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575节

  “现在这样倒也挺好,左武侯中郎将这差事也挺清闲,”

  怀玉倒是忍不住叹气,“可惜苏旺了,”

  “也是命吧,他妻儿我都已经安置好了,侯君集陪的那一千匹绢,我也都转给他家了,我另外也给了一千匹绢,帮她们在我老家置了一个八百亩地的庄子,以后生活不用担忧,”

  “苏旺不仅是师兄义子,也是我大唐勇士,没倒在北伐战场上,却在长安被权贵打死,实在是让人心痛。”

  “二郎不是替他痛揍过侯君集了吗,老师也扇了侯君集一巴掌,我也没便宜那浑蛋,”

  话虽如此,终还是让人气愤。

  苏烈把武怀玉送到皇城门口止步,

  武怀玉进入皇城,然后再进宫城。

  今日的政事堂议,是在禁中内省。

  中书和门下两省,一个相当于皇帝秘书处,一个相当于审核盖印处,所以在宫城大内,在太极殿的两边,有中书内省和门下内省,为了便于工作,中书门下两省平时主要是在宫城内省办公的,

  而在皇城还各有外省,则主要负责跟尚书省等办事机构对接。

  政事堂,

  门下内省中,

  三省宰相碰头会的会议室,本来并非正式机构,但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核、执行,尤其是中书和门下,一个决策一个审议,经常门下出的决策,在中书这里过不了关,

  非常容易拉扯没效率,所以李世民让中书门下在政事堂议事,有哪里不对的地方,当面就商议解决,甚至为了决策不被驳回,还直接把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也拉来,一起决策。

  到后来,又有他官加衔进政事堂决策审议,于是现在的政事堂,就已经慢慢凌驾在三省之上,

  李世民是个不会轻易放权的皇帝。

  许多事情,都是皇帝交给政事堂宰相们堂议,议出结果报皇帝,皇帝同意后直接发文、盖章然后交尚书省等执行,这样做效率确实是高的多。

  不过如此一来,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等宰相们,倒大部份精力都在政事堂决策审议了,三省的日常事务倒主要是交给副手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尚书左右丞等去干。

  甚至如御史大夫、兵部、吏部、民部尚书也加衔进政事堂为宰相后,各自部门的事务,也由副手们主持。

  宰相们踏入政事堂。

  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李靖、中书令温大雅、侍中魏征、御史大夫张亮、民部尚书戴胄,

  如今就六位宰相。

  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地盘上,但魏征并不是首相,实际上政事堂设立以来,并没有首相这一说,武德朝时,裴寂得宠,自然是百官之首,可贞观以来,宰相更替频繁,皇帝也无意让某个宰相成为首辅,

  所以到如今也一般是轮流当值,轮到的就负责主持会议,记录会议,最后呈报皇帝。

  今天更直承旨,主持堂议,负责执笔记录的是中书令温彦博。

  六位宰相就位,可温彦博没急着开始会议,

  皇帝早有旨意,今天这场政事堂堂议,皇帝将亲临,并且还会召其它大臣来参与,这是场扩大会议。

  有传闻武怀玉今天也会复出。

  张亮忍不住问坐在那里不说话的右仆射李靖,“李仆射,晋国公今日真要复出吗?”

  李靖抬了下眼皮,“不知。”

  张亮又望向房玄龄,

  房玄龄跟张亮关系不错,“亚相一会不就知道了。”

  温彦博忍不住道,“如果今日圣人要让武怀玉复出拜相,我温彦博必将拼死力谏,”

  张亮笑笑,“晋国公虽犯了点错,但也是很有本事的,况还刚立下北伐大功呢。”

  “有功就能如此肆无忌惮,就能居高自傲,恃宠而骄吗?朝廷法度呢?这样的年轻人,如何能让他三拜宰相?

  中枢若由这样人统领,这朝堂还不乱套?

  上梁不正下梁歪!”

  魏征出声支持了温彦博,虽然之前在如何安置突厥人的问题上,两人意见最为不同,甚至还吵的最凶,此后也是互相看不顺眼,多有相互攻击,但在武怀玉这件事上,魏征倒是也一样态度。

  “我也觉得武怀玉不适合在中枢为相,太年轻了,总是容易犯错,一立功就飘,应当到地方上再历练历练,得磨练的成熟稳重一些,这也是为他好,否则再有下次,铸成大错,可就悔之不及,我们也是保护他爱护他。”

  张亮笑呵呵的问,“那若是侯君集今日也要复出,大貂也要反对吗?”

  “侯君集也应当去地磨练几年再说,出外放都督或是刺史。”魏征倒也是不偏自己学生。

  聊了会。

  又有一批官员到来。

  却是中书侍郎颜思古、新任中书侍郎马周,黄门侍郎李百药,和刚召回朝的王珪,

  尚书左丞韦挺,右丞刘洎。

  兵部侍郎崔敦礼,吏部侍郎杨纂,殿中监周绍范,还有鸿胪寺卿唐俭,秘书监萧璟,少监虞世南,工部尚书段纶,刑部尚书李道宗、礼部尚书豆卢宽等。

  “人都到齐了吗?”

