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书房里的人还有点怪!
那边那个奋笔疾书的,看着好年轻,但是那一脸的疲态是怎么回事?
还有那眼眶乌青乌青的,是被打了么!
徐庶转头,看向了另一个人,胖胖的,一脸和煦的笑容,明明看起来应该是憨态可掬的,但是他却感到脊背一阵发寒。
再一转头,徐庶舒了口气,终于是有一个正常些的人了。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徐庶徐元直……”叶平进了书房,开始介绍起来。
而随着叶平的介绍,贾诩陈宫都有些惊异的看着徐庶。
原先为游侠,后来收心从文,竟然还能成为顶级谋臣般的存在,这天赋不得不说妖孽了。
就连忙碌中的诸葛亮都不由得抬眼看了起来。
当然,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等叶平走了之后,贾诩引导着陈宫和徐庶进行了一番论道交锋。
结果让贾诩大为吃惊,这徐庶当真了得,陈宫竟然压制不住,甚至要再多拖一会时间,就要败下阵来了。
也就这时陈宫回过神来,然后狠狠瞪了贾诩一眼,然后丝滑的换了个话题。
徐庶也知道众人的意思,而且他也有意表现一下自己,好巩固作为新人的地位,所以对于之前的交谈来者不拒,而陈宫变换话题他也没有为难,还顺水推舟的顺着陈宫的意思略过,保全了陈宫的面子。
至此,徐庶也算是融入了这个小集体。
不过。
“哎,公台,这孔明怎么回事?”几天以后,徐庶也忍不住对诸葛亮感到好奇了,这诸葛亮实在是太拼了。
他刚来的时候就觉得这少年精气神不好,还以为是小年轻刚长大所以控制不住。
结果几天下来,才发现这诸葛亮实在是太勤奋了。
他来时诸葛亮已经来了,他走时诸葛亮还未走!
陈宫闻言,不由叹了口气:“我们已经劝过了,不过或许孔明性格如此吧!”
“而且子安或许都已经劝过了孔明了,所以这几天至少孔明的黑眼圈相比之前淡了一点。”
徐庶:“.……”
这么卷的吗?
而且诸葛亮这一副萎靡的样子竟然还是已经劝过了的结果,这要是没有劝,不知道得拼成什么样子。
不过徐庶转头一看,贾诩左手拿书,右手轻而有序的轻拍着桌面,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
桌上还有一盘蚕豆,一杯热茶,整个就是一个养老的模式。
和皱着眉头,奋笔疾书的诸葛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好吧,徐庶明白了,这是诸葛亮个人的问题。
想了想,徐庶觉得他还是也去劝一劝,这么年轻的就把身体搞坏了就不好了。
“孔明……”
“报,诸葛先生,工坊那边有结果了!”
突然,外面有人来进行汇报。
而听到这个声音,诸葛亮终于是停了手,抬起头来,走了出去。
徐庶眉毛一挑,他虽然才来没有几天,但是也是知道诸葛亮现在是在演算一个叫做水泥的配方。
据说水泥这东西可以用做建房的黏合剂,这就牛逼了,而现在竟然真有结果了。
徐庶好奇心作祟,跟着诸葛亮出去准备看个究竟。
贾诩和陈宫有着同样的想法,也跟了出去。
门外,诸葛亮已经了解完事情,打发走了传信之人,看到贾诩三人出来,笑道。
“诸位,工坊来消息,水泥有成品出来了,我知诸位必然感兴趣,既然如此,诸位可愿与我同往见识一下!”
贾诩三人确实好奇,自然欣然应允。
众所周知,建筑黏合剂一般是拌上草的黄泥浆、石灰、三合土等,不过这些黏合剂的效果都不好,最好的黏合剂还得是糯米。
比如城墙就常用糯米进行黏合。
但是糯米这东西可是种出来,周期长,产量低,最关键的是如果大面积种植糯米,又要占用粮食的使用土地,这种种的制约注定了糯米不会便宜。
但要是修建城墙使用糯米,所用的量又必然不少,消耗的钱财自然不少。
若是有一个能代替的量大且便宜的黏合剂,那么在军事民事上产生的作用有多么巨大简直不敢想象。
第 261章 畸形的模式
“子安!”
到了工坊,发现叶平也已经来到了工坊门口,众人纷纷打招呼。
“呵呵,文和,元直,公台,孔明都来了啊!”叶平呵呵笑道:“正好,工坊派人来消息说水泥有成品出来了,刚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进入工坊,管事的刘老刚好迎了出来。“见过坊主,见过各位先生!”
“嗯!”叶平点头,道:“前方带路!”
“诺!”刘老应了一声,然后带着众人前往后方的实验之地。
而在这行进的过程中,除了诸葛亮以外,其他三人都好奇的观察起来。
这处工坊虽然占地极大,但是却井然有序,而且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工作,并且没有一点的偷奸耍滑,哪怕是行走之间都带着匆忙之意,就是为了能多工作哪怕一刻种。
按理说如此高强度的劳作,这些人应该有怨言才对,但是众人却没有从这些人脸上看到怨气,不满,反倒是充满了笑容,激情。
这不由让众人对叶平有了更深的认识。
能管理到这个程度的人世上可不多见。
“咦——!”徐庶突然轻咦一声。
“怎么了元直?”叶平听到声音,询问道。
徐庶:“那些稚子是干什么的?”
