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367节

  百姓,不是死物。

  当某一地的社会环境过于恶劣时,百姓是必然会选择逃离到别的地方;

  当整个社会环境都是如此恶劣,那便是高举反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候了。

  一旦遇到好大喜功的天子,“劳役”无疑便会成为这个天子手中最好用的工具,亦将会致使无数百姓被严重压榨劳力,客死他乡,家破人亡。

  而在“劳役”制度出现至今,并不是没有仁人志士察觉到它的危害。

  可“劳役”同样也是牵扯到无数的利益和关系,更重要的是没有人能找得到可以在国家层面替代“劳役”的存在。

  历朝历代,都需要修缮宫庭、修建皇陵、兴建长城、维护城墙……

  以上种种都是需要动用到大量的劳力,也唯有“劳役”制度可以满足劳力的需求。

  也正是因此,刘备此刻才会如此震惊不已。

  刘备同样也能意识到“劳役”制度对于百姓的伤害,可却未曾想过“劳役”制度有被取消的可能性。

  可若问刘备想不想让百姓们再也无须遭受“劳役”之苦,以仁德为本的刘备无疑是希望的。

  “子坤,这……这真的能够做到吗?”

  这一刻,李基露出了一个有些灿烂的笑容,从容地答道。“当然,主公,基不做无有把握之事。”

  劳役制度的替代,难吗?

  这个问题或许就算是询问贾诩这等智者,同样也只会感到无解,这是时代的桎梏与眼界的限制。

  可李基很清楚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便是将“劳役”转变成一种职业,一种类似于“工匠”的职业。

  “主公,纵观吴郡发展的六年余,可有征召劳役的需求?”

  “‘劳役’所需要做的事情,‘土木劳动者’便是最为完美的替代,接下来的关键无非便是完善‘土木劳动者’的规矩,让‘土木劳动者’渐渐演变成一种职业。”李基答道。

  “职业?!”

  刘备重重地点了点头,结合着此前李基所说的内容,也是渐渐地反应了过来,道。

  “我明白了,子坤所想的便是以惩戒为名,让那些俘虏熟悉‘土木劳动者’的一切,且之后再放他们返回家乡,必然能让‘土木劳动者’的概念通过那些俘虏彻底在扬州流传开来。”

  顿了顿,刘备提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道。

  “只是今后若是以酬劳维持‘土木劳动者’,会不会导致财政压力过大?”

  尽管刘备心有仁德,但也必须从现实去考虑。

  倘若是以酬劳去维持“土木劳动者”,那么将会是超过十万之数的青壮,所产生的巨大财政负担,绝对不亚于维持十万兵卒。

  李基闻言,却是有些哑然失笑,道。

  “主公可是忘了如今瀛洲可是有着源源不绝的金银运往吴郡,对于如今的主公而言,如何合理地花钱,如何合理地将大量金银流入民间才是关键。”

  “而‘土木劳动者’的存在,不仅仅能够完美替代劳役制度,更是能够藏富于民,让百姓们在闲暇之余多了一些增加收入的渠道,何乐而不为呢?”

  超越时代的眼界,让李基更清楚经济与繁华的本质是什么。

  大汉最不缺的便是世家那等屯屯鼠,大量的铜钱甚至不惜埋在地下就连绳子发烂了都不会拿出来用。

  有钱的世家豪族是屯屯鼠,百姓们则是穷得叮当响,这也是为何明明大汉对于商人的限制远没有后世那么严重,但是大汉的商业却远远称不上是繁华的原因所在。

  穷!

  消费欲望极低!

  当然,这并非是百姓们不够努力或是他们不想消费,实则却是百姓们兜里没钱。

  所以,被眼界所限制的刘备所看到的,是以酬劳维持的“土木劳动者”所产生的巨大财政压力。

  可李基所看到的,却是开辟出了一条可以让钱财流入到百姓口袋的渠道,继而一点点地进一步激活大汉宛如一潭死水的商业市场。

  藏富于民,方为国之大富。

  民不富,何以富国?

