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与中原群雄相比,刘备最大的优势便是李基早早就解了可能存在的后患之忧,继而能安心地抽调大量兵力作战,而不用担心后方不稳。
山越、南蛮、交州。
此三者很可能会造成拖累的后患之忧,皆已解决,甚至还能在北伐中原中充当些许助力。
因此,整个刘备集团自上而下,如今所需考虑的仅有一点,那就是——北伐。
而在李基思虑着中原局势中,时间倒是过得飞快,又到了下值的时间。
李基见四下无人,伸了个懒腰,将桌案上的东西收拾了一下,然后便心安理得往外走去准备下值回府。
随着州牧府内的属官体系趋于完整,李基自然也不用像过去那般事事包揽。
尤其是顾雍渐渐已经成长为振兴大汉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在顾雍又从荆州调回寿春后,让李基每日需要亲自处理的事情又降了不少。
因此说是来州牧府当值,李基实则大多时间就是跟刘备喝喝茶,谈一谈中原局势变动,把控一下荆扬二州的政策发展就足够了。
这小日子舒坦得,让李基在短短一个月内似乎都增重了不少。
而等李基走到州牧府门口时,刘备也默契的刚好走到此处。
被“老板”逮到卡点就走的李基,脸上没有丝毫的尴尬之色,反而是笑吟吟地说道。
“主公,同走?”
“走走走。”
出了州牧府的两人,也不上马车,而是徒步往着府邸的方向走去。
且在刘备的安排下,刘关张以及李基的府邸均是相邻的,甚至刘备与李基两家就是对门。
一路同行的路上,刘备与李基也没有聊些什么政务军事之类的,反而聊起一众同僚之中谁家的妻妾又怀孕了,谁家与谁家结姻。
绝大多数都是刘备在说着,李基则是听着。
别看刘备如今似乎也是每日闲暇,实则麾下大大小小的官吏将领都了如指掌。
尤其是扬州境内,随便哪个县的县衙内县令、县丞、县尉以及各乡三老都一清二楚。
而随着荆州稳定,荆南平蛮战事结束,诸多将领被调回寿春复令,继而将精力从战场转移到后院,自然也就让刘备麾下将领的妻妾开始纷纷有孕。
尤其是关羽、张飞的妻子,也都开始二胎了。
就连孙策周瑜也在不久前大婚,所娶的妻子是一对乔姓的双胞胎姐妹,然后也是光速有喜。
眼看府邸已经近在眼前,说了半天八卦的刘备也终是图穷匕见,道。
“子坤仅有相儿、曦儿一子一女,人丁还是单薄了一点。”
以着李基对刘备的熟悉程度,在刘备刚刚开始提臀的时候,李基便知道他是想上大号还是小号了。
在刘备有意无意将话题往着同僚的子嗣上引的时候,李基就知道最后肯定又会绕到自己的身上。
只是李基在配合着刘备演视而不见罢了……
此刻,李基的脸上流露出几分为难之色地说道。
“主公言此事莫不是太早了些。”
早?
刘备没反应过来,下意识问道。“这怎么早了?”
李基摇了摇头,叹息道。
“相儿这才多大年纪?便是基有心早日开枝散叶抱上孙子,相儿也是有心无力啊。”
此话,可算是到头了,硬生生地将刘备原本已经涌到喉咙的劝说腹稿又给捅了回去。
眼看着李基装糊涂,刘备也不揭穿,只得谈笑着其余事,然后各自回府。
而对于刘备的用意,李基如何不知?
刘备所担忧的是李基后继无人,只是李基对于此事还当真没有生出什么忧虑。
毕竟李基如今也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纪,等到李相可以娶妻生子的年纪,李基依然算得上是壮年。
因此,即便李相真出了什么意外,李基届时也同样有能力慢慢练小号。
事实上,偶尔李基还当真担心李相能否熬得过自己。
今后李基若有什么世袭的公侯爵位,李相说不准终其一生都没机会继承,最后直接就便宜了嫡孙。
想到这里,回府的李基看着恭敬懂事地前来迎接自己的李相,忍不住伸手撸了撸李相的脑袋。
而这来自父亲的突然亲近,让李相有些不敢置信又有些不安。
‘莫不是砍头前的最后一顿?’
