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五十一岁的王猛还是去世了,
他死的时候,比孔明还小三岁。
临终前,王猛留下了几句遗言:
一、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
意思是:晋朝虽然偏安于江南一隅,但它仍然是华夏正统,国内上下安和。
华夏能人辈出,保不齐会搞出什么幺蛾子(这句苏治加的),
我死后,陛下千万不可有图灭晋朝的念头。
二、鲜卑、羌虏,我之仇雠,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这句话的意思则是:鲜卑、西羌等已降伏的贵族仍怀有二心,他们是我们潜在仇敌,迟早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应该逐步铲除他们,以保国家安全。
看得出来,王猛是分得清轻重的。
当然,你要说他身为汉人,有那么一丁点儿的私心,也确实无可厚非。
王猛死后,
苻坚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最高规格,
极为隆重地安葬了王猛,并追谥王猛为‘武侯’。
秦国上下为王猛的离世,
连续哭了三天三夜。”
“尽管王猛年病逝,
但他却已经为前秦从‘四战之地’到‘力压群雄格局’的根本性改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前秦皇帝苻坚继续在王猛打下的基础上开疆拓土,
376年降服张天锡,灭亡前凉,同年趁代国内乱之机发兵灭亡代国。
378年再次攻打东晋,历时一年攻破重镇襄阳。
382年派大将吕光进军西域,攻打并收服了焉毒、龟兹等国,西域再次纳入了中原王朝版图。
这也标志着前秦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至此,前秦经过十六七年的努力,
平燕定蜀收西域,九州百郡,十居七八,
只有东晋偏安江南一隅。
苻坚‘混一六合,以济苍生’的夙愿,似乎已经近在咫尺。
乱世的终结,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将是指日可待了。”
有观众忍不住叹息道,
“不出意外的话,意外来了……”
“要是再给王猛十年时间,这个天下说不定真的就被苻坚统一了。”
“是啊,那时候的百万秦军,是如此强大……却没想到,最后竟会败给谢玄区区几万人。”
“没了王猛,苻坚就像掉了犬齿的老虎,已经啃不动硬骨头了。”
“……”
苏治继续讲解,
“王猛离世八年之后,
苻坚终于还是忍不住软磨硬泡,
在慕容垂、姚苌等野心家的鼓动下,
集结百万大军南下攻晋。
然而,
一场淝水之战,
东晋军队摧毁了整个前秦帝国,
只在历史中留下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多个成语。
前秦大败后,
鲜卑的慕容垂,与西羌的姚苌却趁此机会复国。
由苻坚和王猛亲手打造起来的前秦帝国,
竟然就此土崩瓦解,
苻坚本人,也被羌族的姚苌绞死。”
“我们不禁遐想,
倘若当初王猛选择追随桓温挥师南下东晋,
他是否能在那片土地上建功立业,
留下‘功盖诸葛第一人’的美名?
倘若王猛能向天再借得十年光阴,那历史的走向又将是如何呢?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王猛这个在乱世中崛起的小人物,却能稳稳地站在异族环伺的朝堂之上。
除了苻坚大帝对他的无条件信任和支持,
又是是什么信念,
支撑着他行法不避权贵,作战勇猛无敌?
也许,
是他内心深处,
那份不愿再让千千万万百姓,
像他童年那般,
流离失所、孤苦无依的执着,与悲悯吧!”
苏治话音落下,
苻坚也正好来到了王猛府邸之前。
苻坚、王猛君臣二人,
一个在地上,
一个在半空,
遥相对望。
“猛……”
“陛下无需多言,臣心中都知晓……”
周围的人,羡慕的都快哭了
第203章 一语断尽天下事,唐初贤相房玄龄
最后,苏治总结道,
“王猛被誉为‘功盖诸葛第一人’,
但他在后世的声名,却远不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这里既有大环境、对手的因素,
但最重要的原因,
还是诸葛亮所效忠的昭烈帝刘备,被视为汉朝正统。
先不讨论刘备是否真是献帝皇叔,
但史书记载他确实是汉室宗亲。
《三国志》有明确记载,
先主传第二卷: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同样《资治通鉴》中也有明确记载:
备,中山靖王胜之陆城亭侯之后,然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
此中‘世系不可考’多有玩味,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虽然我们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代,但却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个的。
这也不能怪司马光,
毕竟据中山靖王有一百二十多个孩子,其中有史记载仅有几人。
故而从历史上来说,
其实已经承认了刘备的家庭背景——中山靖王之后,
因此,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在三国中算是汉室正统。
诸葛亮辅佐刘备,
那是匡扶汉室,扶大厦之将倾,
是在为汉室正统而努力拼搏。
但王猛服务的苻坚,却是被视为异族的政权。
因为当时的汉人正统,是司马懿孙子记载建立的晋朝。
但无论如何,王猛的实力和功绩都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他真的可以再多活十年,
说不定天下大势将被他改写,
排名历史十大名相第五,应该是实至名归。”
诸葛亮、姜维、魏延、杨仪:“???”
魏军斥候:“??????”
苏治一番话,让整个蜀军大营的将士,还有司马懿派来刺探情报的斥候,全都呆若木鸡。
好半天后,诸葛亮率先反应过来,随即苦笑道:“吾与曹氏征战半生,却不想最后竟然给司马老贼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