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第42节

  “爹,你看他怎么样?”

  毛骧:??!

  什么东西,不是在说那劳什子土豆吗,怎么就扯自己身上了?!

第64章 海外

  毛骧整个人都傻了,呆愣愣站在原地一动不敢动,生怕陛下和殿下又想出什么别的花样来折磨自己。

  但是事与愿违。

  朱标兴致勃勃地指了指他,对朱元璋一挥手:

  “你看啊爹,您不是说这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么?但这仪鸾司就是负责去听风声的啊!”

  “要是能从仪鸾司里找几个会种地、侍弄过田产的人出来,嘴巴又严实,又都是青壮劳力,这一丁点问题都没有!”

  “再花重金雇几个极有经验的老农,仪鸾司的人既能保守秘密,又能盯着那些老农不透露消息,谁敢动手脚就先斩后奏,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毛骧:……

  朱元璋:!!!

  朱元璋狠狠一巴掌拍到了毛骧身上,比朱标还要兴致勃勃:

  “对啊,标儿说得有道理啊!这天底下,没人比你们更让咱放心的了!”

  仪鸾司的人员组成并不算复杂。

  除了毛骧这种从起家时就跟在朱元璋左右的心腹外,里头的年轻人都是战乱年间失去父母的孤儿,十几年前就被秘密收养起来,等朱元璋立国登基之后他们也慢慢长大了,便逐个成了仪鸾司的人。

  这些人说好听了是忠心耿耿的护卫,说难听点,那就是只认朱元璋一个人的死士。

  全天下,任谁走漏风声,他们也不可能。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

  毛骧期期艾艾地抬起头,看向朱元璋:

  “陛下,仪鸾司那帮小伙子几乎算是臣看着长大的,十来年了,他们个个都卯着劲儿想给您当刀子,可这会儿您让他们去当锄头……这会不会种地还不好说呢,他们怕是没那股子劲去干活啊。”

  朱元璋眼睛一瞪:

  “你知不知道这东西有多金贵?知不知道咱肯把它交给伱们去弄,是对你们的信任?”

  “土豆要是真能种好,能救活多少张嘴,你知不知道!”

  毛骧老老实实摇头:

  “不知道。”

  今天宋慎跟张唯交代的时候,他全程都在房梁上趴着记录,听得清清楚楚,人家压根也没提到什么产量,只说了要如何种植如何侍弄,说这庄稼很重要,让张唯一定一定把它看得比命都重要,要是能成,这辈子荣华富贵都不说,还能名留青史。

  饼倒是画得挺大,可陛下他们难不成还真信?

  朱元璋叹了口气:

  “稻子、麦子,一亩地能有个三四百斤,算好的了吧?”

  “这玩意儿种一亩地能产出来它们的四倍还多,可粮可菜,放地窖里可以长期存放,跟米面一样,一年四季都能吃得着,你自己说,重不重要?宋慎没告诉张唯,但是咱跟标儿可是都知道的,只是一直在等他拿出来。”

  “毛骧啊,你现在还觉着仪鸾司没法干这个活吗,要实在不行,咱就找别人……”

  话没说完,毛骧这辈子头一回壮着胆子打断了陛下的话。

  他脖子和额头上的青筋都冒得老高,面色涨红,呼吸急促,扑通一声硬邦邦跪倒在地,死命磕头。

  “陛下,请陛下放心,臣就算是拿鞭子抽,他们也得把这事儿给仔仔细细做好了!”

  “若最后没能把土豆种好带回来,臣提头来见——不,所有参与种地的人都提头来见!”

  朱元璋默然,良久后才嗯了一声,使劲拍了拍他的肩膀。

  不止朱元璋自己……过去元末乱世那些年,谁家还没有饿死过几个人呢?

  毛骧的家里,仪鸾司那些年轻后生们的家里,真正死于战乱的普通百姓恐怕并不算多,反倒是缺粮才是真的能迅速持久地要人性命。

  没人不想要更多更好的粮食。

  哪怕这东西比不上米面,可人饿起来连树皮野草甚至土都能吃,多一种高产粮食,不知能救回来多少人。

  毛骧绝无理由拒绝!

  …………

  周末很快就过去了。

  短暂的两天休息时间里,宋慎其实并没有真正休息多久。

  他按照自己记忆中的方法,交代张唯要挖个地窖把土豆先放一段时间,等到年关前后,先用清水浸泡土豆,把土豆弄催出芽来,后面的工序等催芽成功再说。而且这还不能全给催芽了,要留上一部分种,避免第一次催芽或者种植失败。

  印象里,要在江浙一带种植土豆的话大概一二月份就可以开始,换算成农历差不多就得到腊月,还有一段时间。

  上辈子的宋慎是个彻头彻尾的城里孩子,并不知道怎么种地,但这不妨碍他有个来自东北的老铁室友。老铁家里就是专门搞马铃薯种植的,没事的时候就老跟他们这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家伙唠嗑科普,也就是这样他才能误打误撞地说出个一二三来。

  要是换成玉米红薯或者水稻,那他可就彻底抓瞎了。

  之所以没有告诉张唯后续要怎么处置,是因为宋慎记得室友说过,马铃薯种块在催芽之后还需要用酒精加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但他现在根本就搞不到七十度的酒精,更别说是高锰酸钾了,这事儿恐怕还得从长计议。

  又是一天工作日。

  宋慎关好了房门,装做要午睡,实际上却是进入了系统空间内。

  走进阶梯教室的时候,底下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生怕宋慎又要跟上次一样提前跑路。

  “大家上次的考试卷子,我已经都批改完毕了。”

  “来,班长替我分发一下!”