李相有些忐忑地跟在李基身后之余,不禁开始回想近来有没有犯过什么错事,生怕李基又要开始请出“教子鞭”。
只是李基在回府用膳后,乐和和地逗弄了一阵小曦儿,就又被刘备亲自过来喊出去参与小宴去了。
至此,李相方才放心下来。
说是小宴,实则伯父与父亲基本就是烤肉饮酒去了,偶尔兴致起了还会踏歌饮酒着出城夜钓。
有时,彻夜也未必会归家。
事实上,由于明日州牧府休沐,所以这一夜李基当真被刘备拉去夜钓去了,直至天亮方才归家。
等李基睡醒之时,已是正午时分。
就在李基洗漱一番准备寻本古籍悠闲地看一会时,昭姬方才告知孙策今日早早就上门拜访了。
只是在得知李基正在休息,孙策让勿要惊扰李基,至今已经等待了两个半时辰之久。
李基听罢,在昭姬的帮助下整理了衣冠后,这才往着府中前院而去。
第595章 诸生争论
等李基走到前院之时,远远就看到了已经及冠娶妻的孙策正耐心地指导着李相练习剑技。
尤其是孙策长得英武不凡,此刻脸上却流露着足够的温柔耐心,端是一副兄友弟恭的画面。
李基走了过去,笑道。
“今日休沐,伯符怎么不在家陪一陪吴夫人与弟弟妹妹?反倒是到了我的府上。”
“老师/父亲。”
孙策与李相连忙行礼。
“私下无须这般多礼,伯符坐下说话即可,相儿继续练剑。”
李基道了一句,然后邀孙策在旁边凉亭中的石凳坐下。
李相则是紧绷着小脸,一板一眼地继续练习着剑技。
而孙策恭敬坐下后,答道。
“权儿宜文不宜武,弟子也无甚可教之处。反倒是仁儿明明是个女子,却对舞刀弄枪甚感兴趣,弟子怎么还敢教之。”
“也是。”
李基咂了咂嘴,想起孙仁那也是有些神色怪异。
孙仁大李相三四岁这样,长得端是可爱,但武力大有几分曾经的孙策风范。
起码在一众二代中,暂时没人能打得过孙仁,张飞的那个幼崽被揍得哭得老大声了,然后回去跟张飞投诉,被张飞又揍了一遍,哭得就更大声了。
别问李基为什么知道,问就是两家府邸离得近,且那个幼崽完美继承了张飞的嗓门,一哭起来周边府邸的人想不知道都难。
“那今日策儿可是有什么要事?”
李基随手泡茶,给孙策斟了一杯之余,问道。
孙策恭敬地接过茶,浅尝了一下后,答道。“是其余小师弟一致想让我请老师过去。”
李基闻言,也就明白了孙策的意思。
刘备迁治寿春,但仁德书院自然不便整体迁移,尤其是以着仁德书院为中心建立的无墙之城,如今完全称得上是整个扬州的商业中心。
可仁德书院又关乎刘备对于后备官吏的培养大计,一旦仁德书院留在吴郡,刘备再想要随时去笼络学子们可就没有那么方便了。
这无疑是让刘备陷入到两难之中。
最后,还是李基出了一个主意。
对仁德书院进行年级划分,在寿春城内建立一处分院,待学业达到一定阶段的学子将会统一转到分院进一步学习。
如此,既能进一步激发学子们的好学进步之心,也能让刘备便于笼络学子,无须受制世家士子维持对地方的治理。
李基所收的那一群门生,自然也就随之转到了位于寿春的分院之中。
“今日似乎不是上课的时间,为何让伯符来相请?”李基问道。
“实是那群师弟相互间吵得利害,对于中原局势的判断各执一词,所以想请老师去做个评判。”孙策有些无奈地说道。
“哦,那倒是有趣,且去看看。”
李基闻言,当即就来了兴趣。
对于那一群天赋异禀的门生,李基除了放养式教导外,更是不时将一些不怕泄露的中原诸侯情报送去给他们研究讨论,让他们各自进行判断。
能讨论出什么最好,即便没有什么收获,也能利于提高他们的眼界。
且随着这一群门生中诸葛亮、司马懿、庞统、徐庶四人的天赋凸显出来,往往这四人所得出的结论会趋于一致,形成令一众门生信服的答案。
如今吵得激烈,甚至就连偶尔也会到分院中借书旁听的周瑜都没办法说服,这才会让孙策过来请李基亲自去评判。
旋即,李基带着孙策离府共乘马车,往着分院的方向赶去。
等抵达了分院中特意圈出来给这一众门生使用的区域时,李基远远就听到了庞统拍桌大吼的声音。
“目光短浅!目光短浅!竖子不可共谋……”
“汝还是闭嘴吧,莫不成人人都会似你这般弄险不成?”司马懿有些阴沉沉的声音反驳道。
庞统高声反驳道。
“此乃唯一的破局之策,曹孟德麾下多的是能谋善断之辈,且其绝非愿久居人下之辈,除却此策,还能有何策可用?”
也就在这时,李基推门而入,看着眼前这一群似乎争得面红耳赤的学子,问道。
“是何策啊?”
“老师。”
顿时,一众学子连忙整理衣冠向李基行礼。
坐在一旁旁听的周瑜,也是连忙起身。
李基点头回礼,落座后,问道。“众学子所争是何?”
“秉老师,我等分成四组,分别拟刘皇叔、无双侯、袁公路、曹孟德四路诸侯推演中原局势,所得结论却大为矛盾,故生出争论。”
尽显沉稳成熟的诸葛亮起身,三言两语间便说得清清楚楚。
以诸葛亮为首的学子代表刘备,以庞统为首的学子代表曹孟德,以司马懿为首的学子代表吕布,以徐庶为首的学子则代表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