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想要大兴,就必须有自己的剧院和舞台,不可能一直占用蹴鞠场。
开封城中,人口集中、交通便利,曲剧将会以曲剧院的形势推广,而在小城或者地广人稀的民间,根本无法支撑剧院的存在,小型能够流动的剧台虽然效果差了一些,但是却没有了场地限制,反而却最适合曲剧的推广。
“是,少夫人!”范管家点头道。
李师师微微点头,这两种表演形式足以让曲剧传遍天下,曲剧大兴在即。
李清照将目光投向王朝云郑重道:“还请师母费心,邀请开封城内擅长曲剧的歌姬加入曲剧,为曲剧培养人才,由师师负责传授曲剧唱法。”
曲剧推广除了舞台,自然最需要传唱之人,而歌姬出身,如今更是苏大学士宠妾的王朝云自然有广泛的人脉,可以为曲剧源源不断的拉来人才。
王朝云郑重点头,青楼歌姬本就是一群苦命的女子,如果有机会脱离苦海,那定然纷涌而至。
李师师也欣然点点头,如今她需要一天演出两场,身心俱疲、迫切需要有人替代,而且曲剧则是要推广整个大宋,伶人自然多多益善。
安排完之后,李清照凝重道:“除此之外,曲剧想要大兴,还需要更多优秀的剧本,妾身现在就登门拜访杨家和包家,收集杨家将和包青天的事迹,编成曲剧。”
曲剧之所以能够保住帝王角色,就是因为范正提议曲剧对朝廷的重要性,李清照当务之急,就是将曲剧杨家将和包青天的曲剧创造出来,让朝堂看到曲剧的作用,如此一来,方可让曲剧大放异彩。
当下,几人纷纷行动。
天波府杨家,乃是李清照的第一站。
当杨家听到李清照的来意之时,顿时受宠若惊。
他们生活在开封城,自然对李清照大宋第一才女久闻大名,以及曲剧目前火爆程度。
如果将杨家将的事迹谱写成曲剧,杨家必定名扬天下,原本渐渐衰败的天波府将会再度崛起。
当下,杨家和李清照一拍即合,将配合先祖的事迹一一道来,以供李清照创作。
夜晚!
红烛已经换了两根,而李清照无视天色已深,依旧在伏案苦写曲剧。
范正无奈,只能上前催促道:“娘子,无需急于一时,曲剧并非一蹴而就之事。”
李清照却坚定的摇头道:“曲剧好不容易有了大兴之机,切身自然要抓紧机会,将杨家将的曲剧早一日现世,曲剧越早得到朝堂支持。”
曲剧受到不少顽固守旧的文坛前辈攻击,这让李清照产生极大地危机,迫切想要创作更多的曲剧来证明自己。
再加上目前曲剧仅仅只有《杨贵妃传》一部曲剧,哪怕再精彩也是独木难支,孤掌难鸣,近几场火爆程度已经大大下降,全靠一文钱的票价和李师师开封第一美人的称号支撑。
不少文坛中人已经纷纷认为曲剧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根本不可能是第三代文学流派。
李清照连夜创造曲剧,就是要为曲剧添加新的剧本,以此来证明曲剧。
范正无奈上前建议道:“你无需一次将整个剧本编纂完成,只需找出其中一段,犹如贵妃醉酒一般的经典场景,将其编撰成曲即可,如此一来,既可以证明曲剧的优秀之处,又可以给他人留下创作的思路,毕竟百花齐放才能让曲剧大兴,你只是曲剧的创始人,不可能包揽所有的曲剧。”
“对呀!”
李清照眼睛一亮,当初她编曲《杨贵妃传》的时候,可以说费尽了全力,全靠范正的提点才有贵妃醉酒的经典曲目诞生。
如今她已经开宗立派,自然无需亲力亲为,开封城落魄的才子很多,虽然全城义务教育招纳了不少文人当夫子,然而还有很多落魄文人不愿意将就。
而她只需振臂一呼,想必会有不少屡屡在诗词之道无法出头的才子选择加入曲剧。
(本章完)
第二百八十二章 曲剧《杨门女将》
“相公!”
忽然李清照一脸讨好的贴了上来,娇声道。
“干什么?”
