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627节

  因此,各地官府的文书几乎如雪花般飘到了寿春,令刘备感动得双目垂泪设法劝阻各地百姓之余,又连将此事汇总送往琅琊国告知李基。

  当李基收到刘备所送来的这份文书之时,已在琅琊国内初步整军完毕。

  眼下,屯于琅琊国北境大军足有十七万之数,后续陆陆续续还会有十万大军从各地汇聚而至。

  此番由李基所率领的北伐大军合计为二十七之数,至于关羽那边率领的荆豫大军同样也有二十万左右。

  且即便为了北伐,李基提前疏通了大量河道,通过以水运能大大缓解后勤粮道的压力。

  但纵使如此,为了支撑起两个方向近乎五十万的大军,所需要动员的后勤人员数量也同样高达五十万之多。

  此刻,李基正与众将议事,得知有寿春文书送来,也是即刻让人送了上来。

  这一看,李基的神色大为动容,然后又将文书传阅了下去,让众将一览。

  而得知文书内容,人人脸色都不禁生出几分激荡之心。

  李基摩挲着腰间将剑的剑柄,一时反倒明白了项羽自刎乌江的心境,慨然道。

  “北伐不成,我等有何颜见大汉各地的乡亲父老?”

  旋即,李基的语气一转,凛然道。

  “北伐,许胜不许败!”

  帐下众将无不脸色激昂,齐声高呼。

  “北伐,许胜不许败。”

  李基随之颔首,目光在帐内一众武将谋士身上一扫而过。

  此次北伐青州,可谓是人人请战,皆愿前往青州战线。

  被李基点将至此的武将,以赵云、孙策、魏延、徐盛、甘宁等名将为主,还有大小战将之数达数百之多。

  列入参谋团的谋士,则是诸葛亮、庞统、司马懿、郭嘉、周瑜以及不久前南下归汉的田丰。

  此前在袁绍亡故后,麾下一干文臣武将也是分别被袁氏兄弟所拉拢陷入内斗之中,最后被曹操用计覆灭之。

  这让象征着袁氏的势力彻底倒台,一干袁氏文臣武将许多都被曹操一一擒获收服。

  不过,同样也有如颜良文丑审配这等宁死不降之人。

  在大势已去之下,颜良文丑冲入敌阵力竭至死,审配则是面朝袁绍之墓的方向自刎而死。

  同时,借着同为袁氏子的袁术名头,如田丰、蒋奇、韩猛等不愿降曹的文武也是随之南下归汉,被刘备各有安排。

  而此番李基北伐进取曹魏的青州,田丰便是主动请缨,欲为旧主袁绍复仇。

  关羽方面由于以防御为主,且抵御吕布冲阵更需要的是猛将,所率领的猛将则是以张飞、黄忠、沙摩柯、蒋钦、文聘等为主,再以贾诩为谋主,以免中了二陈的计谋。

  此刻,李基扫了一眼帐下文武后,开口道。

  “今大王以报纸广发檄文,相信不日便能传至曹魏手中,不宣而战,非王师所为,但我等更不应与汉贼行那迂腐之事。”

  “既已宣战,那即刻便亦发兵直取青州,不给曹魏调兵遣将的机会。”

  战争是否夺得先机。

  所争取的无疑就是这转瞬即逝的时间差。

  宣战,自然是需要宣战的。

  可如今已非春秋,更何况曹魏本就是大汉眼中的伪政,李基自然不可能通知曹操与其约定时间地点择一战场决战。

  如若这般,李基也就不用在蒋干的身上废这莫大的功夫了。

  因此,李基的言语一厉,道。

  “不宜等待后续兵马赶到,即刻便进攻青州。”

  当即,帐下众将神色一震。

  本以为真正的出兵之日,还需些时候,没想到丞相却是比想象中的更果断且雷厉风行。

  当即,赵云朗声道。

  “丞相,赵云请战!”

  “何须卫将军出马,小辈孙策愿为先锋。”

  “奋武将军魏延愿战,敢战,可战。”

  “诸位且慢……”

  一时间,帐中请战之声不绝于耳,纷纷欲拔得头筹担任先锋一职。

  只是对于如何趁青州不备的这一大好良机取得先机,李基早有谋划,在与参谋团一番讨论下,更是已有了决策。

  当即,李基令顾维将一面地图送入了大帐之内,然后开口道。

  “诸将莫争,此番攻曹,亦分四路进发……”

第860章 北伐战事起

  都昌城府衙内。

  青州牧兼任定南将军的曹仁,少有地邀请麾下诸将饮宴,共贺丰收。

  为防备南面的刘备,青州虽说贫瘠了点,但由于大量地进行屯田,历经了几年的治理,也有大量的粮食入库。

  且能令曹仁如此放松的原因,除了是冬季将至外,曹仁同样也从曹操送来的密信中得知了寿春之乱,整个大汉都已是乱做一团。

  虽说曹仁不敢趁机攻入徐州,但小心紧张地防备徐州方向多年,放心下来后曹仁同样也不免打算趁机歇歇。

  然而,府衙内一众曹将觥筹交错的动静,却是被骤然闯了进来的毛玠急匆匆的声音打破。

  “诶呀,将军竟还在饮宴,大事不好了!”

  曹仁脸上生出一丝不悦,但还是按纳了下来追问道。

  “何事如此惊慌?”