  穷民而富国,实乃竭泽而渔也。

  当然,李基想要实现以上内容的前提条件,那便是需要有足够的金银铜钱储备,如此才能一点点地重塑经济体系。

  当然,此事说得轻巧,实则却也是涉及到方方面面,所需要衡量把握的内容不计其数。

  所以刘备即便本能觉得李基所说的是正确的,但却还是在细细地不断思索。

  尽管刘备对于李基有着绝对的信任,但如此堪称变革的举措,将会涉及治下每一个百姓。

  为百姓计,为大汉计,由不得刘备不谨慎小心到极点。

  且刘备亦不是那等“何不食肉糜”的主君,他对于百姓相当的了解,对于地方运转的方方面面也是一清二楚。

  故以,刘备思索了好一阵后,便是将心中尚存的未解之处以及忧虑一一说出。

  如何监管“土木劳动者”?

  若是让“土木劳动者”演变成一种职业,那么将会出现一批擅长协作的青壮,这无疑也是存在作乱风险的。

  “土木劳动者”具体运转制度又该如何?

  是终身制,还是存在着相应的期限?薪酬又是如何制定且支付?又该由哪一级的官府进行什么程度的监督?

  又该如何限制划分什么人能够加入“土木劳动者”,避免影响农民的耕种?

  尤其是最后一条,一旦开辟出“土木劳动者”这么一种可以让广大百姓加入的职业,那么如何平衡它们与农民之间的关系,避免农民耕种土地受到影响才是重中之重。

  毕竟,刘备亦清楚人都是趋利的。

  一旦百姓们发现耕种土地远不如成为“土木劳动者”,那么必然会导致无数农田荒废,所引发的后果更是灾难性的。

  而对于刘备所提出的种种忧虑,李基则是不急不缓地一条条向着刘备进行言明。

  这数日的时间来,李基通过不断翻阅了扬州各郡的文书记录,对于整个扬州的状况已然有着相当清晰的了解。

  扬州各郡近五年以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土地面积变化,赋税收入波动,李基已是尽数了然于心。

  甚至李基依此甚至大概推算出了近五年以来,扬州各郡世家暗中兼并了多少土地。

  也正是依据着种种所了解的状况,李基方才会如此自信地判断推动“土木劳动者”职业化的可行性,且依此进一步打开百姓们的口袋,让钱财可以顺利地不断流入流出百姓们的口袋。

  且由李基改良而来的“军户制”,其基础的根本所在便是民心,便是百姓们对于地方的归属感。

  也正是民心与归属感,让军户制士卒天然就拥有着其余诸侯麾下士卒所不能比拟的凝聚力与高昂士气。

  类似于讨吴盟军那般的乌合之众,即便数量高达十余万也根本毫无意义。

  也就是在扬州这种独特的地形,还能多多少少有点作用。

  倘若是将这十余万乌合之众放到平原地区,恐怕经不起一万西凉铁骑的冲锋,就会直接被凿穿且溃败。

  浪费粮食!

  这便是李基对于乌合之众的评价。

  与其将那些粮食浪费在乌合之众上,还不如提高麾下精兵的待遇,让精兵们愿意为之效死。

  刘备与李基这一谈,渐渐也不再局限于“土木劳动者”,而是着眼于扬州全局的方方面面,直至屋外夜色朦胧,刘备方才恍然回过神来。

  不过经过如此一番会谈,刘备对于李基接下来心中的规划,也已然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吾之子坤,所想的不仅仅是治理好一州一郡,而是准备趁着乱世之机,重造乾坤的同时,针对历朝历代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顽疾进行治疗。

  以扬州为根基进行一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变革,然后再吞并四方,最终缔造出一个全新的盛世。

