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07节

  找了个空当,怀玉问胖子,“阿兄,这韦思仁到底什么来头?”

  “他姐姐曾做过太子妃。”

  怀玉一听,瞪大眼睛,“太子妃不是姓郑吗?”

  “不是建成的太子妃,是洛阳王世充的太子妃。”

  韦思仁姐姐叫韦尼子,隋末王世充占据洛阳,为拉拢韦氏,为自己的太子王玄应迎娶了韦孝宽的曾孙女韦尼子。

  李世民后来破洛阳灭王世充,韦尼子这郑国太子妃也成了俘虏,跟前隋的那些公主宗室们一样,李家对郑国后宫里的这些来自名门豪族的嫔妃等也瓜分了。

  韦尼子和她的堂姐韦珪,两个年轻的小寡妇,都进了李世民秦王府。

  韦尼子姐妹还很得李世民的宠爱,韦珪在宫里排位仅在长孙太子妃之下,韦尼子也排第七。

  韦氏姐妹两寡妇能在宫里有这地位,最主要还是她们家族是京兆韦氏,她们曾祖韦孝宽,那是北朝名将,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鼎鼎有名的战神。

  杨坚甚至都是得到韦氏支持,才能代周立隋。有隋一朝,韦氏满门公卿,且与皇族深度联姻,男子尚公主、女子做皇妃、王妃的无数。

  韦氏九房,遍布朝野。

  仅其中郧公房,韦孝宽六子,就有两国公两县公两县伯,连女儿都封郡公主。

  韦尼子的祖父韦总,二十九岁战死,留下三子六女,两个儿子一封郧国公一封舒国公,一个娶隋丰宁公主当驸马,六个女儿也全都是联姻门阀。

  其父韦匡伯在大业十三年死于江都,留下三子二女。

  三个儿子思言思齐思仁,都很年轻,但凭着阀阅都封公侯,老大思言舒国公,老二思齐河南郡公,老三思仁黄瓜县侯。

  “所以咱们这位韦长史,爵位是黄瓜侯?他们家这前朝的爵位,本朝也能继承?”怀玉问。

  “嗯,咱大唐天子受禅于隋,当初前朝勋贵只要拥立本朝,陛下都是保留他们官爵,甚至加官晋爵的,这位黄瓜县侯,不带开国两字,他这爵位不是继承的,而是前年才封的,黄瓜侯是他父亲早年的爵位,后来进封河南郡公、舒国公。”

  看来韦家是真的很牛,要不然不会武德七年了,还给早就去世的韦匡伯的三个儿子都封爵。

  伏羌县以前就叫黄瓜县。

  不过黄瓜县侯,听起来还是有些怪怪的,跟那位极有气质的公子哥不太相符啊。

  “你可别小看韦氏,千万不能得罪,关中士族,以六大姓为首,韦裴柳薛杨杜,其中韦氏更居首位。

  韦氏九房,仅隋朝这几十年间,就出了好几个国公,其它郡公县公县伯县伯等没三五十也二三十,刺史都出了十六个。除了九大房,还有五小房,也都是比很多豪门都强。

  在北周隋朝强盛的那些年,韦裴柳薛并称关陇四姓,气势上还能压关东五姓一头。”

  怀玉呵呵一笑。

  他当然清楚关东五姓、关中六姓的强悍,人家几百年上千年的积累,岂是普通人能比的?

  就好比关东五姓最强的地方不是在朝堂上,而是他们一直以来掌握着学术话语权,人家一边做官,一边经学家传,其次就是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甚至师友关系,让他们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也让他们能够在土地、经济中掌握着极大的资源。

  哪个士族门阀,不是庄园遍布、僮仆千百。

  掌握了生产资料,掌握学术等等,才能真正的有话语权,北周灭齐,隋一统天下,关东士族确实遭受到了很大的政治上的打击,但他们手里握着的学术权握有的土地庄园,甚至掌握的奴仆、佃户,以及对地方县乡基层的控制,并没有改变。

  因此别说韦杜他们曾气势上压关东五姓一头,那也都是虚的。

  这世道只要一结束动荡,这些名门士族就会迅速再重新站上来。

  武怀玉思索了会,觉得这韦思仁本来就是正七品尚衣直长,那属于内侍官,现在跑来神机营,估计是来镀金的,跟卢怀让去陇右一样。

  “神机营长史本军职,为何让这公子哥来?”