  毛玠额头微微冒汗地急声道。“刘备已发‘兴汉讨贼檄文’一份,兴兵北伐了!”

  “什么?!”

  此言一出,原本在场诸多曹将的酒意几乎是瞬间就醒了。

  曹仁急忙起身夺过毛玠手中的报纸,打开迅速扫了一眼,脸色同样也是大变。

  汉魏赵三国鼎立已有一段时间,双方边境紧张不假,但却始终没有爆发真正的冲突。

  人人皆知,大汉早晚会出兵北伐,但对于曹魏而言,却又不希望那一日的到来。

  曹仁发怔了好几息后,几乎是脱口而出地说道。

  “不可能!大王传来密信言及寿春内乱,刘李决裂,自顾不暇,怎么可能会如此突兀地出兵北伐?”

  顿了顿,曹仁朝着毛玠质问道。

  “这报纸或是伪造而成?孝先是从何处得来的?”

  “将军,这报纸乃是遣于徐州的密探昼夜急送回的报纸,早已传遍了徐州全境,知悉的百姓不计其数,岂会有假?”毛玠急声答道。

  这也让曹仁仅存的侥幸之心迅速消弭,明白刘备便是疯了也不敢向民间大肆放出假消息,否则所损的乃是刘备与官府的威信。

  此刻,一阵凉风自门外吹来,曹仁方骤然感觉到后背一阵湿凉,不知不觉中出了一身冷汗,哪里还有半点醉意。

  “不论真假,须得加强防备。”

  曹仁厉声地道了一句,正欲往边境调兵,提醒边境守将须提高警惕之时。

  “急报!”

  一道颇有几分尖锐的声音,打断了曹仁。

  等曹仁快步地冲了出来,却见一风尘仆仆的传令兵一边冲了过来,一边举起装着急报的竹筒急声道。

  “有汉军犯境,号称兵马十万,已围困昌安、安丘二城,请将军速速驰援。”

  曹仁迅速接过竹筒,从中倒出了火漆完好的急报打开,一目十行地扫了起来,脸色显得甚是难看。

  建武将军徐盛率军号称十万犯境,已将临近琅琊国的安丘、昌安二城围困。

  安丘、昌安两城,乃是曹仁这数年来大小修缮了十余次的坚城,各囤着五千兵马,以防备徐州。

  不是曹仁不想屯放更多的兵马。

  而是安丘、昌安本就是小城,所能容纳的兵马有限,当地百姓所能缴纳的粮食税赋也是有限。

  若是在未起战事时期,屯置更多的兵马,那么曹仁就不得不持续向安丘、昌安运粮,这也是一笔极大的损耗。

  且以着曹仁所安排的布置,乃是徐州一旦有所异动,则是同时跟着调动散在青州各地的兵马。

  由安丘、昌安阻拦一时,争取足够的时间让曹仁能够调集兵马,再以安丘、昌安后方的汶水一线布防,借江河之利进一步阻拦汉军。

  如今,安丘、昌安在毫无准备下被围困,已是令曹仁的安排大打折扣不说。

  令此刻曹仁所忧的,还不仅仅是安丘、昌安能坚持多久,更担心徐盛所率领的仅仅只是北伐大军的先锋。

  檄文之中所提及的乃是由大汉丞相李基亲率北伐大军,真正的北伐主力怕是还在后面,徐盛仅仅是在为大汉丞相李基开路。

  当即,意识到事态严重的曹仁不敢有顷刻的耽搁,急令青州各地加强防备之余,迅速开始调动青州各地的兵马。

  同时,曹仁毫不犹豫地派人前往邺城求援,请曹操速速派兵来援。

  即便曹仁苦心经营青州一段时间,不惜以“屯田制”近乎穷兵黩武地压榨青州的潜力,但曹仁手中能调动的青州守军合计也不过是十五万左右。

  倘若北伐大军的目标是青州,那么曹仁更清楚自己想要抵挡是相当的凶险。

  ……

  而就在曹仁火急火燎地迅速调动各地兵马的同时。

  徐盛所率领的大军已对安丘与昌安发起持续了近两日的强攻,在各种提前的攻城器械猛攻下。

  即便曹仁安排在安丘、昌安的守军相当之精锐,但安丘、昌安二城已是摇摇欲坠,守军死伤近乎过半。

  当然,汉军的伤亡同样不低。

  安丘、昌安的城池不大,但却是修缮得相当不错,各种城防设施以及守城物资都可谓齐备。

  以伤亡来看,汉军的伤亡更甚是守军。

  不过,在徐盛的命令下,汉军的强攻非但没有放缓,反而还在不断加剧着。

  以地形来看,琅琊国正北恰好与北海国所接壤。

  也正因此,安丘、昌安就有如是一对门牙一般挡在琅琊国的面前。

  唯有拔掉这一对门牙,后续汉军攻入北海国才能保障粮道的安全。

  徐盛策马在安丘、昌安二城间奔走着,确认着攻城的情况之余,朝着身旁的亲卫开口道。

  “即刻派人给丞相传信,明晚,最迟明晚本将便是亲自上阵攻城,也定然拿下安丘、昌安二城,将青州曹军吸引到这个方向来。”

  ……

  当徐盛所派人传回的军报送达了李基的面前后,李基眯着眼地走到了大帐内所悬挂的地图看了起来。

  此刻,尚在留在李基左右的参谋团成员,便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二人。

首节 上一节 627/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