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昭现在用人的准则,就是这些人放在职务上,能够大幅度提升大周王朝的综合能力,他就疯狂往里面塞人,塞到面板吓人为止。
他就爱搞这种数值怪。
别问这些人团结不团结,反正楚世昭拉过来,在自己内部内斗是他们的事情,我楚世昭说话,一言九鼎,他们能把其他人干碎,那就是本事。
郭谦,楚世昭也是极力拉拢的。
你给他一口饭吃,也碍不着什么事,万一他真给你起到作用,你也不亏。
楚世昭忙完这一些事,立刻就回武德殿准备好好歇息。
正在军帐之中入眠的杨方,大脑却如走马观花般地出现了诸多属于他,又不像是他的记忆。
等到杨方再度醒过来的时候,他已是一方守将,而现今的大周天子正是楚世昭。
最令杨方吃惊的消息是,在他的脑海之中,楚世昭取得皇位的过程极为血腥坎坷。
永晋帝驾崩之际,是将皇位传给了楚世昭,但引起了皇后王从徽的不满,经由矫旨过后,皇位最终落在了楚世煦的手上。
于是桓盛发起了宫廷政变,杀死了楚世昭的三位兄长,楚世昭因此是被迫背上了弑杀兄长的骂名,开始了自己的从政之路。
为了控制朝堂,楚世昭血洗朝廷,杀死了诸多不支持他的大族,由此引发了一场名为‘卢马之乱’的叛乱。
其中卢毅打着楚世昭篡位的旗号讨伐楚世昭的朝廷,两人由范阳起兵,开始公然讨伐楚世昭。
现在的他,正是楚世昭麾下的将领,单独手握一支万人之众的兵马,设防抵抗卢马之乱的推进。
从这些记忆来看,杨方其实判断不出来谁对谁错,但是杨方知道一点,那就是楚世昭作为他的顶头上司以及主公,给了他很强的自主权,手上的精兵,还有任由他调度的权力,都告诉了杨方一点,那就是楚世昭很信任他。
对错重要吗?
不重要。
杨方很清楚,他跟谁打仗,都不可能得到重要,只有跟着楚世昭,他才能有发挥的余地。
现在的局势,杨方捉摸不清,但是出于对楚世昭的信任,杨方觉得他作为将领,听从楚世昭的安排,楚世昭让他往哪打,他就往哪去呗。
楚世昭躺上了床榻,正欲歇息的他,悄悄看了一眼脑海之中正在历练状态的杨方如同人机一样过剧情,有些难绷。
历练模式,人物是可以改变结局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既定结果。
你单方面发挥好,可以提前结束,但你发挥差,还会延长剧情的过程。
杨方就是完全只想办好自己的事情,没有太多的其他想法,楚世昭想到这里,认为他也不该给杨方太多的压力,毕竟杨方也不知道卢马之乱的整个过程怎么样,对于杨方而言,他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件。
就让杨方在里头猛打三年,出来以后的能力,也该是大有精进的。
在半睡半醒的观看之中,楚世昭入眠了。
再度清醒时。
楚世昭看着杨方历时七年,终于从卢马之乱的副本之中杀出来的情况后,他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模拟推演里,楚世昭用了三年就搞定了卢马之乱,但杨方现在的能力和模拟推演里他的能力相差甚远,又加上各种不同的因素变化,显然是出现了特殊的情况导致走势也发生了些许的转变。
而就是这么一个不经意的变化,就让卢马之乱的叛乱多打了四年的时间。
【在本次卢马之乱的剧情中,由于现实之中你击退了匈奴人的表现,使得匈奴人认为你的存在对他们的威胁过于巨大,因此在本次卢马之战的剧情中,马溯安和卢毅获得了匈奴人的全力扶持,一直到战争结束,匈奴人都没有完全退出大周王朝的战场。】
