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曹孟德!!!”
“吾感汝乃大忠大义之人,不惜弃官救汝,汝为何要如此待我?!”
曹操原本趴在战马上的身躯略微一震,微微立了起来,然后也不回头,仅仅是满怀决意般开口道。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只是,几乎是随着曹操的话音落下那一瞬间,又是一根羽箭破空而来,直插入曹操的肩膀。
“啊!”
曹操本能地发出着一声痛呼声,加紧拍打着战马之余,整个人再度完全地趴在马背之上,避免还有暗箭伤人。
而以着战马的速度,不过是几个迈步之间便是驮着曹操完全消失在夜色之中。
这让还保持着举弓姿态的锦衣司刘京,眼中流露出满满的几分无奈。
若是换做是桃园众同期的几个擅射的兄弟替代自己,刚刚那一箭必能命中曹操要害。
可惜,刘京更擅长的是探听情报,射艺只能说是相当一般。
而就在这时,在中牟县方向的远处骤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哨声,令在场的锦衣司成员脸色俱是为之一变。
“紧急状况,快撤!”
刘京的声音刚刚发出,一匹火红的战马在黑夜之中,宛如横空出世般自远处朝着这个方向一掠而至。
而刘京以着眼角的余光,几乎是瞬间就判断出了来者的身份。
“吕布?!”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这几乎吓得刘京全身瞬间冒出冷汗,拼了命地朝着官道两侧的树林逃去。
作为负责洛阳周边情报收集的锦衣司千户,刘京再清楚不过吕布到底是何等恐怖的存在。
而跨坐在赤兔马之上的吕布居高临下地俯视着眼前的状况,目光扫视之间,寻找着曹操的身影。
对于那群四散而逃的黑衣人,吕布随手将几个身高偏矮的黑衣人当场斩杀,其余的蝼蚁则完全没有一个个追上去碾死的意思。
随后,吕布逐一将那几个斩杀的黑衣人遮掩脸庞的面巾挑开,发现面巾之下的面孔俱不是曹操。
这让奉了暴怒的董卓之令,沿途追杀曹操的吕布眉头不禁地为之一皱。
旋即,就在吕布以为此处不过是一寻常的劫杀之事,翻身准备重新骑着赤兔马追杀曹操之时,这才注意到了躺在官道上那个文士装扮的陈宫似乎还有几口气。
当即,吕布骑着赤兔马走到陈宫的旁边,居高临下地俯视着陈宫,问道。
“汝可知通缉犯人曹操去向?”
而胸口中了一刀,意识都开始不受控制开始变得模糊的陈宫,勉强睁开着眼睛,模糊的视线看不太清吕布的样子。
然而,此刻心中对于曹操的恨意已然达到了极点的陈宫,硬是强撑着一口气,开口道。
“我与曹贼有不共戴天之仇,救我,我……”
眼看着陈宫还没有说完就彻底昏厥了过去,吕布那一双似是要入鬟一般的宝剑眉微微一拧,思索了一阵后,直接自马背上将躺在地上的陈宫提了起来。
随后,吕布调转马头,朝着身后不远的中牟县而去。
……
而当伏杀曹操失败的结果,传递到李基的手中之时,让李基不免得颇为遗憾。
不过,这本也就是李基的一次尝试。
莫要看似是刺杀一诸侯容易,实则正常情况普通人就连接触对方都是极难的事情,更别说是携带凶器靠近。
除此之外,难以确定身居高位者的行踪,同样也是一大难题。
而曹操刺董之后,反倒将会是曹操一生之中最为落魄狼狈的时期,被迫从洛阳孤身一路潜逃返回家乡谯县。
或许在这个过程中想具体找到潜逃的曹操位置很难,但是中牟县县令陈宫却是不难找。
因此,李基所下的命令便是让刘京率领人手在中牟县附近守株待兔,若是曹操如原轨迹记载那样在中牟县与陈宫相遇,那么这将会是伏杀曹操最好的机会。
只是,李基在洛阳周边所能调动的力量着实有限,弓弩、甲胄之类的俱都没有。
即便李基临时想起此节,全力调动人手,但是仓促之间,负责洛阳周边力量薄弱的锦衣司千户刘京也只能调动到十余个心腹人手行事。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你吗?”
