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大唐 第24节

  好在李家也有不少仆从,在夫人张氏的指挥下,将李靖迎回府中,然后才开始待客。

  除了一些逢迎之辈,独孤家窦家萧家都有厚礼送上,李靖府上十几年未曾有这么热闹了。

  而在东宫,杨广好奇的问道:“那李靖真有这么大的本事?竟让伱拜之为师,孤还真有些好奇了。”

  “侄儿相信自己不会看错,叔父可不能抢人,侄儿还指望能从是师傅身上学到本事,将来好以武勋光耀门楣呢。”

  因为李建成素来顾全杨广的大局,因而叔侄两关系正是最亲密的时候,杨广笑道:“好好好,那你不赶紧去学本事,还来此欲要何为呢?”

  杨广现在并不在意什么李靖,无非是个会领兵打仗的,他麾下什么时候缺武夫了,都多的要按排资论辈轮流去领军立功。

  李建成也没客气,拱手求道:“叔父明知故问,侄儿的师傅怎么也不能屈居殿直之位,还望叔父能抬一抬。”

  杨广显然今日无事,打趣了李建成许久才应下翊师将军之位,是散号将军没有什么实际的职权,但好在列属正六品。

  而且杨广也暗示了,总不好一口气提太多了,免得朝野异议,暂先如此,往后有战事立功再行加官授职。

  ……………

第55章 王通

  几天后李靖顺利晋升为翊师将军,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李建成的能力,别看只是升了一品半,但这可是无功无绩平白升上去的。

  而且很显然只是暂时的,后面稍有些功绩,便会再升。

  李靖的大名再次响彻京城,不管旁人心中如何作想,但见到了总要笑着上前见礼并称呼一声李公。

  在太子对他的宠信没有消减前,谁也不想得罪李建成,实在是太难缠了。

  李建成混了两三年,柳述等人为了对付他,自然什么方法都用过了,可结果就是,玩盘外招,这小子更狠,尤其擅长领人围堵打人家儿子孙子侄子外甥。

  若是旁人耍这套自然不行,以大欺小犯忌讳,可李建成年岁在哪,对同辈出手,闹到陛下面前,也是不好苛责。

  仁寿三年夏,杨素李建成与一众文士在城外迎接名声享誉天下的王通,这人年方弱冠,但学识渊博,有古先贤圣人之风采。

  现在追随他的门人学生便足有数百,不乏年纪比他大许多的,但都对他敬若天人。

  这次他来京,便是要为皇帝献上《太平十二策》。

  在城外众人下马等候,而杨素的家仆已经开始布置桌椅烧酒煮茶以待。

  没多久一架牛车驶来,但后面还跟着数十骑,有背着许多的书册竹简,也有不少背着弓箭跨着长刀的,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群以德服人的儒士。

  牛车缓慢停下,一个有些瘦弱的儒冠少年走出,众人迎上前问好,那人说话不紧不慢,但对任何人都极为和善。

  李建成跟着问好后,便找到他后面那群骑士中的一个器量不凡的男子行礼问好,这人乃是太傅窦炽之幼子窦威,也是李健成母亲的堂叔。

  众人礼节性的饮酒品茶,然后便浩浩荡荡的回京了,杨素本欲设宴款待,但王通却颇有时不我待之感,执意要现在就拜见皇帝。

  经杨素通传后,皇帝召见了王通,六品以上得以入内,李建成品级不够,但也堂而皇之的跟了进去,众人视若无睹。

  王通拜见后,慷慨激昂的诉说着自己的理念:“得人才者得天下,推行仁政者安天下,顺应民心者顺天下,公而忘私者昌天下,田不荒废、民不缺具……

  以道德为轴者帝天下,选贤任能者令天下,贤臣当政、国富民强者稳天下,功过分清、赏罚严明者统天下,精兵简政、居安思危者康天下。”

  众人默默听完,谁都知道这若是能够顺利施行,必能让国家富强稳定,只是太不现实,需要举国上下极高的道德素养。

  莫说一个王通,便是来十个孔孟,一世之内,也不可能扭转人心私欲。

  但王通的思想还是有可取之处,比如对如今儒学势微,佛道昌盛的现象,提出三教可一,要让儒学佛道思想及方法之长。

  这样的年纪就能有如此见解,实属少见,只是就在李建成欣赏王通的时候,群臣已经开始了对他进行批判,杨素也难以控制。

  老朽的皇帝也并没有坚持对他的欣赏,或许是王通来的太晚了,他并没有精力以及意志,推行这样的政策。

  于是只是任命其为蜀郡司户书佐,王通并没有领旨意谢恩,他婉拒了朝廷的官职,表示要回乡教书,皇帝没有挽留。

  出宫后王通瘦弱的身体好似更加单薄了,他回首望了望宫城唱道:

  “我思国家兮,远游京畿。

  忽逢帝王兮,降礼布衣。

  遂怀古人之心乎,将兴太平之基。

  时异事变兮,志乖愿违。

  吁嗟!

