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赵佶和李师师初见
开封城
上河园内,人流如织,极为热闹。
如今上河园已经成为开封城的游玩胜地,下到平民百姓,上到大贵贵人每当有空闲的时候,都会前来上河园游玩,极大地丰富了开封城的市民生活,更是带动了周边的繁华,毗邻的上河园的房价直接翻翻,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
上河园如此成功,原本质疑范纯礼听从儿子的建议修建公园,讽刺开封城由范衙内当家的人纷纷闭上了嘴。
尤其在上河园旁边修建的蹴鞠场地,更是极为火爆,屡屡皆有开封城有名的蹴鞠队伍前来蹴鞠。
“端王殿下来了!”
很快,又一支蹴鞠队出现,为首的正是端王赵佶。
在开封蹴鞠队伍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端王赵佶组建的蹴鞠队。
变法蹴鞠就是从皇宫传出,赵佶身份尊贵再加上其本身技术颇为不凡,很快在开封城组建了一支强大的蹴鞠队。
再加上有了蹴鞠高手高俅的前车之鉴,很多蹴鞠队对阵之时,都对赵佶暗中放水,这让赵佶在比赛都是胜多败少,这让赵佶越发的自傲。
赵佶见到蹴鞠场就在面前,不由兴奋道:“好不容易出宫一次,今日本王大发神威,踢爆对方的球门。”
一旁的驸马王诜恭维道:“端王殿下的球技已经炉火纯青,在开封城鲜有对手。”
王诜已经四十多岁,乃是神宗时期长公主驸马,平时放荡形骸,在长公主生病期间和小妾行为不端,最后宋神宗责罚,直到赵煦上台,王诜这才得以幸免,调回开封城。
王诜和赵佶私交甚好,二人经常一起蹴鞠,可谓是臭味相投。
二人带着蹴鞠队兴致冲冲的来到蹴鞠场,却发现蹴鞠场竟然大门紧闭。
“端王殿下今日很不凑巧,蹴鞠场已经被占用了。”负责管理上河园的小吏歉意道。
“是哪支球队如此大胆,竟然不允许端王殿下蹴鞠。”王诜喝道。
赵佶冷哼一声,他虽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王爷,但是在蹴鞠的领域,谁敢不给他几分薄面。
再说,蹴鞠本就是多人参与的运动,而对方竟然独占蹴鞠场,他连大门都进不去,自然让赵佶心中不悦。
小吏连忙赔笑道:“端王殿下误会了,此次占用场地的并非是其他蹴鞠队,而是大宋第一才女李大家所占用。
“李大家,李清照!”赵佶眉头一扬,他自然听说过李清照的名声,当年范李二人的爱情,满城皆知,他和申王赵佖亲自前往李府道中壁看过二人的千古和诗。
一旁的王诜冷哼道:“李清照算什么?还能耽误我们端王殿下踢蹴鞠的雅兴。”
让王诜没有想到的是,赵佶却摆摆手道:“李大家的面子本王还是要给的,当年本王骨折,邪医范正可以首创打石膏之法,将本王的骨折治愈,我等之所以能够放心蹴鞠,也全赖邪医范正的神奇医术。”
且不说范正深受皇兄崇信,就拿治愈赵佶的足疾之事来说,也足以让赵佶承情。
周围不少被挡在门外的蹴鞠队员微微点头,上河园蹴鞠场,皆是出自于邪医范正之手,而且据传言当初官家变法蹴鞠,也和邪医范正有关。
“多谢端王殿下体谅,不过端王殿下有所不知,要不了多久,李大家已经不是大宋第一才女了。”小吏卖着关子道。
赵佶眉头一扬道:“难道天下还有女子在才华上能够比得上李大家。”
李清照一连串的千古名篇,可以说坐稳了大宋第一才女的称号,不能说后无来者,前无古人乃是板上钉钉之事。
小吏傲然道:“李大家才华横溢,在诗词之道,自然并无敌手,然而今日过后将会是天下第一才女,甚至就连唐宋两代的文人也要黯然失色。”
王诜闻言,顿时嗤之以鼻道:“李大家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女或许有可能,若是说盖过唐宋两代文人,简直是痴人说梦。”
一旁的赵佶也微微点头,且不说唐诗的盛况,就说当代的文人,尚有苏轼等一大批文坛前辈在,李清照顶多在女子之间称雄,又如何胆敢称盖过天下文人。
小吏凝重道:“你可知李大家为何要占据蹴鞠场?因为李大家继唐诗宋词之后,开宗立派创出了第三代文学流派曲剧。”
近水楼台先得月,小吏地位虽然不高,然而却负责管理上河园,最先得知李清照占用清明上河园的用途。
“第三代文学流派曲剧!”
