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121节

  “主公,基尚有一事。”李基说道。

  “子坤但说无妨。”

  “那便是意欲趁此良机先行在吴郡之内建立锦衣司的框架,一则安置流民途中,可大量暗中安插锦衣司;二则完善吴郡水网过程中,难以会发生种种事宜,亦正好可让初建的锦衣司进行监察积累经验。”

  李基一边说着,一边从袖中拿出今日在桃园营之中所书的名册,道。

  “这是基今日到桃园营之中挑选出来,准备用以初步建立锦衣司框架的名册,还请主公过目。”

  刘备闻言,接过那一卷竹简翻看了起来。

  其上的名字,对于刘备而言可谓是相当之熟悉。

  与李基平日的政务繁忙不同,刘备平时的重心便在于掌握民心,亦是时常前往桃园营之中关心桃园众,且不少桃园众的名字还是刘备亲自所起。

  虽然刘备看了一圈,发现名册之上的都是桃园众之中年龄偏大的那一圈,大多都已经接近十五岁。

  以着这个时代的标准,十六岁至二十岁之间便已算是成年人了。

  但,刘备依然不免带着几分感慨与不忍地说道。

  “没想到这么快……”

  对此,李基默然不语。

  只是,这对于这些父母双亡的孤儿而言,这已经是刘备与李基所能给予他们的最大仁慈了。

  刘备不可能一直无条件养着他们,李基也需要他们的力量为霸业基石。

  “准了。”刘备答道。

  “主公,锦衣司之事知晓之人越少越好,且由主公直接节制掌管,一应所需钱粮不宜经由子仲之手,当由主公直接发放。”李基提醒道。

  这让刘备的眉头一拧,答道。“只是,备的府上钱粮不多。”

  “可从府库之中划出一个私库,每年府库收入的钱粮也划分一部分至主公的私库之中,不经子仲管理,由主公自行分配使用。”李基答道。

  这一次,刘备斟酌了片刻。

  尽管觉得单独为自己设立私库有些不太好,但终归只是个小事,也便跟着答应了下来。

  “另外,基欲向主公借一个人作为直接管理锦衣司的锦衣指挥使。”李基说道。

  “何人?”刘备问道。

  “夏侯博,夏侯季常。”

  李基缓缓地道出了这个名字,补充道。

  “季常曾是冀州游侠,对于底层生存、刺探情报、监视暗杀等等都有一定心得,正宜为主公耳目之首掌管锦衣司。”

  刘备思索了一阵,同样也是大手一挥地答应了下来之余,说道。

  “既然是子坤推荐季常为这个锦衣司的指挥使,那倒也无妨。备稍后会与季常详谈,然后让季常配合子坤建立锦衣司,且今后锦衣司的一应情报均为一式双份,分别交由备与子坤共同过目。”

第129章 先天政务圣体

  而李基在佯病休养期间,可不仅仅是完成了吴郡水利规划计划,更是从头到尾将整个吴郡下一步的发展规划都捋了一遍。

  只是碍于此前刘备不准李基到府衙上点卯,也不准李基处理政务公务。

  故以,李基只能是一点点地将涉及到吴郡方方面面的方案都整理完备,趁着这个时候先行与刘备开个小会碰一碰想法。

  这一谈,不知不觉间便谈到了宵禁时分,双方依然未见疲惫,反而大有一种兴致勃勃的状态。

  那种吴郡似乎在治理下一点点变化,并且似乎正在一点点走向着更好的未来,一切都是未来可期的状态,无疑是让刘备与李基都感到颇为亢奋。

  对于吴郡而言,这是新的一年。

  对于刘备与李基这一对相知同心的主臣而言,这更将会是全新的一年。

  此前,李基一直觉得那种“促膝长谈”的形容有些过于夸张,但当真与刘备完全静下心来相互交换以及展望着吴郡未来的方向,时间当真是不知不觉间就流逝而去。

  直至双方都感到相当困乏之后,刘备与李基也不各自返回府邸,而是干脆在府邸之中寻了间偏房入眠。

  与此同时。

  在李基的府邸之中候着的张飞,有些烦躁地抓了抓杂乱的胡须,总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太对劲。

  “子坤先生怎么还没有返回府邸?”

  张飞瞪着眼睛,一直干等着。

  直至一直瞪着眼睛,不知不觉中睡了过去。

  翌日。

  李基在府衙中起身,简单洗漱且整理了仪容后,这才不急不缓地进入府衙正厅点卯。

  只是当李基走入正厅之时,发现正厅之中的气氛似乎有些怪异。

  在正厅四处点着小火炉,驱逐着吴地冬季那湿冷的空气,给正厅内带来着一定的温暖。

  贾诩正悠然自得地品着热茶,视眼前堆积如山的竹简文书如无物,更是仿佛完全没看见坐在对面瞪大着眼睛的张飞。

  除此之外,缩在正厅略不显眼角落的顾雍,则仿佛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意识到那样像个糊涂吉祥物那样坐着。

  而随着李基踏入正厅,顿时就引起了正厅之内所有人的注意。

  尤其是张飞,几乎是立刻就起身向着李基走过来,一看就像是大清早又给贾诩给忽悠了。

  “咳咳……”

  李基轻咳一声,不等张飞开口便率先正色道。“翼德,你怎么还在这里?”

  “啊?”

  张飞顿时有些茫然。

  俺在李基的府邸中等了一夜,大清早才又赶到府衙之中找贾诩算账,现在……

  俺不该在这里,那该在哪里?

