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第120节

  苏辙环视新旧两党,深吸一口气道:“自古以来,评判一个人的功过是非,通常有个人操守、为官为政、对内对外之策,等等。”

  新旧两党微微颔首,苏辙所言的确如此。

  “就拿个人操守来说,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皆是清正廉洁,乃是人臣之典范。”苏辙正色道。

  新旧两党官员纷纷点头,他们相互攻击,皆是从为官为政之上,王安石和司马光在人品上无人可以指责。

  赵煦点了点头道:“诸位爱卿可以畅所欲言。”

  王棣率先出列道:“启禀官家,祖父王安石一心为国,为了振兴大宋,呕心沥血,不顾世人非议,主持变法大业,对内富国强兵,对外力压西夏,收复熙河数州,无愧于朝廷,有功于社稷,当得文正之谥号!”

  “臣等赞同!”

  章惇等一众新党大臣纷纷附议。

  吕大防冷笑道:“王安石无愧于国,却有愧于百姓,新法一出,百姓怨声载道,有《流民图》为证,王安石岂能无过。”

  “历代变法皆有质疑之声,王相公变法乃是为了国富民强,虽有异议,但是无损大德。”蔡卞坚定道。

  新党旧党争吵不停,然而总体上认为王安石变法的本意为好,其变法激进造成一定的民怨。

  赵煦见状快刀斩乱麻道:“以朕看,王相公一心为国,虽有瑕疵却瑕不掩瑜,不如定在七分功三分过,功大于过,配享先帝庙廷,谥号为‘文’。”

  “谥号为‘文’。”

  新党旧党不由一顿。

  ‘文’这个谥号,虽然不如‘文正’最顶级,但也是难得的好谥号,新党官员微微颔首,尤其是赵煦让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廷,已经是对王安石的肯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微臣替祖父,多谢官家追谥之恩。”王棣泣声感谢道。

  旧党官员也微微一松,至少官家认为王安石还有三分过,打破了王安石的变法金身,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而且王安石谥号为‘文’,可是比司马光的‘文正’低了一级。

  “请诸位大人为司马大人评定功过是非。”苏辙继续道。

  “微臣认为司马光不配为‘文正’之名。”章惇冷笑道,王安石谥号为‘文’,司马光谥号为‘文正’,那岂不是压了新党一头。

  新党直接将司马光所作所为一点点的摊开,尤其是当初献地西夏和阿云案更是被反复攻击。

  就连旧党官员也极为无语,一罪不二罚,阿云案已经过去十六年,而且已经服刑完毕,司马光为何还要对一个弱女子赶尽杀绝。

  赵煦见状立即道:“司马相公人品高洁,为官兢兢业业,然而元佑元年当政,无视大宋大好局面,擅自废除新法,献地西夏,让先帝十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又有携私报复阿云之嫌疑。其三分功,七分过。”

  “三分功,七分过!”苏辙不由一愣,他没有想到赵煦竟然如此评判朝野公认的君子司马光。

  “夺其谥号‘文’字,谥号为‘正’!念其死者为大,留朕当年所赐之碑。”赵煦郑重道。

  “谥号为‘正’”

  旧党官员一片哗然,谥号上,文可比正要高一些,如此一来,司马光可是比王安石低了一头。

  杨畏还想再辩,然而吕大防却微微摇头。

  官家对司马光虽然观感不好,但是毕竟还留一丝脸面,给其评为三分功劳,并保留了当面的赐碑。

  再则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功过是非一个是三七分,一个是七三分,未免太过于巧合。

  而二人谥号一个是‘文’一个是‘正’,合起来正好是人臣最顶级的谥号‘文正’,这其中没有深意,恐怕无人相信。

  “司马光和王安石如果能够精诚合作,或许能够一改大宋千年弊端,可惜二人因为理念不同,最终走向了对立,否则何至于有今日之争。”赵煦环视众臣,郑重道。

  将王安石和司马光平分文正的谥号,皆三七划分功过是非,乃是赵煦和范正的秘密商议的对策。

  一来极为契合二人功绩,二来则警告新旧两党,莫要重蹈司马光和王安石的旧路。

  “陛下英明!”

  百官纷纷拱手道。

  新党和旧党官员皆是人中精英,自然明白赵煦此举的意义,当下纷纷低头。

  而范正看着这一幕,不由一叹,新党和旧党立场不同,所代表的利益也不同,真的能够精诚合作么?

  而作为中立派的苏辙又性格偏软,恐怕难以调和新党和旧党的斗争。

  …………………………

  “王安石三分过七分功!谥号为文!”

  “司马光三分功七分过,谥号为正!”

  此消息一出,立即民间沸腾。

  无他!当年变法的时候,王安石的名声就不好,被人称为拗相公,尤其是旧党当政这些年,不停的打压新党,王安石的名声更是被冠之奸相的称号。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被称为道德楷模的司马光,经过旧党的宣传和本身的盛名,更是被誉为一代贤相。

  然而朝堂当众盖棺定论,平定功过是非,而王安石变法和司马光的评价竟然两极反转,王安石竟然功大于过,而司马光竟然过大于功。

  “官家该不是在报复旧党吧!”也有人质疑道。

  毕竟一直以来,司马光的名声太好了,被誉为臣子的典范,然而其代表的乃是旧党,官家如今启用新党,对旧党打压,贬低司马光也并非不可能。

  “不!司马光或许人品不可挑剔,然而其治国之能却并不高明。”也有有识之士摇头否认道。

  “不错,听说这一次乃是朝廷之上,公开为二人盖棺定论,想必邸报定然刊登出具体经过,我等静待消息即可。”一个开封百姓附议道。

  “邸报来了!”