  道之不行兮,垂翅东归。

  皇之不断兮,劳身西飞。”

  唱毕便要爬上马车离去,众人纷纷挽留,杨素也再次入宫求见,终于为王通求来了钱绢赏赐及太子侍读的官职,显然杨坚也觉得,或许给儿子留下这个人,也是不错的。

  但王通还是带着失望婉拒了,或许在他短短二十年的人生经历中,他认定当今陛下便是明主,若是他都不行,那么也就不用指望别人了。

  这时有官员拦住王通道:“左仆射如此敬重你,你就是这样怠慢左仆射的吗?”

  李建成拦住那人道:“若杨公能被怠慢,那王公便是对的,若杨公不该被怠慢,那么便是王公错了,对错得失都在王公自身,我们又何必去干涉呢。”

  王通意外的看了眼李建成,这话内涵的道理,与他几乎不谋而合,他自然也是听过李建成的名声与诗文,但在他眼中,诗词歌赋并不能救济天下,因而有些慢怠李建成。

  “多谢李郎君。”

  他对杨素道:“请仆射与我言陛下,通有先人之弊庐足以蔽风雨,薄田足以具粥,读书谈道足以自乐,愿陛下正身以治天下,时和岁丰,通也受赐多矣!”

  然后对着京中众人道别,而李建成却是表示,要送王公回乡,并希望能稍稍学习一下,王通本欲施教天下,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

  李建成回京时已经年末了,他觉得这一趟不虚此行,通过王通回乡的路上,他结识了许多地方儒生名士,这也是李家最缺的人才。

  打天下靠武夫,治天下再靠武夫是不行的,沿途与江南山东的士族子弟结交甚欢,他在京这几年,练的便是交朋友的功夫。

  当然,还有些人因为在地方任职,并没有能够见到,比如王通的好友房玄龄、魏征、王珪、杜如晦、陈叔达等。

  是的,都是很眼熟的名字,上层文士的圈子就是这么狭窄,否则李建成何必一定要攀上王通。

  好在用几个月的时间,硬是磨的王通写信为他引荐,李建成也如愿给他们附上了书信,若是能有几个回应的,便是赚了。

  刚回京便听闻皇帝陛下赐死了燕荣,大快人心,这人是出了名的残暴,最愿意鞭打下吏,动至千数,流血盈前,饮啖自若。

  且每听说下属官吏及百姓妻女有美色的,辄舍其室而淫之…

  李建成自当年之事后,最讨厌的便是鞭刑和淫贼,燕荣没有这次,以后也得死在他手上,算他死的快吧。

  …………

  王通教学,分门授受,“门人窦威、贾琼、姚义受《礼》,温彦博、杜如晦、陈叔达受《乐》,杜淹、房玄龄、魏征受《书》,李靖、薛方士、裴晞、王珪受《诗》,叔恬受《元经》,董常、仇璋、薛收、程元备闻《六经》之义”

第56章 仁寿四年

  只是燕荣之死,并非是因为其暴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皇帝又不是才知道燕荣暴虐荼毒,这几年来皇帝宠信酷吏,以豺狼当政,纵容宽免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主要还是因为燕荣违抗了皇帝的命令,前年元弘嗣被派遣到燕荣麾下任职,因害怕而推拒,皇帝问清缘由后,下旨燕荣“弘嗣杖十已上罪,皆须奏闻。”