  短短的一句话,几乎给张飞的CPU都给干过载了,下意识以为自己是不是又犯了什么错误。

  “主公大清早便起身忙碌正事,正是缺乏人手的时候,基还以为翼德早早也去帮忙了。”李基接着说道。

  “竟有此事?”

  张飞急问了一句,瞬间就完全被转移了注意力,问了一句刘备的去向便急匆匆地往正厅外跑了出去。

  对此,躲在一角装糊涂蛋的顾雍看向张飞的眼神,不禁多了一丝丝怜悯。

  我是装糊涂,你是真淳朴啊……

  早早便到府衙点卯的顾雍,在贾诩忽悠上门兴师问罪的张飞之时,便从他们的对话之中了解到大概的经过。

  可怜的张飞就像是一杆枪,被李基与贾诩两个人相互当成武器捅向对方找麻烦。

  如今大体是李基与贾诩之间的麻烦缓和了,这便被瞬间将这杆枪给甩向主公那边了事。

  并且李子坤用来忽悠张飞的话术之中,句句没提“主公在找张飞”,但又句句都在提“主公在找张飞”。

  既完美避过了假传主公命令的问题,又完美向张飞传达了主公正在找他的意思。

  ‘所谓的语言艺术,算是被李子坤给玩明白了……’

  想到这里,顾雍不禁缩了缩脑袋,不仅仅是坐在正厅角落的这个位置有些漏风,冷风往着脖颈处直钻之外,更是不想让李基太过于注意到。

  然而,当真正的老实人离开之后,正厅之内就只剩下三位君子了。

  贾诩与顾雍同为“魏晋八君子”且不提,李基那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纯良君子。

  只是,君子惜君子的李基又怎么可能会忽视顾雍?

  李基当即便过去将顾雍拉了起来,一边往着贾诩旁边的位置一摁,一边开口道。

  “元叹,怎生坐得这么远,且过来文和这边,这里最为温暖不过了。”

  “谢李郡丞关怀。”顾雍似是有些欣喜地答道。

  “元叹何故不称基的字,反而称呼职务?”李基问道。

  “蔡师教导于吾,公即公,私即私,不可公私不分。故以点卯之后的工作时间,自当称呼职务。”顾雍一脸憨厚老实且一板一眼地答道。

  “高!”

  李基朝着顾雍竖起了个大拇指,仿佛完全读不懂顾雍的潜台词,反而大赞道。

  “不愧是被蔡公多次嘉许之高徒,甚至亲自及冠,且取字为‘元叹’。”

  “李郡丞过誉了,且亦多亏李郡丞看重,方能让元叹就任‘记事掾吏’一职,正能为吴郡父老贡献一份力量。”

  顿了顿,顾雍问道。“只是不知吾平时具体该如何协助李郡丞记事通传?”

  然而,李基对于顾雍多次暗示的“记事掾吏”如无物,直接开口道。

  “正好,文和另有调令将离开吴县执行公务,那便麻烦元叹与文和进行一下交接,平时多费些心处理这些政务。”

  等李基说完之后,贾诩与顾雍几乎是同时盯着李基,不约而同地流露出几分怨念。

  贾诩想的是:原来是找到工具人了,这才让我离开吴县去风吹日晒?

  顾雍想的是:工具人居然是我自己?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记事掾吏啊!

  而顾雍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竹简,这一刻也有些装不下去了,连忙抗争道。

  “李郡丞,以道理而论,吾是没有资格处理这些政务的。”

  “工作期间,不讲道理,讲规矩。”李基笑眯眯地答道。

  “按规矩,吾亦没有资格。”顾雍反驳道。

  李基的笑容越发儒雅随和,轻轻地拍了拍顾雍的肩膀,说道。

  “府衙之内,基的规矩便是最大的规矩,服从上级安排,元叹可不要说些或做些影响团结的事情。”

  这一句,彻底杀死了争论,甚至就连顾雍摆烂不做的退路都堵死了。

  影响团结的事情不要做……

  那便是说,顾雍假如影响了团结,那么后果很严重。

  假如更加通俗易懂一点,李基就差趴在顾雍的后背在耳边轻声地开口道:元叹,你也不想伱的族人……

  “遵命,李郡丞。”

  这一年,顾雍年仅十六,及冠之年,承蒙名扬天下的李子坤看重,托以重任,寄以厚望,(自愿)为之臂膀鞠躬尽瘁……

  随后,贾诩一脸吃了哑巴亏的模样,与顾雍进行了一系列的政务交接,尤其是大量与安置流民有关的繁琐公文几乎占了七成以上,看得顾雍年纪轻轻就似乎开始眼球充血。

  而李基也是站在一旁看着整个交接过程,等贾诩交接结束之后,李基开口道。

  “元叹,好好努力,且也勿怪基不帮你……”

  随即,李基拿起三卷不宜交给顾雍处理的竹简,然后留下了约莫三百卷竹简将顾雍包围在桌案之中,就拉着贾诩到正厅的另一侧喝茶去了。

  而自从李基曾经向刘备提了一句喜欢喝炒茶,待到了吴郡之后,刘备特意命令铁匠依据李基所说的打造了一口铁锅。

  因此,李基试验了十来次之后,也算是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炒茶,且几乎是瞬间就从府衙之中推广了开来。

  如今不仅仅是李基,就连刘备、贾诩、简雍等等一众官吏也均放弃了过程繁琐且混杂各种香料的煮茶,而是选择了泡茶。

首节 上一节 121/4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