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拎着一双比钵大的拳头,怒气勃发地三两步走到了李隆基跟前。
他盯着这才五十多岁便被酒色掏空的家伙,咬牙狞笑道:
“李隆基,朕要是没猜错,伱这两三日功夫恐怕是一次都没将考试的事情放在心上吧?”
“你可有找人探查过安禄山的根底,可有寻能臣干吏进宫商讨国策?”
李隆基被这位比自己还年轻二十来岁的老祖宗盯得莫名心虚。
倒也是没说错。
周末这两日功夫,他非但没有找人商讨,甚至有些破罐子破摔了,懒得再去思忖这劳什子考试,也压根不想相信安禄山会造反。
哪怕所有人都对讲台上那个所谓的宋先生表示出十成十的敬畏,李隆基也嗤之以鼻。
到了他这年纪,前半生励精图治,打造出了一个万邦来朝的盛唐,后半辈子还操心那么多作甚啊?这帮人也是吃饱了撑着的,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算起来也各个都是名留青史的皇帝了,听了别人的意见改来改去,说不准还不如原本的呢。
更何况,宋慎说的莫非就一定对?
哦,如果他说的都是对的,那不正说明大唐要根除门阀,只能来一次“天街踏尽攻卿骨”?果真如此的话,难道这位老祖宗李世民也要跟着他的路数,撺掇人起义造反,把长安城内的门阀都屠戮一遍才算完?
开什么玩笑!
李隆基本来脑子里还在为自己找理由,可当他真正面对李世民那择人欲噬的目光时,又有点萎了。
眼前老祖宗虎视眈眈,瞧那样子,似乎自己只要一句话没说对,就又要挨一顿暴揍。
他咽了口唾沫,只能辩解道:
“你们上次将安禄山、李林甫等人都说得那般万恶不赦,朕思来想去,身边也并无可用之人,许多事情都没法子办……”
李世民都气笑了。
他指了指程咬金那边,道:
“你以为你这几日做了什么朕都不知道是吧?”
“人家老程把你梨园听曲的场景看得清清楚楚的,连朕也看过了。你若真想改,哪怕自己一个人闷在寝殿内也能想出来个七七八八的,就算别的都不清楚,找个借口将安禄山给砍了,莫非还能动摇你这皇帝的位置不成?”
“更何况你李隆基麾下并非无人,只是有本事的人都被你身边的奸佞给弄走了而已,朱标他们都跟朕说过了,真要找人来议事,你想要多少有多少,哪怕放着门阀先不动,将安史之乱这外患先稳住了再去动门阀也不迟……”
“世家子中有多少脑子灵光的,你心里没数?”
“这么多条路摆在你跟前,你却仍旧当做什么都看不见,去梨园听曲,现在你再来说什么没办法,你当朕是傻子糊弄?!”
李世民举起拳头,面色涨红,太阳穴气得都一突一突的,但片刻后又放下了。
他冷眼看着李隆基,道:
“你要是还想救一救大唐,今日便主动向先生请求退出辅导班,换大唐其他有想法有才干的皇帝进来,否则,上一节课朕打你一次,叫你日日痛苦却求死不能。”
李隆基张了张嘴,什么话也没说。
他其实并不太在意这劳什子辅导班。
进来了之后,他从未得到过什么眼见为实的好处,甚至光挨骂挨打了,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期待。
好处,那都是要拿到自己手里了才算数的,否则就是空谈。
即便其他人包括自己祖宗在内,都将这辅导班和宋先生吹得天花乱坠,李隆基也还是认为这玩意儿不过如此。
走就走呗,少个祖宗每天正午盯着自己,少个系统每天强制让他上课,他不是更快活?
“行啊,朕待会儿就向先生请辞。”
李隆基撇撇嘴,没多说什么。
见他答应,目的达成后,李世民也不再去找他麻烦,而是转头看向了老朱家等人。
“你们的藩王制,改得如何了?”
朱元璋用胳膊肘推了推朱标,示意儿子去说。
得到示意的朱标无奈上前,道:
“大差不差吧,我总觉得还有些地方有待商榷,但我爹他着急要先赶出来个章程,给先生看过之后再行更改,所以就先交一份。”
“呐,李世民同学你看看。”
说着,朱标就从自己袖口里掏出了……
一份卷轴。
一份圣旨规制,但肉眼可见厚得离谱的卷轴。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份卷轴,难以置信道:
“这全都是你们的答卷?这么多?!”
朱元璋心情很好地摸了摸胡子,摆手道:
“哎呀,咱大明刚立国十年,本身就有许多地方要摸索着改,如今宋先生把大明各种国策的利弊都陆陆续续提了出来,题目和答案都摆着了,咱定要好生答题才是啊。”
李世民磨着后槽牙,挤出一个笑容来,感慨道:
“是,确实如此,先前听先生说,你们大明的国策问题不少,而且还因为是你定下来的祖制,子孙都不敢胡乱更改,所以才导致后面那么多的毛病。”
“如今能提前发现,自然好。”
朱元璋本身就是个阴阳大师,当然听得出来李二这话里话外都在消遣他之前定的国策问题很大。
不过他不在意。
“对嘛,这问题提出来就是让人改的,咱可不是李隆基那种蠢蛋,分明都知道安史之乱即将爆发了,还在听杨贵妃唱曲儿。”
说着,老朱像是想起来什么似的,偏头在教室里找了找:
“咱昨日听见提示,说是老朱家又有一个皇帝进来了,年号崇祯的,你们谁看见了?”
