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承嗣带着一群弟弟们骑着马,锦衣裘袍,引人侧目。
这次祭家庙,并不仅是武怀玉一房人,虽说大哥怀义也立了家庙,甚至老武带着其余儿子们现在也是跟大房那边生活,祭祖也是在那边。
但长安武氏族人不少,
现在祭祖分为三支,一支是跟武士彟他们那支更近的,就附在他们后面祭祀,而其余的族人,则基本上是跟着武怀玉祭祀。
能够附于这三房祭祀家庙,还是比在家里祭祖要强的,这也是接近与武怀玉的关系。
武怀玉这样的家族强大靠山,谁会不靠拢。
甚至往年跟着武士彟家祭祀的一些族人,如今因武士彟病逝,老族长武士棱病逝,武士让也病逝,武士彟四兄弟现在就剩下一个武士逸,
远不如武怀玉武怀义兄弟的权势,一些族人也就直接转而依附于武怀玉,附在后面跟祭怀玉的家庙。
对此,武怀玉倒是不在意的。
他也愿意接纳这些族人,
这年头,家族的作用不是后世能比的,这种血缘宗族关系,一荣共荣一损共损。
南郊,
武怀玉家的家庙占地数十亩,修建的还是很气派的,有人专门看管。
家庙里供着五庙,也就是五位祖先,
始祖之下,是左昭右穆四祖,
武怀玉也只能祭祀五庙,以后进一人,就要移出一人。
贵族虽修有家谱家史,但也不会把所有祖先都一进祭祀的。
一太牢被抬上来,
头朝着神牌。
一堂五世,
五世祖居中,东二昭,西二穆。
堂上还挂着武怀玉根据家谱家史中记录的祖先们的内容绘画的图像,
武怀玉主祭,嫡长子承嗣陪在旁边。
家庙四时祭祀,元旦、夏至、中秋、冬至,冬至最为重要。
因今年武怀玉一直在外,故此现在率诸子和族人来祭祀。
率子弟族人祭祀先祖,也是向祖先汇报一下家族情况,并祈求祖先的护佑。
祭祀完成,
刚到家,发现阿兄怀义来了。
“刚回来?”
“回来半天了,先去家庙祭祖了,也是从南城回来的。”
武怀义打量着兄弟,“黑了。”
“吕宋太阳大,今年在那边呆了半年,晒黑的,现在那边还如炎夏呢。”怀玉笑着说道,“阿兄你这脸倒是被朔风吹糙了。”
“没办法,边塞风大,那风跟刀子似的,天天涂牛油在脸上,都还扛不住呢。”
“走,喝茶去,边喝边聊。”
兄弟俩进了书房,
围炉煮茶,
“朝廷在北边的政策又有大调整了,陛下要让DTZ复国。”
“啊?”武怀义有些惊到。
“怀化郡王李思摩有可能被册封为可汗。”
武怀义再度被惊到。
(本章完)
第1044章 此一时彼一时
宣阳坊,
“突厥自颉利被擒后,这些年虽然很恭顺,可毕竟非我族类,怎么能让他们复国呢,这不是纵虎归山养虎为患?”
武怀义有些急了,嚷嚷的声音都有些大。
他可是镇守河套,他守的地方,正是突厥人最想要的地方。他在河套一年,对突厥的了解也更多。
正因为了解多了,才知道这些人并不可信。
如今的恭顺,也只是暂时的,绝不能因此就让他们复国。
“朝廷不是打造了京北三道防线吗,那为何还要让突厥人复国,河北河南之地绝不会放弃!”
武怀玉把炉子上的水壶取下,
很淡定的打开茶叶罐,取出里面的岭南红茶。
全发酵的红茶沸水一冲,立即散发出一股香味,茶汤也变的乌黑红润。
茶汤分入茶杯,
“阿兄莫急,陛下要让DTZ复国,其实也是一石数鸟之计。”
“怎么说?”怀义问。
武怀玉便慢慢给兄长解释,
“这第一鸟,是薛延陀。让DTZ复国,将其迁到碛南,则薛延陀和DTZ隔着大漠,便又成了邻居,薛延陀曾是突厥附庸,最想灭掉DTZ的就是薛延陀人了,而DTZ也绝不可能跟薛延陀人和平共处,”
把他们安排到一起,那必然一战,尤其是DTZ复国后,这些突厥部落就不再是大唐子民,也让薛延陀有了进攻的机会。
武怀玉端起茶杯细抿,香高味浓,鲜爽醇厚。
“第二鸟呢?”
“第二鸟嘛,自然是DTZ人。”
“哦?”
