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682节

  “今吕贼已然授首,赵国不存,但各地或仍有贼党作乱,当有一军巡视河南尹,使百姓早日安定,何人愿领此任?”

  这显然算不得什么美差,甚至就是个巡视地方张榜安民的苦差事。

  最终,却是张任主动出列。

  李基也给张任拨了五千兵马,尽快让作为虎牢关连接颍川郡与南阳郡的这一片区域恢复安定。

  除此之外,关于赵国留下的一应降兵,也需要动用人手进行妥善看管以及安置。

  毕竟降兵绝大部分都是不能直接收编使用的,尤其是大规模且成建制的降兵,稍有不慎就是引火自焚。

  因此,虽说李基眼馋荥阳城内成建制的并州狼骑,但短期内想要引以为战力却是不现实的。

  相反,为了看管降兵避免作乱,李基还需在荥阳留下重兵进行看管,再慢慢打散招降或送去进行劳改。

  等将入关之事都安排妥当后,也近是子时,李基方才散了军议,令诸将各自尽快做好准备。

  翌日,巳时初。

  进驻荥阳的汉军再度开拔,朝虎牢关而去。

  等大军行军抵达虎牢关之时,也接近黄昏,张辽与一众将领已然在虎牢关大开的城门处等候着李基的到来。

  重新进入虎牢关,这不禁让李基萌生出一种“又回来了”的感觉。

  不过这种感觉来得快,去得也快。

  在听着张辽所汇报虎牢关投降的诸多细节之时,李基左右观望了一下,问道。

  “何不见高顺?本侯对于这位曾经率军八百阻挡无数骑兵进洛的善战之将,那可也是早有结识之心。”

  然而,随着李基提及高顺,张辽的脸色却是一阵灰暗,难掩悲伤地开口道。

  “禀……禀丞相,高顺昨晚留一言‘忠臣不事二主’,便自缢而亡了。”

  李基听罢,微微发怔,忍不住对高顺而叹息。

  李基本以为高顺打开虎牢关城门,已有归顺之心,正准备亲自见识一番陷阵营,再重用高顺,使之无须被吕布那般明珠暗藏。

  万万没想到的是,高顺在接受了最后一道军令率军投降后,眼看活命以及荣华富贵都已到手的情况下,竟然会选择自缢。

  “带我去看看。”

  李基道了一句,然后在张辽的引路下往着高顺平日所住的不起眼小院走去。

  此刻,在张辽的安排下,装着高顺的棺材正摆在其中。

  李基先是看了一眼高顺,又看了看高顺自缢的卧室,见墙上仍留下那一行“忠臣不事二主”之言。

  “愚忠至此,可叹可惜。”

  李基忍不住感慨出声,这既是为高顺而感慨,更是感慨吕布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

  如高顺与陷阵营这等将士,吕布却是藏于不用,着实是自断臂膀。

  且据张辽所说,吕布不重用高顺与陷阵营的缘由,皆因个人喜恶心生排斥罢了。

  而张辽面露忐忑片刻后,拱手道。

  “丞相,末将仍有一事需禀于丞相,由丞相定夺。”

  “说。”

  张辽闻言,沉声地答道。

  “那便是在高顺归降之日,其言及身为降将怕再无统领陷阵营之日,故以将指挥训练陷阵营诸多诀窍都一一告知了末将。”

  “当时末将还出言安抚之,言及可向丞相恳请一番,丞相或会准许其继续统领陷阵营。”

  说到这里,张辽脸上难掩愧疚与悲色,接着说道。

  “可末将如今细细想来,高顺当时或许已萌生死意,末将却是一时不察,致使遗憾终身矣。”

  “可陷阵营乃是高顺一生心血所在,末将斗胆请丞相勿要取缔之,并且末将今早已将高顺所叙一一记录成册,请丞相一览。”

  最后,张辽从怀中掏出一物,双手献于李基。

第954章 八百,太少了

  这是一本小册子。

  李基的手按在了那小册子之上,却是轻轻地推了回去。

  这让张辽微微一惊,抬头看向李基,正想要继续开口求情,李基缓缓地开口道。

  “那八百陷阵营就交给文远所统领,高顺曾率军在并州抵御鲜卑,亦当厚葬之。”

  顿了顿,李基双手背在身后,往外走去之余,道。

  “大王有容人之量,大汉也需要真正的能征善战之士,不仅仅是为了整顿山河,更是为了扫荡四方蛮夷,无须担忧大王会忌惮于区区陷阵营。”

  “相反,本侯只叹八百之数太少,若得八千、八万、乃至于八十万如此强兵,何愁八方不定,不能为大汉开拓大大的疆土?”

  此刻,张辽只觉得此前心中那杂乱的忧思显得是如此的多余,又是如此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汉王与丞相的目光,不是这一隅之地,也不仅仅是光复大汉,而是已然在磨剑直指关外蛮夷。

  尤其是少年时就饱受异族劫掠之苦的张辽,更是感同身受,不自觉地涌现着豪气道。

  “定不负丞相之望。”

  “文远就留在虎牢关好生处理高顺葬礼,再慢慢操练陷阵营,一应辎重钱粮都不会缺了陷阵营的……”

  顿了顿,往外走着的李基回首看了一眼张辽手中的小册子,道。

  “至于文远手中的册子,仓促间整理难免遗漏,待文远实际操练过陷阵营后,再将这强兵的心得体会都整理一番献于大王,必得大王重赏。”

  “是,丞相。”