赵佶不由一震,惊呼出声道。
王诜也是不由一震,大宋如此多词人也不过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才有不菲的成就,而李清照非但本身诗词不凡,如今又开宗立派创造出曲剧,若是真如小吏所言,李清照必将震惊整个大宋。
就在此刻,一队莺莺燕燕在李清照的带领下,来到了蹴鞠场。
“原来是端王殿下和王驸马,妾身最近需要占用一下蹴鞠场,实在抱歉。”
李清照看到赵佶带领的蹴鞠队,顿时明白赵佶的目的,歉意道。
她曾经奉召进入皇宫中,见过赵佶多次,王诜也在文坛颇有名望,她也曾有过一面之缘。
“无妨,无妨!李大家正事要紧。”赵佶连忙道。
李清照可并非是普通的才女,除了背后的范正之外,其也是苏门最优秀的后辈,更是医家义庄的负责人,和孟皇后关系莫逆。
李清照微微点头道:“多谢端王殿下体量,此乃李某曲剧的邀请函,届时恭候端王殿下和王驸马大驾光临。
“一定,一定。”赵佶受宠若惊道,那可是李清照的开宗立派之作,他自然也颇为期待。
一旁的王诜看着手中邀请函,难以置信看着这一切,他自认也是文坛之人,自然知道开宗立派是何等的艰难,如今竟然被李清照所实现。
“李大家请!”上河园小吏连忙打开蹴鞠场,李清照一行人进入。
当下,李清照微微颔首率先踏入蹴鞠场,其后李师师等人鱼贯而去。
然而众人没有发现,当李师师路过赵佶身旁的时候,顿时让春心萌动的少年赵佶为之倾倒,直到李师师的身影消失在蹴鞠场内,这才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
(本章完)
第二百七十六章 曲剧一出,文坛震动
“大宋第一才女李清照已创出第三代文学流派,曲剧!”
开封城中,一则消息犹如惊雷一般,瞬间震撼整个开封文坛。
随着李清照在占用蹴鞠场,曲剧筹备完成,自然无需再保密。
“第三代文学流派?简直是荒谬。”
整个开封文坛一石惊起千层浪,不,犹如一场海啸席卷而过,所过之处无一人能够幸免。
要知道当年唐诗衰落之后,才有宋词横空出世,而如今宋词正处于巅峰的状态,李清照竟然创出了第三代文学流派——曲剧!”
“这怎么可能!”
国子监中,张雍难以置信道,他乃是横渠一脉,可谓是家学深厚,然而听闻第三代文学流派的时候,依旧难免大惊失色。
“文学第三流派竟然被一介女子创出!”
理学一脉的程颐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不禁动容道。
“何为曲剧?”
开封城内无数文人议论纷纷,然而却对所谓的曲剧一头雾水,从未听说过曲剧。
“莫非是勾栏听曲所改,那等低俗之物,又岂能登上大雅之堂,如何称得上引领第三代文学流派。”一个书生冷笑道。
周围之人一片哄堂大笑。
“勾栏听曲自然不可能,能够被李清照认为是第三代流派,自然不会如此简单。”立即有人否定道。
如果是其他人宣称自己开宗立派,创出第三代文学流派,可以和唐诗宋词并列,定然会被天下文人嗤之以鼻。
然而这等豪言可是来自于天下第一才女李清照之口,这不禁让文坛多了几分可信,毕竟李清照已经功成名就,没有必要为了虚名而毁掉自己的声望。
“该不会是李清照夸大其词吧!”