  温彦博见没人了。

  “再等等吧,”房玄龄开口。

  过了会,一身紫袍的内侍监张阿难出现,“皇帝驾到!”

  众人赶紧去迎接。

  李世民一身明黄团龙袍大步出现,他左右挽着武怀玉,右手挽着侯君集,

  这场面,众人看的有点目瞪口呆。

  温彦博扭头看了眼房玄龄,明显刚才他那句再等等,说明他早知道眼前这情况了。

  皇帝牵着两人进政事堂。

  “众卿坐。”

  “堂议前,朕宣布几项任命。”

  “鸿胪寺卿唐俭拜民部尚书,戴胄任吏部尚书,周绍范任兵部尚书,”

  “戴胄仍参预朝政!”

  “郑元璹拜鸿胪寺卿!”

  “王珪拜黄门侍郎,令狐德棻拜殿中监。”

  一连七道任命,但仅戴胄仍是宰相,其余人都没加衔拜相。

  连前宰相王珪这次突然召回,也仅是授黄门侍郎,并没有复相。

  “宋国公!”

  李世民点名,

  萧瑀上前,“臣在。”

  “加宋国公特进,复令参预朝政。”

  萧瑀贞观朝第四次拜相了,这才贞观第四年,都三罢四拜,也算开创记录。

  长孙无忌坐在一边,目光一会望向萧瑀,一会望向武怀玉,一会又望向侯君集,满怀期待。

  “太子少师武怀玉,以特进参预政事。”

  “侯君集复右卫大将军,参预政事。”

  果然,武怀玉和侯君集都复相,只是没再复其它职,侯君集没复兵部尚书职,武怀玉也没复吏部尚书更没复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等诸多职。

  可毕竟还是复相了。

  “陛下,臣温彦博反对侯君集武怀玉参预政事!”

  “臣魏征也反对拜二人为相。”

  ·······

  李世民坐在那,看着带头反对的这两位,一个中书令,一个是侍中,掌管中书门下二省,他们一起反对,

  “此事乃朕经过深思熟虑方作出的决定,朕心意已决,你们不要再劝。”

  “武怀玉、侯君集,朕希望你们二人今日能够握手言和,摒弃过节,携手共进,为朕,为大唐再做贡献,好好把握这次机会,莫要让朕再失望。”

  武怀玉应命,

  笑着主动向侯君集伸出了手,“潞国公,一笑抿恩仇,往事随风,今后携手共进。”

  侯君集看着武怀玉,脸上肌肉僵硬,可当着皇帝和百官们的面,最后也只好伸出手,咧开了点嘴巴,

  露出了里面玉石镶嵌的五颗假牙,

  侯君集笑的很勉强,

  两只手握在一起,侯君集忍不住用力,武怀玉笑的很灿烂,露出一口洁白的真牙,

  手上却也加大力气,

  两人面对着微笑,手却都在暗暗用劲,好半天,直到皇帝拍了拍两人紧握的手,“好了,”

  “议事吧!”

  新增三相,政事堂恢复到九位宰相,

  (本章完)

第646章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了

  2023-10-08

  “不利于团结的话,以后千万不要再说了。”

  武怀玉笑着收回了手,侯君集表情僵硬的点头。

  皇帝满意的点头。

  不管真话假话,他还是希望臣子们能够维持表面上的和气,当然,大臣私下里的斗争,只要在规则范围内,皇帝心里其实并不反对。大臣要是都铁板一块,反倒得皇帝睡不着了。

  宰相们重新入座,其它尚书侍郎们也都各自跪坐自己位置上。

  时隔两月,

  政事堂仍是九位宰相,除了秦琼换成了萧瑀,其它八人没变,只不过职事上有些变化。

  萧瑀侯君集武怀玉三位宰相,既不是以三高官官为宰相,也不是以尚书台长拜相,他们是以特进、右卫大将军参预政事的。

  表面看来,侯君集最亏,杖死个小校,结果自己挨了三顿揍,闭门思过两个月,好不容易复相,却连兵部尚书也没了,

  当然有人觉得武怀玉更亏,本来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兼摄吏部尚书,还总监东宫兵马,总领文武选事,那真正大权在握啊。

  武怀玉坐下,对其它几位宰相点头。

  李靖与他眼神对视,轻轻点头。

  “思结部原臣服突厥,欲谷设南下后,思结部在漠北饥谨,回纥欲攻之,思结部俟斤率四万众南下来降,还有部份仍留漠北,臣服于薛延陀,”

  温彦博说起今日第一个议题,思结俟斤先前派来入朝请降,皇帝已封他为左屯卫将军,许他率部南下。思结部四万人如今已经一路穿过大漠南下,究竟要安置于何处。

首节 上一节 575/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