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570节

  刘备就一路飞舟快马地赶到了汝阳城,足足比李基预料的提前一日就到了。

  等有人来禀这个消息,李基匆匆想赶去迎接之时,刘备都已经进了州牧府的门口。

  “子坤!”

  刘备看着李基那略显惊愕的神色,满脸欢喜地迎了上去之余,问道。

  “子坤何故如此无措……”

  顿了顿,刘备越过李基往身后的正厅看去,意味深长地说道。

  “莫不是子坤正在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事?难道是袁公路府内有什么美人引得子坤白日宣……”

  李基忍不住苦笑出声连忙打断,开口道。

  “主公说笑了。”

  刘备注意到李基的神色似是有些怪异,眼神又向一侧偏离。

  多年的默契,令刘备的表情微微一正,然后顺着李基示意的方向看去,一个刘备完全预料不到的人出现在了眼前……

  袁术,袁公路!

  回想起刚刚所说的话语,即便是刘备也不禁感到万分的尴尬。

  当着人家的面,调侃子坤大白日的是不是在与人家的美人嬉戏,这属实是有些不太仁义。

  而尽管袁术也清楚到阶下囚没有什么尊严可言,但好歹也稍稍避一下人,如此当着面被羞辱。

  让向来心高气傲的袁术脸色先是一阵发绿,然后又涨得通红,忍不住当场就拂袖离去了。

  李基见状,明知这是误会,但也不好火上浇油地劝说解释什么。

  有些误解,还当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的。

  李基即便开解袁术,也总不能说开导袁术去效仿勾践,为了袁氏一族忍辱负重吧?

  看着袁术那拂袖而去的背影,反应过来的刘备这才连忙拉着李基低声问道。

  “子坤,这袁公路怎会在此处?”

  “袁术归降了。”李基答道。

  “啊?”

  刘备发出着满是疑惑的声音。

  以刘备对袁术的了解,袁术此人断然不是甘愿归降之人,怎会甘心做那阶下囚?

  旋即,李基便细细向刘备解释了一番袁术归降的缘由与过程。

  由于刘备在收到传信就即刻赶来汝阳城,别说是李基攻破汝阳城的细节一无所知。

  就连李基已经攻破了汝阳城,也是刘备抵达了汝阳城附近才知悉的。

  毕竟,刘备这赶路速度比之信使慢不了多少,令李基都莫名惊叹刘备这率领小股部队的赶路速度快得惊人。

  难怪原轨迹中,刘备能在后世留下“刘跑跑”的名头,屡败屡跑,怎么都逮不住。

  而得知了袁术归降之事的刘备,喜色可谓溢于言表。

  明白在这个节骨眼,袁术的归降,将让刘备能收无数袁氏门生故吏为己所用,弥补了当下最大的短板之一。

  毕竟,就算刘备麾下有书院源源不断地培养官吏人才,但在短短几年间的功夫,刘备的地盘宛如吹气球似的从吴郡之地,扩张到了荆扬豫徐四个州不说。

  眼下就连交州、夷洲、瀛洲这三处地方,同样也还有着极大的人才缺口。

  再者,刘备也清楚书院再如何培养,也不可能仅凭一个书院就培养出足够治理掌控整个大汉的人才。

  因此,袁术的归降,无疑将大大缓解当下地盘扩张过快,以至于无人可用的困境,尽快让荆扬豫徐四州稳固下来。

  “好好好,辛苦子坤了,得子坤相助,夫复何求?”

  忍不住再度感慨出声的刘备,显然想不到李基此刻在心中暗自编排着“刘跑跑”的名号。

  而李基神色微正,抛开心中对刘备那些许的冒犯,正色道。

  “于主公而言,袁术有大用,虽说将其软禁起来亦可,但若能得袁术的鼎力相助……”

  顿了顿,李基往着北面一指,道。

  “河北袁绍遗留了不少名臣猛将,袁谭袁熙二人未必能用之,说不得会选择南下转投主公,也免得便宜了曹贼。”

  刘备点了点头,答道。“子坤放心,如何笼络袁术,备心中还是颇有把握的。”

  说到这里,李基这才意识到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与刘备入了正厅。

  而在李基为刘备说明了一番当下豫州的状况后,刘备挥手屏退左右,有些不解地开口道。

  “豫州形势一片大好,不知子坤让我赶来汝阳是何大事?”

