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喃喃地说着,听在了庞统的耳中,让庞统的眼睛一亮,起身道。
“老师,莫不是办法乃是分兵二三十股?每一股领兵力三四千左右,分散行军从不同方向前往汝阳?”
大规模的兵力没办法就食于敌,但小规模无疑是没问题的。
这令庞统一时兴奋下,觉得这似乎是个顶好的法子,完全没注意到李基的脸色微微有些发黑,道。
“不如我分兵十万股,每股领兵一人,各自前往汝阳如何?”
庞统闻言,忍不住讪讪地笑了一下,也明白自己这想法过于天马行空,完全不具备可行性。
分兵的前提,那无疑是需要保证安全,不然就是给袁术各个击破反败为胜的机会。
更何况刘备行事历来以仁德为本,治军亦是屡屡提出要对百姓秋毫无犯,做一支仁德之师。
当真如此分兵就食于豫州,也将如一张摊开的大网那样将所过之处百姓手中的粮食都筛过一遍不可。
随即,李基的目光在众人脸上的思索之色一扫而过,然后落在了陈登的身上。
与其父陈珪那个老登老狐狸不同,陈登无疑是个小登。
少时便以扶世济民之志名扬徐州,其才博古通今,且在刘备孤身赴下邳城后,陈登就差以着滑跪的姿态恭迎刘备。
而与陈登简单的几次接触下来,李基反倒还有些捉摸不透这个小登到底是真的对刘备推崇备至,还是过于识时务明局势做出了最有利于徐州陈氏的选择。
李基略加琢磨后,主动问道。
“元龙,可有什么想法?”
陈登连忙起身行礼,尽显大族气度之余,又不失对李基的尊重之意,然后答道。
“登,才疏学浅,不敢妄言。”
李基笑着说道。“元龙之名,吾在扬州亦尝闻之,何故如此自谦?还请元龙不吝赐教,共助主公早日匡扶汉室才是。”
第705章 破局之策何在?
陈登闻言,眼中出现了一丝狂热……
少有扶世济民之志的陈登心中对于刘备的推崇,鲜有人知晓。
可陈登更清楚自己生为徐州陈氏之人,兼之父亲陈珪垂垂老矣,陈登纵使早有远赴扬州向刘备献上绵薄之力的想法,却也只得留在徐州内接过家族重任。
如今,刘备入主徐州,无疑当数陈登最为喜悦,解决了忠孝两难全的困境。
因而,被李基如此一追问之下,陈登只觉得大脑似是前所未有地活跃了起来。
且与庞统等人不同的是,陈登对于徐州周边的地形也是相当的了解。
顷刻之间,一个个猜测在陈登心中浮现又迅速被彻底否决。
小股兵力深入敌后,也就罢了,有冠军侯在前,算不得是什么希罕事。
可若论十万大军,那莫说是在中原,便是在草原上率领这般规模的大军深入敌后近六百里,那也是前所未有之事。
关键中的关键,便是粮道如何保障?
又或者说,士卒们该以何为食?
陈登额头肉眼可见地冒着汗,短短片刻间,整个人就似是从水里拎出来似的。
只是,陈登亦有在刘备麾下大放光芒之心,更有向传闻中的国士侯证明自己的希冀。
终于,陈登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开口道。
“莫不是……水道?”
原本还有些漫不经心的李基,神色微微一动,略有些意外地追问道。
“哦?愿闻其详。”
陈登有些羞愧无奈地说道。
“吾穷尽所能设想种种行军穿过豫州六百里的方法,尽皆以失败告终,而吾的能力所不能穷尽之法子,便仅剩豫州那交错纵横的水网似有尚能用计之处。”
李基听罢,眼中忍不住浮现出几分赞赏之色。
‘这小登……真不错,也是个可造之材,思维或不是天马行空,反倒是出人意料的踏实,有主政一方的潜力。’
而得了陈登的提醒,参谋团的其余人目光重新落在了县衙中所悬挂的地图上。
只是这地图并没有刻画出明显的山川河流走向,仅仅只是标注清晰豫州境内各个郡县城池以及大小道路的发布。
“豫州的地形图,一时有些想不起来……”
庞统呲牙咧嘴地嘟囔着,满脸的纠结无奈。
庞统向来聪慧过人,记忆力亦是上佳,但这也让自负的庞统平日里并不如何爱翻阅一些不感兴趣的书籍。
豫州的地形图,庞统模糊记得在哪本随手翻过的书籍中出现过。
可庞统当时粗略地关注了一番豫州境内各处险要之处记了起来,具体的山川河流走向,庞统还当真没有特意耗费精力去记。
就在此时,诸葛亮起身询问道。“老师,我能否在此地图上修改?”
“可。”
李基示意诸葛亮自便就是了。
若是以前,地图全靠手绘,那自然是珍贵之极,容不得半点损坏。
可在扬州的印刷术不断革新进步下,如今地图也同样能够实现大规模印刷了。
而得了允许的诸葛亮,手持红笔起身,依据着记忆在豫州地图上开始勾勒起来。
一条条纵横相连贯穿着豫州的河流,被诸葛亮亲手绘制在了地图之上。
李基仔细地对比了一下,发现诸葛亮所绘与自己记忆之中的也是一般无二。
庞统见状,一脸便秘之色地开口道。
“好你个诸葛亮,平日里见你时时手不释卷,原来都将时间用在记这些或许一辈子用不上的河流走向上了?”