“还有疑似是吕布将重伤的陈宫给带走了?”
李基看着情报之中所提及的其他细节,微微拧着眉地思索了起来。
对于曹操此人,李基的评价唯有“枭雄”二字,雄才大略之余,性格多疑心狠,未来或是刘备的一大敌。
不能早早借机除掉,实在可惜。
即便……这种手段称不上光彩就是了。
不过,李基着实有些疑惑,那便是曹操逃亡之前还是一个敢怀揣宝刀,以身伺贼,伺机刺董的大义之士。
为何在事败逃亡后,却是在如此极短的时间内,心性骤然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
莫非,其中还发生了什么锦衣司所不知道的隐秘细节?
又或者,在刺董之时还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曲折过程,以至于曹操的心性产生了如此颠覆般的扭曲与转变。
只可惜锦衣司绝非是万能的,李基纵使颇有些好奇,随意猜测一番,却也是无从证实。
反倒是吕布带走了陈宫这一则情报,让李基略有些在意,指示锦衣司在洛阳的情报网多加留意一下后续变化。
吕布纵使武勇天下无双,但智力始终会是他的短板和硬伤。
所以在李基看来,吕布的存在或是个麻烦,但却始终不至于到棘手的程度,可假如给吕布装上了一个时时使用的外置大脑,那反而会多出不少变数。
第328章 诸侯会盟
而对于如今风起云涌的整个大汉而言,“刺董义士”曹操在逃亡过程之中遇到死士伏杀,根本就不足以引起任何的波澜。
相反,在曹操挟刀试图刺杀董卓之后,董卓反倒是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就算掌控了洛阳,掌控了朝廷,掌控了天子,同样也不足以服人心。
为此,董卓以着朝廷的名义对名望之士开始了大肆封赏,韩馥、袁绍、袁术、孔融等等俱是封为各方刺史郡守不说,更是大肆为灵帝刘宏期间遭到迫害的党人或名士大儒平反,以图获得各方支持。
其中,如今身居吴郡的蔡邕、卢植亦在其中,俱是有诏书送至吴郡,请蔡邕与卢植入朝为官。
若是原轨迹之中的蔡邕,身居吴会之地流放多年,朝不保夕,全凭各方士人资助得以度日,还可能会心怀感激地入朝为官。
可如今仁德书院的建立已然成了蔡邕毕生心血所在,又如何可能会入朝为官?
至于卢植,对于董卓的任命更是嗤之以鼻,甚至指着前来宣读圣旨的宦官怒骂道。
“汝乃天子之犬?亦或是董贼之犬?”
只是,蔡邕与卢植会拒绝,并不代表其余人就会拒绝这名义上来自于大汉朝廷的封赏。
荀爽、韩容、陈纪等名士纷纷入朝为官,袁绍、袁术、韩馥、刘岱、孔伷、张邈等人亦是各自担任各地空缺的刺史、郡守等职务。
对此,李基不得不感叹董卓蠢不可及!
此举非但不会让董卓获得袁绍等人支持,反而是进一步加剧了地方上割据,且让袁绍等人可以名正言顺地割据一方,积蓄实力。
不过,当李基细细思索着如今的洛阳局势之时,发现或许这并非完全是董卓所为,与如今名义上的三公太傅袁隗或有着脱不了的干系。
董卓原本就是借了袁氏所起的势,即便董卓率兵入洛,让袁氏彻底掌控不了董卓,但袁隗依然能够稳坐三公太傅之位。
且董卓如何懂得治理朝政?
自然,朝政之事实则多数仍然还是袁隗所操持。
以着过去的情份以及太傅袁隗的精明程度,恐怕董卓往往根本不知此举深意,还以为是袁氏愿服从于他的一种示好。
复杂!
