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613节

  就算是关羽在场,关羽也只能是垂眸养神,不敢掺和其中。

  因而,即便张飞此刻心中有万千不忿,也不敢表露出分毫,反倒在那张黑脸上挤出了三分笑容,道。

  “这般小事,何须劳烦丞相惊动大哥……”

  旋即,张飞转身朝着太常丞与鲁肃都行礼告罪了一句,然后死死地盯了鲁肃一眼,这才在李基的面前落荒而逃,连忙离开了官署。

  只是鲁肃如何能不明白张飞那眼神的意思,这分明是不敢在李基的面前造次,打算等着自己下值。

  小命不至于不保,但鲁肃感觉落到车骑将军的手中,一顿毒打怕是免不了。

  不过心中再如何忧愁,鲁肃也连忙与太常丞走到李基的面前行礼道谢。

  李基坦然受了他们的礼之余,看向鲁肃问道。

  “鲁肃,鲁子敬?”

  “是。”鲁肃目露敬仰地应着。

  以着如今李基的地位、功绩、威望,除非李基行了什么遗臭万年令人不齿的大罪,毋庸置疑已成了当世文士楷模,无人不对其敬仰三分。

  鲁肃,也同样不例外。

  李基微微颔首后,赞道。“汝甚是不错,如此情形仍直言本名,有古君子遗风也。”

第837章 还是年轻啊

  得了李基如此评价,鲁肃心中大喜过望之余,连忙答道。

  “不敢,只是父母所赐姓名,岂可因威武而弃之。”

  “甚好。”

  李基微微沉吟后,道。“本侯身边倒还缺一刀笔小吏,不知子敬可愿屈就?”

  顿时,鲁肃与太常丞都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

  鲁肃本以为能入了李基的法眼,得几句李基的赞赏已是侥天之幸,万万没想到却是能得丞相重用。

  须知如今的太常顾雍,曾经亦不过是丞相身边的刀笔小吏耳。

  “若能时时在丞相左右聆听教诲,实乃肃之幸也。”

  李基面露温和笑意,抬手拍了拍受宠若惊的鲁肃肩膀,道。

  “汝自行向顾太常打个申请,让顾太常用印即可……”

  顿了顿,李基接着问道。

  “且子敬有了这么一层身份,想必车骑将军也不敢鲁莽相待,届时即便车骑将军私下寻你,你好生与他辩一辩就是了。”

  这一言,听得鲁肃心中甚是感动。

  丞相当真是温厚仁德之极,这特意将自己调到左右听用,不仅是赏识重用,更是为了保护自己。

  得侯爷如此厚恩,该如何报答之?

  目送着李基离去的背影,鲁肃当下惟有深深地朝着躬身行礼相送之。

  这一刻,太常丞看向着鲁肃那激动难耐的表情,想要挤出几分笑容说出祝贺之言,却是脸皮一阵发僵。

  早知丞相会如此相护,该亲自处理那文书才是,怎生就轮到了这么一个加入不久的小官得了如此好处。

  今后被调往丞相身边听命,何愁没有平步青云的机会?

  最终,勉强压下着心中不甘苦闷的太常丞,挤着难看的笑容说道。

  “子敬啊,苟富贵,勿相忘,今后有平步青云日,可勿忘了吾……”

  “自然,自然,太常丞的提携照顾之恩,肃必不敢忘之。”

  而看似路过,实则在不远处角落站了好一会的顾雍,轻笑出声,看向鲁肃的目光中透露着的反倒是一股同病相怜的意味,然后发出了一声意味深长的感慨。

  “还是年轻啊……”

  曾几何时,顾雍也是如此被李子坤那厮玩弄在鼓掌之间,年纪轻轻就积累了老一辈才该有的丰富治政经验。

  对于张飞的反应早有预料的顾雍,以着装糊涂的方式将自己从中摘得干干净净之余,但自然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顾,免得张飞折腾得太过火,惹出了什么大麻烦。

  也正是因此,身为旁观者的顾雍再清楚不过鲁肃这是掉了个坑,然后又将跳入下一个更大的深坑。

  看似武将冲锋陷阵凶险,实则文官同样不易。

  可武将只要全身心投入到战场中听命行事就可以,但文官们所需要考虑的可就多了。

  案牍劳形且伤神,绝非玩笑话。

  忆往昔,顾雍也曾自诩为浊世佳公子,江东雅文客,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更是拜在了大儒蔡邕门下钻研学问。

  如今……

  “唉!”

