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33节

  这个租不算高,基本上是按照公廨田标准的,不过实际上公廨田的租子负担要比这高,有些额外的负担。

  上田亩收能有两石,如果租六斗,那实际也就是七三开,佃户七寺庙得三。

  而如果算上秋粮,或是种的其它杂粮之类的,甚至是麦草等,那实际佃户拿到的要更多些。

  武怀玉甚至提出了更重要的一条,那就是佃户与寺庙签定契约,佃户享有永佃权力。

  寺庙和尚们有土地所有权,握有田骨,佃户们拿到的是土地经营权,握有田皮。

  甚至佃户们将来也可以转佃。

  地主也可以卖地,但不影响佃户的佃种经营权。

  这其实是要从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江南主要的一种租佃形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这样的话,那大海寺依然拥有那些田地,可对田地的权力大减,佃户们跟他们没有直接关系了,交租也是交给代管的衙门。

  甚至不用担心寺庙不再把地租给他们,或是提高租子,因为签下永佃契约,租子也是定死的。

  丰年不增租,但灾年要减租。

  这其实就是变相的收回寺院的田产,但跟之前对三阶教的直接没收的雷霆手段相比,相对温和一些,也给寺庙保留了不少的权益。

  起码一亩上田一年还能收租六斗,铁租收益,地也可以随时转卖,并不影响收益。

  大海寺做为第一批实行这个政策的寺庙,面对武怀玉,他们想拒绝又不敢。

  三阶教教训在前,谁敢拒绝这位检校佛法的帝心?

  可接受吧,又有点不甘心。

  终究,还是资历更高的上座智藏出来应下。

  大海寺把地签约给郑州代管,郑州衙门则跟佃户签永佃合约。

  第一批佃户,自然就是八百大海寺之战留下的老卒。

  这些人这十二年过的都不好,许多都成了逃户,如今再次入籍上户,给他们签约佃田。

  一丁佃田百亩,亩纳租二到六斗不等。

  不过这些原本的逃户,如今虽然再落籍,同是良人,但注明客户。皆因无田产,以佃租为业,所以注明客户,不需纳租调正赋,但也需服正役杂徭。

  这样一来,客户种地给地主交租外,就不再需要再向朝廷纳正租调,负担就轻了许多。

  否则既纳地主田地租,又纳国家正租调,那他们是很难生存的,早晚还要成逃户。

  客户只是不再纳国家正租和调,但户税要纳正役杂徭要服,义仓粮则由地主交。

  曹庆一家六口,签约画押按手印,拿到一百亩良田永佃权,以后每年只要上缴六十石粟地租,而这百亩良田,正常丰年夏粮就可收麦二百石,可折粟三百三十余石,秋季杂粮等也还能收一些。

  一家人辛苦耕种,再种桑丝织,还是可以温饱,不遇灾荒甚至还能有节余。

  当然比起朝廷均田,其实负担要重,如果朝廷能均百亩地到手,租调正赋也才两石粟加两丈绢三两绵而已。

  可对曹庆来说,还是感觉非常的满意,一亩交六斗,比起正赋一亩才折几升,确实多了许多,但对现在辛苦的曹家一家子来说,能拿到一百亩地,哪怕只是佃租权,也足够了,毕竟这是永佃权,有很大的保障。

  交完六十石租,依然还能剩下不少,再种桑织布,有很大保障。

  曹庆唯一的问题是,他残疾,这地不好种,而且他们现在基本上一无所有,要重新置办耕具、种子等,这些开销较大。

  好在武怀玉还有后续帮扶,可以给他们提供常平社的低息青苗贷,能解决一时之急。

  老兵们残疾劳力不足,也可以再雇人,以现在长工一月大抵要一石粮来算,一年大抵要出五石粟五石麦,另外再给衣服,相当于两月粮。

  一个长工的工钱一年下来折十二石粮左右,大抵相当于七八亩产出,也还在可承担内。

  当然,要是实在残疾厉害,又是老光棍之类的,那完全可以转租收租,中间赚点差额租子养老。

  设这个永佃权,本就是为了给予这种保障,老兵们基本都是残疾,不是年老就是病残,许多还是光棍,种地也难种的过来,有了这永佃权可以转租,就等于有了个福利保障。

  更夫许达就打算把地再佃出去,他自己仍回荥泽打更,他一个人也种不了这百亩地,年纪大身体也不行,干脆就收点租子。

  如果租出去,地里收成对半分,两石分一石,他上交六斗,还能一亩余个四斗粮,百亩也有四十石粮了,一人是吃不完的,卖掉点买衣租房等也够了,打更再有点收入,晚年也有个保障了。

  “感谢武少保,还记得我们这些残废,给我们如此安置。”

  八百老卒都非常感激。

  武怀玉这也不全是为了他们,这种客户、永佃权等,其实都是在为均田制的崩坏打补丁,避免将来大量百姓弃籍做逃户。

  “曹叔,我想征辟你为我府佐任参军事,同往幽州,每年六十石粮、每月再给一千八百钱奉赠,如何?”

