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就是昨天武怀玉在延英殿上还刚加太子太傅,今天太子太傅却是司空、左仆射房玄龄了。
以前马周一直兼东宫左庶子,这次马周成太子少傅了。
原来太子左卫率是程咬金,这次换李大亮了。
很明显的一个事实,就是武怀玉这一系,原来在东宫官属里占了不少重要位置,而这次调整换下来了。
太子詹事武怀玉、太子左庶子马周、太子右庶子许敬宗、太子左卫率程咬金、太子右卫率苏定方、太子宾客来济、崇贤殿学士来恒、直学士李义府等一大批人,都是公认的武怀玉的人,这次都被换掉了。
马周从左庶子到太子少傅,位置更尊荣,但在东宫实权却小了。
“以后朕不在京师之时,则东宫官属汇同三省六部协助太子监理摄政。”
皇帝还规定了太子见东宫三师三少的礼仪,
要在殿门外迎接,太子先拜,三师三少答拜,每道门都要让三师三少先行,三师三少坐下后,太子才能坐下。
太子给三师三少的书启,前后自称名字加惶恐二字。
“陛下,”
马周起身,“李绩、杨师道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拜相,以及东宫三师三少,及詹事少詹事、左右庶子、左右率等要职调整,是否要先召政事堂全体宰相共同商议?”
李世民这次在只有三位宰相,以及太子和太尉五人在的场合下,突然宣布这么多重要官职调整,明显是很不符合惯例的。
这种重要的人事任免,虽然权在皇帝,但也得跟宰相们商议。
而且最后也还是得先通过政事堂审议才能拟诏颁发的,否则那就是斜封中旨了。
“这次东宫官属的调整,朕也是思虑许久了。
宾王你是中书令,负责草诏的,玄成是侍中,负责审议的,你们两个都在嘛,”
马周和魏征对视一眼,都觉得皇帝这次行事很异常。
“陛下,政事堂是群相议事制度,也还有当值秉笔相公,按制度,陛下虽对三品以上官职有直接任免权,但旨意也还要经政事堂宰相审议······”魏征出声道。
皇帝摆了摆手,
“那今日马相就先把朕旨意草诏一封,你魏侍中先审议一下,要是你们两个不反对,那就再送政事堂诸相一起再审议。”
“朕希望这些任命能够尽快通过,然后颁诏天下。”
皇帝似有些不满,结束了今天的延英召对。
马周也只好在延英殿先按皇帝旨意草拟了这道诏书,然后与魏征、高士廉一同前往政事堂,与其它宰相们一起审议。
但皇帝态度这么明显,这次东宫官属调整,根本就没商量余地的。
否则也不会直接先抛出这个名单。
长孙无忌则出宫回府,一路上坐在马车里仔细的琢磨,反复的思考。
皇帝妹夫终于将他召回长安了,
结合武怀玉昨日被贬降营州,然后今天太子官属的大调整,武怀玉那系人被调整出去,他加封太子太师,李绩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难道,皇帝妹夫是要用他和李绩来取代武党在东宫的位置?
还有,武怀玉昨天明明是司徒加太子太傅,为何皇帝今天却又宣布房玄龄为太子太傅。
是一时忘记了,还是故意的?
皇帝刚才答应太子要让三法司联合调查武怀玉被弹劾之事,又究竟是何意,难道是要进一步清算武怀玉?
长孙无忌摩娑着自己大肚皮,陷入沉思。
(本章完)
第1232章 五百里加急洛阳
洛阳
中兹宇宙,通赋贡于四方。
武怀玉日驰十驿以上,三天时间,便从长安跑到了洛阳。
武怀玉看着洛阳城,
他对洛阳也不陌生了,往来过数次。贞观初,洛阳没能从战后恢复过来,隋时耗费举国之力营建的东都,在唐初却是座死城,连洛阳宫殿都拆了,砖瓦木头被百姓拉去修补房屋。
宏伟的洛阳城,工商凋零,城里许多坊都空无一人成了鬼坊,甚至城外农民进城来种庄稼。
想当初洛阳这座隋朝东都,通贡赋于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于万国。但后来天下大乱,洛阳这个中心,却成了四战之地。王世充和李密鏖战多年,最后反倒让李渊趁机入了关中夺了长安建立大唐,
李唐平定陇右河西后,出兵中原,围洛阳战虎牢。
洛阳粮价达到斗米三千钱,全城饿死者十之二三。
一匹绢才值三升粟,十匹布才值一升盐,服饰珍玩,贱如草芥。
王世充最后也是粮绝而降。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
洛阳终于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这也是必然。
正所谓帝业初起,崤函乃金汤之地。天下大定,河洛为会同之府。
这些年,李世民也是陆陆续续的在重新修复洛阳宫和洛阳城,甚至皇帝这几年除了仍然经常去岐州九宫山避暑,每年也都会来洛阳呆上一段时间。
皇帝也有意要实行两京制度,以洛阳为东都。
王者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
洛阳,自古又称中国、中土、中华、中夏、中原、中州、神州、神州、华夏,夏商周三代所居之地,华夏最早发源地,自古为天下中心。
在古人心中,定都洛阳是成就帝业,传承正统的标志。
刘邦说,吾行天下,唯见洛阳。而李世民则说,洛阳中土,朝贡道均,朕故修营,意在便于百姓。
隋唐源于北周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又发源于北魏,北魏建都洛阳,
上层贵族言行规范都以继承洛阳为荣,标榜正统。
