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第64节

  占据大多数的保守派将会看清赵煦的真面目,倒戈于他,皆是他将彻底扭转局面。

  赵挺之和赵颢密议一番,赵挺之叮嘱道:“这将是雍王殿下最后一次机会。”

  赵颢凝重点头,与其这样狼狈离京,还不如放手一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日!

  雍王正式宣布离京,只身跪在皇宫外,只求临走前再看太皇太后一眼。

  高太后大发恻隐之心,最终点头同意。

  垂拱殿内,母子二人再次相见,雍王含泪道:“此去一别,不知是否日后还能和母后活着相见,请恕孩儿不孝。”

  高太后心中大悲,她已经年老,自知时日无多,自然希望儿子陪伴。

  然而高太后并未昏庸,摇头道:“你莫要怪母后绝情!错就错在你不该仗着恩宠,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孩儿没有…………。”赵颢连忙辩解道。

  高太后重重拍在扶手上,怒喝道:“伱没有,你真当哀家年老糊涂,若非你指使孝儿,孝儿又岂能构陷官家,此次你必须离开汴京,大宋已经经不起动荡了,不能再将仅存的国力进行无谓的内耗了。”

  面对高太后的斥责,雍王不忧反喜。

  他知道母后的心思果然被赵大人猜中,她为了一心为国,可是为了皇位传承稳定,将他放逐出汴京,那也有可能一心为国,废官家而立他。

  当下赵颢仰头直视高太后,第一次直言道:“不错!孩儿的确是起了心思,然而孩儿却并非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母后,为了大宋江山。”

  高太后震惊地看着一直孝顺的儿子,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一样。

  “逆子,枉你读圣贤之书,难道你就忘了君臣之道吗?”

  赵颢豁出去道:“母后,这大宋江山并非只是一人之下江山,而是我赵家之江山,太祖太宗之时,曾经立下金匮之盟,兄终弟及,当日皇兄病逝,按照金匮之盟,理应孩儿登基。”

  “金匮之盟!”

  高太后心中一虚,金匮之盟乃是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的母亲昭宪太后所定,其目的是为了吸收五代十国相继灭亡的教训,就是因为继承人太过于年轻,无法把控局面,想要国家长久,接班人必须要有一定的资历和威望。

  于是定下了金匮之盟,兄终弟及。

  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先传三兄弟,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

  当初神宗去世,现存皇子中年岁最大的赵煦也不过十岁,的确符合金匮之盟的条件,朝中立雍王赵颢的呼声很高,而最终高太后选择支持赵煦登基。

  “金匮之盟?”

  高太后摇头失笑,金匮之盟看似美好,然而实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赵光义登基之后,先是逼死赵德昭,又诬陷赵廷美,最终让金匮之盟名存实亡。

  当初神宗病重之时,拉着高太后的衣角苦苦哀求,很显然就是不想赵德昭的悲剧重演,而再加上她为垂帘听政大权,最终秘密让梁惟简为赵煦赶制龙袍,造成赵煦登基的既定事实。

  赵颢脸色狰狞,继续道:“孩儿乃是母后的嫡子,如果赵煦乃是皇兄的嫡子,孩儿绝不会有任何非分之想,而官家母亲不过是低贱的宫女出身,一介庶子安得觊觎皇位?难道皇家真的要封朱氏三个父亲皆为太师太保吗?”

  赵颢继续用赵挺之所教的第二招,利用高太后看不起朱氏的出身,来达到目的。

  朱氏的父亲名为崔杰,乃是平民出身,在她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李氏改嫁朱士岸,改姓为朱,后来又将她托付给一位姓任的亲戚抚养,因此朱氏就有了三位父亲。

  后来朱氏进宫为御侍,得神宗宠幸,先后生下二子五女,长子就是赵煦,虽然高太后立赵煦为帝,然而却极为看不起朱氏。

  至今在朱氏的待遇上一直压制,直到最近向太后出面,这才提高朱氏的待遇,然而最重要的皇后之位,她却一直未给朱氏。

  “放肆!朱氏乃是你的皇嫂,又岂能是你所诋毁的。”高太后严厉斥责道。

  然而赵颢熟知母后性格,已经从母后声音中听出了松动,当下继续道:“儿臣觊觎皇位,还有为母后考虑之心,母后一力打压朱氏,官家作为亲子又岂能不知,再则官家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母后并未还权,官家又岂能不心怀怨恨,母后就不考虑身后事吗?”