  宋慎招来朱标,等他一边发,自己一边说:

  “除了新来的同学们外,大家成绩都很不错,满分一百,这一次考试居然有两位同学的成绩超过了八十分!”

  “朱标,张良,你们俩都很认真,以后要继续努力啊!”

  说完,宋慎主动走下讲台,给两个成绩最好的尖子生各自发了一朵小红花。

  他没管底下学生们各异的神色,自顾自道:

  “我回去仔细思考了一下,虽然咱们需要考试,但其实这毕竟没有高考,没必要弄得那么应试教育。”

  “从今天开始,我会调整讲课方式,尽量寓教于乐,课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想知道的尽管提问,如果是在我知识范围内的,我很乐意为大家延展其他知识点。”

  教室内,众人面面相觑。

  与之前几次不同,这一回,始皇帝反应最快,他高高举起手,等到宋慎示意他可以提问的时候,他才站起身,整理了一下仪容,无比和煦地开口询问。

  “先生,朕想知道,海外是否真的有仙人?这世上是否有跟您一样的存在,可以让人长生不死?”

  宋慎一愣。

  这问得……好吧,确实是祖龙的风格。

  他犹豫了一阵,决定今天就讲这个。

  “据我所知,起码在你们那个世界上,没有。”

  “海外也没有什么跟我一样的存在,人不能长生不死。”

  看着祖龙和刘彻明显失望的表情,宋慎话锋一转:

  “但是——”

  “海外有很多土地,有数之不尽的财富,有金山银矿和各种各样的香料,还有,上次我告诉过你们的高产作物。”

  “那些土地上还有一群洋人,在千百年后趁人之危,将我们的故土打得千疮百孔,尸横遍野。”

  “你们,有兴趣听听吗?”

第65章 上架感言

  大家好,3月18号中午十二点,也就是明天,这本书就要上架了。

  呃,这本书怎么说呢,我个人还是写得挺高兴的,中间看过一些读者的建议和意见,但因为节奏原因上架前暂时没有调整。

  书的主线内容分成了两部分,一个是宋慎在明朝时期的剧情,另一个才是各个帝王将相的,而作为男主,宋慎与老朱家强相关,所以明朝部分占比会更多一点,后面如果有需要,我会调整一下框架。

  关于课程部分。

  我知道有一些读者认为讲课内容太少,希望能多写一点讲课的内容,但是请注意,时间线走到这里,课程开始也才过去了一周左右,如果东西塞得太满,阅读趣味性会变弱。

  因为本书是群像型,我写书的时候更加偏向人物构建的故事性,也就是俗话说的好玩、看着有意思。

  如果大家都喜欢看干货内容,那么上架后课程占比会多加一些,不过众口难调,我也只能说尽量。

  有不同意见和建议、喜欢什么不爱看什么,都可以在本章说里提出来,我会参考的,也好调整各种内容的占比。

  不多说不卖惨,谢谢一个月来大家的投票、评论和打赏,上架比较匆忙没有存稿,明天至少八千字送上,首订过千加更一章,盟主加一更,白银盟加十更,肝爆了都给加上。

  就这吧,码字去了!求首订!

第66章 始皇帝,你做的孽!(求首订)

  没人有意见。

  前面到来的六个学生,早在听宋慎提起土豆红薯的时候就迫切希望他能多讲一些海外的事情。

  除了厌食症患者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讨厌粮食,尤其他们还是各个王朝的顶梁柱,那就更不可能拒绝了。

  更何况他们没有听漏宋慎的最后一句话。

  故土千疮百孔、尸横遍野……

  这,跟海外有关系?

  至于最后加入辅导班的李世民五人,见到身边所有人都是一副眼睛发直死盯宋慎的模样,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知道这一定是好东西,于是互相对了个眼神之后,也是静坐于位,默不作声地听着。

  宋慎想了想,从自己的系统背包里取出了一个圆滚滚的土黄色球状物,上面还带着点泥巴。

  那是他从本就少得可怜的五斤土豆里头专门留下来的一颗——为了以防万一。

  “之前我跟你们提到过,海外有几样非常厉害的作物,分别是土豆、红薯和玉米。”

  “大家可以看看,现在我手里的这一颗,就是土豆。”

  “这些本来应该由生物老师和地理老师来给你们讲,不过咱们现在条件有限,就当做是世界史的延伸部分吧——”

  “土豆,原产地为热带美洲山地,又名马铃薯,在16世纪传到印度,继而传到我国。21世纪,它已经在全世界的温带地区广泛种植。”

  宋慎看着眼神逐渐茫然的一堆学生,忍不住笑了:

  “我知道这里面有很多词汇你们不能理解,比如什么是美洲,什么是印度,什么是16世纪和21世纪,还有温带。”

  “首先,以在场时代最晚的明朝举例,朱元璋同学的生卒年为1328年-1398年,那他就属于14世纪,而朱祁镇的生卒年为1427-1464年,他就处于15世纪,一个世纪等于一百年。”

  “其他东西我后面会讲,不过伱们现在只用知道一点,那就是,除了土豆,连带玉米和红薯,它们的原产地都是同一个地方,那就是美洲。”

  “美洲这个地方与其他大陆远隔重洋,一直到15世纪,那片大陆上的居民被称作印第安人,在我们看来都仍旧是未开化的野蛮人,他们保持着原始的部落形式,但在农业和工艺制作上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

首节 上一节 42/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