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人参是毒药?”耶律延禧难以置信的看着耶律章奴,世人皆知千年人参续命乃是邪医范正的邪方,而且被证实确实有效,怎么可能会是毒药。
耶律章奴冷笑道:“所谓虚不受补,有时候补药也有可能是一种毒药,正是因为千年人参的药效极强,而陛下毕竟已经七十高龄,身体早已经亏空,如果人参的药量增大,定然能够让陛下虚不受补。”
当下耶律章奴直接五根千年人参放在耶律延禧的面前。
“五根千年人参!”
耶律延禧不由一震,千年人参的药效极强,有时候仅仅薄薄的一片就能让濒死之人吊命,若是五根千年人参的药效。
耶律章奴低声道:“千年人参的极为珍贵,哪怕是陛下无法日日服用千年人参,每次都会用少量的千年人参,再辅助百年份的人参来补身体,如果太孙将陛下参汤中的百年人参替换,全部用千年人参来熬,其药效定然暴增百倍,让官家虚不受补,而且我等所有的都是良药,甚至是更好的人参,哪怕是邪医范正在,也验不出毒来。”
耶律延禧顿时怦然心动,正如耶律章奴所言,这千年人参乃是补药,并非毒药,根本不可能查出,这的确是万全之策。
“邪方!”
耶律延禧和耶律章奴对视一眼,此刻的他们终于明白了邪医范正的邪方为何无往而不利,因为邪方让人防不胜防,而且毫不破绽。
“本宫还藏有三根千年人参,一并使用。”耶律延禧一咬牙道。
要知道耶律延禧虽然和耶律洪基乃是爷孙,更是皇位的唯一继承人,然而耶律延禧却和耶律洪基有着切骨的仇恨。
当初,耶律洪基一生行事狠辣,其祖母萧观音,父亲耶律浚,甚至其母亲都死在耶律洪基之手,这让耶律延禧对耶律洪基表面上谦恭,骨子里却有深深的恨意。
更别说,如今的耶律延禧自认为是耶律洪基已经昏庸,他才是辽国的拯救者。
耶律延禧乃是皇太孙,在宫中有着强大的势力,很快,一碗全是由千年人参熬制的参汤送到了耶律洪基的面前。
验毒、试喝!很快通过了一道道关卡。
耶律洪基顿时如往常一样,端起参汤一饮而尽。
耶律洪基饮用参汤之后,顿时感觉精神一震,甚至有些开始浑身燥热。
耶律洪基伸手一招,一旁的太监顿时会意,开始传召后妃侍寝。
这一夜,耶律洪基仿佛回到了年轻岁月,一夜雄风大展,连御数女。
然而就在耶律洪基自叹老当益壮之时,忽然闷哼一声,一滴鲜血径直滴在辽国后妃脸上。
“啊!陛下你…………。”
年轻后妃见状,顿时惊声尖叫,只见耶律洪基竟然七窍流血,脸色苍白。
“御医!快传御医!”一众妃子连声催促。
很快,耶律洪基病危的消息传开。
耶律延禧闻讯第一时间进宫,看着奄奄一息的耶律洪基当下大吼道:“快,快准备千年人参为皇爷爷续命!”
一旁的太医闻言一震,不由想要进言,因为根据他的诊断,陛下的身体就是补的千年人参太多了,又荒淫无度,这才遭此一劫。
然而耶律延禧见状眉头一皱道:“用千年人参虚名乃是邪医范正的名方,尔等自认为自己的医术能够比得上邪医范正不成,还是认为父皇用了千年人参续命浪费。”
“我等不敢!”一众辽国太医立即将头低下请罪。
在耶律延禧的示意下,耶律章奴很快又弄来了千年人参的熬制的参汤,并在众目睽睽之下,验毒,试喝!并亲自喂耶律洪基服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后,耶律延禧更是衣不解带,亲自伺候耶律洪基,并不惜千年人参为其续命,然而耶律洪基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
“皇爷爷!”
闻讯赶回的耶律南音一脸悲痛冲进辽宫内,却看到哥哥耶律延禧一脸悲痛。
“皇妹,皇爷爷已经去了!”耶律延禧一脸悲痛道。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足足耗了上百颗千年人参,才续命十天。
耶律南音闻言大震,不由呆呆的看着最疼爱自己的皇爷爷,她虽然和耶律延禧一样,皆和耶律洪基有杀父杀母之仇,然而由于其酷似皇祖母萧观音,耶律洪基对其格外宠爱,再加上并无的皇权的诱惑,耶律南音对耶律洪基感激大于埋怨。
“启禀太孙殿下,如今陛下去世,国不可一日无主,还请太孙殿下早日登基,以定大辽之心。”耶律章奴顺势提议道。
“陛下曾经立有遗诏,立皇太孙继位,还请太孙殿下登基!”