【恭喜你的将卡杨方在历练之中觉醒了新的天赋词条——百战不屈。】
【百战不屈:在平定卢马之乱的七年血战之中,杨方每战大多都身先士卒,拼死血战,因此他取得了新的词条能力。】
【杨方每一次遭遇生死血战的时候,都能拥有一次避开致命伤的机会。(他在战场上的生存率大大提升。)】
【杨方的体质+6,武力+3,幸运+3。】
【且杨方在每一次触发百战不屈的效果后成功活下来时,杨方在武力、统率、幸运、体质这方面随机一个属性进行提升1点。】
画面上,杨方从紫色卡面的战将忽然凝固,旋即紫色的边纹开始颤栗起来,缓缓从紫色纹路转变成了金色黑边纹路的全新卡面。
只要任何一个数值突破90点,就能从紫色品质提升到金色品质。
杨方经过了这一次历练,武力值得到了极佳的提炼,正好迈过了90点武力的大关。
【“要想攻下长安,就先迈过我这一关。”】
【“累累之伤,赫赫之功,为复先祖之光,我岂能就此倒下!”】
看到画面上的文字内容,楚世昭顿时意识到自己是错怪了杨方,主要是先前杨方在模拟推演里的多次糟糕的表现和失误,给楚世昭带来的印象太深刻。
现在根据文字上的提示,原来历练模式,还会根据现实之中的变化而变化。
模拟推演时的卢马之乱,匈奴人是没有帮到底的,吃到了伤亡,他们就自动退去了。
而这一次历练模式的卢马之乱,是应了楚世昭这一次长安之围的大捷,基于现实的情况衍变出了新的局势。
那就是匈奴人认为楚世昭执掌的大周王朝对于他们游牧民族的威胁太大,并没有永晋一朝那么好对付,于是和卢毅、马溯安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同盟关系,扶持了这两员叛将和楚世昭长期对抗。
从原先平定他们需要三年的时间,在匈奴人加入战场以后,增长到了七年的时间。
如此一来,楚世昭间接也是得知了匈奴人对大周王朝的态度,这一次退去,果然是一时之计,只要有机会,这帮蛮子还会再来。
而在长安之外。
李瑾的勤王之师即将赶到长安,为首的将领正是李凤宁,在她的眉宇之中,怀揣着是对楚世昭的思念以及一丝内敛在内心深处的羞耻。
这一趟,李凤宁打算亲自为自己提亲。
私下先和楚世昭定下婚约。
数次模拟推演,总是会出现一些不识抬举,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野女人跑出来跟她抢男人。
她来长安的机会不多,这一次机会,她一定要把握住。
什么桓奕,什么阴媚钰。
通通从她男人的身上起开。
吃瘪了那么多次,李凤宁要直接在这里找回场子。
管她是谁!
我自一力破之!
第146章 爆了,全爆了!怎么全都冲着楚世昭去的!
李瑾在这次勤王之事的态度上是积极的。
永晋帝时期,他对于节度使的态度还是相对宽容的,没有采取很多过激的手段。
在最早在位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劝说永晋帝要强力废除节度使在各地藩镇上的地位和权柄。
但永晋帝拒绝了,他在通过最初的维稳过后,不断地安插调度官员,以缓慢的速度试图控制地方。
这倒不是永晋帝不想压制节度使的力量,而是三代积弊,你指望还在事业初期的永晋帝办事,几乎不可能。
晋阳李氏的崛起,恰好就身处于这个特殊的时代。
而且永晋帝在位期间,节度使和朝廷的关系还真不是貌合神离,明面上都是尊皇,听从旨意的。
真正关系剧烈变化,是永晋帝驾崩以后,楚世煦一继位就联手大族推出了削藩政策,直接将桌子给掀了。
打赢了还好说,打不赢,这就是大周王朝覆灭的第一步。