  “城南韦杜,去天五尺啊,咱们现在在哪?曲江不就是城南吗,这里大片的地,城里和城外,都是他们韦杜的,以后咱们在这里驻兵、制器,少不得要经常跟他们打交待,安排个宠妾的兄弟过来,也方便不是?”胖子道。

  怀玉心想,估计也是李世民有意安插小舅子过来,好盯着这里动向。

  说白了,神机坊的火器,李世民是早意料到其实用性的,可这玩意现在就武怀玉一人懂,好在武怀玉没藏着掖着,早跟太子说明了火器的应用前景,甚至主动的表明要让皇帝派工匠过来,他倾囊相授。

  李世民的安排大有深意,甚至是给小舅子一个镀金历练的机会,毕竟尚衣局那只是个内侍机构,干不出成绩来。

  可这年轻的韦思仁未必能理解他姐夫的用心,只觉得神机营新设,任务却是守一个军器坊,他还要给一个寒门出身且比自己还年轻许多的人做副手,就很不乐意。

  “不要管他,”

  怀玉想明白这些,便决定不理踩这家伙。

  神机营和神机坊是两个不同的单位,一个负责制造火器,一个负责保卫神机坊。

  曲江东南,烟波岛。

  大批工匠已经到位,还临时征召了许多民夫,正在烟波岛上赶工建筑。

  一位将作监的官员过来拜见,询问怀玉有什么特别规划安排没有。

  “你们将作监是如何规划的?”

  “先在岛上修一个码头,然后沿岛建一圈围墙,墙高四丈,顶宽一丈····”

  怀玉越听越惊,“这岛上还要修一圈城墙,墙高四丈顶宽一丈?有必要吗,这长安的坊墙都没这么高啊,这本就是一个岛,简单的修一道墙就行了吧,甚至不修都可以啊。”

  “不行,必须得修,而且墙高四丈那是太子殿下钦定的。”这位来自将作监左校署的监作,只是流外吏,面对怀玉很客气。

  “不修桥吗?”

  烟波岛距岸边也仅十来丈,修一道桥明显挺方便往来,可对方却要修码头。

  “为了安全起见,烟波岛不修桥,只修两个码头,一个负责进岛,一个负责出岛,严格分开。

  我们不仅不修桥,还要派人把岛四周清淤挖深,还要埋上树桩等,仅留一条水道船只进出。”

  烟波岛作坊,完全是按照监狱来修的了。

  至于岛上作坊等,完全就是按甲坊弩坊等修的,作坊、仓库、宿舍、食堂、衙堂,也算是一应俱全。

  “我没意见,就这样修吧。”

  将作监除了要在岛上修作坊等,也还要负责在岸上修军营、仓库等,还要在岛外水上修几座寨楼,以便驻兵守卫警戒。

  将作监的监作退下,自去安排建造。

  少府监又有官员过来,他是奉令将一批工匠送来,之前军器监并入少府监,现在重设,匠人也要从那边再调来。

  大批匠人调来,基本上都是官奴和赦免过一次的番户。

  还有位东宫内侍省的小黄门一同前来,他也带来一群匠人,却是皇家奴隶,“这十人皆是皇家奴隶,精通制造,太子殿下特命送来于武二郎,让他们跟着二郎学习火器配制秘法。”

  怀玉之前给李世民写了一份火药配制秘方,李世民珍重收藏了,但他也不可能亲自去配,直接把秘方交给工匠配制,肯定不如直接派工匠跟武怀玉学。

  那小黄门把这十个皇家奴隶工匠送来,连他们的妻儿都全一并送来,以后他们就吃住都在烟波岛上,有可能一辈子都不能离开岛半步了。

  怀玉看着这些胡子都花白的老匠人,为他们叹息一声。

  一入烟波岛,从此不自由!

