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不说,就因曹操无形中害了曹昂的性命,导致了身为正室丁夫人悲怒交加之下,彻底跟位高权重的曹操决裂和离。
李基颇知夏侯渊与夏侯夫人的关系亲近,倘若张飞一味强硬,说不准还当真会让张飞与夏侯夫人生出隔阂不可。
面对李基的提醒,张飞看似硬气地答道。
“家中小事罢了,子坤无须费心。”
李基抿了一口茶水,道。“我倒有一法子,定可教夏侯夫人不会对翼德生怨。”
张飞的神色一动,但还是佯做不在意地问道。
“俺虽然用不上,但子坤说来听听也无妨。”
李基也不戳破那点小心思,不急不缓地说道。
“夏侯夫人并非是那等无才无德女子,相反,夏侯夫人心中对于如今大汉与伪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想必了如指掌,但更多的怕是无可奈何。”
说到底,站在夏侯夫人的角度,这无疑是夫家与娘家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
张飞与夏侯渊,分别是大汉与曹魏的大将,都不可能改换门庭。
“翼德想必也清楚曹魏一旦覆灭,与曹操关系紧密之极的夏侯氏会是什么下场。”
李基轻声地问了一句。
这个答案,纵使是张飞同样心中了然。
就如同刘备倘若败亡了,关羽、张飞、李基、孙策等关系紧密的个人与家族,往往就是个被斩尽杀绝的下场。
这是你死我活的争霸,不是人情往来的请客吃饭。
斩草除根,更是汉人骨子里的优良传统之一。
更何况夏侯氏与曹操可谓是同宗同族的关系,这更是留不得的。
因此,无论夏侯渊此刻身死与否,只要北伐能够大胜,成功覆灭曹魏,那么夏侯渊同样也是必死的下场。
李基静静地等张飞差不多想明白后,再继续点明道。
“翼德大可与夏侯夫人细细言明利害后,再承诺会向大王请求保留夏侯渊一刚出生未久的幼子进行改姓,由夏侯夫人收其为义弟养育之……”
说到了这里,张飞已然是彻底明白了。
卷入到了霸业相争,张飞与夏侯渊必亡其一,甚至夏侯氏一族都不会保留下来。
如此张飞保住夏侯渊的血脉还能延续下去,也足以报答夏侯渊过去对夏侯夫人的养育之恩了。
“好法子!”
张飞心中阴霾尽数消散。
刘备广发檄文中誓杀的是曹操三族,不管是夏侯夫人还是夏侯渊的后人,都已经脱离了曹操的三族范畴。
张飞保下来,也不算让刘备违背誓言。
不过,激动不已的张飞蓦然反应了过来,感受到李基那似笑非笑的模样,整个人不免的有些心虚尴尬。
正当张飞不知该如何挽回自己的面子之时,大帐外响起了通报声,言及赵云奉命归营求见。
当即,李基神色一正,让人快快将赵云请了进来。
相对比张飞的大大咧咧,赵云行事无疑讲规矩得多,进入大帐便迅速行礼。
“拜见丞相,云奉令回营复命。”
“子龙快快请起,此间并无外人,就无须讲究那些俗礼了。”
李基快步上前将赵云拉了起来,关心了一番赵云是否已经用晚膳,得了答复后,也不再浪费时间,与赵云、张飞说明了荥阳之事。
“眼下,荥阳事关牵制吕布,若用步卒,百余里长无险可守的粮道随时都可能被并州狼骑所断,故而惟有用骑兵前往。”
李基沉声地道出了当下的难处所在。
由于本质上,李基所求的不是攻下荥阳,而是封锁从虎牢关往外输送的粮道。
所以,便是派遣骑兵前往荥阳一带扰袭,同样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并且也唯有通过骑兵的高机动性,才能规避荥阳至中牟的粮道风险,让骑兵直接返回中牟县附近进行粮草补给,而不需要冒险将粮草送往荥阳。
“翼德,子龙,若是让你二人率领骑兵不惜代价维持对荥阳的扰袭,面对吕布必然会率领并州狼骑所进行的反击,能坚持多久?”李基问道。
无论是赵云还是张飞,无疑已然成为一名合格的骑将,并且对于吕布与并州狼骑也是相当的了解。
汉军以骑兵如此扰袭之下,吕布想要进行反制最为有效的法子,无疑是率领并州狼骑进行围杀。
也就是说一旦汉军主动维持对荥阳一带的扰袭,接下来中牟县至荥阳一带的百余里,都将会成为大规模骑兵追逐厮杀的战场所在。
张飞毫不犹豫地开口回答。“俺便是战至一兵一卒,也断然会牢牢牵制住那三姓家奴。”
赵云则是细细思索了一番后,开口道。
“若不是一味与并州狼骑冲杀到底,三个月,最少能牵制住吕布三个月的时间,继续往后拖延,则需做好会开始大量伤亡的准备。”
“好!”
李基抚掌而赞,对于赵云的回答甚是满意,同时也相信赵云能够做到所承诺的“三个月”时间。
赵云多次前往幽州“进修”,能力成长可谓是有目共睹。
以赵云的心性能给出“三个月”的承诺,无疑是有着相当充足的把握。
相比之下,张飞不乏拼杀死战之心,胆大心细之谋,但终究是不如赵云。
当即,李基拿起一份提前准备好的军令,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便以子龙为主将,翼德为副将,统领四万骑兵侵袭荥阳,不求大败并州狼骑,但务必要坚持三个月,使并州狼骑无暇南下。”
“云得令!”赵云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
张飞张了张嘴,本想争取一下主将,但念及子龙算是自家人,李基的军令也已经下了,也只能偃旗息鼓。
不过赵云在接令后,开口道。
“丞相,云有一不情之请,不知能否调郭奉孝随军担任军师?”
