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爷,这种要求已经不需要专门去谈了,吴王殿下不会答应的。
“大明吴王殿下的意思非常明确,我们必须没有任何条件和要求的开城投降。
“让我们城内所有人可以活命,就是吴王殿下能给我们的保证。
“至于其他的,大明会给我们什么,只能由大明皇帝陛下决定的,而不是我们伸手索要的。
“正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请万岁爷不要再执迷不悟了……”
乾隆听了顿时怒不可遏,直接走上前去抬脚去踹和珅:
“你个混账奴才,朕以前真的错看了你——”
和珅挨了一脚也完全不生气,马上爬开一段距离之后继续说:
“奴才们只是想活命,还请万岁爷给奴才们一条活路……”
周围的人立刻同时跟着一起磕头喊话:
“求万岁爷给奴才一条活路——”
乾隆听到这声求告,站在那里长长的叹了口气:
“罢罢罢,我都依你们就是了,纪昀,你去写降表吧。
“和珅,你再出去一趟,请教吴王的秘书,我们应该怎么出城,怎么请降。
“吴王……殿下有什么要求,我们都按照要求去做。”
乾隆其实也撑不住了,众人的孜孜不倦的求告,也算让乾隆接受现实的台阶。
众人听到乾隆应允,顿时再次一起扣头:
“谢万岁爷开恩……”
第190章 开城投降
咸宁四十二年八月一日,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率清廷文武百官出城请降。
乾隆本来还以为,他需要整个白布包头上,再带个棺材出去,这毕竟是古代王朝投降的基本操作。
但是朱简烜都不需要,只要他们一起出城朝拜吴王就行了,已经确定不会杀他们了,就不用整棺材装模作样了。
城内八旗驻军首先出城,在北伐军的监督下,将武器丢在几个指定的地方,然后到划定的区域等待。
在南海子的北正门外的大街上,乾隆朝拜率领清国朝廷的文武百官,向朱简烜行四拜亲王礼。
奉上清国的印玺、地图、职官名单、宗室名册,以及一式五份的降表。
降表一份呈送应天府存放,一份吴王自己留存,另外三份用于招降清国下属地方机构官员。
吴国的工匠们前两年就已经搞出了照相机,只是用起来仍然仍然比较麻烦,需要提前准备和等待比较长的时间。
今天是工匠们提前准备好了相机,乾隆等人上降表的时候要一直跪着不动,正好可以拍几张照片纪念。
朱简烜让段玉裁收好,等相片洗出来之后,一起送到应天府去,呈给自己老爹顺便报喜。
朱简烜稍微打量了一下乾隆的样子,感觉对方似乎已经衰朽到了极点,很可能已经命不久矣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乾隆活到了八十九岁,这是古人中罕见的高寿。
说明他是有长寿的天赋。
但是天赋只是基础,能不能真的长寿,还要看生活的环境和条件。
他前世是掌握着绝对的权力,拥有世间最高的地位和资源,才能安安稳稳的活到了八十九岁。
但是这个世界上,他可就没有那些条件了。
权力地位的衰退,资源的紧张,精神上的压力,都会降低他的寿命。
朱简烜考虑了一会儿,让段玉裁宣布一份令旨。
主要是说明对他们的安排。
勒令满人全部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用汉字,废除所有八旗、包衣、奴才等称呼。
爱新觉罗·弘历改名赵弘历,爱新觉罗·永琰改名赵永琰。
钮钴禄·和珅改名卢和珅,章佳·阿桂改名章阿桂。
按照满族的传统,他们自己需要一个汉姓的时候,关外的觉罗氏通常会用赵,关内的通常会用金。
因为关外保存了更多的满语传统,在满语中赵的读音跟觉罗很像。
当时的满族中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说觉罗氏是宋徽宗的后代,所以觉罗氏本来就是赵。
因为宋徽宗和宋钦宗为首的北宋皇室,在靖康之难后被金国俘虏去了北方,宋徽宗在东北也确实留下了几个孩子。
以至于很多人对觉罗就是赵的传说深信不疑。
但是朱简烜记得,按照后世分子生物学的检测结果,觉罗氏是纯纯的通古斯,跟宋代皇室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朱简烜也无所谓他们是谁的后代,用比较常见的汉姓方便登记就是了。
然后按照清廷提供的名单,将清廷宗室人员编为建州左卫,内务府人员编为建州右卫,所有吏员家庭编为建州前卫,满州文武官员编为建州后卫,汉人文武官员编为建州中卫。
再把顺天府城内外无官身的普通满汉居民,已经被俘虏的普通满汉士兵,编为满州前后左右中五卫,并将缴获的清兵武器发给他们,同时安排基本的军事训练,作为民兵使用。
同时从吴国的十二个主力师中抽调军官和老兵,去担任建州五卫和满州五卫的军官。
