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叛军还抢夺了唐军大营里大量的辎重。”
“然而,李嗣业陷入包围圈,也就未必是真的中计。
在战场上,
猎人和猎物的角色转换,往往只发生在瞬息之间!
郭子仪选择李嗣业及其安西军作为先锋,自然有其深思熟虑的理由。
面对包围,
壮勇绝伦的李嗣业脱掉战袍、光着膀子,高声进行战前动员:
‘今日不以身饵贼,军无孑遗矣!’
意思就是:今天若咱们不以自身为饵引诱敌军,我军必将遭受重创,甚至会被消灭殆尽!
要想活命,就跟着老子杀出去!
李嗣业立于阵前,
一边高喊,
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陌刀唐!
一刀下去,数十人马当场尽碎。
叛军被李嗣业神魔般的勇悍,吓得肝胆欲裂!”
看着李嗣业在叛军堆中冲杀,
观众们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大喊起来,
“好汉子!杀得好啊!!!”
“什么叫勇冠三军!这就是勇冠三军!!”
“太特娘的……太……形容不来,反正就是牛逼!!!”
“此人武勇,恐怕不下秦叔宝啊?!”
……
视频继续播放,
“李嗣业这三个字,似乎就代表了【盛唐】二字。
他麾下所率领的,是华夏古代最强悍的特殊兵种之一——安西陌刀军。
无人是李嗣业一刀之将,
这是何等的生猛。
而李嗣业的死,也颇有武人的悲壮。
安史之乱的决战,
唐军围困邺城,
筑堤引漳水灌城,‘经月余,城不拔’。
李嗣业亲自‘被坚冲突,履锋冒刃’,终于被流箭所伤。
受伤后他在帐中养伤几日,本来伤势好得很快。
一天晚上,他突然听到外面金鼓齐鸣,以为又要打仗。
于是从病榻上一跃而起,大叫杀贼。
结果箭疮破裂,流血数升,一代名将,就此而逝。”
前面还在感慨着李嗣业勇悍绝伦的人们,
此刻又纷纷感叹着他死时的遗憾,
“好可惜啊!”
“一带猛将,竟然是这样的死法……”
“有点儿可惜,可叹!”
“唉……”
苏治接着讲解道,
“不只是李嗣业,唐军之中还有很多慷慨悲歌之士。
例如身为一个官二代兼外戚的王难得(其孙女是顺宗的皇后、宪宗的生母),打起仗来,却是个要命的活阎王。
他在眉心中箭、面皮耷拉下来挡住双眼的情形下,
竟然生生拔出箭头,
一把扯掉面皮,
继续奋勇杀敌!
他的英勇和恐怖的面容唬了叛军,
也给唐军将士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将领如此悍不畏死,士兵们自然也士气激昂!
热血沸腾的唐军,
很快稳住了阵脚,
并结成银光闪闪、坚不可摧的陌刀阵,
一线平推、如墙而进,
竟然逐渐压制住了叛军。
狭路相逢勇者胜!
华夏男儿,
最不缺的,就是血性!
杀!
杀!
杀!!!”
第236章 郭子仪也经历过功高震主
“安守忠被唐军的顽强所震撼到了,
眼看李嗣业这块骨头实在太难啃,
于是他便将目光转向它处,盯上了殿后的软柿子,王思礼。
他下令曳落河精骑迂回包抄,意图先拔除王思礼这颗看似脆弱的钉子。
但郭子仪的却早已将防线,布置的如同铜墙铁壁,无懈可击。
他不仅强化了战线的纵深与侧翼的防护,
更在侦察与应急响应方面做到了极致。
王思礼这一原本的软肋,
早已在郭子仪的巧妙布置下,变得坚不可摧。
看似是弱点,又何尝不是陷阱?
叛军的伏击意图,被唐军第一时间侦知。
仆固怀恩率回纥精锐和西域联军呼啸杀出,
将意图围歼唐军的叛兵给反包围住,
最后毫不客气地一网打尽。”
“成功灭掉敌人一支有生力量后,
唐军士气再次提升一个台阶。
此消彼长,
郭子仪看到时机已经趋于成熟,
于是当即发布命令,全军出击!”
“总攻的号角响起,
李嗣业率领的先锋部队、仆固怀恩指挥的机动兵力,
以及郭子仪亲领的朔方主力全线出击,
共同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合围之战。
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日落时分,
叛军最终在激烈的战斗中大范围溃败,
四个时辰内,
叛军被斩首六万,俘虏两万,
还有无数士兵在逃跑中掉入沟堑摔死。
安守忠、李归仁等叛军将领,仅带着几名残兵狼狈逃遁。
这一战,创造了冷兵器时代单日歼敌数量的新纪录。”
“次日清晨,
李豫和郭子仪,便带领着众将领浩浩荡荡进入了,已沦陷一年多的长安城。
城中百姓夹道欢迎,他们喜极而泣,感慨道:‘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郭子仪没有因为一场大胜就懈怠。
他乘胜追击,
以摧枯拉朽之势,一路连续攻克了潼关、华阴、弘农等地。
在收复长安后的仅仅二十天,
他就再次重创安庆绪的叛军,成功光复了东都洛阳!”
一场史诗级的大胜,
让濒死的唐朝,
又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观众们目睹了这一切后,无不肃然起敬,
内心深处涌现出无尽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