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就是为自己‘充电’和‘镀金’!”
“在李斯奉为真理的‘仓鼠之志’的驱使下,
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现有的安稳生活,
踏上了寻找能让他大展鸿图的时代舞台的征程。
于是,
李斯辞别老母、妻儿,踏上了求学之路。
李斯辞了工作后,便以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之间。
后来,
他听闻儒学大师荀子,
正在楚国兰陵县开设私塾,招募学生。
李斯便毫不犹豫地前往兰陵县,
希望能向这位名震六国的‘荀卿’大师,学习治国理政之术。”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唯有借助圣人教化世人,
才能‘使天下皆出于治’。
在治国之道上,
荀子又与其他儒学大师存在不同之处。
他不仅推崇儒家的‘仁’,
在吸收诸子百家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策略,
这种独特的思想融合,
使他的治国之道显得更为全面和深入。
这也与后世封建王朝最常使用的‘儒皮法骨’的政策,相类似。”
"荀子兼容百家的教学理念,
使他以儒家大师的身份,
成功培育出了诸如李斯、韩非子等杰出的法家人才。
李斯学成之后,
原本希望通过荀子的引荐,
拜入楚相春申君黄歇的门下。
可当荀子表示可以满足他这个愿望时,
李斯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
他说:‘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他觉得现在出现了一个好时机,
就是如今的秦王有志于统一天下,正是布衣之士奔走效力、游说之士大展才华的好时机。
不管李斯是真的看出了这个绝佳的机会,
还是嫌弃楚王不足以成大事,而六国又都太弱,无法为他提供建功立业的舞台。
总之,
荀子对李斯的野心看得明白,因此并未强求。
毕竟,
他自己作为一个赵国人,
都能在楚国任职,
又何必去操心弟子是选择侍奉楚国,还是侍奉秦国呢?"
“李斯初到秦国,
便恰逢秦相吕不韦,在大力招募人才。
李斯闻讯后,便主动上门毛遂自荐。
在与李斯的深入交谈后,
吕不韦发觉此人才华横溢,且又是儒学大师荀子的高徒,
于是立马将其招揽为舍人。
舍人指的便是门客,
在战国及秦汉时期,
舍人常常是许多有志之士实现抱负的起点。
李斯,由此正式开始了他在秦国的政治生涯。”
第224章 读书十年,你竟然让我做了武官?
“李斯在吕不韦身边待了一段时间后,
对秦国的政治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他深知‘山高则风劲,潭深则水寒’,
吕不韦现在虽然权势滔天,但终归是臣子。
吕不韦在秦国竟然有着如此之高的地位,反而令李斯心中开始担忧起来。
须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具有远见卓识的李斯,
察觉到吕不韦可能会遭遇的危机,
因此他心里自然也不愿再为其效力。”
“吕不韦能从商人崛起为丞相,
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他已经看出李斯一遇大事就阳奉阴违,了解到他已不再忠心。
但李斯这人有确实是才华横溢,
若放任他离去,将来恐会成为自己的政敌。
但若直接除掉,又会影响自己的声誉,不利于广纳贤才。
为此,吕不韦设计了一出借刀杀人之计的好戏!
吕不韦安排李斯前往他的政敌——郎中令蔡泽麾下,去担任一名郎官。
这样一来,
吕不韦既能避免与李斯的直接冲突,
又能将李斯置于潜在的危机之中。”
“吕不韦给李斯推荐的这个郎官,
其实就相当于秦王警卫处的一员小官,而且还是一个武官!
李斯可不是卢象升那种‘提笔能从政,提刀能斩敌’的全才,
他是一位典型的文人,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吕不韦推荐他担任郎官,无疑是一种变相的羞辱和打压。
把秀才扔到兵堆里,
纵然你才高八斗,一舌也难挡四手。”
朱由检看到苏治夸奖了自己的人,
顿时咧嘴笑着对皇后周氏说道:“你看,朕的大将又被苏先生点名夸奖了!”
周氏温婉的回道:“臣妾恭喜陛下。”
看着周氏粉嫩又充满知性的脸颊,
朱由检不由得喉头一动,轻声说道:“今晚咱们多做做功课吧,不然等招来了洪武大帝,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机会了。”
周氏闻言,双颊顿时飞上一朵红云。
她低下头,嗔怪道:“陛下,大庭广众之下……太丢人了!”
“嘿嘿……不丢人,老朱家的子孙,脸皮都要厚!”
“……”
视频继续播放,
“更何况,李斯的上司还是是蔡泽。
这位蔡泽可以算是吕不韦担任丞相后,少有的对头之一。
蔡泽在秦昭襄王时期就已担任过相国,
到嬴政这一代已经四世为臣。
如今他失势了,
但还是身居九卿之列,
足见其根基之深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李斯的处境可谓是举步维艰。”
“此外,
蔡泽还有一个职位比较特殊,是嬴政的亲兵护卫统领。
这一职位的敏感性不言而喻。
任何对他的不利举动,
都可能被视为对秦王的直接威胁。
也正因为吕不韦并无谋反之心,
所以在此之前,他都一直在避免与蔡泽的直接冲突。”
“而蔡泽之所以成为吕不韦的对头,
主要还是因为他那刚强且善妒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