洛阳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心,而是方方面面上的中心,甚至大唐的官话,都以洛阳音为标准,在朝堂上说关中口音甚至还会被认做是没文化,会被嘲讽。
除了政治和文化层面,
其实李世民谋划要推行两京制,升洛阳为东都,也还是因为关中虽有八百里平原很肥沃,但关中毕竟偏居一隅,
天下一统,国家越来越兴盛,雍州百万家,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关中无法供给长安这座京师的耗费,粮食每年都会有大量缺口,
而关东江南虽有粮,可道路却限制了运力,再怎么修路挖河,仓库转运,这始终是个大难题,尤其是导致运进关中的粮食成本太高,江淮的粮运进长安,运输成本是粮食本身的数倍。
越往后,以后长安做为都城而产生的问题越多。
当年隋朝统一南北,也面临过这个问题,所以后来营建东都,迁都洛阳,粮食等不好运进长安,但修大运河后,南北的粮食运到洛阳都非常方便。
且有大运河,工商也能发达。
长孙无忌在洛阳做了五年都督,还是给洛阳城带来了不少发展的。
大唐对于洛阳,向来也是很重视的,李世民攻下洛阳后,朝廷就以洛阳为陕东道大行台的驻地,秦王李世民就兼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李世民用心腹屈突通镇守洛阳,
后来又先后任命了杨恭仁、武士彟等都督洛阳。
五年前,又把国舅长孙无忌外放洛州都督。
长孙无忌是鲜卑贵族,籍贯上就是河南洛阳,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在洛阳长大的。
虽然武怀玉觉得长孙无忌这個人,有些心胸狭窄,且比较贪权,但能力也确实是很不错的,玄武门后他被李世民评为功列第一,那可不是因裙带关系。
长孙无忌除了没有带兵打仗这方面的经验和天赋,搞搞行政他还是很厉害的。
五年时间,
洛阳繁华已经不输长安。
当然,洛阳有如今的发展,也是朝廷重点扶持,其中也还有武怀玉的一份功劳,当初屈突通镇洛阳的时候,可是全面打压洛阳,一心把洛阳这座曾经繁华的国际大都会,变成一座普通的州城,抑制工商,打击商贩,一心要让百姓都去种地,搞的一潭死水。
搞的洛阳、郑州这两座中原大城,最后死气沉沉,商贾工匠全都跑到汴州去了。
武怀玉主张不能抑制工商,反而要扶持工商,洛阳做为天下中心,而且隋朝修的大运河又是连通洛阳,还西接长安,这样好的区位优势,岂能浪费?
腊八,
新年将近,
洛阳城外的官道上人来车往,
人字形的南北大运河,就是以洛阳为中心,以洛阳为中转站,
天下的商货,如今也都是以洛阳为最大中转站,这里成了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
同样的,这里也有如今大唐最多的仓储,粮食、盐、布、丝绸等等,
长孙国舅在任五年,
让洛阳更上了一个台阶,如今的洛阳城,已经很接近大业初隋朝东都的那个兴盛了。
武怀玉还知道,长孙无忌在洛阳这五年,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已经有所没落的关陇集团,纷纷汇聚到了长孙国舅麾下,明里暗里已经推举了他为关陇贵族的领袖。
甚至洛阳城,这几年还成了以长孙为首的这些关陇集团的大本营。说来有些奇怪,关陇集团,居然跑到洛阳来以此为大本营。
但在长安,
这些年,老牌的关陇贵族,其实受到了跟山东士族差不多的待遇,都被皇帝一直在打压。
只是相比之下,关陇集团毕竟缔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比起山东士族还是要体面许多的,但皇帝这些年也确实一直在扶持新的势力,这新的势力主要就是军功新贵集团,以及寒门庶族地主阶层。
前者,是跟着李世民打天下争皇位的兄弟们,绝对的忠诚可靠,比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甚至武怀玉等。
后者,也是跟着李世民创业的文官、学士们,如房玄龄许敬宗等,也还有这些年通过科举、举荐等提拔上来的庶族地主阶层的人,比如马周张行成等。
在李世民的朝堂上,
不再是关陇集团一家独大,山东士族也不像是在北朝时那样高高在上。
有些关陇贵族,比如李靖等家族依然兴盛,但也有些已经没落了,又不甘心,于是也开始抱团取暖,他们围绕在长孙国舅身边,结成了一个新的关陇贵族联盟,
长孙无忌这几年能在洛阳干的这么好,这么出政绩,也是离不开这些关陇贵族联盟的大力支持的。
不管没不没落,毕竟世代贵族,人才并不缺。
别看长孙无忌这十几年来,被李世民一直摁着闲置,但仍还是关陇集团的一面旗帜,毕竟国舅身份摆在那,又还是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最主要的是,他是太子的亲舅舅,
在如今太子储位坚如磐石的情况下,所有人都认为长孙国舅的将来,自然是充满光明的。
可以说,朝中现在虽没有了魏王党,但太子党还在。
只不过太子党以前是武怀玉和长孙无忌的结盟,但现在内部也是隐隐两个山头,
武怀玉代表的是军功新贵和庶族地主士人阶层,长孙无忌这边却是关陇贵族集团。
双方暂时是井水不犯河水,甚至仍不是联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