“准了。”
李基当场便答应了下来。
至于郭嘉愿不愿意,想必郭嘉会很乐意为老师分忧的。
第914章 三任书童
待赵云与张飞离开大帐前去整备骑兵,尽快做好往荥阳方向扰袭的准备。
仅剩李基一人的中军大帐中,李基一手捧起一盏油灯,迈步走到了越发完善的沙盘旁,将原本布置在官渡南岸西侧象征着赵云与张飞一部的小旗拔了出来。
取而代之的,则是李基拿起另一面象征着四万骑兵的小旗,往着相隔百里的荥阳一插。
此刻,再以着俯瞰的角度看待整张沙盘,这一小旗就如扼住了司隶咽喉,隐隐亦像是从中牟到荥阳拉开了一张大网,阻拦着并州狼骑南下扰袭后方的可能。
并不是说,一旦颍川或南阳方向的粮道遇袭被断,就正中了北伐大军的七寸要害之处。
关键在于,李基欲将贼军阻拦在外,避免战乱蔓延,以至于对百姓造成的损害会难以控制地扩大。
前线交战确实激烈,双方兵马加起来超过百万之数也足够的惊人。
可仅仅是颍川一地的户籍人口就已经突破了一百五十万之多,倘若颍川郡被吕布率兵屠戮了一遍。
对于大汉的损失,在某种意义上比北伐大军全军覆灭还要严重。
但凡条件允许,李基的选择都必然是御敌于外。
“三个月……”
李基轻声地念着这个时间,手指无意识地把玩着一面小旗,目光依然落在面前的沙盘,隐隐又似看得更远。
夏季已至,天气将会日益炎热,渐入酷夏。
绝非纸上谈兵的李基,明白士卒的士气再如何高昂,终究都是肉体凡胎。
在这等气候下,其实同样也不适合大军长时间作战。
尤其是正午前后,大军一次两次的大规模进行调动尙可,可肉体凡胎终究难以持续地在炎热高温下穿着甲胄冲锋陷阵。
不说士卒体能是否跟得上,又是否会中暑晕厥,就是一个脱水便是难以避免的难题所在。
因此,夏季的到来,对于作为守方的曹操会相对有利许多。
反倒是吕布扛过了最为艰难的春季,接下来反倒要顶着炎夏设法长途奔袭,可算是被曹操给算计得明明白白的。
只是李基除非想要让北伐之战沦为漫长的拉锯战,双方一点点地在边境来回攻防蚕食,否则惟有以大军压境,逼迫魏赵联军应战,才有一战而定的可能。
因此,官渡的主动权无疑是胜败关键……
在赵云设法限制并州狼骑的这三个月,北伐大军能否在此期间击溃曹魏所布置的防线,或进一步取得极大的北伐进展,无疑能够大大地奠定此战成败。
‘不过,不够稳妥……’
思索了一阵的李基,向着守在帐外的虎卫下令,让人把顾维给唤了过来。
等顾维匆匆赶到大帐之时,见李基正伏案写着什么,便没有贸然出声打扰,而是没有发出丝毫声响地收拾着大帐。
等李基抬头之时,顾维已经根据李基的习惯,把茶具以及一些散乱开来的文书杂物等都重新收拾摆放完好。
李基见状,眼神微动,然后温声地开口道。
“维儿,且过来。”
顾维下意识地走到李基的身旁站着,却不料李基以折扇点了点桌案对面摆放的支踵,示意顾维坐下。
这让顾维微微一怔,反倒有些犹豫了起来。
不过随着李基抬眸,目光温和地似乎在鼓励着顾维。
顾维这才深吸了一口气,动作恭敬且小心地坐到了李基的面前。
与丞相相对而坐,这对于顾维而言无疑是相当的新奇,但更多的是罕有的拘谨与紧张。
“维儿,可还记得呆在本侯身边已有多少载?”李基问道。
“还差十八天,正好七年。”顾维脱口而出地答道。
“是啊,不知不觉都已经七年了。”
目光始终落在顾维身上的李基,也不免生出几分感慨的感觉。
这一个从大汉最南端的日南郡而来的难掩些许胆怯的黑瘦稚童,经过了七年的洗礼,已然自有一番气度。
且由于李基不知不觉带起了一股提前及冠的风气,引得许多人争相效仿,以至于本该是二十而冠的弱冠少年们往往都会提前几年及冠。
兼之如今的大汉方方面面都紧缺人才,李基对此自然也是乐见其成,暗中还不乏鼓励许多有志士子都能提前及冠出仕为大汉效力。
旋即,李基脸上浮现着一抹笑容,道。
“说起来,维儿乃是本侯留在身边的第三个书童,至于维儿之前的前辈是谁,想必维儿也是一清二楚。”
这三任书童:夏侯兰、郭嘉以及顾维。
其中夏侯兰算是被赵云托付给李基教导的,天资也不算上上,李基并未如何费心,时刻带在身边的时间也不长,更多的时候夏侯兰反倒更像是李基的贴身护卫。
而郭嘉比之夏侯兰的天资无疑强得多,且郭嘉与李基之间的关系说是书童,实则更多的是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