“朱祁镇,你听说过这皇帝没有,是在你之前还是之后的?”
坐在后排突然被点名的朱祁镇当即一个激灵,大声道:
“我父亲是宣宗朱瞻基,我爷爷是仁宗朱高炽,我祖父是太宗朱棣,再往前就是您,期间没有听说谁的年号叫崇祯!”
朱元璋似笑非笑地瞟了旁边的朱棣一眼。
“你死后,让人起的庙号是太宗?”
朱棣吭哧了两声,没敢说啥。
要说庙号这玩意儿其实没什么用,但当皇帝,本身就要个面子。朱棣本就因为靖难之役夺得皇位的事情很是耿耿于怀,所以按照唐朝开始的继承顺序,开国之君叫太祖,而第二个合法继承的皇帝庙号该是太宗,相当于朱棣直接抹去了建文帝继承的合法性。
朱元璋也就是点他一下,反正都是自己死后发生的事情了,朱允炆也确实是个蠢东西,被抹了也就被抹了,无非是个名头的事情。
但他正要继续在教室里搜寻那个崇祯皇帝的时候,角落里忽的传来了一道沉闷的青年男人的声音。
“最开始是太宗,但因为一些原因,后来太宗皇帝的庙号就被改为了成祖,明成祖。”
所有人的面色都瞬间微妙了起来。
朱棣本人愣了愣之后,更是一拍桌子,勃然变色:
“哪个王八蛋做的?!”
第136章 崇祯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声音来处。
阶梯教室很大,班上学生虽然不算少,但因为听课时都习惯了坐中间,所以人基本上都在教室正中。
新来的这位却大不相同,他压根没跟众人沾边,自己一个人默默坐在了教室角落里,而且也没有像以往来的新人一样到处问问问,只闷声不吭地悄然观察,只有在自己知道的事情出现时才说上一句。
朱棣从刚才的暴怒中清醒了过来,稳了稳心神,对那人招招手:
“你就是那新来的崇祯皇帝?过来说话。”
尽管朱棣的脾气跟朱元璋几乎是一脉相承的爆,但实际上,朱棣比起朱元璋来说不知道要情绪稳定多少。
哪怕现在,朱棣也很快克制住了怒气,尽量表现得和蔼可亲了一些,打算好好问问这个新来的崇祯。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缓步靠近这帮齐刷刷盯着自己的人。
他身上穿着件龙袍,身量并不算矮,看起来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可神态疲倦,身材单薄,一点也不像个少年人。
联想到他刚才那个声音,众人心里都隐隐觉得有点怪。
分明年纪不大,听起来却是青年嗓音……难道是累的?
等崇祯走到跟前了,朱元璋、朱标、朱棣上下打量着他,连朱祁镇也端起了祖宗架子盯过去,因为朱祁镇确信在自己之前并没有个崇祯皇帝,对方又知道有关朱棣的事情,显然是个后辈。
不过,碍于这次系统提示只说了崇祯皇帝,并未告知姓名,所以他们也无法从名字上判断辈分。
“你是朱家人吧?叫什么名字?”
朱元璋作为大家长率先开口。
崇祯皇帝看了看他们,似乎是早就有所了解,于是拱手:
“不肖子孙朱由检,见过列祖列宗。”
朱棣奇道:
“嘿,你才刚来,怎么就知道我们是你的列祖列宗了?”
朱由检沉默了一下,老实交代:
“我前一日便听到了那个系统的提示,听说这辅导班内会有祖宗出现,于是提前去找出了各位祖宗们的画像观摩,与你们如今的模样大差不差的,倒是能一下认出。”
听见他的名字之后,朱元璋在心里默默算了算老四家的排行字辈。
他心里也清楚,看老四死后都管他自己叫太宗的样子,显然是不可能将朱允炆算作一个皇帝的,所以算了算,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这朱由检是第十代。
“你是大明的第十二个皇帝?”
朱元璋开口问。
但朱由检愣了愣,之后便摇头道:
“若算上建文帝与景泰帝,我是第十六个。”
除了朱祁镇,朱家所有人都愣住了。
建文他们都知道是朱允炆,景泰帝是谁?
眼见朱由检似乎要解释,朱祁镇赶紧咳嗽两声道:
“什么景泰帝……不就是郕戾王么,他又没上庙号谥号,谁让你叫他皇帝的!”
这下,不仅是老朱家的人,就连其他在旁看热闹的帝王将相们心里也有数了。
那不就是之前宋先生提到过的,朱祁镇那大冤种弟弟朱祁钰么?
好家伙,人家好歹也正儿八经当了几年皇帝,干了不少政绩,别的不说,朱祁镇这叫门天子带着瓦剌人来的时候,人朱祁钰也是帮着打赢了京城保卫战的,到最后连个谥号庙号都没有,皇帝身份都不被承认。
这事儿办的!
朱祁镇看自己那三位祖宗的拳头都捏紧了,赶紧转移话题:
“不对,朱由检,你这字辈是由,哪怕算上他们,伱也是第十四个皇帝才对,为什么会是第十六个?”
闻言,朱由检也没卖关子,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