  这是按朝廷八品官的俸禄给的,虽没有职田租等额外收入,但仅这一年六十石粮和每月一千八百钱已经不错了。

  何况武怀玉也说年节另有馈赠,四季服饰等也是他提供,还提供坐骑等。

  “我这残疾之人,能为武少保做什么呢?”曹庆摇头。

  “曹叔也还年轻,见识不凡,我希望曹叔能来帮我。”

  曹庆问明武怀玉不是可怜他才要他做府佐,而是真想要他帮忙,这才慷然应允。

  “武少保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这老骨头也就没什么可犹豫的了。”

  家里请两长工帮忙佃种那百亩地,自己跟随去幽州做事,这份收入也还是不错的,光那俸钱一年就有两万多,以现在的麦价一石才一百五十钱,都能买麦一百四十四石,再加六十石的禄,那就是二百来石,又相当于百亩地收成了。

  老曹倒没啥仕途野心了,只不过一份报答之心,武少保如此帮大家,他得回报。

  (本章完)

第494章 八风营

  2023-07-31

  大海寺怀海方丈接过武怀玉颁给寺中的一百张僧牒时,这位有名的高僧脸色也有些绷不住。

  皆因大海寺现如今有僧千人,还不算俗家弟子武僧、部曲净人等,可武怀玉代表朝廷只给了大海寺一百个僧额。

  可在武怀玉检校佛法的这个头衔面前,就算贵为皇帝敕修的大寺,他们也无法违抗。

  一百贯一张僧牒,只要现金,金银钱绢皆可。

  大海寺倒不缺这一万贯,虽曾经被毁,但底蕴深厚,可掏一万贯也只换得一百个僧额,这是怀海他们有些难以接受的。

  可武怀玉早有准备,早有密奏上京,长安天子派天使前来宣旨,一切处置皆依武怀玉所定。

  规模如海的大海寺仍是皇家敕建的大寺,是郑州第一大寺,可僧额仅有一百,这还是特旨才有。田地在寺田额两千亩基础上,特旨增加了一千亩,其余的所有寺田,都交给官府代管,全都永佃给无产的客户,亩收租二斗到六斗不等。

  大海寺经营的工商产业,全都移交给官府,评估价值,或由官府发卖,或官府经营,官府拟十年分期付清款项,以后也不得再经营。

  不仅邸店车店这些不让经营,碾坊梁房也不让经营了,长生库质铺放贷就更不用说。

  那些没取得僧牒的,敕令还俗,直接从大海寺原有寺田中授给每人八十亩口分,二十亩永业,他们跟那些永佃客户不同,属于还俗入籍的正常主户,交纳租调服正役杂徭交义仓粮,甚至官府还将负责派官媒给他们相亲娶妻。

  这也算是对这些大海寺还俗僧人的一个优待了。

  “谢陛下恩赐。”

  怀海方丈纵有千言万语,心有不甘,最后也只得奉诏领命。

  甚至大海寺剩下的一百僧人都还要按新制改变,怀海依旧是方丈,但智藏上座改成了都寺,维那净严改成了首座,分领东西两班。

  方丈和东西两班的十二位执事僧,十三人这次也皆由朝廷授任。

  武怀玉亲自给他们颁布祠部、吏部发的僧告。

  以后每个职事就五年一任,最多连任三任,包括方丈。

  甚至郑州还有专门的僧管负责监管寺中事务,给他们彻底套上枷锁,不再任他们野蛮扩张。

  三阶教在前,大海寺也只能遵行。

  武怀玉不仅是对大海寺动了手,郑州四大寺,都是百年以上大寺,武怀玉挨个整顿,确实整顿出了大量田地、商铺作坊邸店磨坊梁房车店质库等,河南道支度司衙门、洛州都督府、郑州衙门等几部门联合接手,