  年不到三十的顾雍摸了摸自己日渐稀疏的发量,发出着一声悠悠的叹息,背着手地转身离去,打算趁着难得被李基默许的休沐日,去寻张仲景调理一下五脏之气。

  不得不说,顾雍对于李基的某些方面还是相当了解的。

  鲁肃这一名臣,在其自荐加入刘备之前,李基就对其暗中有所关注了。

  只是如今的刘备集团,早就不是曾经的草台班子了。

  尤其是刘备称王,名义上对大汉朝廷进行重建后,即便李基身为丞相,也不可能说看好赏识某人就直接赐其高官厚禄。

  更重要的是,随着刘备的势力日益壮大,鲁肃投效与否,本质上无足轻重。

  不过在鲁肃主动投效后,李基正愁着以什么理由多给鲁肃加一加担子之际,恰逢顾雍那老油条将事情层层分包推到了鲁肃的身上。

  如此一来,这无疑给了李基一个极好的借口。

  即便李基因此破格提拔鲁肃,一众官吏羡慕鲁肃的运气之余,也只会觉得李基不曾轻视小官小吏,对不起眼的下属也是体恤有加。

  案牍之事,确实是既劳形又伤神。

  在如今的诸州郡均走向平稳的发展下,即便有着顾雍分担,每日汇总到李基面前的公务依然多如繁星。

  没有一个合格的帮手,李基想要放心地多余些精力出来都是不易。

  原本李基已经在斟酌是否将诸葛亮从豫州调回,让诸葛亮正式及冠出仕后,就直接担任丞相属官继续处理政务的。

  鲁肃的出现,这无疑是再好不过的替代人选了。

  尤其是与顾雍那渐渐“人老,实话不多”的情况不同,鲁肃那才是真的“人老实,话不多”的典范,埋头就是干的好官。

  翌日,李基踩着点到官署点卯之时,鲁肃却是早在一个时辰前就到了,且自发地熟悉起各种事项。

  这让李基心中甚是满意,在鲁肃感激涕零的反应下,不断地重用着鲁肃。

  鲁肃的治政之才,可谓当世一流。

  在李基培养了半个月后,用起来已然是相当的顺手,大量下面递送到丞相面前的公务,鲁肃都已经能处理得相当妥当。

  这也终于让担任丞相后的李基,多了几分闲暇的时间,不用再终日埋首于案牍之中。

  而闲暇下来的李基,除了偶尔与刘关张相聚饮酒外,倒也能偶尔抽一抽空去仁德书院教导一下自己的其余门生,免得一直放养。

  在又一场寿春的初雪降下,李基抵达仁德书院之时,周瑜这一个“旁听生”倒是很自觉地又到了。

  对此,李基倒是习以为常,听之任之,周瑜也渐渐自觉地主动向李基执师生礼。

  不过在此次李基授课结束后,周瑜却是主动上前见礼,然后满脸愧色地开口道。

  “丞相,瑜一故友,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莫与为对。不久前瑜与其辩论大败,被其请向丞相荐才,故斗胆厚颜至此,请丞相责罚。”

  这等情况,在依然是以察举制用才的大汉却是相当的正常,李基自然也不会不给周瑜这么一个面子,便让周瑜将人给请了过来。

  很快,一布衣葛巾但仪容却是相当出众的文士被请了过来,举止潇洒有度地行礼道。

  “九江蒋干,拜见丞相。”

  蒋干?

  李基神色不变,眸光微动。

第838章 名士蒋干

  “请坐。”

  李基相邀蒋干落座,礼遇相加,对蒋干进行起了考究。

  蒋干也是深有名士之风,言行间既不谄媚亦不倨傲,让人颇感亲近。

  一番考究下来,蒋干也确实不枉周瑜对其“独步江淮”的评价,所言或有些空乏之处,但涉猎之广之深,也绝非常人所能比拟。

  更重要的是,蒋干的口才相当了得。

  治政或不足于重用,但却是一难得的辩才。

  “子翼真乃雄辩之士也,基有意向汉王荐才,不知子翼意下如何?”李基满脸赞许地说道。

  原本坐着的蒋干当即起身后退了三步,然后躬身行礼,正色道。

  “谢丞相抬举,但还请恕干无礼,所求者乃是追随丞相左右,以求学得丞相的一二微末伎俩,如此便算不枉此生矣。”

  “哦?这是为何?若能得大王赏识,岂不是更能使子翼尽施才学?”李基颇为疑惑地问道。

  “干所求者,非富贵,非名声,非权势,乃是学问也。”

  蒋干先是朗声答了一句,然后开口道。

  “而今当世智者,唯丞相文韬武略,用兵治政,非常人所能及。说来惭愧,吾愿为丞相所用,实为偷师耳。”

  “好!”

  李基抚掌而笑,然后开口道。“这既为子翼所求,基无有不应之理,大汉亦当用这等英才。”

  顿了顿,李基面露几分为难之色,道。

  “只是大汉自有法度在此,即便吾觉得子翼有不世之才,亦不好直接以高位相待。”

  蒋干答道。“寸功未立,不敢言位,能为丞相府下一无官无职之幕僚足矣。”

  “岂敢如此轻贱子翼……”

  李基略加沉吟后,答道。“不知子翼可愿暂任丞相史一职?”

  听闻此言,蒋干的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恼怒不悦之色。

  对于大汉名士而言,名声往往就等同于官位,不少名声在外的名士大儒入仕便是高位,这本是常态。

  更何况有汉灵帝卖官鬻爵在前,乱世在后,官阶官位也同样出现了明显的膨胀。

  “丞相史”不过是四百石的小官小吏,俸禄与县丞县尉之流相同。

  如李基这般年不足三十之徒,却是高居丞相之位,如何能让年龄相仿的蒋干看得上这小小的丞相史一职?

  不过,蒋干脸上却是流露出了感激之色,连忙俯身应了下来。

  李基面露笑容地点了点头,问道。

  “不知子翼何时能至官署当值?”

首节 上一节 613/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