  “无他,正是豫州黄巾之事。”李基答道。

  “子坤欲平定豫州黄巾,不过是一言而决……”

  顿了顿,刘备眉头微皱,沉声道。

  “莫非是甘兴霸生出了反心?不对,兴霸此人不图权势,极重恩义,断然不会叛变。”

  “主公明鉴。”

  李基捧了一句之余,说道。“兴霸确未有异心,只是让兴霸舍弃豫州黄巾易,但想要平稳地解决豫州黄巾却是极难。”

  就如同黄袍加身一样。

  当地位到了某种程度,即便本人想要急流勇退,那也不是这么容易的。

  就算甘宁在豫州黄巾的威望再高,强迫豫州黄巾解散,他们也未必愿意重新拿起锄头,说不准只会给豫州平添数以万计的匪贼。

第766章 尸体暖暖的

  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

  更遑论李基这般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就想要尽可能为后续治天下打好基础,那无疑是难上加难。

  而豫州既可谓是中原腹地,更算得上是大汉的中心,人口与产粮都稳居十三州前列。

  并且袁术在袁氏所积攒的底蕴被耗光后,就被李基所擒。

  这也让豫州没有如原轨迹那般,随着袁术称伪帝,奢侈荒淫,横征暴敛,广建宫庭楼阁,以至于豫州以及江淮地区都到了残破不堪的地步。

  再兼之豫州黄巾的崛起,劫世家之粮而肥了百姓,避过了饥荒之灾,大大地保存了豫州的人口精华,不至于无数百姓因此流离失所。

  因而,如何妥善处理豫州黄巾,将严重影响后续对豫州的治理。

  而被李基细细地解释了一番豫州黄巾的种种问题与影响后,刘备随之陷入深思,下了一个论调,道。

  “所谓豫州起义之事,不过是应对饥荒的权宜之计,百姓何其无辜?不宜追究责罚,更不宜过多伤及他们,不如发文招安,不做计较,让他们自行各归乡里如何?”

  “然也。”

  李基对于刘备所说的前半段颇为认同,但却也摇了摇头,开口道。

  “只是一味发文招安,即便有兴霸为内应,既未必能使民感主公之恩德威势,亦会使诸多豫州世家生出不满之心。”

  即便推动着豫州黄巾起义的是李基,豫州黄巾的初衷也是为了活下去。

  可如今甘宁有意控制麾下的黄巾数量,仅仅是青壮都已经超过了十万之数,一旦算上大量支持的老弱妇孺,怕是有三十万以上的数量。

  毕竟,甘宁那当真是每攻陷一城一地,那可都是大开粮仓府库,广分钱粮,以及将当地世家豪强的耕田分了下去。

  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那可当真是愿意为甘宁效死的恩典了。

  当年张角要是做到这种程度,将大量的利益送到普通百姓与信徒的手中,怕是早就在无数百姓前仆后继的支持下打入洛阳了。

  也正是因此,单纯的招安是远远不够的。

  即便甘宁并无异心,且说服了豫州黄巾解甲归田,但后续若有心怀野心之人再借黄天之名,甚至暗中推动一些阴谋论流传开来。

  那么解甲归田的豫州黄巾将会成为源源不断的叛乱源头,成为豫州尾大不掉的隐患所在。

  意识到了其中的棘手之处,刘备细想了好一阵,却始终难得一万全之策,脱口而出地问道。

  “不知子坤可有什么妙计?”

  “既是黄天始,那便黄天终。”

  李基幽幽地应了一句,目光却是落在了刘备的身上。

  意识到什么的刘备,问道。“莫非此计与我大有关联?”

  “非主公不可。”

  李基笑眯眯地道了一句。

  “愿闻其详。”刘备追问道。

  李基张了张嘴,正欲详细为刘备说明,忽然想到了刘备对于帝位的态度始终都是模棱两可。

  即便刘备已然明了欲效仿光武帝复兴大汉的志向,但无论李基如何旁敲侧击,刘备都始终抱着几分到时候还政天子的念头。

  这一点,李基不清楚刘备是真心还是假意,但起码说明在刘备的心中对于此事还是充满了犹豫的。

  不过有一点,李基倒是相当的清楚。

  那便是刘备当真还政天子的话,不出两代,跟随刘备打天下的文臣武将都必然会断子绝孙。

  于公于私,一统天下后,这个帝位刘备不坐也得坐。

  即便刘备不坐,做亚父的李基也得把阿斗给送上去坐。

  不过此计的某些细节却是有些过于敏感,让李基意识到说得过于清楚,说不准会让刘备反对。

  因此,李基的话音一转,故弄玄虚地开口道。

  “不可说,不可说。”

  刘备没好气地说道。“子坤何时也开始弄这一套了?”

  “主公见谅,属实是其中还有些细节,基尚未能推演得一清二楚,故以不敢妄言。”

  顿了顿,李基接着补充道。

  “不过我已派人传信于兴霸,让其在五日后率领黄巾精锐抵达颖水项县段。”

  “这几日里,主公可日日向上苍焚香祈福,或能使天象更倾向于我等,继而能顺利解决豫州黄巾之余,百姓无有损伤。”

  这个时代就少有完全不信鬼神之说的人。

  刘备同样也在此列。

  被李基如此玄之又玄地道了一句,让刘备一时都有些不太自信了。

  “当真有用?”刘备确认道。

  “料想是有的,更何况主公向上苍为百姓祈福,其心既诚,必有余音。”李基答道。

  这一点倒是说到了刘备的心坎里去。

  向上苍为百姓祈福,纵使抛开所有功利心,刘备也是愿意去做的。

  不过以着刘备对于李基的了解,总觉得李基似乎是在为别的什么事准备,以及让自己有个心理准备。

首节 上一节 570/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