  商业、农业、军制、教育甚至包括医疗……

  其中或是由于蔡昭姬刚刚经历了一次险死还生的危机,李基还提出要着重推动关于孕妇与新生儿的医疗问题。

  大乱初定,随之迎来大治之后,人口也将会随之暴涨,可想而知的是出生率大幅度上涨。

  在这个时候,可想而知如何提高孕妇与新生儿的存活率,同样也是相当紧急且重要的事情。

  当然,这并非是指李基还要亲自涉足到医疗改革,而是指示尽快培养出一批精于接生的医师或稳婆出来。

第440章 腹有锦绣盛世

  张仲景本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迷,又堪称是当世内科医术天花板的存在。

  所以,此事几乎就是李基大体跟刘备通个气,然后将任务交到张仲景的手中,由张仲景尽快拿出一个作为专业人士所提出的章程来,最后再由李基签字盖印就行了。

  而等刘备与李基这一谈,谈到了月明星稀,这才脚步轻快地走了出来。

  守在屋外的夏侯博,看着刘备脸上那依然没有散去的亢奋潮红,心中不禁闪过几分疑惑,完全不理解屋内的子坤先生到底做了什么,以至于让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露出这副模样。

  只是这一刻的刘备,心中的亢奋喜悦实在难以告知他人。

  ‘子坤腹中有万里山河,有锦绣盛世也!’

  刘备眺望着夜空,感慨万分地暗中道了一句。

  直至今日与李基详谈了一番,刘备方知李基心中所藏着的蓝图居然是如此的辽阔。

  而在刘备的身后,李基难掩几分疲惫之色地跟着走了出来,准备送一送刘备。

  刘备整个过程下来,几乎就是耐心且兴奋地听着,但李基却是要将对于扬州接下来的规划,以着刘备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刘备解释清楚。

  吴郡不小,但也绝对不大。

  许多东西可以在吴郡试验,但却还远远不足完全作为霸业之基。

  将整个扬州改造成李基所想要的模样,再吞并四方融入其中,方为王道,且也能以着相对平稳的方式将改革的内容推广到整个大汉。

  只是李基上午还为小曦儿的出生而紧绷了半天,而后又费尽心力地跟刘备商谈了许久,自然也就难掩疲惫。

  刘备见状,坚持不让李基相送,自行就快步离开了。

  对此,李基也没有坚持,遥遥以礼拜别了之后,转身便准备往着后院而去的时候,却是发现李相正坐在后院门口旁一石墩上,脑袋却是不时地往下点一下,止不住地在打瞌睡。

  李基见状,走到了李相的面前蹲了下来,依然还是撑不开眼皮的李相都毫无所觉。

  “相儿为何在此处瞌睡?而不是回房中歇息。”李基温声地问道。

  李相猛地惊醒,看清面前的李基后,连忙像个小大人那样行礼,道。

  “我在等待父亲,等父亲与伯父谈完正事后,请父亲允许我前去向母亲请安。”

  李基略微一怔,便想起了自己此前为了避免影响到蔡昭姬的歇息,所以下令除了贴身伺候蔡昭姬的李书与李琴外,不允许任何人进入蔡昭姬的房中。

  以着李基的威望,府中自然无人敢违抗李基的命令,以至于就连李相都被拒之门外,所以便到了此处等待李基,希望能得到李基的允许。

  “你这孩子……”

  李基心中一时竟有些无奈与复杂。

  倘若是阿斗或别人家同龄的孩童,恐怕便是大哭大闹着直接闯到府内议事厅了,如何会像李相这般懂事且聪慧地等在议事厅通往后院的路上。

  对于李相的评价,李基向来都是感觉过于懂事且聪慧了。

  可也正是因此,李基完全不敢表露出对李相的宠溺,生怕年少早慧的李相养成了目中无人的骄纵性格,以至于彻底长歪了。

  毕竟,若是李基再不表现得严厉一点,整个刘备集团又有何人敢对李相严厉。

  甚至再过几年,说不准整个大汉都无人敢对李相严厉以待。

  如此一来,又该如何让他产生敬畏之心?

首节 上一节 367/4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