  高太后心中一震,她又岂能不知道赵煦对她的不满,尤其是赵煦明明已经到达亲政的年龄,而她始终把持大权。

  高太后强行辩解道:“我并非贪恋权力,而是官家还过于年轻,无法把控朝堂。”

  她刚才否定金匮之盟,如今却用金匮之盟为自己强行辩解。

  “而且官家如今变了!已经变得不同了!”高太后最后又加了一句,为自己增加说服力。

  雍王赵颢冷笑道:“母后所说的是范正入宫后的表现吧!范正此人行事诡异,爱用邪方,鼓吹官家变法,以儿臣看,官家的转变定然是出于范正教唆,故意麻痹母后,等到官家亲政之后,定然会重启新法,祸国殃民!到时候大宋危亦。”

  “重启新法?”高太后脸色一变,当初王安石变法所造成的天怒人怨,连她在后宫中也是有所耳闻,再加上她思想保守,一上台就支持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赵煦日后亲政重启新法,那岂不是打她的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时哀家已经在九泉之下了,新法旧法已经和哀家无关了。”高太后无奈道。

  赵颢痛心疾首道:“太皇太后难道就忍心看着大宋江山毁于一旦吗?”

  高太后脸色一变,冷声道:“你让哀家如何做,扶持你继位,你能确保遵守金匮之盟,还是会杀子还政!”

  赵颢郑重道:“孩儿不能保证会遵守金匮之盟,更不会杀子还政,但是孩儿可以保证让官家和一众皇侄荣华富贵一生。”

  高太后看着真小人的赵颢,心中一叹,如果赵颢真的违心说会杀子还政,或者说是百年后会传位于神宗一脉,才会让她失望。

  “然而官家同样也会保证你荣华富贵一生,你为何还要贪恋那个位置。”高太后反问道。

  赵颢一脸正气道:“儿臣所求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宋江山,今日儿臣斗胆请求母后为大宋江山,还政于官家。”

  “你…………。”高太后豁然一惊,不敢相信的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儿子。

  赵颢郑重道:“儿臣并非让母后全部放下权力,而是给官家亲政的机会,如果官家真的有能力振兴大宋,儿臣甘愿退位让贤,全力辅助官家,如果官家执迷不悟,重启新法祸国殃民,儿臣绝不容他毁掉我大宋江山。”

  高太后闻言,脸色一变道:“一派胡言,皇位又岂是儿戏,岂容你试探,你现在立即滚出皇宫,即刻离京赴任。”

  赵颢脸色惨然道:“母后一言而决,儿臣绝无任何怨言,只是日后我大宋江山不存,异族铁骑肆虐中原,母后再后悔也晚了!”

  说罢,赵颢对着高太后郑重一拜,转头决然离开。

  赵颢一脸悲壮地离开,然而却时刻的关注身后的情况,然而当他踏出垂拱殿,身后依旧没有听到高太后的挽留。

  然而当他走到皇城大门,身后仍然没有传信的太监,赵颢心中悲凉,却依旧按照赵挺之的计策,一咬牙踏出皇宫。

  回到雍王府,赵颢不再犹豫,立即收拾细软,带着家眷直出开封城南门。

  刚刚出城一里有余,一个快马加鞭赶到,焦急道:“启禀雍王殿下,太皇太后病倒,想见雍王一面。”

  赵颢心中狂喜,暗呼自己赌对了!而脸上却一副凄然道:

  “母后!孩儿不孝!未能服侍左右。”

  当日!雍王再度返回汴京。

  

第一百一十一章 惩奸除恶令(1300订加更)

  第113章 惩奸除恶令(1300订加更)

  “范太医!皇祖母的病情如何,可否医治?”

  皇宫中,赵煦一脸焦急道。

  范正摇了摇头道:“如今中医院刚刚开始收集类似太皇太后的病患,还未见成效,为今之计,只有先按原方来治。”

  不同于赵孝蹇的装病,高太后是真的有病,范正并未察觉高太后计谋,只能据实道。

  “太皇太后放心,微臣定然会催促中医院,加大投入医力,尽快为太皇太后找到良方。”范正郑重道。

  “有劳范太医了,哀家这是老毛病了,早就习惯了!”高太后虚弱的躺在病床上,口中却豁达道。

  当下,范正联合一众太医,为高太后开方拿药,这才纷纷退下。

  很快,汤药已经熬好,梁惟简微微颔首,表示范正的药方无误。

  然而高太后却摇头道:“倒掉吧!”