范正一脸警觉道,李清照突如其来的温柔,让他大感不妙。
李清照拿着手中的曲稿,放在范正面前,讨好道:“此乃妾身的曲稿,还请相公指点一二。”
李清照知道自己虽然是曲剧的开宗立派的创始人,然而曲剧能够一炮而红,若没有范正的指点,她恐怕不可能如此快的速度创出《杨贵妃传!”
而此次范正提议编撰杨家将和包青天的故事,很显然是认为乃是最为合适编写曲剧,既然身边有如此捷径,李清照自然不会放过。
范正不由苦笑一声,他没有想到李清照竟然如此聪慧,当下只能无奈的拿起曲剧当起了苦力。
一旁的李清照不由狡黠一笑。
然而范正看了李清照精心所编写的曲剧一眼,却摇了摇头道:“你如果直接编写杨家父子,恐怕会引起了朝野争议,毕竟当年杨业父子的死是有争议的,朝中到现在也有认为是潘美见死不救的争议!”
李清照眉头一皱,潘家在大宋也是名门望族,如今虽然没落,但是也有很大的能量,如果直接编曲这段历史,恐怕会引起潘家的不满,而偏偏曲剧刚刚诞生,实在不宜带来太大的争议。
“那以相公之见?”李清照问道。
范正想了想道:“朝廷之所以同意编撰曲剧,最主要的是为夫和朝廷约法三章,不得妄议朝政,所以曲剧《杨家将》想要成功,不但要避开朝政,还要宣扬杨家忠义之事。”
“可是如此一来,岂不是有违史实。”李清照焦急道。
范正摊摊手道:“你乃是编写曲剧,而不是编写史书,白居易中的长恨歌难道真的唐玄宗真的在海外仙山遇到了杨玉环不成?”
李清照顿时若有所思。
范正继续分析道:“既然杨家父子的故事不能过多编撰,但是可以将杨家满门遗孀的编成曲剧,宣传其只剩下满门妇孺,还依旧组建杨门女将为国效忠,岂不是效果更好。”
“杨门女将?”李清照半信半疑道。
范正解释道:“此举好处有二,第一可以规避杨家父子之死恩怨,从而避免纷争,其二,如今擅长唱曲的大多是女子,杨门女将可以有足够的伶人来扮演,事半功倍。”
李清照心中顿时被说服了大半,毕竟范正所言乃是事实,直接编曲杨门女将的确是最适合曲剧的现状。
范正郑重道:“而杨家妇女中,有两个最为关键,其一就是杨老将军的遗孀其长寿过百,乃是杨家当年的定海神针,其二则是杨家第三代主妇,据传,其二人皆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李清照翻看杨家送来的族谱,二人的确是杨家的顶梁柱,而且都是习武之人,更重要的是二人都已经去世,怎么编撰自然无人质疑。
范正凝重道:“夫人可以试想之下,杨家三代为国征战战死沙场,只剩下满门妇孺,当国家危难,外敌入侵,杨门女将上到百岁老人,中有杨家主妇,下到杨家烧火丫头皆义不容辞为国出战,岂不是更加振奋人心。
范正之所以提议编写杨家将,就是大宋缺少血性,一旦曲剧《杨门女将》提前在大宋现世,定然会让无数大宋男儿为之羞愧,让大宋的保家卫国的理念传遍天下,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的现状。
“可以一试!”
李清照眼睛一亮道。
“好了,这一次该休息了吧!”解决了李清照的烦恼,范正在李清照的耳边轻声道。
李清照感受耳边吹来的热气,不由俏脸一红,顿时知道自己利用范正走了捷径,是时候该让范正走捷径了。
……………………
“虽然杨贵妃传的确精彩,但是天天看总也感觉无趣!”
上河园外,又一场曲剧《杨贵妃传》结束!不少开封百姓惊叹之余却又苦恼道。
俗话说,就算是山珍海味每天吃,也有吃腻的那一天,《杨贵妃传》虽然极为经典,但是曲剧目前只有这一个曲剧,随着演出的次数增多,越来越多的开封百姓都已经看过这部曲剧。
第一次看的时候,自然极为惊艳,而第二次看的时候,同样精彩,然而很多百姓已经连续看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是这一个曲剧,自然让不少人感觉索然无味。
不少人微微颔首,曲剧可比勾栏听曲实惠也有趣,已经成为开封城全民消遣娱乐的乐趣。
“李大家第二部曲剧《杨门女将》即将上演!”
