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支持段司马任高州防御副使,支持他来编练统领高州守捉营三千新兵,也支持高军使接掌永宁军,我完全支持他们,高州守捉营新军的花费,我在这里也拍胸脯保证,不需要使府拨钱,高府八州自己解决,我来掏这个钱。”
······
冯智戴似乎在掏心掏肺,似乎完全喝高了,
武怀玉一直面带微笑,
他知道冯智戴喝了不少,但肯定还没完全醉,顶多有三五分醉,这家伙在演,借着几分酒劲在演。
演的还不错,
这个表态是他需要的,
推行两税法冯智戴支持,三分税赋他支持,建守捉营他支持,段慎回去统守捉营他也支持,高荣升任永宁军镇守使他还支持,
反正他现在姿态极低,朝廷的安排,他全都支持,
对武怀玉更是无条件的支持,
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但武怀玉却还真相信他不是在说谎,他或许在演,但他不是在欺骗,眼下他的选择,其实是最识时务的选择,最正确的选择。
在九成宫伴驾的冯盎给儿子的信中都明说了要服从朝廷政策,因为老冯很有见识。
说到激动处,
冯智戴也不再喝酒了,而是帮武怀玉烤生蚝,撬生蚝,“廉帅,生蚝多吃点,男人吃了大补,这季节的生蚝很肥。”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冯智戴是个地方小吏,哪里想的到他是高府都督,是岭南冯氏如今的当家人。
生活难熬,吃顿生蚝。
生活好过,更要吃蚝,生蚝不仅可以直接炭烤,也可以清蒸,还可以把蚝肉剜出来,用酒搅拌后放入水中煮熟食用,
广东生蚝最好的是湛江官渡生蚝,这里的生蚝长在咸淡水交接处,水质优良,咸淡平衡,使的这里的生蚝格外的肥硕鲜美,
兴会不可无诗酒,盛宴当须有肥蚝。
冯智戴撬生蚝壳剜生蚝肉是把好手,十分熟练,几下一个,武怀玉也不跟他客气,
冯剜一个,他就吃一个。
大块朵颐,鲜美无比。
“抓紧时间把户籍丁口、田亩账册再清查整理一遍,”
“若是有抗拒阻挠者,你要是搞不定,或是不方便的,可以直接报告我,也可以直接跟永宁军使高荣,或是高州防御副使段慎说,”
怀玉吃完生蚝又开始吃青蟹,照例是经验丰富的冯智戴在帮他取肉取膏,冯智戴听着他那平淡的话,却知道这些话里的杀意。
当然这杀意不是冲他来的,他已经表达了足够的诚意,
那杀意是冲着高府八州的那些豪酋俚帅们去的,
要行两税法征税,豪强们是最受冲击的,他们占据大量田地,并经营矿山、作坊,
按亩征税,甚至要折钱代役,把这代役钱摊到田亩里去,对那些豪强地主们来说,那这税可就是很大一笔,原来几乎可以说没有税,现在却是百倍千倍万倍的增加,
拿刀子剜肉呢,
哪怕这两税法,按亩征收,实际摊下来,占亩产并不多,可谁愿意往外掏钱呢,
反对的肯定会不少,
甚至本来冯家就应当是带头反对的,
但冯盎说要顺从,他也不敢反对,所以便干脆不管了,
“尤其是这个田地清量一定要准确,还得及时,不能拖太久了,要赶在十一月前清理完并造册上报,使府这边也会派人下来核查的,”
“一项项来,先把户口、田亩理清了,征税先把户税、地税开征,至于其它工商杂税、专卖税、矿课等等那些,我可以放宽点限制,今年只要是在年底前征收就行,”
武怀玉边吃边说,
冯智戴便一边剪开蟹腿取肉一边认真的聆听。
“还有一件事,是市舶司跟我提起的,高府沿海有不少人非法走私,这个事得查一查。”
武怀玉只说查一查,其实是给冯智戴留了余地,
因为这个高府沿海走私,其实主要就是冯家冼家在干。
朝廷如今沿海有不少港口,但也分内贸和外贸,
比如扬州、杭州就属于国内贸易港口,
而广州,交州就属于对外贸易港,
近年朝廷又把泉州、登州也新列为对外贸易港,而岭南的钦州,还有江东的福州、明州等也增为内贸港,
外贸港设有市舶司,内贸港也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就比如在岭南,钦定外贸港就广州和交州,这就意味着只有这两个港口,有资格对外贸易,胡商海船也只能在这两个港口进出贸易,
除此外不得在岭南其它地方停泊、贸易的,
朝廷这样做也是利于管理,也有助于发展贸易经济,当然也方便征税,而这税其实还不低,
市舶司抽解,也就是征的海关税,是抽两分,百分之二十的税,还是直接抽实物货。
这么重的税下,当然有许多海商愿意走私,不进广交两港停泊,不登记不缴税,直接在其它地方偷偷登陆交易。
冯家高州都督府就处于沿海,高府八州有好几个州沿海,北津湾、博贺港、湛江港等,都是大港湾。
他们也一直有跟胡人海商贸易,钱也没少赚。
但现在武怀玉说他们这是走私,但没直接点冯家名,
“以后高府那边要做海贸,就来广州港,若是再直接与胡人走私,被广州市舶司,或是巡海水师发现的话,后果可就很严重,轻则没收船、货,处以罚金,重则可是要下狱、砍头,抄家问斩的。”