  “太皇太后三思呀!”梁惟简大惊失色道。

  他可知道高太后并非真的装病,只是没有那么严重罢了,如果不继续服药,恐怕将会病情将加深。

  高太后脸色平静道:“范正虽然爱开邪方,然而其乃是货真价实的当世神医,如果我的病情不加重,必然瞒不过他,为了大宋江山的未来,哀家又何惜此残躯。”

  高太后或许有种种毛病,贪权,溺爱,保守、顽固,然而她却将大宋江山看的更重,正如赵挺之所说,唯有赵家的江山的安危才有可能让高太后改变主意。

  梁惟简无奈,只能照做。

  很快,不再服药的高太后病情日益严重,多日不能上朝,朝中大臣诸多事物皆由赵煦一言而决,赵煦已经实际上亲政。

  “西南各地连年遭灾,还请官家下令免其赋税。”

  “山东土匪横行,还请官家下旨剿灭。”

  “黄河大堤危及汴京,需要拨付钱粮修补。”

  “户部钱粮也不多了,还需要准备辽国和西夏的岁币,更是捉襟见肘。”

  …………………………

  赵煦亲政之后,这才发现各地灾祸不断,起义横行,财政紧张,简直是千疮百孔,

  尤其是御史中丞赵挺之,屡次上书痛陈大宋积贫积弱之现状,让赵煦感同身受。

  下朝之后,赵煦忧心忡忡,找到范正道:“如今大宋已经岌岌可危,不变则亡亦,还请范太医助我变法!”

  “岌岌可危?”范正不由眉头一皱,心中隐隐约约地不安,他可是记得大宋还能坚持三十年,哪里有如此紧急。

  “不错,如今太皇太后重病卧床,朕处理国事,方才知晓大宋已经危在旦夕,若再不变法图强,恐怕为时已晚。”赵煦愤然道。

  这几日,赵煦处理政务,所看奏折皆是一片触目惊心,心中对于变法的期待越发急迫。

  “不可!”范正心中灵光一现,连忙阻止道。

  “为何?范太医不是最为推崇变法,此刻为何畏首畏尾。”赵煦不满道。

  范正凝重道:“不知官家可还记得之前微臣所讲的康国之事。”

  赵煦傲然道:“自然记得,朕就是以那少年康熙为榜样,励精图治,振兴大宋。”

  “官家只是其一,却不知其二,医书中还有其后人变法的记载,数代以后,康国内部积贫积弱,外部强敌压境,同样乃是少帝光绪继位,太后慈禧垂帘听政,待光绪长大成人,太后慈禧被迫还政,光绪帝意气风发,下令进行变法图强,然而保守派阳奉阴违,仅仅推行百日,太后慈禧重掌大权,囚禁光绪帝,医书称其:百日维新。”范正沉重道。

  “百日维新!”

  赵煦闻言顿时浑身冰凉,他不由将自己带入光绪帝的一生,同样的遭遇,同样变法图强,然而他却险些走了光绪帝的老路。

  他可以想象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帝王,正在一展宏图的时候,却突逢大变,囚禁于宫墙,将会是何等的郁愤。

  “康国最后如何?”赵煦颤抖问道。

  范正脸上浮现出一丝哀叹道:“十三年后,灭国。”

  赵煦浑身一震!良久之后,对着范正郑重一礼道:“多谢范太医提醒,朕险些误了大事。”

  赵煦再回想最近所接触的奏折,仿佛再不变法,大宋将会灭亡一样。

  而在此之前,和太皇太后处理的报喜不报忧的国事简直是天壤之别。

  范正也是松了一口气,心中一动道:“不过,官家可以将计就计,再进一步变法试探,如此既可明变法之志,又会让朝野支持。”

  “范太医莫要哄骗于朕,自古以来,变法从未有朝野支持之例。”赵煦苦笑道,他纵观史书,变法向来都是损坏一部分集团的利益来变法图强,怎么会有如此完美的变法。

  范正自信道:“官家所有不知,在医家,人体有一种病叫疥癣,疥癣之疾,其危害不大,无足轻重,却让人烦不胜烦,而陛下可知大宋身上同样有疥癣之疾。”

  “大宋身上的疥癣之疾?”赵煦一头雾水道。

  “小偷流氓,地痞恶霸!”范正凝重道。

  赵煦豁然大悟,心中却不以为然,他立志于变法图强,又岂能关注于这等小事。

首节 上一节 64/3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