“老师有一言亮深以为然,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
不等诸葛亮说完,庞统就行了个法式军礼,让诸葛亮别念了。
与立志成为全才的诸葛亮不同,庞统更像是个依据兴趣学习的偏科生,对于一些觉得无关重要的事情从来不愿意多耗费些许精力。
旋即,在诸葛亮展示了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的知识,给豫州地图手动填上了河流走向后,众人为之暗自赞叹之余,目光也再度落在地图上。
陈登适才所言,无疑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正常的方式,想要率领大军深入敌后六百里是不可能的,唯有通过地利……
水道,似乎是唯一的可能方向。
只是看着豫州的水网分布以及走向后,众人却更觉得无计可施了。
自夏禹分九州起,豫州便位于九州中心,更是中原精华所在,历朝历代都会对豫州大肆开发,水网也是相当的发达。
可豫州境内但凡是有数的大江大河,俱是由北到南的走向,最终汇入淮水之内。
起码,并不存在一条由西到东,或是由东到西贯穿豫州大部分区域的水道。
现在的问题,却是李基需要率军由东向西深入豫州腹地汝阳所在,一条条由北到南的大江大河除了成为拦路虎外,似乎毫无利用的价值。
至于什么调集舟船无数来运载十万兵马,从沛国绕一大圈入淮水,再从淮水一路逆流而上进入支流,最后抵达靠近汝阳的港口……
在一些深谙水军之事的人看来,也完全不具备可行性。
豫州境内纵有不少大江大河,也难以容纳可以运载十万大军的船队通行,且如此勉强地绕一圈下来,怕也要到冬季了。
一时间,县衙内的众人似乎更加沉默了,完全想不到可以深入敌后数百里的破局方向何在。
李基的目光所过之处,就像是一个个差生无颜面对老师,更怕被老师提问,几乎是纷纷下意识地低头不语。
当李基又再度看向司马懿时,司马懿此刻心中倒是萌生出一个破局之策,但又不敢说出来,也明白李基不会采取此策。
那便是秘密派遣人心伪装成袁军,然后一条条地不断破坏豫州境内的大江大河,让豫州境内的江河出现大规模决堤,最好使得整个豫州都化作一片泽国。
在如此灾害面前,各地郡县城池莫说是继续强征青壮阻拦李基,官吏守将们怕是一个比一个如惊弓之鸟般争相逃离。
而扬州不乏舟船,提前调集大量舟船至豫州周边准备。
届时既能迅速让部分精锐渡水直奔汝阳,还能声势浩大地救援百姓,笼络名声,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706章 兵种协同
李基目光环视一圈,将众人的神色尽收入眼底之中。
不过,李基倒也谈不上失望,这情况只能说是在意料之内。
因为李基接下来所用之计,于后世而言谈不上如何精妙,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却是一种超前的用兵方式。
特意如此讨论,也算是一种提点众人的方式。
不过,若是周瑜在此的话,李基倒是觉得周瑜或许能够想得到一二。
毕竟,这个时代若论水战,若论水军,周瑜确是首屈一指的能人。
“水陆并进”这一词的首次出现,便是诞生于赤壁之战。
而李基接下来的用兵方式,则是比“水陆并进”更进一步,且这个时代所缺乏的多兵种协同思维。
“诸位,且听吾一言。”
李基道了一句,起身走到了豫州地图的前面,然后分别指了指相城以及汝阳城,道。
“相城与汝阳城之间距离约为五百余里,二城之间有水网交错,这一应水网中又当数颖水、濄水为最,且下与淮水相连。”
当李基说到这里之时,在场一些机敏之人均隐隐意识到了什么。
豫州地图之中,若是相城与汝阳城两点连成一条线,那么由北往南流淌而下直入淮水的颖水与濄水,恰好将这一条线分成了三段。
其中,濄水与相城相距两百余里,濄水与颖水又相距两百余里,颖水则与汝阳相邻五十里左右。
这无形中被李基所暗喻点明的颖水、濄水,显然不会仅仅只是巧合。
这两条江河,就仿佛隐藏着破局之策。
诸葛亮等人一时就觉得似乎已经无限接近了真相,但又隐隐还有着一层薄膜阻拦在前……
而李基略微的停顿,让众人稍加消化后,这才接着说道。
“因而,若欲前往汝阳,颖水、濄水皆是必渡之河,料想袁术为阻拦我军,必然提前便会将河中渡水等等破坏殆尽,以拖延时间。”
“再兼之豫州水网或也算发达,但袁术历来不重视水军,届时想要找到现成的船只渡河怕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大不利于我军的情况,何尝又不是我军的机会?”
李基反问了一句,然后笑着开口道。
“未如何被疏通过的豫州水网,或许难以承载可供十万大军通行的船队。”
“且从豫州乘船入淮水再逆流入靠近汝阳城的水道,所需绕路程的时间之久,也与缓缓破城行军所需的时间相去不远。”
“可,若仅仅只是运粮呢?”
李基轻声地道了一句,然后目光看向着参谋团众人所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