  也就是元弘嗣犯打十杖以上的罪过,必须上报交由皇帝处置,不得动用私刑的意思。

  元弘嗣以为是有了护体金身,欢欢喜喜的去上任,结果就是被气愤的燕荣派去监管收储粮食,便是被风吹走了一粒一穗,都要被鞭刑数下。

  每次都是都不满十,但耐不住一天罚个三四次,算下来依旧是几十鞭。

  这样下来仇恨累积,燕荣也怕元弘嗣回京告状,干脆压入监牢不给饭吃,就要生生饿死他,其妻赴京告状、这才有了今时之事。

  皇帝气愤的不是别的,就是违逆旨意之罪,朝野议论,陛下不惩虐民之官,专杀抗命之臣。

  这其中,最有意思的便是,元弘嗣替代了燕荣的职位,但这人比燕荣还残酷,最喜欢摧残犯事官吏百姓的下体,且酷爱往人鼻中灌醋。

  ………

  仁寿四年春,皇帝身体不适,请高僧大德做法祈福后,下旨大赦天下。

  但祈福的效果并不是太好,皇帝时日无多,但凡是能上朝陛见的文武官员们都能看得出来。

  与此同时,皇帝欲往仁寿宫,那座杨素用数万民夫的命,在两年时间内就建成的避暑行宫。

  朝臣们是不愿意皇帝离开京城的,都已经这个身体状况了,安安稳稳的在宫中,将大隋的江山社稷传承下来,才是紧要。

  可皇帝这时候,哪里还顾得上所谓的大局,但还是召来章仇太翼和萧吉占卜吉凶。

  萧吉是为皇后选择福地的相士,而章仇太翼在天下的名望,还要在萧吉之上,自小便是天授智慧的神童。

  萧吉自是占卜出了上上大吉,而章仇太翼却占出大凶谏阻,皇帝自然不满意,命其重新去卜,章仇太翼复卜后谏曰:“臣愚岂敢饰词,但恐是行銮架不返。”

  皇帝大怒,将其下狱并道:“待朕游幸仁寿宫回来斩汝,务让汝死的心服口服。”

  皇帝领着心腹去往仁寿宫,留下太子监国,并诏赏赐支度,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

  杨广刚开始还很勤勉的处理朝政,与往昔没有什么不同。

  而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竟开始有些懈怠了,而且日渐奢靡,还新纳了好几个美艳姬妾。

  朝中官员都没说什么,东宫心腹更是没什么意外,太子是什么人,这几年间他们还能不清楚吗。

  在东宫内,李建成拜见了太子妃,萧氏对他道:“建成,你去劝劝殿下,怎可懈怠在这最后时刻。”

  李建成叹息行礼道:“自当听命,只是侄儿觉得,这时候无论是我还是左仆射,都劝不动殿下,唯有您尚有希望。”

  说完后李建成便抬步准备去见杨广,用行动表明自己不是要推诿萧氏的吩咐。

  最终萧氏还是叫住了李建成,决定自己去劝谏杨广,李建成也是松了一口气,杨广从始至终,都不是个喜欢听言纳谏的人,对萧氏他或许还不会记仇,其余人必会在心中被记上一笔,随时都可能清算。

  他不知道萧氏是怎么劝的,但杨广确实是收敛了许多,但不难看出,他也忍不了太久了。

  而没过多久,皇帝便急召太子及诸大臣前往仁寿宫,据闻是龙体大不好。

  在赶去的路上,李建成对杨广道:“叔父,切莫忘了柳述等人。”

  杨广看样子很想装出一副悲痛的模样,但眼角眉梢都透露出了他的欢喜雀跃。

  对李建成的提醒有些不以为意,在他看来柳述等人已经是等死而已,就看他到时愿不愿意展示皇恩浩荡了。

  见状李建成也没有多说什么,一行人赶到行宫,皇帝果然是气血衰微,而陈氏和蔡氏倒是风采逼人。

  显然陛下并没有浪费自己最后的时光。

  众人哭嚎着拜见,杨坚也打起精神一一说话,这次就连李建成都没有落下,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还特意赏赐了李建成外藩国进献的金精盘,上面镶嵌着各种宝石,真正的传世之物。

  这可是连杨素舍面向陛下求要都没得到的珍宝。

  皇帝卧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这一幕让人动容,众人不禁回想起那位开皇时期的伟岸帝君。

  最后他拉着杨广的手吩咐道:“看来章仇太翼说的是对的,吾儿回去后赦免了他吧。”

  杨广垂泪应下,吩咐完诸事,皇帝体力不支昏睡了过去,众人还以为陛下龙驭宾天了,结果一看还有气呢,只能叫来太医侍疾。

  然后在杨素的带领下,众人郑重的向太子行礼,然后问询安排。

  太子即将成为山河社稷之主,容不得怠慢。

  杨广吩咐赶回来的褒国公宇文述执掌京郊大营,大理寺卿杨约接手宫防,唐国公李渊接手城防,左卫将军萧…

  十余人领命而去,杨广目光落到李建成身上道:“太子厩牧令李建成晋车骑将军,领仁寿宫驻军,翊师将军李靖太子洗马宇文化及协领。”

  “左仆射杨素随孤侍疾,右仆射苏威回京主持朝政,若有军国要事快马禀与仁寿宫。”

  杨广显然是早有打算,东宫心腹占据了各处要职,而且是相互制约。

  余下的朝臣还算安分,就是吏部尚书驸马柳述等人面色有些难看,太子也并没有急着对他们如何,毕竟是陛下方才吩咐要让他们一起侍疾的。

首节 上一节 24/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