和他对话了。”

  这个话要是别人听到,那肯定是听不懂的,但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听了那么多次的对话,已经知道时空概念,因此朱元璋听懂了。

  朱元璋听完之后,便带着笑容连声说道:“不错不错,可以!”

  说完之后,他立刻想起什么,便马上提醒朱标道:“那这几天海军要的那些东西,你都得准备一下,一起给他。”

  朱标一听便笑了,当即回答朱元璋道:“父皇放心,母后已经提醒儿臣了。”

  说完这话之后,他又带着兴奋提醒朱元璋道:“父皇是不是该想想,先让海军传送什么东西过来好?”

  朱元璋一听便笑了,说道:“民以食为天,当然是先传送海军说的那些高产作物的种子了!你以为呢?”

  朱标一听,却给出了不同答案道:“儿臣以为,是先让海军贤弟传拼音之法和简繁体字典。”

  一听这话,朱元璋点点头,笑着说道:“这个确实也重要,那就让他都传,可以吧?”

  朱标也是笑着回答道:“自然是可以的!”

  就这么的,在听说可能可以传送物品之后,就算是朱元璋父子两人,也都是欣喜万分,向往了一会儿。

  随后,朱元璋才低下头去看朱标刚刚呈送给他的那份对话奏章。

  朱标能够明显看到,本来他父皇在看这本对话奏章之前,脸上是带着笑容的,但是当他父皇低下头去看奏章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便慢慢的隐去,替而代之的是变严肃起来了。

  对此他并不意外,因为这个对话奏章里面的主要内容,就是有关于朝廷最为重要的税收相关。他父皇要不严肃对待,那就怪了!

  朱标没开口说明什么,不打扰他父皇看奏章,而是也在心里想着这个税收的事情,以便待会能和他父皇讨论。

  朱元璋一口气看了两遍,然后又放慢速度看第三遍。在看完了第三遍之后,他又沉思了一会儿。

第108章 朱元璋的整理

  最后,朱元璋的脸上,出现了惊喜的表情,抬头对朱标说道:“海军的说法,很有意思,不,很有用啊!”

  一听这个评价,朱标很是高兴,连忙说道:“父皇英明,海军提供的说法都是经过历史证明了的,想必是有其合理性!”

  朱元璋听了,点点头,不过还是提醒道:“但是不管怎么样,还必须要合适才行!”

  说完之后,他又低下头去看看对话奏章中的内容。

  在又一次翻了一下之后,他便对朱标说道:“爹来总结,你记录,要是有想法,你也可以直接提。”

  这是要在这份对话奏章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合适的税法?革新税法肯定是一定的了。

  朱标如此想着,很是高兴,有一种成就感在心中,当即准备了下,然后手握毛笔看向朱元璋道:“父皇,儿臣准备好了!”

  朱元璋听了,低头看着对话奏章,然后缓缓说道:“丁税合并田赋,分摊到田地中。如此,田地多者分担多一些,田地少者分担少一些,这和父皇之前所想不谋而合。此法可也!”

  朱标听了,立刻开始记录。

  朱元璋又在看对话奏章,过了一会之后,才继续说道:“在此基础上,以后实施雇佣法,也能顺理成章。官府驱使百姓劳作,甚至是当兵,都要付酬劳。”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的眉头皱了下,然后抬头看向朱标,提醒道:“这一条圈下,这个大幅开支必须要事先准备好对应收入才好,等父皇接着往下理,看看能否解决这个庞大的新支出!”

  朱标听了,立刻答应一声。

  然后,朱元璋又低下头,翻着对话奏章继续缓缓地说道:“对服舍违式网开一面,允许有钱人家向善,在服舍方面有更好地体面。这个不好,直接交钱给朝廷,由朝廷出面进行修路铺桥更佳。且这个钱不能是交一次就可以,当以年来交。除此之外,这些有钱人家额外再做善事,以为他人之表率,方可网开一面。”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向朱标问道:“你以为此种做法如何?”

  不等朱标回答,他就又补充了一句道:“爹总感觉这个有点类似历朝历代有过的卖官鬻爵,不过我们这么做,至少比卖官鬻爵要好多了!”

  朱标握着毛笔,没有马上写,抬头看向朱元璋,笑着说道:“父皇英明,就该这样。按照海军贤弟的说法,在他们那边,算是什么个人所得税的收税方式,能减少贫富差距。”

  朱元璋听了,点点头道:“那爹给设定一些虚衔,良善之家这种。但是如果发现有作奸犯科,或者违背道德良知之事,便要剥夺此头衔,打回原形,之前所交,概不退回!如此,便能保证社会风气不至于因为有钱人过得好而变坏了,伱说是不是?”

  说到最后面这句时,朱元璋是又抬头问朱标的。

  朱标此时已经在奋笔疾书,听到问话,稍微停了下,抬头赞道:“父皇圣明!”

  朱元璋听到,笑了下,然后又低下头去看对话奏章。过了一会之后,他才又说道:“对了,匠人爵位也可以和服舍违式联系起来,有爵位的匠人,可以得更好服舍待遇,如此当能激励匠人努力上进。”

  说到这里,他又有点感慨地说道:“如今在水泥、玻璃、火器和冶炼钢铁方面,需要大量有能力的匠人。这几个事情,要尽快铺开才好啊!”

  朱标听了,很是赞同地说道:“父皇所言极是,这些都要大量应用,我大明朝的实力才能有极大地提高。”

  朱元璋听到这话,深以为然,不过他又稍微皱了下眉头道:“不过爹对匠人爵位的想法中,有基本一条就是能识字。但是绝大部分匠人却不识字,要想让他们尽快能识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还需要海军那边帮忙才行。”

  听到这话,朱标刚准备开口说回头让朱海军传送时,忽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便马上对朱元璋说道:“父皇,我们平时所用的常见字,大概也就一千来个而已。儿臣和海军贤弟对话了这么久,相信常见字早就在对话中说过。如此,儿臣便能整理出一份常见字的简繁体对照,只需要我们懂拼音规则,然后便可以自己加上,那大概就能用了!”

  朱元璋一听,不由得大喜,连忙指示道:“没错,可以这样。一会你就先做此事,尽快给爹看看怎么样!”

  说完之后,他又想起什么,便又提醒道:“海军那边该准备的事情,也要交代下去,这个不能耽搁。“

  朱标听得用力点头,兴奋地说道:“好!”

  朱元璋没有再看对话奏章,而是有点感慨地说道:“要是大明朝人人都是海军一般,则人才之多,爹就不用像如今这样发愁了!”

  原本准备重开的科举,因为朱海军的介入,被朱元璋推迟了。这么一来,朱元璋的人才选拔,就依旧只能是靠举荐,让他感觉人才难得。

首节 上一节 57/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