事实上,楚世昭继位,他也会削藩,但是楚世昭分派系,有些节度使是忠于朝廷的,有些是不忠的,打一派拉一派,等到权力彻底集中的时候,那楚世昭还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桓节和李瑾,在楚世昭这边都是拉拢过,并且并肩作战过的节度使。
这一次长安被围,他们也是最先响应的节度使,所以楚世昭还是能看出来,父皇在位期间,这些节度使对朝廷的态度还是恭顺为主的。
不得不说,自从楚世昭替大周王朝守住了一次国门,这些时日,楚世昭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原先很多人不乐于向他示好,像现在,除了自诩名门的韦氏还没有松口以外,杜氏和王氏的态度都有所缓和。
杜氏是典型的和谁都能处,只要你别有落势的日子,他还是能给你一点助力的。
王氏更多的还是给永晋帝表面上的面子,毕竟永晋帝现在实在是太‘宠溺’身为老四的楚世昭了。
而在桓节还在长安之中四处与人结缘之际,晋阳的勤王之师也抵达了长安。
有了桓节的例子,长安接待晋阳援军的待遇不降,引在前头的正是李瑾的长子李晟明。
随军的还有李凤宁。
这一趟东宫楚世煦显然是学乖了,他主动请缨去接待晋阳的勤王之师,以表示自己礼贤下士的一面。
但是李凤宁模拟推演里,早就见识过了楚世煦为人处世的风格,根本不上当。
李晟明是给了楚世煦一个面子功夫,可李凤宁却不太想甩楚世煦什么脸面。
和自己的弟弟说了几句,李凤宁就想要去拜会楚世昭了。
楚世煦继位,这个人是要强力削藩的,跟晋阳李氏打过不知道多少次仗。
她阿父在北方自立的格局,很大程度也是受迫于外部的压力。
对于李凤宁而言,楚世昭的这位东宫兄长就是明牌上的敌人,那她费什么心思和对方有所交际。
可是,李凤宁的态度,作为亲自迎接这支勤王之师的楚世煦,却觉得自己脸上生疼的。
他堂堂大周的嫡长子,如今身居东宫,半步太子之位,又有京兆大族的支持,你们这些小小军户出身的将领,也敢甩他的脸色?
楚世煦主动去迎接别人,晋阳李氏对他的态度不温不火,反而和楚世昭比较亲近,一下马就要去拜会晋王楚世昭。
难道整个大周就只剩下老四了吗?
其他亲王都不入你们的法眼?
他不就是会打一点仗吗?不就运气好打赢了一次匈奴人么?!
在这个面子看得比里子还重的年头,李凤宁的态度无疑是给了楚世煦沉重的一击。
就连楚世昭自己也没有想到,在现实之中完全没和李凤宁接触过的他,居然会得到晋阳李氏的青睐。
一入长安,除了向永晋帝献上忠诚以外,他们第一时间找的人,就是楚世昭。
楚世昭猜不透李凤宁的来意,在带着晋阳军的将领拜会过了父皇以后,就在武德殿接见这几位在模拟推演里更为眼熟的面孔。
李凤宁见到了楚世昭,一双美眸几乎是盯着楚世昭打量的。
楚世昭心里却是诧异万分,完全捉摸不透李凤宁的目光,几乎是回敬似的和李凤宁在武德殿里对视了起来。
于是,李凤宁开口就明说了。
“殿下,我是来提亲的。”
楚世昭心下有些纳闷,看了看李晟明,又想了想自家的几个幼妹,这不会是想给李凤宁的弟弟来提亲的吧。
“我家幼妹年岁尚小,恐怕不太适合吧。”楚世昭迟疑了片刻道。
李凤宁倒是不含糊,立刻道:“我是来向你提亲的。”
楚世昭顿时愣在了原地,伸手指了指自己,又伸手指了指李凤宁。
他说什么都想不到李凤宁是来向他提亲的,因为李凤宁说得太直白,完全没有女子的风范,放在这个年头,这样的行为那是要被人评头论足的。
这话一说出来,李凤宁身旁的亲弟弟李晟明都没有忍住脸上的神情。
在晋阳的时候,李凤宁就大大咧咧的表示自己要向晋王提亲。
那会儿,谁知道晋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