群臣见状也顺势请求道,皇太孙耶律延禧乃是陛下唯一的血亲,其登基顺理成章,他们顺势得一个从龙之功何乐而不为。
耶律延禧心中清楚,虽然他才是唯一的继承人,但是并不代表其他皇族对皇位不感兴趣,尽早登基才能掌控主动。
假意推脱几次之后,耶律延禧正式登基为帝,群臣上尊号为天祚帝。
“当年母后被耶律乙辛所陷害,今日朕为其平反,追谥祖母为宣懿皇后,与皇祖父合葬于庆陵,”
“诏为耶律乙辛所诬陷害,恢复官爵,籍没者出之,流放者还之。”
“诏诛乙辛党,徒其子孙于边,得里待之墓,剖棺、戳尸,以其家属分赐被杀之家“
………………
耶律延禧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祖母和父亲报仇雪恨,对耶律乙辛及其同党严加惩治,这是他二十年来的最大的心病,如今终于得偿所愿。
“陛下英明!”
群臣噤若寒蝉道。
“传令宋夏两国,让其前来上京为皇祖父吊丧。”耶律延禧下达了成为登基的第二道命令。
三国实际上虽然征战不休,表面上还维持基本的礼仪,按照习俗,三国君主去世都会互派使者吊丧,此乃传统,当年小梁太后和高太后去世的时候,辽国同样也是如此。
很快,辽国使者奔向宋夏两国。
至此,三国的君主皆是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年轻帝王。
天下的风云再起。(本章完)
第434章 邪方:道德绑架
“耶律洪基死了!”
当消息传到了大宋的时候,范正不由一愣。
赵煦不以为然道:“生老病死乃是轮回,耶律洪基已经年近七十,因病去世也是常理,毕竟千年人参只能续命,并不能起死回生。
范正摇了摇头,按照后世的进程,辽道宗应该还有一年多的寿命,再加上还有千年人参的调养,只能会寿命更长,本不应该如此早去世。
然而范正虽然是名医,但是毕竟距离辽国千里,再加上耶律延禧封锁消息,范正并没有察觉异常。
“耶律洪基年岁已高,老年昏庸信奉佛教,骄奢淫逸,行事偏向谨慎,这才让宋辽保持和平,然而同时也让大宋没有有机可乘,而耶律延禧刚刚上位,恐怕正是需要立威之时,两国之间恐怕风云再起!”范正感慨道。
赵煦微微点头,他和耶律延禧年纪相仿,自然明白年轻人的想法,耶律延禧刚刚登基,行事定然激进,这固然会给宋辽两国的关系带来风险,但是同时未尝不能给大宋可乘之机。
“无需过度担心,耶律延禧刚刚登基,定然急于掌控辽国大权,短时间内,不会招惹大宋。”赵煦摇了摇头道。
“如今辽国传来消息,让大宋派遣使者前去吊丧!不知陛下如何决策!”范正躬身道。
赵煦冷笑一声道:“西夏和辽国乃是翁婿之国,西夏前去吊丧乃是理所应当,而我大宋乃是天朝上国,又岂能前往辽国吊丧,朕决定不派遣使者前往辽国,激怒耶律延禧。”
“不派遣使者前去吊唁!”范正不由一愣,随即恍然明白赵煦的意图。
赵煦作为帝王,行事自然并不依赖自己的喜好,大宋立志一统天下,耶律延禧刚刚登基,定然会受不了此辱,冲动之下,必将犯错,这就给了大宋可乘之机。
范正想了想,劝说道:“官家三思,辽宋虽然并非翁婿之国,然而根据澶渊之盟却是兄弟之国,再说两国并没开战,当初该有的礼仪必不可少,理应派人前去吊唁。”
范正知道后世的记载,耶律洪基去世之后,大宋并未派遣使者吊唁,而这一次,范正准备劝说赵煦改变这一决策。
“派遣使者前去吊唁!”赵煦眉头一皱,不解的看着范正。
范正点头道:“当年仁宗去世,耶律洪基对前来报丧的宋使假惺惺的说道,宋辽两国已经四十二年没有战争了,并进行举国祭奠,而如今三十六年匆匆而过,耶律洪基去世,官家则可以对辽使说,两国已经七十八年没有战争了,并对耶律洪基大加祭奠。”
赵煦眉头一皱,随即略微思索,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任谁都知道大宋最大的敌人就是辽国,而大宋想要击败辽国之前,那就必须灭掉西夏,如果大宋大肆宣扬宋辽已经七十八年没有战争,并对耶律洪基的行为大加祭奠。
日后大宋对西夏开战,定然让耶律延禧投鼠忌器,就算耶律延禧力排众议,决定对宋战争,一旦战事陷入不利,耶律延禧擅自开战之罪必将会遭到反噬。
“此邪方何名?”赵煦哈哈一笑,毫不讳言道。
范正苦笑一声道:“听说辽国为耶律洪基的谥号为道宗,此方名为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果然方如其名。”
赵煦仔细思索,不禁拍案叫绝。
此方一出,大宋仅仅需要假惺惺的几句话,就能让辽国自缚手脚。
“来人!传礼部尚书苏轼!”赵煦大手一挥道。
很快,苏轼应召而来,躬身道:“微臣见过官家!”