冯智戴怔怔出神,
他没想到武怀玉要的这么多,不仅要征两税,还要拿走三分之二的税,现在居然连他们与胡商海贸都不许了。
去广州,那可是要抽解两成,而且有好东西也是市舶司他们优先搏买,这里外里差别太大。
这事不好答应啊。
“你转告一下高府那边商人,勿谓言之不预也!”武怀玉笑呵呵的剥开一只青蟹壳,里面膏满黄肥。
(本章完)
第847章 封建亲贤世相袭
贞观七年,
正旦。
长安,天子自九成宫巡幸而返,在太极宫中举行隆重正旦大朝会,接见四方使者朝贺,稍后举行宫宴。
宴会上皇帝李世民很高兴,招来太子在身边,对他小半年的留守监国表现非常满意,当着中外诸人的面大加赞赏。
平时很少喝酒的皇帝今天破例多喝了几杯,借着酒劲,红光满面的皇帝宣布了一道诏令。
分封诸王,赏赐功臣。
皇帝举着犀角玛瑙杯,站在殿上朗声道,“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吕后欲危刘氏,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
“今朕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安州都督吴王恪等二十四人,又以功臣太子太师赵州刺史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宋州刺史房玄龄、太子太傅齐州刺史秦琼、太子太保江州刺史武怀玉等二十四人,并为世袭刺史。”
此言一出,殿上很震惊。
皇帝要分封,去年就动作很大,知晓内情的大臣也不少,甚至也知晓皇帝还要世封功臣,
可都以为这事还早,或者说这事又是雷声大雨点小,
岂料还真就突然下诏了。
而且跟之前传闻的那些内容还不一样,比如之前传闻荆王等皇弟是要分封到黔中南中等地去,李恪等皇子则也是分封到巴蜀岭南等地的,
世封刺史的功臣听说原本也只有十二人,
如秦琼本是封瀛州,也有说封徐州,但这次却是封齐州刺史,再则就是世封功臣达到二十四人,
基本上得到过实封食邑的功臣,除了裴寂王君廓罗艺等因谋乱叛乱被诛杀或除爵的,这次都在世封之列。
二十四位皇弟、皇子分封刺史,以州为国。
二十四位功臣,分封为刺史,子孙世袭。
殿上不少大臣听闻,都变了脸色,觉得皇帝这分封太过突然,难以接受,礼部侍郎李百药就立马站了起来要进谏,
结果皇帝直接一摆手,
“今日新年正旦宫宴,开开心心,吃酒看舞,不谈它事,”
“接着奏乐,接着舞!”
宫廷乐声再次响起,教坊的舞女也接着跳舞,有殿中御史过来,让李百药坐下。
这一晚,皇帝喝的有七八分醉意高兴而归。
李百药回到府上,立马就研墨提笔写奏疏进谏,
“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也,尊主安上,人情之大方。
思阐治定之规,以弘长世之业,万古不易,百虑同归。然命历有赊促之殊,邦家有治乱之异,退观载籍,论之详矣。咸云周过其数,秦不及期,存亡之理,在于郡国·····”
李百药提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写下万言谏书,希望皇帝不要开历史倒车分封,尤其是不要分封功臣为世袭刺史······
这晚长安城,很多人无眠。
连位列世封刺史第一名的长孙无忌,也睡不着,坐在书房里跟心腹、子弟们彻夜长谈。
长孙无忌很不高兴,甚至有几分不安。
“臣披荆棘事陛下,今海内宁一,奈何弃之外州,与迁徙何异!”
国舅爷长长叹声,当今天子登上宝座,他功论第一,可在贞观初短暂做了宰相后,一直不再得实职,领着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的虚衔到如今,但起码还在长安,起码还经常能伴驾左右,参谋咨议。
可现在皇帝赐封他为赵州刺史,虽说是世袭,但长孙无忌关注重点却是赵州刺史。
难道皇帝这是变相的要将他弃之外州,要将他赶出权力中枢?
彻底厌烦他了?
赵州在河北,那也是中原腹心要地了,虽经历隋末战乱,但如今也是恢复的很快,子孙世封赵州刺史,这看起来不差。
可长孙无忌却怎么都觉得这有问题。
“得想办法劝谏陛下。”
“怎么劝?”
长孙无忌贞观初一步登天为宰相,权势无匹,以致于长孙皇后都屡屡向皇帝劝说,不愿兄弟为宰相,为愿家门过旺,免得盛极而衰,
这确实是事实,就算经历这几年,长孙家族在长安,在朝堂上,依然是极有权势的,尤其是随着高士廉的回归复相,长孙家族势力又有抬头。
假如皇帝真是因为长孙家势力太大,以免将来外戚势大,所以现在借这机会要把长孙家族迁到地方去,这时长孙无忌反对世封功臣,那就很不好了。
“找个合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