刘老最善察言观色,叶平还未解答,就解释道:“这位先生,那些都是工匠之子?”
听到刘老的回答,徐庶更不理解了。
虽然说工匠可以把自己的本事传给孩子,但是徐庶现在看到的却不像是工匠在对自己的孩子传授技艺,反而像是两人在进行合作一样。
最关键的是那些小孩身上都有一本用于书写的纸册,一支用于书写的笔。
何况还是基本上每一个房间就有一个小孩。
而且这座大工坊分了许多房间,每一个房间就是一个工作单元。
许是知道徐庶可能不理解,刘老解释道:“先生,这些孩子原本就是工匠之子。”
“按照正常的情况,就是接受父辈的传承,然后这一辈子也当个工匠,如祖祖辈辈一样靠着手艺勉强混过一生。”
“但是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坊主,给了他们读书的机会。”
刘老指了一个正在用心做笔记的小孩道:“这个孩子正在记录温度,时间,原料等等,再烧制过程中有什么情况也都需要一一记录。”
对此,叶平解释道:“想要研究一个新的产品出来,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无数的实验,方才可能找到哪一条成功的道路。”
“但是工匠大多不识字,基本都是靠经验,虽然说高超的工匠技艺精湛,但是还是有其局限性,所以我给了这些工匠之子识字的机会,等他们长大以后,既能继承父辈的技艺,又能更好的进行有序的实验。”
说到这,叶平叹了口气道:“只是这样花费的时间太长,非十年甚至几十年不能成功。”
“所以现在我设立了一套以我为中心,然后你们为辅佐,工匠为基的快速研发模式!”
贾诩若有所思,:“子安是想要以我们的智慧去研究配方,然后让工匠进行试错,直到试出正确的成果。”
“对!”叶平点头,:“这个模式若是没了我,基本上就没了一半,然后没了你们,这个模式就基本上属于被打回原形了,确实属于一个畸形的模式。”
“但是时不我待,想要快速发展,只能揠苗助长了,只能等后面慢慢发展起来,才能降低对你我的依赖!”
叶平的想法很简单,很多东西他是知道最终结果的,所以他自己本人可以去规划方向,并且提供一部分自己知道的材料。
然后像诸葛亮这样的人就根据他传授的知识去进行推演,不断的研究各种配方。
接着就是工匠利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去进行实际操作,然后实验结果由这些工匠之子进行详细的记录,累积实验数据。
接着就是诸葛亮通过反馈回来的实验数据继续去推导完善配方,重复以上操作。
水泥这个配方就是叶平知道水泥的特性,知道水泥最终成品是怎么样的,然后知道水泥是需要石灰石炼制的。
但是不知道水泥的其他原料,也不知道水泥的烧制温度等等!
所以叶平把知道的东西都告知诸葛亮,然后诸葛亮根据这些信息去构思配方,进行实验。
比如以石灰石加黏土作为材料,在材料不变的情况下,逐渐的实验在不同温度下炼制出的东西,然后进行比对分析。
再然后以石灰石加黏土再加铁料,再重复之前的实验,然后再进行比对分析。
如此,方能知道不同材料,不同温度等情况下成品的差异!
如此,有序的进行实验,虽然可能需要实验的次数较多,但是因为有了实验数据的支撑,并且是有序的实验,总比之前无序的犹如碰运气般的操作要强多了。
至于说为什么要把诸葛亮贾诩等人拉过来。
只能说这样的实验虽然有序,但是实验数据太多了,他自己脑子不够,完全分析不过来,只能依靠这些堪比计算机的脑袋去进行分析了。
嗯,人工版超级计算机,还是高级人工智能的!
而叶平也是相当自信这些人绝对能做到的。
因为像诸葛亮这样的人基本都会是全才,即使是说有弱点,那也是相对于同级别的人来说的。
但是和普通人相比,他们的弱处说不定就能吊打普通人的强处了。
就好比徐庶,之前是游侠,结果弃武从文之后,不过几年时间就能成为一个顶级谋臣。
这是什么概念!
就相当于当了三年的学渣,一天书都没认真看过的人,结果在高考前一个月决定认真学习,结果高考还成为了高考状元一样。
他叶平也来这个世界十多年了,也和刘烨郭嘉等人耳濡目染多年,也能随时请教学习,可以说资源不缺,条件得天独厚!
但是仍旧只是一个二三流的水平,只能说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那啥都大!
贾诩只是略一思考就明白了叶平的意思。
同时也明白了刘备为什么会发展的这么快了。
刘备原本应该是没有这个条件进行快速发展的,但是有叶平作为指导,然后再以这样畸形的模式,以一己之力把刘备的势力给拉了上来。
别人都是在框架内进行发展,但是叶平却是在框架之外使力,已经属于作弊了。
不过,贾诩却并没有觉得这样不对。
毕竟能作弊也是叶平有作弊的本事。
这天下又没有禁止作弊,其他人有作弊的能力也大可以去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