一下子组建了十个卫,这实际上又是一次大规模晋升,很多军官可以直接跳两级,很多老兵可以直接当上百户。
最后,从建州五卫的宗室、八旗、官员中抽调在清国范围内最知名的人员,组成三个负责招降的代表团。
各自带好一份降表,跟随北伐军的一支部队,前往草原、东北、北美的各处地区,要求当地的驻军和官员向大明投降。调派一个吴国主力师,率领满州五卫的居民,乘坐蒸汽帆船先一步去辽东,接管辽东地区的府、州、县、屯。
建州五卫的剩余人员,也就是绝大部分的清国高层,则行军去慢慢走去辽东。
清国奉天府盛京留守的宗室、八旗、官员,按照与顺天府相同的标准,全部编入建州五卫和满州五卫。
以满州五卫为主,建州五卫为辅,负责开发历史上的鞍山铁矿、抚顺煤矿、本溪煤铁矿。
以奉天将军辖区设立辽东省,改奉天府为沈阳府。
恢复曾经的辽东都司,将当地辽东汉人整编成卫所,控制关键地方和土地。
逐步没收所有八旗贵族土地,分给汉人卫所直接耕种,八旗子弟编入满州和建州卫,负责开发煤铁矿场。
朱简烜的令旨宣读完毕,投降仪式也就算是结束了。
弘历为首的清廷贵族和官员们听完了令旨,都是非常的茫然。
虽然段玉裁早就说了,吴王给他们的唯一保障,就是能让他们活命。
但是段玉裁也同时说过,大明会给他们什么待遇,都是大明的安排,他们不准自己索要。
所以他们也多少有一点期待,大明会给他们一个基本的空头爵位,就像古代被吞并的国家君主那样。
但是现在朱简烜什么都没给,直接把他们编成了几个卫所的普通居民,一个最低级的官身都没有。
不过迷茫归迷茫,已经主动出城投降了,在大明的士兵的枪口之下,他们也没有办法反抗了。
只能带着惶恐和忐忑以及不安再次叩拜领命。
然后让他们更加错愕的事情发生了,吴国主力师对他们的整编马上就开始了。
段玉裁带领提前准备好的秘书府官员,与几个主力师的一大批基层军官配合,重新给赵弘历等人登记身份。
然后就让军官带着他们再次进城回家,给他们所有人的家眷也重新登记身份。
全家登记完毕后,就让主力师士兵驱赶着他们家庭内的所有人,一起离开顺天府城。
上到紫禁城的后宫嫔妃,皇帝子嗣,下到普通官宦子弟,全部都要出城。
无论是皇子王孙,还是最低级的小吏的妻子,也都不准携带任何金银财物。
所有人都只能携带衣服、被褥等最基本的用品,而且只限于一个人自己能够携带的物品,每个人只能携带两套衣服。
无论原来的身份是什么,他们在大明的卫所体系中,都只是普通平民了。
所以哪怕原来是贵妃、王子,也都不得再依赖任何人的帮助,只能自己拿着自己的东西。
吴国主力师将建州五卫的家眷驱赶到城外,与建州五卫的户主们汇合后,就要直接启程步行前往辽东了。
这些清廷核心统治集团的家中仆人,也与他们一同被赶出城外,免得他们盗窃财物。
这些普通仆人将会被编入满州五卫,另外单独管理。
北伐军各师陆续进城,维持顺天府城的秩序,也负责将城内的居民按照身份分批驱赶出来,用卫所结构整编之后送走。
此时的整个顺天府内外两城有七十多万人,内城有五十万出头,外城有二十万左右。
内城名义上是皇宫和八旗的地方,名义上不允许汉民拥有房屋。
实际上有很多房子被租给了汉人居住,外城的市民更是大部分都是汉民。
但这些城内的所有汉民,也都是清国中央朝廷的边沿人员,最起码是为清国朝廷和八旗服务的。
再加上朱简烜需要一个完整的,完全空出来的顺天府城,所以他们也要被清出来。
第191章 仓皇辞庙日
乾隆,赵弘历因为年龄大了,走路已经不是很利索了。
朱简烜担心他直接倒毙在路上,所以准备了一辆三轮自行车,让他坐在车厢里面歇着。
安排四个原清国内务府的太监守着他。
一个在前面引路,一个负责蹬三轮车,两个负责在后面照看赵弘历。
遇到门槛的时候,四个人一起抬着三轮车过去。
赵弘历盘膝坐在车厢里面,表情迷茫而惆怅的看着周围的街道。
整个顺天府的店铺和人家此时全都紧闭着大门。
这是被占领的城市百姓的本能选择,他们担心占领军会随便进门抢劫。
这正好方便了北伐军的管理。
北伐军士兵分批进城,分成不同规模的队伍,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巡逻。
将城内的居民分批赶出城。
第一批就是建州五卫,是清国原核心高层的家庭,与普通百姓基本没有任何干涉。
所以北伐军此时反而会禁止普通百姓出门。
赵弘历坐在车厢里面,晃晃悠悠的回到了紫禁城。
四个太监抬着三轮车,越过了紫禁城的大门槛,首先来到了太和殿门前。
赵弘历按照押送他的北伐军军官吩咐,让所有的侍卫放下武器投降,接受大明北伐军的管制。
所有的内监回后宫,通知让所有后宫人员准备出宫,各自带上被褥和衣服。
然后让太监蹬三轮载着赵弘历,继续一路绕到了乾清宫门前。
赵弘历被放在了乾清宫门前的广场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