  张辽躬身相迎着李基,只觉得一片心悦诚服。

  不仅仅是丞相那算无遗策,用兵如神的能力,更是为丞相的度量所折服。

  而汉军在虎牢关休整一夜的同时,也往外派遣了大量斥候奔向洛阳探查战况。

  翌日清晨,在虎牢关的汉军便再开拔,除却张飞率领十万精锐即刻奔赴孟津,以及陈到率领一万汉军留在虎牢关驻守外,李基则是率领着三万汉军直奔洛阳而去。

  纵使刘备已然建城建业设立为国都所在,但洛阳的特殊地位,让收复洛阳有着特别的意义。

  且洛阳这一处地方,关乎遥控三辅之地、凉州以及汉中等地。

  掌控了洛阳,那么原本刘备所触及不到关西地区也能逐步纳入掌控之中,所以李基才会不惜亲至洛阳坐镇。

  不过,随着提前出发的斥候回禀洛阳已被马超与杨任所组成的联军攻下,在顾维的主持下已经封禁了城内皇宫等地,恭候丞相到来之时。

  李基一时却也忍不住向左右的孙策、张松等人炫耀了一句,道。

  “依本侯之见,顾维比古之苏秦张仪也无不可。”

  “以一己之力说动马腾、张鲁两家归汉,又统筹督促联军一路东进,攻陷了三辅之地与洛阳,方才使得吕布方寸大失,昏招迭出。”

  一时间,左右恭贺之声也是不绝于耳,既有赞叹着顾维之能,又不乏顺势吹捧全赖李基用心培养……

  李基也不在乎这其中有多少是真心,又有多少是人情世故。

  但于李基而言,将顾维带在身边进行言传身教多年,能见顾维今日有所成就,心中确实是欣喜的。

  有此功绩,也足以让顾维能在今后的朝廷立足,甚至能让他得偿所愿成为真正的汉使出访诸国了。

  不过与李基此刻周围一片欢乐的氛围不同,曹操的脸色就仿佛熬了三天三夜未曾入眠一刻似的,难看得吓人不说,脸上还沾了不少血水,混身狼狈不堪。

  在得知了戏志才传回的消息后,曹操就意识到局势比想象中的还要凶危得多,不能再拖了,顾不得辎重粮草还没有运走,就当机立断开始撤军。

  当然,如今仍有接近三十万之数的曹魏大军,断然不能一口气就撤走,否则在被汉军衔尾追杀的情况,极其容易就演变成大溃败。

  届时,莫说是三十万大军,就是百万大军也不过是任人宰割的猪猡罢了。

  因此,这撤军需要分批撤,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如何稳定军心才是关键所在。

  可也就在曹操开始撤军之时,养精蓄锐多时的汉军却是发动了日夜不停的猛攻。

  部分兵力的撤离,难免会让防线上出现漏洞,频频被汉军攻城拔寨。

  以至于仅仅坚持了不足两日,曹操就意识到即便没有子坤,对岸的汉军中仍有能人,轻易就洞悉了曹魏所设各处营寨的虚实。

  在焦头烂额地抵挡了两天半后,曹操渐渐就意识到再不直接撤走,而是留在处处都出现纰漏的官渡之中,怕是要直接被汉军困死在这里。

  尤其是曹操此前提前运走了大量的辎重粮草,这让曹操更没有跟汉军耗下去的底气。

  这也让曹操本意的缓撤,逐步撤,先撤为后撤开路的想法化为乌有,让李典率领两万精锐断后,曹操则是率领着大军开始撤离官渡。

  尽管先撤走了一部分,但随着曹操一并撤走的大军仍有二十万出头的庞大数量。

  这等规模下,大军行军连绵十余里不止,旌旗蔽日,就算想要隐瞒行踪都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李基给官渡留下了大量的骑兵,这也让曹魏大军的动向根本就瞒不过去。

  虎豹骑,则是成了曹操手中唯一能够驱赶汉骑的手段。

  除了汉魏双方的骑兵,率先就小股股地在平原上进行着追逐厮杀外,一支支汉军也是不断地追袭了上来。

  不敢恋战的曹操,只能不断派出一支又一支的兵马去尝试牵制追兵,为大军的撤离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这官渡至延津不足百里,大军行进短则两三日,长则四五日的路途,成了曹操眼中一条漫长之极的路途。

  “大,大王,又有汉军追上来了。”

  就在曹操从近侍手中接过水囊,干裂的嘴唇才刚刚接触到一点滋润,一道急促的声音再度打断了曹操,惊得曹操险些连手中的水囊都拿不稳。

  “这都第几股了?!”

  心性坚韧如曹操,也是感到一阵气急败坏。

  “

第955章 宿敌再战

  九股……

  足足九股汉军追兵撵了上来,这在曹操看来不仅仅是不可思议,更像是早有准备一般,就等着曹魏大军开始撤离,然后群起追袭分食之。

  为了抵挡这一股股追兵,曹操也不得已分兵再分兵进行抵挡。

  那原本浩浩荡荡撤离的二十余万曹魏大军,一日有余的功夫,眼下竟不足十万了。

  而那些不得不分兵而去的曹军,曹操也知在士气低迷的情况下,怕是大多都凶多吉少了。

  这等状况,纵使曹操有意隐瞒底层士卒,也已经不可能瞒得住。

  放眼看去,经历了一日余仓惶撤离的曹军近乎是人人低迷,垂头丧气的,毫无士气可言。

  不过在经历了汉军这般群起分食的阵势,曹操能保持着大军没有直接溃败,甚至能有条不紊地分兵抵挡,已然体现了极强的统兵能力。

  曹操也非常清楚当下曹魏大军的士气之低,一旦遭受到了半点打击,很可能就会不可逆转地彻底溃败。

  ‘必须继续分兵一支进行抵挡……’

  曹操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目光扫视了一圈左右,一时竟发现可用之将已然寥寥无几。

  为抵挡多股汉军追兵,如夏侯惇、曹洪、张郃、乐进、李典、曹纯等等可用之将都已然派了出去。

首节 上一节 682/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