毫无疑问,如今的洛阳局势可谓是复杂之极,看似是董卓一手掌控,实则多方势力亦是开始在其中暗自角力。
而也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之中,分别来自于扬州吴郡以及冀州渤海的书信,送到了刘虞的面前。
在府衙之内,刘虞看着面前一左一右的书信,微微闭目。
右侧的书信,乃是吴郡郡守刘备所写,言及之内容便是希望刘虞出面呵斥董卓乱政,废帝弑后,天地不容,然后号召各方宗亲诸侯起兵征讨董卓,以扶天子刘辩重坐帝位。
左侧的书信,则是渤海郡郡守袁绍所书,言及内容同样是痛斥董卓祸乱朝纲……
然,袁绍所提出的却是当今天下刘协乃董卓所立伪帝,而是提出刘虞宿有德望,乃宗室最贤,已联合韩馥、孔伷等忠汉之士,愿拥立刘虞北面称帝,而后挥兵西政,诛杀董贼。
(PS:袁绍、韩馥等人提出拥立刘虞为帝是史实。
由此可见,刘虞在大汉以及宗亲之中的威望之高,足以让袁绍等人认为他有资格直接代董卓所扶的刘协为帝,且能使天下人信服的地步。)
下一刻,刘虞拿起左侧袁绍的书信,重重地往着地面一砸,怒喝道。
“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等身怀汉恩,未能为国除贼已是耻辱,安敢言这般让国有二帝之言?”
“老夫若行此事,岂非致使大汉东西而分乎?端是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说罢,怒得颌下白须都抖了好一阵的刘虞,方才气喘吁吁地坐了下来,然后拿起着刘备所书的书信,陷入到了久久的深思之中。
灵帝刘宏在位期间,刘虞便已是宗正,且不乏劝说刘宏励精图治之言。
只是,灵帝刘宏完全不听刘虞所言,这让刘虞无疑是心灰意冷的,甚至可以说以着刘虞的声望与地位前往幽州担任州牧,非是升迁,而是某种意义上的流放。
灵帝刘宏已然厌烦了刘虞,刘虞亦是深感无力劝说天子,不如前往一方保境安民,亦不算负了此生所沐汉恩。
而若是依刘备之言,刘虞无疑需要拿出毕生所积累的名声与威望……
‘臣无力劝说先帝励精图治已退至幽州,如今先帝子嗣为董贼所控,臣若是再退,又能退至何处?’
良久过后,刘虞幽幽地叹息了一声。
刘备书信所写之言,就恍若是最后一根稻草那般,压倒了刘虞心中的天平,让刘虞彻底下定了决心,然后取出一卷竹简书写起了起来。
其名为:《讨国贼檄文》。
而后,刘虞则是让府衙小吏迅速抄写《讨国贼檄文》,然后以自己的名义,遣人送至大汉各州郡之中。
刘虞所书檄文经过之处,无疑是引发了一片惊涛骇浪,甚至看得已逃回谯县之中准备研究矫诏的曹操,良久方才缓缓地回过神来。
与曹操所拟准备号召各方诸侯联合讨董的矫诏不同,矫诏本质上就是遮羞布以及借口。
人人都知曹操不可能得到天子密诏,但各怀野心的各方诸侯却能装傻充愣,将矫诏当密诏开始联合讨董。
而刘虞所书的檄文,可没有半分虚假,所代表的更是大汉宗亲这一群体对董卓的斥责。
从义理上完全扯下了董卓的遮羞布,将董卓所扶的刘协定义为伪帝,号召各方宗亲与诸侯进京勤王,重新扶立刘辩为帝。
而当这一檄文传至益州、荆州之时,原本早早就收到了刘备书信,却始终无动于衷的刘焉、刘表二人,神色均是大为变化。
刘虞斥董卓所扶的刘协为伪帝,这在某种意义上即代表如今大汉并无真正的皇帝。
而东汉皇帝多有绝嗣无后者,因此类似于刘虞这般的宗亲掌握着极大的权力,往往能商定该选何方宗亲为帝。
先帝刘宏,本就是在恒帝刘志驾崩了之后,由外戚窦武与宗亲刘鯈从河间国一众汉室宗亲之中选了世袭解渎亭侯的刘宏为天子。
因此,这在某种意义上无疑代表刘焉、刘表这一类汉室宗亲,也未必没有机会。
至于其余的地方诸侯们,即便不是汉室宗亲,也明白其中的好处之大。
一时间,几乎是群雄并起,纷纷奉行檄文,大量诸侯率兵朝着《讨国贼檄文》之中所定的结盟之地酸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