也有文坛宿老对此嗤之以鼻道。
如果是李清照又写出了一首千古名篇,他们或许相信,然而那可是开宗立派,一旦成功足以和唐诗宋词并列,无数文人都没有创出,李清照一个女子何德何能才能创出第三代文学流派。
“那可是大宋第一才女李清照呀!”一个年轻书生惊叹,不由想起曾经被李清照毒舌的情景。
“李清照又如何?她自称开宗立派就开宗立派了?”一个文体宿老冷哼道。
文坛宿老的话,立即引起不少人的追捧,毕竟他们也不相信一介女子竟然能够开宗立派。
然而一个年轻才子却苦笑道:“且不说李清照的才华让无数男儿都为之汗颜,众所周知,李清照背后可是有邪医范正,其虽然从医,然而诗词才华无人否定。”
“那又如何?”文坛宿老强硬道。
年轻才子正色道:“那就代表李清照开宗立派的曲剧,至少得到了当世两位顶尖词人的认可。”
年轻才子说完,顿时所有人不由一寂。
如果李清照一人认可,那就是自吹自擂,若是李清照和范正认可,而二人又是当世最顶尖的词人,那意义就大为不同了。
“至少没有得到老夫的认可!”文坛宿老硬着头皮道。
开封城内,关于曲剧的争议不断,然而大多数人的不以为然,毕竟宋词如今正处于巅峰状态,哪怕是最为强盛的唐诗也不逞多让,就算是有第三代文学流派的苗头,恐怕也仅仅是草创,根本撼动不了宋词的地位。
苏府中!
“第三代文学流派,曲剧?”
苏轼这个消息,不禁难以置信的看向王朝云。
他知道王朝云最近频繁的前往范府,想必就是和吃有关。
王朝云点了点头道:“曲剧之事是真的,妾身最近和李大家经常往来,就是为了此事。”
“你也参与其中。”
苏轼难以置信的看着王朝云,自己的枕边人无声无息参与如此大的事情,他竟然毫不知情。
王朝云掩嘴一笑道:“并非是妾身有意隐瞒,而是曲剧还在筹备之中,自然不宜大肆宣扬。”
“这么说,曲剧当真能够开宗立派。”苏轼依旧难以置信道。
王朝云点了点头道:“妾身也是如此认为。”
苏轼倒吸一口凉气,王朝云虽然是歌姬出身,其文学素养同样不凡,若非如此,二人也不会如此情投意合。
有了王朝云的肯定,曲剧开宗立派之传闻恐怕定然不假。
他乃是名满天下的苏大学士,自认为是当世文坛的第一人,然而若是李清照口中的第三代文学流派曲剧成真,他的地位恐怕会极为尴尬。
不!何止是他,就连整个大宋文坛同样尴尬,原来李清照仅仅是压的大宋年青一代抬不起头来,而如今就连他们这些老一辈也黯然失色。
“不管怎么说,李清照乃是你苏门之后,再加上还有妾身参与,你难道还吃醋不成。”王朝云笑道。
苏轼闻言不由苦笑,李清照的确是苏门之后,然而其却极为毒舌,就连他这个苏门创始人也没有逃过她的批判。
若是李清照再开宗立派,创出第三代文学流派,那岂不是证实李清照之前的批判并无错误,这让他情何以堪。
就在开封文坛、众说纷纭,质疑声不断之时。
随即又一个消息传来,顿时让开封文人为之一寂。
“李清照的开宗立派之作曲剧《杨贵妃传》五日后,将会在上河园上演,特邀文坛前辈前去点评。”
大宋文坛顿时一片哗然,李清照不但创出了曲剧,更广发英雄帖,还要在五日后公然展现。
“可是如何获得邀请函!”开封文人不由一愣,如果李清照所言不虚,曲剧真的是第三代文学流派,天下没有一个文人愿意错过注定青史留名的盛大之事。
文坛宿老自然无需担忧,李清照自然会奉上一个个邀请函,不少文人更是以得到李清照的邀请为荣,非但可以一睹李清照的开宗立派之作,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而年青一代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求一张邀请函而不惜重金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