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第176节

  钱乙顿时脸色难堪,各地中医院的负责人大多都是参与变法的太医生,其一腔热血且当街宣誓大医精诚誓言,短时间内还没有被腐蚀,中医院参与收取红包的事情并不多。

  女医刚刚兴起,还未染上这等恶习。

  而太医院则不然,这些年太医院进行大幅度扩张,混进来不少道德败坏的医者,随着医家开始整治红包事件,这些医者很快就被纠查出来。

  “如此多人,不知钱大人认为该如何处置。”苏遁当时感觉棘手道。

  钱乙脸上浮现出一丝痛楚道:“被动收取红包的降级处罚,主动索要红包,数额巨大者一律逐出太医院。”

  “啊!”

  一众太医不由惊呼,钱乙下手不可谓不狠,要知道有机会收取红包的医者大多都是各大医院的中流砥柱。

  钱乙此举可谓是一举责罚如此多人,恐怕将会重创刚刚兴起的太医院。

  钱乙坚定道:“我等行医一生,为他人行医之时,哪怕是挖肉割疮亦毫不手软,如今医家有了毒瘤,我等自然明白若不根治,日后必然遗祸无穷。”

  一众太医不由一叹,他们乃是医者,自然知道钱乙的医方是正确的,然而当刀子割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依旧会感觉到彻骨的疼痛,毕竟他们这可没有办法用麻醉药物。

  “太医令英明!”

  范正敬佩道,钱乙壮士断腕的决心让他颇为敬佩,如此一来医家的风气定然大为好转。

  钱乙郑重道:“若是以前,钱某为了医家的未来也许会妥协,然而如今医家医学院即将已经完成,医家再也无需为人才却紧缺,哪怕医家大兴的步伐放缓,钱某必须要为医家打造一个健康的未来。”

  “医学院!”

  范正凝重点头。

  医家的未来永远不可能是那些在社会上摸爬打滚的医者,也不可能是从小学习传统医术的世医之家出身的太医生。

  而是从零开始培养的医学院的医学生,这些医学生乃是普通子弟,让其一开始就传授变法之后的医学,自幼灌输大医精诚誓言,学成之后,将会成为医家大兴的真正支柱。

  ……………………

  “医家医学院招生了!但凡九岁到十五岁的少年!皆可报名!”

  开封城内,一个消息轰然在传开。

  “当真?”

  要知道这个时代学医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要么其本身就是世医之家,其医术世代相传。

  要么就要给医者当学徒,受苦受累不说,能不能学到本事也不一定。

  至于威名赫赫的太医局,则是需要官员举荐才能进入太医局学习,普通人哪有机会得到官员举荐,就是侥幸得到了举荐,他们又如何竞争过世医之家的子弟。

  原本普通人学医之路已经堵死,别看范正变法医家让医家大兴,假以时日,医家变法的成果定然会被世医之家瓜分。

  然而医学院的出现却让普通人看到了学医机会,而医学院招生乃是自幼培养,不分籍贯,而且有名医教导,足以让普通子弟拉近和世医子弟的机会。

  “医学院招生真的不分籍贯?”一个商户激动道。

  商户乃是贱籍,其后代同样也是贱籍,就算书读的再好,也无法参加科举,哪怕学医也没有官员为他们作保,让其参与太医局测试。

  “不错,只要是年龄符合,并且通过医学院入学考试,就可以进入医学院学医。”一个匠户同样激动道。

  作为工匠,他们和商人的处境相比并没有好太多,至少商人还有钱,可以吃喝享乐,而工匠子弟一辈子只能出苦力。

  “何止不分籍贯,甚至连身世也不调查!哪怕罪犯娼妓之后,也可进入医学院学医,甚至只要医学院毕业,就可以无需官员举荐参加太医局的测试。”一个开封百姓凝重道。

  “啊!”

