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之前被破坏的堤坝、河道也顺利修复完成了。
随着灾区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楚世昭那个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高大形象也算是在百姓心目当中彻底站稳了。
随着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楚世昭在灾区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皇宫的御书房内。
“丞相,听闻楚世昭在晋阳救灾颇有成效,百姓对他赞不绝口。”
丞相微微点头。
“陛下,四殿下此次救灾确实尽心尽力,这一点,他可比……”
话说到一半,丞相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赶忙闭嘴。
只是,他的话虽然没有说完,可当了这么多年大周皇帝的永晋帝,又怎么会听不懂他话里的意思。
对方分明就是在拿楚世昭跟先前犯上作乱的楚世煦对比啊。
一想到楚世煦,永晋帝便不由得陷入沉思。
的确,从这次抗洪救灾的事情上来看,老四的确要比楚世煦更优秀。
只不过,在永晋帝心中,楚世煦毕竟是自己精心培养多年的皇位继承人。
要是让他突然改变,说实在的,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接受不了的。
可楚世昭这次抗洪救灾的确居功至伟,自己这个当老子的要是一点表示都没有的话,多少都有点说不过去。
想到这里,永晋帝先是先是长叹一声,然后才转身对丞相道。
“传朕旨意,让楚世昭在救灾结束后,速速回京述职。”
“朕有些乏了,你先退下吧!”
……
晋阳灾区这边。
楚世昭很快就收到了永晋帝的圣旨。
于是,他在安排好灾区重建的后续事宜后,紧跟着便带领手下奉旨回京了。
只是,这一次回京述职,虽然名正言顺,可这一路上,楚世昭的心情并不轻松。
京城,作为暴风雨的中心,若是不仔细谋划一番,天知道迎接他的将会是什么局面。
所以在这之前,他必须好好谋划一番才行。
【楚世昭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到京城。刚到城门口,便被一群大臣围住。为首的是三皇子楚世虞和二皇子楚世仁,他们表面笑容满面,热情地迎接楚世昭。】
【楚世虞率先开口:“四弟,一路辛苦了,此次救灾大功一件,父皇定会重重嘉奖。”】
【楚世昭谦逊地回应:“三哥过奖,都是为父皇分忧,为百姓做事,不足挂齿。”】
【这时,楚世仁却话里有话:“四弟如此能干,日后在朝堂上,怕是要大放异彩了。”】
【楚世昭心中明白,这两人看似欢迎,实则在试探。他笑着回答:“二哥说笑了,世昭资历尚浅,还得多向各位兄长和朝中大臣学习。”】
【进入皇宫后,楚世昭来到御书房面见永晋帝。永晋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威严。看到楚世昭,微微点头:“世昭,此次晋阳救灾,你做得不错。”】
【楚世昭跪地叩谢:“多谢父皇夸赞,儿臣只是尽了本分。”】
【永晋帝接着问道:“在救灾过程中,你可有遇到什么困难?”】
【楚世昭将当地豪绅闹事、物资调配问题以及太子残余势力捣乱等情况一一如实禀报。】
【永晋帝听后,脸色阴沉:“这些逆贼,竟敢如此胡作非为!你处理得很好。”】
【然而,在一旁的吏部尚书却突然开口:“陛下,四殿下此次救灾虽有功劳,但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是否过于强硬?比如对当地豪绅,直接押往京城,是否会引起一些家族的不满?”】
【楚世昭心中一紧,他明白吏部尚书这是在给自己挖坑。】
【还未等他回答,永晋帝便看向他:“世昭,你对此有何解释?”】
【楚世昭镇定自若地说道:“父皇,当时情况紧急,若不采取强硬手段,洪水难平,灾民受苦。那些豪绅为一己私利,不顾百姓死活,煽动闹事,儿臣若不果断处置,恐生大乱。至于家族不满,儿臣相信,只要是为了大周江山社稷,为了百姓福祉,他们会理解的。”】
【永晋帝微微点头,似乎认可了楚世昭的回答。】
【但这时,朝堂上却有大臣站出来附和吏部尚书:“四殿下虽出发点是好的,但此举确实可能影响朝廷与一些家族的关系,还望陛下三思。”】
【楚世昭陷入被动,朝堂上众人对他的态度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对于这次的推演结果,楚世昭稍微思索片刻,便找到了问题的所在。
