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154节

  “无碍,督察粮食之事我亲自来。”

  李基笑着道了一句。“至于文和后续到何处修养,稍后基再与你细说。”

  旋即,不等贾诩再开口推脱,李基便直接转身一边向简雍询问起关于流民营的种种细节,一边在众人的簇拥下朝着流民营中心区域而去。

  尽管李基对于流民营相当关注,但是不少细节是难以见于书面的,无疑还是直接询问简雍最为清楚直接。

  随着不断深入流民营,明显越是靠近中心区域便越显得有所秩序,便是给流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都好了不少。

  而恰好此刻正是分派热粥给流民的时候,看着一位位流民在排队领粥,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米粒可谓是一眼可数的稀粥,然后就宛如是吃着什么山珍海味一般细细地品尝着。

  “咔擦!”

  “咔擦!!”

  不时却是从流民的嘴巴中响起着咬到砂石的声音,但许多流民就已经仿佛是习惯了一般。

  一些流民会张嘴吐出吃到的砂石,但更多的流民则是习以为常的直接连带着那些砂石一起咬碎了吞下去。

  终于,那一群被李基自吴县带到此处的士子们,其中一位看上去与李基年岁相去不远的士子忍不住冲着李基与简雍高声质问了起来。

  “李郡丞,简功曹,学生敢问为何要如此对待这些百姓?这些稀粥……能活人乎?又为何会有如此多砂石掺杂其中?可是有贪官污吏私吞了赈灾钱粮?”

  随着第一个士子开口,其余士子也是跟着群情汹涌地纷纷喊了起来。

  “子礼说得没错!这……这是人该吃的东西乎?”

  “该杀,当杀粮官!”

  “还有这流民营简陋至此,这……这哪里是赈灾?”

  “吾乃闻刘府君以仁德治政,李子坤乃治世奇才,又以仁德书院无私授业于天下士子方才至吴郡而来,焉知吴郡治下竟有如此耸人听闻之事!”

  “鄙人请李郡丞解释这便是赈灾救民??!!若是如此而为,还请恕鄙人告辞,鄙人不敢自诩君子,但亦不会如此虐待百姓。”

  听着那一声声汹涌的质疑怒骂声,李基的脸色不改,反倒是贾诩向李基投来了一个颇有些疑惑的眼神,就仿佛是在询问李基这一撮清澈又愚蠢的嫩葱是李基从哪里拔的?

  至于那跟在前来迎接李基的队伍最末的粮官李灿,更是已经吓得瑟瑟发抖。

  生怕郡丞李基当真如那些士子所抗议的那般,直接便先将他这个粮官拉下去砍头平息群情汹涌。

  反倒是简雍这个老实人见状,眉头一拧,便是开口想要向那些士子解释一番。

  只是在李基没有开口的情况下,简雍根本就压不住这些激动的士子,那微弱的声音几乎没有翻起丝毫的波澜。

  无奈,简雍只得连忙拉了一下李基,开口道。

  “子坤先生,你还愣着作甚,速速解释清楚,可不能坏了主公的名声,否则此事若是被这些士子宣扬出去,主公非得被世人误解唾弃不可。”

  “不忙,自有他人帮吾解释。”

  李基摆了摆手,道了一句。

  简雍闻言,沿着李基目光所看的方向望去,骤然发现在那些士子们的一声声质疑怒骂之中,周遭的流民渐渐聚集了过来。

  一些士子们见状,还以为流民们是被他们的声势所吸引。

  看着那一双双似有些无神的眼睛,士子们亦是觉得心中一酸。

  在这个时代所推崇的思想主流,便是董仲舒先圣经典之中扩充而成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或许这个时代的贪官污吏数不胜数,但亦有着无数为了“仁”死而无悔之辈。

  而一路而来目睹了这些流民的惨状,无疑是深深触动了这些士子们的内心。

  当即,便是有着士子高声道。

  “各位父老乡亲勿忧,吾这便替你们讨个公道。”

  “那些稀粥,当真是苦了你们了……”

  “今日倘若李子坤不解决此事,我便是去求见刘府君也在所不惜!”

  “为仁而死,亦死得其所也!”

  只是,还不等这些士子们说完,忽然在围过来的流民之中,有着一老者在手中充当拐杖的木棍狠狠朝着骂得最凶的士子砸去。

  “砰!”

  清脆的响声……

  ‘好头!’

  李基忍不住暗赞了一声。

  而这一突兀的变动,也使得怒骂的士子们骤然一滞,不解地看着那怒气横生的老者。

  那被砸了个正中的士子懵了一下,转而则是冲着那老者反问道。

  “老人家,汝可是砸错方向了,砸吾干甚?”

  只是与这些说话都颇为文绉绉的士子不同,大字都不识一个的百姓说起话来可就直接得多了。

  那老者更是一副血气上涌的模样,指着那士子大骂道。

  “赣哩娘的,谁让你这后生骂府君大人?!”

  霎时间,就像是一根导火索似的。

  那众多围着近百士子的流民,无神的双目在这一刻都焕发了几分光芒,但却均是带着几分愤怒的光芒。

  无论是青壮汉子,还是老弱妇孺均是纷纷冲着士子们怒骂了起来。

  “就是,府君大人都跟我们这些人喝同样的粥,你这后生嫌弃也就算了,为什么还不给我们喝?”