  开封城中顿时人心浮动。

  一直以来,医家都是有门槛的,而如今医家变法却主动撤回门槛,对天下所有人一视同仁。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民风依旧在,成为医者依旧是底层百姓除了科举之外,最好的出路。

  而如今医学院从九岁就开始培养医者,他们的孩子只要年龄足够,有一定的学识,就足以能够改变命运。

  一时之间,医学院成为开封底层百姓改变命运的最佳出路,大量的家长纷纷让自己的孩子前来医学院。

  (本章完)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医学院占地规模庞大,乃是范正借助范衙内的名望,再加上医家庞大的资金,这才在寸土寸金的开封城内,获得偌大的地皮,创办了医学院。

  如今医学院前人山人海,直接惊动了开封城各方势力。

  “范正又在出什么邪方?”

  新党、旧党不由皱眉道。

  范正每每行事都让人看不透,这一次医家毫无门槛的广招医学生,就不怕招进来一些心思鬼蜮之人,让医家大兴的局面毁于一旦。

  何止是新党和旧党看不懂,就连医党也看不懂,毕竟他们乃是儒医双修,皆为医家而自豪,而如今哪怕是贱籍也能当医者,怎么不让他们反感。

  “医学院真的不限制出身?”杨介皱眉的。

  何止是朝野,就连医家内部也对范正的决定颇有微词,他虽然不是官员,然而医家大兴,自然也有医者的自傲,自然看不上工商之弟,甚至是罪犯娼妓之后。

  “医家为何要限制出身?且不说医家能够大兴离不开工匠和药商的相助,既然医家行医的时候不问出身,那求医之人自然也无需过问出身,只要其一心向医,拥有精湛的医术和医德,那就是一个合格的医者,此乃医家大兴的根基。”范正指着人山人海的前来学医的学子,傲然道。

  医家大兴有公输应造出显微镜,商人樊三明主掌医家医药采购销售,不但给医家带来精密的仪器,也赚来不菲的财富,这才造就了医家的辉煌。

  “可是………………。”杨介看着如此盛况,喜忧参半道。

  范正闻弦知意道:“你是说要让医学院如同科举一般?”

  杨介点头,要知道科举之路可是极为限制出身,只有官宦之家和地主农户可以科举,而医家之前的太医局同样如此多的规矩。

  但是这一次的医学院招生,非但不限制出身,匠户和商户子弟同样接收不说,就连身世也不管,也就说哪怕是罪犯之后也可以学医。

  范正反问道:“祖父曾言,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然而事实上,如果能够为官,无人愿意学医,哪怕是儒医也仅仅是将学医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最终目的也只能求官。”

  杨介默然,因为范正所言乃是大宋现状。

  “也就是说,如果医家和科举一样限制出身,最终只能得到二流人才。”范正道。

  “二流人才!”杨介一叹,范正所言虽然不好听,但却是事实。真正的官宦子弟或者有可能走科举之路学子,不可能前来学医,医家所能接受的只能是二流人才。

  “而医家想要大兴,必须接纳最顶尖的人才方可实现,而被科举排除在外的贱籍还有大量一流人才投路无门,必定会被医家吸纳!”范正朗声道。

  但凡有机会为官的人才是不可能留在医家的,于是范正将目光投向那些不能参加科举的人群之中。

  此策一出,果然效果极佳,医学院刚刚招生,就涌现出大批的顶尖学子。

  苏遁皱眉道:“这一批的学子的确不俗,大多极为聪慧,如此多人才加入医家自然有利,然而范兄虽然一心为医家,此举恐怕会引起世医之家的不满。”

  苏遁看的很清楚,医学院一出,定然会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医者,只要医学院毕业的无需经过官员的推荐,就可以参加太医局的考核,大大降低了加入太医局的门槛。

  如此一来,太医局的竞争定然更为残酷,甚至和科举不相上下,可想而知世医之家骤然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定然节节败退,日后必然心生怨恨。

  范正环视四周道:“范某曾经说过,爵位和财产或许可以世袭,唯有学问不可世袭,儒家因科举而胜,单凭世医之家代代相传的医术,定然会敝帚自珍,故步自封,而医家想要大兴,必须广纳人才,此乃医家大兴的唯一途径。

  “范兄所言极是,可是人心…………。”杨介苦笑一声道。

  他乃是世医之家出身,而范正和苏遁乃是半道学医,自然不明白世医之家的心思。

  范正闻言,并未正面回答,而是看着医学院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当下高声诵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万马齐喑究可哀!”