  不过想想他们本来就是皇家奴隶了,倒也没什么失不失去,也许还能在这里更舒适一些。

  (本章完)

第143章 开宗立派

  2023-03-19

  美丽的曲江畔,成了喧闹的工地。

  将作监、少府监、军器监几个衙门的监作、典事、府、史等一众官吏,驱使着皇家奴隶、官府奴隶,还有征召的匠户、壮丁忙碌着。

  很煞风景。

  一百名神机营右营的千骑,则也在修临时营房。

  怀玉带着武胖子到处转悠,那位祖上养猪的黄瓜侯则明显不愿意奉承,都懒得跟随,一人自顾自的站在工地上,却又不知道从哪着手,这里站站那里看看,甚至还嫌工地尘土大,脏了他的袍子。

  “阿兄,去跟韦长史说一声,让他赶紧去把咱们神机营右营弟兄们的口粮领来,柴盐油米酱醋,还有马料,一样不能少,赶紧去领来。另外这锅碗瓢盆也不能少,这马上就是中午了,总不能让大家一直饿着肚子吧?”

  给无所事事的韦思仁交待了件差事,将他远远打发。

  “这事二郎随便叫个队头去便行,你这样吩咐他,只怕引他不高兴。”胖子提醒。

  “无妨,他既然是我属下,我以后总不能将他供起来?”

  韦思仁叫上了自己的随从,又喊了一伙千骑,果真进城去领粮了,这家伙办事效率还不错,很快就把粮拉回来了。

  韦思仁将一张单子递给怀玉,居然有几分居功之意。

  怀玉翻看了下,他去太仓署领了一月的粮,每个千骑的口粮是每月一石粟,一天三升多点,但给的并不全是粟,而是大麦、小麦、荞麦、粟、米、黍、糜、麻、大豆(黄豆)小豆(赤豆)宛荳(豌豆)等各种粮食折算。

  盐每人一月一升五。

  战马一月马盐倒是有九升,日支粟一斗、支茭草二围。战马一天消耗的干饲料起码得三十斤左右,运动量越大,添加的豆、粟精饲料越多,最多时要添一半精饲料。

  太仓署那边并没有半点为难。

  一切按规定给的,没有克扣,一次一个月的量,要是明末的官吏看了,得直呼他们棒槌,过手不得先扣个一半?

  除了右营的一百千骑,军官们的也额外给了。

  不过也只给了粮和盐。

  “菜呢,油、酱、醋这些没有吗?”

  韦思仁直接道:“他们说屯营有拔给我们公廨田和公廨本钱,让我们自己解决。”

  “周将军答应给我们五顷公廨田,但现在还没影,就连十五万公廨食利本钱,也还没到位呢,千骑的这一百弟兄,总不能吃干饭吧?”

  韦思仁有些得意的道,“我还带了些醋布回来。”

  “啥?”

  “醋布,可做汤佐餐。”

  怀玉在陇右军中的时候见过醋布,一块粗布放在浓醋里反复浸泡,再经过晾晒处理后,便能随身携带,出征打仗的时候,士兵往往拿醋布包酱块,这种大豆酿造晒干后的酱块,是不错的调味品,易储好携不容易坏。

  没条件的时候,吃点干粮,添点酱块,既有盐份还添滋味。

  醋布既可包酱块,还可以在煮的粥、汤里煎一块,便有了醋味,醋布甚至也还用盐腌过,也能替代盐使用。

  不过要说味道,那真是一言难尽,纯粹就是个没办法的应急物品。

  这现在人在长安,还能用这玩意?

  不过当韦思仁叫人从车上取来醋布时,他才发现,这醋布不是他想象中的醋布,明显就是海带。

  或者应当叫昆布。

  这是个好东西,药食两用,甚至对长安城的许多京城百姓来说,可能这都是他们唯一吃过的海鲜。

  晒的干巴,缠卷成团,灰褐色,表面还有一层白霜。

  不过据说昆布跟海带顶多算堂兄弟,却不是一种东西,在古代中国沿海还没有后世那种海带。

  不过这玩意吃起来其实也差不多,更厚一些。

  尤其是这种简单采收晾制的昆布,上面满是盐霜,可以代替醋布。

  随带方便,吃的时候也不用洗,要的就是那盐咸味,剪几块扔锅里一煮,大海的味道!

  这玩意长安也不多见,属于沿海进贡的一种土特产,韦思仁跟太仓要酱菜,对方不肯给,最后他看到了昆布,就硬要来一车。

  要是有猪脚,昆布炖猪脚倒是挺香。

  看着这些干巴的海带,怀玉头痛。

首节 上一节 107/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