  “没有这些粥,我们都不知道饿死多久了咧……”

  “俺一路从家乡往南逃难,也就只有刘府君给我们一口热粥吃吃。”

  “我,我在逃到徐州的时候,也吃了一碗府君大人沿途设的派粥点,吃了一小碗稀粥才有力气逃到这里的。”

  “府君大人对我来说就是有活命之恩,怎么能准许你们这些就会张嘴的士人骂府君大人。”

  “小子,你再敢对府君不敬,可别怪老子不客气了。”

  ……

  一时间几乎被指责声所淹没的士子们,均是一副茫然且无所适从的反应。

  这些士子尽数都是李基这段时间从想要加入“仁德书院”,但赢不了“四渡红水”的沙盘推演,只能选择在吴郡当“临时工”的士子们挑选出来的。

  而能在“仁德书院”的消息出现之后如此短的时间内赶到此处的士子们,大多都是家境不差且消息灵通的士子,否则也不会听闻“仁德书院”的消息就能立刻出发前来吴郡游学。

  这一类士子,大多也都有着一类特征,观念依然颇为理想化且有些何不食肉糜,不知真正的百姓疾苦。

第168章 进击的士子

  若是要李基进行一番比喻,那这些士子大体就像是一群大学生。

  所以,他们或许不太搞得清楚状况,但是他们会为着自己认为的不公而发声和奔走,还不会认为百姓死则死矣。

  不像满朝公卿,却罕有为百姓发声者。

  而眼看着那群士子完全被周围流民的声讨所淹没,所彻底懵逼,李基抬起手示意了一下。

  当即,周围维持秩序的郡兵上前将流民们与士子们隔开,然后对着简雍开口道。

  “宪和,这反倒要麻烦你安抚一下百姓了。”

  “好说。”

  简雍应了一句,看着那群士子依然有些怀疑人生的样子,却是明白了李基的意思。

  自己解释再多恐怕这些士子们都会心怀怀疑,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反而是那些流民们亲自发声,轻易就能够击溃这些士子们的心理防线,继而维护主公的名声。

  只是相当于简雍的想法,更为深谙人心的贾诩眼睛一眯,明白这一幕或许是李基特意安排的都不一定。

  特意带着这些士子们进入流民营,甚至就连士子之中最先开口质疑怒骂的士子都有可能是李基自行安排的。

  为的,不仅仅是抬高刘备的声音,更是想要借此打造出第一批完全忠诚且仰慕于刘备的士子。

  而这些士子后续加入到“仁德书院”后,也将会成为标杆,继而一代又一代地影响着后继学子。

  ‘当然,恐怕李子坤也是想要将这些士子们当成免费劳力,又怕他们不用心,所以先给他们一点小小的心灵震撼?’

  贾诩暗自琢磨着,觉得这种一箭多雕的做法,还当真是典型的李子坤风格。

  而李基等郡兵们将流民隔开,且简雍亲自将那些流民安抚了下来后,方才走到那些已然有些怀疑人生的士子们面前,缓缓地开口道。

  “诸位,首先尔等恐怕误会了一点,那便是朝廷并没有赈灾!”

  “被你们所嫌弃的砂石稀粥中的每一粒米都是出自于吴郡的粮仓,这些流民也俱是自北而来,并非是吴郡百姓。”

  “而这每一粒米,主公原都可以让他们留在粮仓之中继续呆着,又或者是像许许多多的贪官污吏那般,将那些粮食用于自己的享乐用度。”

  闻言,不少士子惭愧垂首,不少士子瞳孔巨震,不少士子更是暗自垂泪。

  一时间,在这些士子们心中,只觉得刘备原本就仁德的形象无限地拔高。

  言语能骗人,但是百姓们的反应却是证实了一切。

  刘府君的仁德,当真是践行到了百姓的身上。

  而李基则是继续开口道。

  “或许,诸位的出身都颇为不凡,自是看不上这些对于流民们而言可以活命的稀粥,但这已然是主公所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了。”

  “包括这看起来凌乱不堪的流民营,也是主公不惜派遣了大量人手为流民们建设起来的些许容身之所……”

  “因为为何他们会是流民,乃是在家乡已无容身之所,不得已四处流走,以图寻一处可以安身活命之所。”

  “此处虽简陋不堪,却已是难得可容身之处,且亦并非是主公不愿给与这些百姓更多的地方,而是主公仅仅只是一郡郡守,力有不逮。”

  说到这里之时,李基自嘲地笑了一声,接着说道。

  “且诸位欲拜见主公,却也是不可能的。由于吴郡钱粮不足,眼见百姓挨饿受寒,主公已亲往徐州各郡借粮去了。”

  那一声笑声,那一句轻飘飘的话语,就像是一下闷锤轻轻地敲击在了士子们的心灵之中。

  令人震撼的,并非是亿万富翁捐了一百万,而是百万富翁捐出了所有,还动用所有的人脉募捐。

  蓦然间,在场的士子们纷纷反应了过来。

  刘备……仅仅只是一郡郡守啊!

  便是连朝廷都没有赈灾,却是要求区区一位郡守去赈灾乎?

  骤然,一位士子自人群之中走出,朝着李基躬身行了一个大礼,道。

  “刘府君与子坤先生曾言欲以‘一郡而治天下’,初闻之,只觉得可笑;再闻之,深感震撼;今以吾观之,刘府君与子坤先生已正欲以一郡而救天下也,所言所行,可谓之合一。”

  “后学晚进襄阳马缓,拜服之!愿追随于府君,供其驱策,践行仁德之道!”

  顿时,诸多士子们只觉得心胸激荡难平,更是觉得刘备实乃是大汉数百载难得一见的仁德宗亲,心中的仰慕憧憬之情难以自拔。

  在看着马缓如此做派后,一位位士子纷纷向着李基折腰俯首,齐声道。

  “愿追随于府君,供其驱策,践行仁德之道!”

  “愿追随于府君,供其驱策,践行仁德之道!”

首节 上一节 154/4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