  “不拘一格降人材!”

  …………

  “又是千古名篇!”

  苏遁和杨介闻言不由一震,曾经的医家何尝不是万马齐喑,如今医学院人声鼎沸的局面何尝不是不拘一格,广纳人材。

  有此千古名篇,他相信定然能够让世医之家无话可说,大大降低变法医家的困难。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好诗!”

  垂拱殿内,赵煦看到范正这首词,不禁拍案叫绝道。

  范正此诗名义上是在说医家招收人才不拘一格,何尝不是在说范正自身。

  赵煦看了看桌面上厚厚的一摞奏折,这其中有弹劾医家不分出身广招医学生,也有认为赵煦对范正太过于宠信,让其不过不到弱冠之年就身居高位,纷纷上书劝谏。

  而如今这首诗横空出世,顿时让赵煦豁然开朗。

  他重用范正何尝不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范正虽然不及弱冠之年,然而其立下的功劳,足以让不少官员为之汗颜。

  若非范正还未弱冠之年,其职位绝非五品军器监兼太医丞如此品级,早就平步青云了。

  “童贯,将这些奏折全部烧掉吧!”

  赵煦大手一挥,示意童贯将龙案上弹劾范正的奏折焚烧。

  “是!官家!”童贯不由一顿,低声应道。

  心中却暗暗羡慕官家对范正的崇信,甚至他有时不禁懊悔,当初他要是不惧危险,主动前往平夏城监军,是不是也能立下如此功劳。

  然而童贯想来想去,最后也是颓然摇头,两次平夏城之战,不在于监军是谁,而是在于军器监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无论谁去,那首功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邪医范正。

  (本章完)

  

第二百七十三章 贵妃醉酒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范府中!

  李清照看着手中的范正的新作,不由心思复杂。

  “又一首千古名篇!”

  作为一位妻子,听到自己的丈夫做出传世的千古名篇,心中自然极为自傲。

  然而让李清照沮丧的是,之前每当范正做出一篇千古名篇之时,她都能再写出一首千古名篇来和诗。

  然而如今范正又一首千古名篇传世,而她已经江郎才尽,跟不上了丈夫的脚步。

  一旁的莲儿的劝慰道:“小姐多虑了,姑爷今日并非是与你和诗,乃是有感而发,朝中科举注重家世清白,又限制出身,医家则想要大兴,需要广纳人才,唯有不拘一格,吸纳不被朝廷接纳的人才,方有大兴之势,此诗正和医家的处境,乃是为了消除朝堂和医家的反对之声。”

  李清照微微一叹道:“我自然明白,男儿能够建功立业,一展抱负,有感而发,自然诗词不断,可惜我等女儿身只能呆在后院之中,除了闺怨之词,再无寸进。”

  “小姐莫要气馁,诗词之道并非女子擅长,如今小姐的曲剧即将完成,一旦现世必将震惊天下,李曲之名注定流传千古。”莲儿傲然道。

  “曲剧!”

  李清照也不禁露出喜忧参半的神情。

  她经过多日研读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心中虽然有大致的思路,然而曲剧毕竟是首创,李清照闭门造车,缺少底蕴,总是感觉缺少点什么。

  “开宗立派看似辉煌,然而从无到有何其难也!”李清照无力道。

  莲儿却捂嘴一笑道:“小姐可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知道编写曲剧可是姑爷的点子,如今小姐遇到了难题,有着大名鼎鼎的邪医范正不用,何必自怨自艾。”

  李清照闻言顿时眼睛一亮,当下怦然心动道:“莲儿,你去准备酒菜,今日本小姐要和相公饮酒作对。”

首节 上一节 176/3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