  郑州一下子新增了三千多户客户,还有还俗和尚的两千多主户。

  不论主客户,都起码一户百亩地。

  五千多顷地啊,都是从四大寺为首的郑州诸寺清出来的,三千多顷地仍属寺院,但已无经营权,两千多顷地,更是直接从寺中划给了还俗的寺僧。

  杨恭仁都被这大手笔惊动,从洛阳赶来荥阳。

  他很意外的是这些寺庙僧人们的配合。

  当然,杨恭仁跟萧瑀一样,也是有名的崇佛者,之前朝廷在长安检校佛法,洛阳这边就没什么动静。

  武怀玉这次路过,奉旨检校,杨恭仁也没怎么配合,本想着武怀玉这路过而已,不配合他就搞不出结果,到时他也只能去幽州,没时间耗费在这。

  谁知道他成效这么快。

  “这个客户感觉没有必要啊。”杨恭仁还想挑点刺。

  武怀玉却直言这事他是请示过圣人的,圣人也赞同对这些无产业的脱籍逃户,给予客户的特殊待遇,“圣人仁慈,这些人脱籍逃户也是迫不得已,总得给他们机会重新开始!

  如今利用寺中田地,授他们永佃权,让他们成为客户,虽不纳租调,但也会承担正役杂徭,何况他们因此也能安定下来,男耕女织,这不正是杨相公先前所想要的各安本业吗?”

  这种处置杨恭仁是想都没想到的。

  他之前对逃户的处置办法,就是查,查到了就抓回原籍,交地方官吏和乡里的里正村长们监管。

  抓回来的逃户,并不会有田可分,只能成为佃户、帮工,但这按丁征收的租调,该服的正役杂徭却一点不能少的。

  有些逃户实在不想回去,那就动员他们移民去边疆的宽乡,但这在许多人眼中视为流放一般。

  杨恭仁要求逃亡黑户百日内向官府自首,后来放宽限制允许在现居地入籍,也可回原来居住地入籍,但逾期不自首,经朝廷检括出来,就要强制迁往边远的边荒地区,甚至对包庇隐瞒的士族豪强地主,也一律治罪处罚。

  他的这些政策很严厉,但效果不大,百姓依然想办法逃亡,或成为浮人浪客,或投附士族豪强成为部曲甚至奴仆,还导致许多田地也脱籍。

  说到底,百姓就是因为没有产业,却要承担很重税赋,活不下去了才弃籍逃户,朝廷不能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只一味要求他们归籍,谁又肯。

  武怀玉现在给皇帝建议试行的这个客户,就是针对那些逃户,以及那些无产者,以后慢慢的公廨田、职田、寺田等官府手里的公田,都慢慢的租给那些无产者,给他们永佃权,让他们成为客户,给他们一些保障。

  根据产业户分主客,纳税服役两个标准,也是切实考虑负担能力。

  直接按丁征收的这种税法,本身就是个人头税,这是有很大问题的,征税还是应根据财产、收入等来征,否则穷人负担过重征不上来,富人纳税太少不合理。

  杨恭仁之前检括户口,清理出来不少逃户,也清出不少隐匿脱籍的田产,他还是很有担当的披露和处置这些情况的,但他对寺院这块就基本上只说不动手。

  “武相公把一田分二权,田骨田皮分离,这倒是前所未闻的事。”

  “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现在这样是否有些用呢?”

  杨恭仁承认武怀玉挺有想法,这寺田收归官府代管,寺院只有产权,可经营权却没了,佃户有永佃权,按期交租便行,这一套确实挺厉害。

  “接下来的具体事宜,便都交给杨公等了,我也耽误不少时间,该赶路去幽州了。”

  皇帝已经批准了武怀玉的建议,将在京畿、洛阳以及幽州三地先试行这套办法,寺院工商业交由官营,十年分期付清,寺田官府代管,永佃出租,后续公廨田、职田、学田等也都要按此法永佃出租,交给无产者经营,列为客户。

  杨恭仁提醒怀玉,“我觉得还是谨慎一些,先不要一下子铺太大,慢慢来。”

  这倒不全是反对,也还有几分自己人的关照之意。

  杨武两家毕竟是亲戚,以往关系也还可以,虽然杨恭仁对于武怀玉的不少政策并不支持,就如眼下这事,但他还是提醒武怀玉几句。

  现在怀玉搞的这些东西,牵连很深,得罪的人也多,不说寺院了,光是这隐户永佃成客户,这里就触及了许多世家豪门的利益。

  世家豪门之所以了得,就是根基深,这根基就包括他们有大量的庄园田地,也有许多工商产业,更在学术上有话语权,而大量的庄园田地甚至工坊里,除了奴隶外,其实许多都是投附他们的逃户之人。

  甚至他们会庇护许多投附者,那些人甚至是带着田地等投附,托庇其名下,以逃避税赋役瑶等,其实就是在挖朝廷墙脚的行为。

  杨恭仁先前检括人口清查田亩,已经触及到深水区,知道这里水有多深,武怀玉现在也不可避免的要触及这深水区。

首节 上一节 433/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