赵煦对苏轼下令道:“辽国前来报丧,耶律洪基驾崩,谥号道宗,其在位期间,宋辽两国和睦,两国七十八年未发生战争,两国百姓安居乐业,实乃天下帝王道德模范,朕听闻其去世大为悲痛,你立即在邸报上刊发道宗去世的讣告,昭告天下,道宗为宋辽和平所做努力,对其大加褒扬。”
“啊!”
苏轼顿时讶然,他没有想到赵煦竟然对耶律洪基如此推崇,然而他没有想到,耶律洪基在位期间,赵煦带领大宋蒸蒸日上,几次欲发生大战,还是辽道宗最终克制,算起来耶律洪基还是大宋崛起的恩人。
“同时,你亲自带队前往辽国吊唁!以表达大宋对道宗的敬意。”赵煦郑重道。
苏轼乃是大宋的礼部尚书,乃是大宋对外的最高官员,由苏轼亲自吊唁辽道宗耶律洪基,足以表达大宋对耶律洪基的重视。
“臣遵旨!”苏轼郑重道。
当下,苏轼领命,立即在邸报上刊发耶律洪基的讣告,并对耶律洪基的一生进行高度评价,称赞其为历代帝王道德模范。
“大宋对我大辽先帝的评价,老臣回国之后定然如实向新帝禀报。”
北上的车队中,辽国使者大为感动道,他没有想到大宋竟然对耶律洪基如此高的评价。
苏轼一脸悲痛道:“如今我宋辽已经七十八年无战事,此乃中原王朝和草原王朝从未有过的和平,道宗陛下居功至伟,官家希望两国将这份和平继续传承下去,争取达到百年和平,不,是两百年、三百年的和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多谢大宋官家吉言!”辽国使者恭敬道。
如果是之前,辽国使者定然不相信大宋对先帝会如此推崇,如今大宋公然在邸报上盛赞耶律洪基的事迹,又派出名满天下的苏轼苏大学士前去吊唁耶律洪基,可谓是隆重至极。
苏轼带着大宋使节一路北上,很快就穿过边境,来到了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
看着同样汉人装扮,同样汉人面孔的燕云十六州百姓,苏轼感慨不已,因为这里是大宋最大的痛,燕云十六州一日没有收回,大宋就一日不得安宁,始终处于辽国的威胁之下。
更让苏轼警惕的是当大宋使节的车队经过的时候,燕云十六州的汉人露出警惕的眼神,惟有极少文人得知他乃是堂堂苏大学士的时候,这才露出一点点善意,但也是仅限对他的文采欣赏,对大宋却没有丝毫的归属感。
“大宋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恐怕很难!”苏轼不由一叹道。
然而苏轼并没有停留,而是直接的跟随辽国使节来到了上京。
“什么,大宋对皇爷爷盛赞,称其为天下帝王道德楷模!”
辽国新帝耶律延禧闻讯,难以置信道。
“我朝和大宋已经有了七十八年的和平,先帝在世数十年,更是未动刀兵,让宋辽两国百姓安定,此乃历朝帝王皆未有的盛事。”辽国宰相萧兀纳盛赞道。
“非但如此,其还派出名满天下的苏大学士前来吊唁!”更有辽臣得意道。
苏轼的诗词别说在大宋就在辽国也是大名鼎鼎,更别说其乃是大宋的礼部尚书,大宋此举可以说给足了辽国面子。
而一旁的耶律章奴冷哼一声道:“大宋小皇帝野心勃勃,突然对大辽示好,定然包藏祸心,还请陛下明鉴。”
这个时代虽然不懂道德绑架的危害,向来小人之心的耶律章奴敏锐的察觉其中的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