武怀玉对自家兄弟也没有隐瞒什么,毕竟他是燕然都护、丰州都督,朝廷的这次北疆战略调整,对武怀义来说影响极大,他必须得领会朝廷的战略意图,才能配合好,否则要是跟朝廷意图相左,那他这都护也当到头了。
“其实当初颉利被擒入长安后,DTZ已经崩溃,他们有一部份内迁大唐,一部份则西迁西域,或是往金山北面躲避,还有一些则是迁到阴山以北大漠以南,”
“当初内迁的突厥部落也不少,以颉得本部为主,那时朝廷对于如何处置他们,也是分歧很大的,宰相大臣们有四五种意见,比如魏相国就坚持认为突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绝不能接纳这些人,更不能将他们内迁安置,否则早晚要成祸端,坚持要把突厥人赶到塞外甚至漠北去,”
武怀义当然也知晓一些,当初确实争的比较厉害。
最后皇帝还是将不少突厥部落内迁安置,一些是迁到长城内,一些则更是迁到了河北中原内地,还有一些则是在河套等地安置,
至于如郁射设、苏尼失、突利等这些还保存完整且向大唐表示效忠的部落,则是让他们迁到阴山外,设立都督府,羁縻自治,对突利、苏尼失等汗、设,还都册封郡王、授封都督等。
就算站在如今来看当时的决定,李世民的处置也不算错。
毕竟当时大唐形势还不算好,打赢DTZ擒灭颉利,也是有几分军事冒险的,DTZ实力仍很强,
所以李世民考虑各方因素,还是以保证胜利果实为主,采取安抚突厥的策略。
回头来看,李世民的策略还是比较成功的,颉利被擒入京后,DTZ被大唐瓦解,群龙无首,也因朝廷的优抚安置,各部也都没有再反叛,有也仅是些零散的。
大唐北疆安稳多年,
甚至不少突厥铁勒部众内迁后,放牧屯田,还为大唐边疆恢复做了不少贡献呢。
只是转眼六七年过去,
形势又不一样了。
六七年不打仗,不少突厥部落也是休养生息恢复过来,甚至人丁增长很迅速,实力渐强。
而另一方面,大唐立国近二十年,也迅速在恢复,人口繁衍,丁口滋生,结果就是对土地需求也在增加,
再一个就是在边疆和内地安置突厥人的地方,汉人和突厥人的矛盾在增加,以前边疆战乱等原因,没什么人口,朝廷就算安置突厥人,也没什么影响。
可现在汉人也不断往边地移民,这冲突就增多了。
这种矛盾以后只会越来越厉害,
李世民那天就跟武怀玉直言,说以前他觉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部落皆依朕如父母。但现在他想法变了,说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李世民前后两种态度,倒不是什么反复,而是形势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政策自然也不同。
贞观四年时,大唐就算把颉利擒入长安,可DTZ仍然是实力强大,对大唐极具威胁,不能逼的太紧,得抚。
而到了如今,DTZ已经彻底衰弱,大唐则越发强大,DTZ已经无法威胁到大唐了。
“这次让DTZ复国,其实也是要解决一些当初的遗留问题。”
武怀玉抿着茶告诉兄长,皇帝考虑问题,格局更大。
DTZ复国,既是要让DTZ成为大唐北疆的守门犬,同样也是要驱虎吞狼,让DTZ跟薛延陀相攻。
再则,
大唐要把当初不得不内迁安置到中原、长城内,甚至是留在河套等地的突厥人,全都北迁到阴山以外,
这样一来,大唐边关内更加安稳,
同时也能获得大量新的土地,分授给汉人子民,
让汉人移民边地,并给他们分授田地,让他们在边疆分田落户,这才能真正的稳固边疆。
“朝廷不会把河套还给突厥人吧?”
河套,包括河北和河南,这个河北河南专指的东套平原,东套可细分成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又称前套平原)。
在东套平原又以黄河为界,分成河北河南。
最重要的自然还是河北地了。
此前突厥强盛,就是因为他们占据了河北河南地,突厥甚至把汗庭都迁到了前套的旧单于台。
大唐现在北疆的战略核心,
就是要控制河套平原,包括西套的银川平原。
控制住了西套银川平原,后套丰州平原和前套定襄平原,那么再守住狼山、大青山这一线,大唐的北疆才安稳。
河套平原的争夺,才是重中之重。游牧民族占领了,凭借河套的水草丰美,他们就能够兵强马壮,而中原占据了,则能够稳固塞北防线,长城就能成为内线,关中河东这些核心之地,才能安稳。
若是让大量胡人安置在塞北甚至是长城内,那将来可能重蹈五胡乱华,当年五胡乱华不也是因汉晋时的胡人内附内迁,慢慢积聚实力,最后趁中原乱起,然后乱华。
“这次让DTZ复国,陛下会下诏,让突厥人都北迁至阴山北复国,”
“如果突厥人不走呢?”怀义道,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DTZ已经事实亡了,现在漠北薛延陀又势大,
许多突厥人内迁在河套,甚至是朔方、燕云等地,都安定下来也好些年了,日子过的还不错,
毕竟没有战争,与汉人交易等也更方便,甚至不少部落的生活水准还提升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