随即这个消息传来,立即轰动开封城。
“又一部曲剧!总算不用天天听《杨贵妃传》!”不少开封市民欣喜若狂道。
《杨贵妃传》如此精彩,想必第二部的《杨门女将》想必同样不俗,这让开封百姓期待不已。
“第二部曲剧!”
这个消息在开封文坛同样犹如惊天霹雳。
《杨贵妃传》乃是范正的第一部曲,哪怕再惊艳,也不过是一人一曲而已,如何敢和处于巅峰的宋词相提并论。
若是过一段时间,曲剧再无经典的曲剧诞生,李清照口中所谓的第三代文学流派,将会成为一个笑话。
而谁也没有想到李清照竟然如此快的推出第二部曲剧,若是此剧如同《杨贵妃传》一样精彩,那就代表曲剧是可以衍生的,李清照将会彻底成就开宗立派之名。
“听说李清照还在开封城公开招募擅长唱曲的伶人加入曲剧,还邀请不少怀才不遇落魄的才子为曲剧谱曲。”理学一脉,一个弟子向程颐凝重道。
“李清照其志不小。”程颐凝重道。
开封城内有很多怀才不遇的才子,他们屡试不第,又自命清高,整天吟诗作词,混迹于青楼勾栏,其中柳永就是其中的代表。
如今他们在科举屡试不第,又不愿意躬下身子担任夫子,而刚刚草创,有宏大前途的曲剧恐怕正是他们大展身手之地。
所以这第二部曲剧《杨门女将》将会是决定曲剧最重要一部,其一旦成功,非但会让李清照的一代宗师的名号稳固,也会吸引大批的才子加入曲剧。
届时,曲剧将会在宋词的基础上,大放异彩,彻底成为第三代文学流派。
(本章完)
第二百八十三章 谐音
“无妨,李清照此剧必败无疑,老夫熟读史书,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大宋有女子出征事情,哪里有什么杨门女将,简直是胡编乱造、一派胡言。”程颐冷冷呵斥道。
理学一脉的弟子微微颔首,他们自然知道杨家满门忠烈的事迹,心中佩服至极,然而大宋将士征战沙场,哪里有女子为将的事情。
如此明显漏洞,但凡不瞎就能看出来。
程颐冷笑道:“这一次,老夫倒要看看,李清照还有什么可以狡辩,别说是老夫,就是杨家恐怕也不会放过她。”
唐玄宗和杨贵妃乃是前朝的事情,又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第一部曲剧他们无话可以。
可是杨家的故事那可是发生在本朝,可谓是众人皆知,又岂能容李清照乱来,程颐相信此举定然会引起朝野反对,让李清照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夫子英明!”一众弟子纷纷恭维道。
理学一脉治学严谨,而曲剧先是伤风败俗宣扬爱情,又肆意篡改史实,自然被理学一脉不容。
程颐冷笑一声,突然问道:“这部曲剧的邀请函在哪?”
弟子不由一楞,摇摇头道:“启禀夫子,这一次,李大家并未向夫子发出邀请函!”
“啊!”
程颐不由一愣,没有想到李清照竟然做的如此绝,竟然连邀请函也不给他发。
“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不就是一文钱,去买一张门票去!”程颐脸色一黑,气急败坏道。
弟子不由苦笑道:“夫子有所不知,曲剧的门票的确是一文钱一张,然而很多前排的座位极为紧俏,引起众人疯抢,甚至出现很多人连夜排队购买前排座位,加价卖给他人的事情。”
“于是曲剧的门票价格也改了,前排距离舞台最近的座位足足涨到百文,唯有最远最偏的位置才要价一文钱。”
范正也没有想到他为了推广曲剧,将票价定在一文钱,竟然提前催生了黄牛,只能无奈按照后世那般阶梯价格售票,饶是如此,依旧没有完全禁绝黄牛。
“竟有此事!”程颐皱眉道。
“而且这是第二部曲剧第一次公演,开封百姓定然争相一睹为快,恐怕前排的座位百文钱也不一定买的到。”弟子苦笑道。
“现在去买!无论多少钱,给我买一张前排座位,这一次,我倒要看看胡编乱造的《杨门女将》如何撑得起第三代文学流派的大义。”程颐冷哼道。
弟子无奈,只能连忙去买。
然而第二部曲剧第一次公演的影响力太大了,很多人都已经看腻了杨贵妃传,纷纷期待第二部曲剧。
最后弟子足足花费了一贯钱,才从他人手中买回一个还并非最靠前的位置,总算满足了程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