  果然,没过太久,新一期的邸报很快出现在开封街头。

  自从使用活字印刷之后,朝廷的邸报发行越来越便捷,每当有大事的时候,更是紧急加印,第一时间让邸报刊发。

  朝廷为前朝最为盛名的两位相公盖棺定论,这等大事苏轼自然不会错过,立即加急刊印邸报,刊发天下。

  “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本意为好,成效斐然,然操之过急,有害民之举,七分功三分过。”

  看到邸报上的消息,微微点头,朝野虽然反对王安石的声音不断,但是无人质疑王安石的报国意图。

  “倒也算公允!”

  看到朝廷真正指出王安石新法中有操之过急之错,不少开封百姓微微点头,不得不说,大宋一改对西夏的颓势,正是从王安石变法开始的。

  包括现在大宋接连挫败西夏的攻势,依旧是当年王安石变法的余荫。

  “王安石的评价倒也公允,然而老夫不相信司马相公三分功七分过的定论还能公允。”一个老夫子愤然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他看来,司马光的盖棺定论,就是不比王安石高,也至少持平,怎么可能才有三分功七分过。

  然而当他看到邸报上,关于司马光评判的时候,顿时陷入了沉默。

  “大宋国事危如累卵,司马光却废除新法,却未提出有效治国之方。”

  “献地西夏,让西夏起死回生,为祸西北。”

  “阿云案有携私报复之嫌。”

  ……………………

  邸报上,将司马光的功过是非一一列出,所有人见状都不由眉头一皱。

  邸报未采用活字印刷术之前,民间的喉舌都掌控在士子之手,而司马光乃是天下士子的典范,自然被士子传颂的极为伟岸。

  然而经过邸报公平的宣传,天下百姓这才恍然,原来号称先儒司马子,近乎完人的司马光竟然也有如此多的瑕疵。

  尤其是阿云案,更是让司马光饱受非议,毕竟以司马光一个位极人臣的身份,相隔多年还要将一个已经服刑的苦命女子绞杀,简直是让人难以理解。

  “司马光在十多年后,重审阿云案,乃是在维护大宋律法。”

  “司马光献地西夏,乃是为了换回永乐城的俘虏!”

  “司马光废除新法,乃是因为新法害民。”

  ………………

  司马光每次行事都会找一个自认为完美的借口,一个个士子以此不停的给司马光辩解。

  “哼!司马光只坚持自己认为的律法,阿云案本就是经过层层办案,更甚者有先帝亲自断案,本已经结案,而且得到了判决,司马光有何资格推翻先帝的判决?”

  阿云案按照后世的说法,已经是终审判决了,而且已经服刑完毕,司马光此举的确经不起推敲。

  “至于献出米脂四寨换回永乐城的俘虏,那我等大宋将士攻打米脂四寨战死无数,难道他们的血就白流了?”

  “司马光既然认为新法不行,那就自己推行可行之法,而不是一废了之。”

  司马光的借口只不过是自圆其说罢了,很快就被众人嗤之以鼻,在百姓议论声中,司马光的名声急剧下降。

  “三分功七分过!官家的结论名副其实。”

  “依我看,官家还是给司马光留了些脸面,保留了赐碑,还减谥号为正。”

  “王安石谥号‘文’,司马光谥号‘正’

  这对千年宿敌谁也没有得到文正的谥号。”

  随着邸报的发布,王安石和司马光这对恩怨纠缠一生的宿敌,最终盖棺定论。

  

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产邪方:保温箱

  第197章 早产邪方:保温箱

  在赵煦的敲打下。

  新旧两党的争斗从明争改为暗斗,至少在表面上表现出了相安无事,共同为朝堂出力的局面。

  “范爱卿,此策甚妙!”

  赵煦看到朝堂的变化,不由松了一口气。

  在范正提议公开评判功过是非,以及将文正的谥号一分为二,分别给王安石和司马光,明确表明了赵煦的态度。

  那就是让新旧两党倾力合作,共同振兴大宋。

  范正点头道:“历朝历代变法皆阻力重重,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变法损坏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则是变法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如同一人涉水渡过河流,人无法看清河水多深,向前一步或许就会溺水而亡,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方是最稳妥的方法。”

  “摸着石头过河?”

  赵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哪怕有熙宁变法的前车之鉴,他在推行变法的时候,依旧感觉到步履维艰。

  好在有范正的邪方在,他刚刚亲政不到一年,大宋目前已经推行摊役入亩、青苗法、改良保马法,已经算是进展顺利。

  再加上大宋已经废除了辽夏岁币,又有震天雷在手,大宋复兴计日可待。

  “启禀官家?胡婕妤要生了。”

  忽然,童贯匆匆来报!”

  “这么快?”

  赵煦惊喜道。

  作为一个男人,听到要当父亲了自然激动不已,更别说赵煦还是一个帝王,作为帝王,有后更是国之大事。

  “要生了?”

首节 上一节 120/3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