自己先前一心只想着救助灾民,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牵扯到朝中很多大臣的切身利益。
看来,他必须要提前考虑一下如何应对这些潜在的反对声音才行。
【同样是在城门口,楚世昭面对楚世虞和楚世仁的寒暄,笑着回应:“三哥、二哥,此次救灾能顺利完成,多亏了二位哥哥在京城的支持,世昭感激不尽。”】
【楚世虞和楚世仁微微一愣,没想到楚世昭会主动提及此事,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进入皇宫御书房,楚世昭面见永晋帝,详细汇报救灾情况。】
【一旁,吏部尚书刚想开口,他便主动说道:“父皇,此次救灾过程中,确实遇到不少难题,尤其是当地豪绅的问题。”】
【“儿臣当时处理得可能有些仓促,回来路上仔细思量,觉得应该先安抚好这些家族,再做处置。”】
【“只是当时洪水危急,儿臣一心只想尽快解决灾情,疏忽了这一点,还望父皇恕罪。”】
【永晋帝听后,脸色缓和:“你能认识到这点,便不算错。日后做事,多考虑周全些。”】
【吏部尚书见状,本想开口指责,却找不到合适理由。】
【这时,楚世昭又说道:“父皇,此次救灾能成功,也离不开朝中各位大臣的支持,世昭在此感谢大家。为表心意,世昭愿将此次救灾中节省下来的部分物资,捐赠给朝廷,用于其他地方的建设。”】
【此言一出,朝堂上不少大臣对楚世昭的态度有所转变,觉得他懂事、顾全大局。】
【然而,三皇子楚世虞却突然说道:“四弟如此慷慨,只是不知这节省下来的物资,账目是否清楚?”】
【楚世昭:“三哥放心,所有账目都详细记录,随时可查。”】
【楚世仁也在一旁阴阳怪气:“但愿如此,别到时候出了什么差错,让大家看笑话。”】
【楚世昭依旧镇定:“二哥若有疑虑,可派人去查,世昭随时配合。”】
【尽管楚世昭应对自如,但朝堂上的暗流涌动依旧存在,各方势力对他的警惕并未完全消除。】
这一次,楚世昭虽然靠着主动认错和示好缓解了朝中那些大臣的敌意。
可是,对于自己那两个哥哥的刁难,却还是让不少人内心生疑。
看来,若想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他还得想办法转移这两个家伙的矛盾中心,让这两个家伙无法一直针对自己才行。
【在城门口,楚世昭看到楚世虞和楚世仁后,快步上前,拉着楚世虞的手说道:“三哥,此次晋阳救灾,我遇到了不少困难,全靠您之前给我给我提供的那批物资,才让我顺利解决了不少问题,真是多谢您了。”】
【楚世虞一脸错愕,但又不好否认,只能笑着说:“四弟客气了,都是为朝廷效力。”】
【接着,楚世昭又转向楚世仁:“二哥,听闻您在京城一直关注着晋阳灾情,弟弟我真是感激不尽。要不是您的支持,恐怕我现在还在泥浆里泡着呢。”】
【楚世仁尴尬地笑着回应:“应该的,应该的。”】
【进入皇宫御书房,楚世昭汇报完救灾情况后,诚恳地对永晋帝说:“父皇,此次救灾能成功,功劳什么的其实并不在我。特别是二哥和三哥,他们这次可是给了我很多帮助呢。”】
【楚世昭说,“儿臣建议,等此次事情过后,父皇可对他们进行嘉奖,以激励更多大臣为朝廷效力。”】
【永晋帝听后,满意地点点头:“你有心了,此事朕会考虑。”】
【吏部尚书站出来,正想说话,楚世昭抢先说道:“吏部尚书大人,此次救灾过程中,我参考了您之前写的关于水利治理的文章,受益匪浅。按照您文中的方法,在修筑堤坝和开凿河道上节省了不少时间和人力,真是帮了大忙。”】
【吏部尚书一愣,随即露出笑容:“四殿下能学以致用,是好事。”】
【朝堂上其他大臣见楚世昭如此懂得拉拢人心,对他的印象也逐渐改观。】
【这时,有大臣站出来夸赞楚世昭:“四殿下此次救灾尽心尽力,又如此谦逊有礼,实乃我朝之栋梁。”】
【三皇子楚世虞和二皇子楚世仁见状,虽心中不满,但也不好发作。】
【然而,在退朝后,楚世虞和楚世仁依旧觉得楚世昭威胁太大……】
随着推演结束。
楚世昭虽然看似所有的事情都做的滴水不漏,赢得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好感。
可他越是这样,越会让楚世虞和楚世仁俩人不爽。
看来,除了朝堂上,别的地方,他也有必要谋划一番才行。
最好是能找到这些家伙的把柄,这样一来,这些家伙就算是看不惯自己,恐怕也会因为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对自己动手了。
【在前往京城的路上,楚世昭提前安排心腹,分别给楚世虞和楚世仁送去密信。】
【给楚世虞的信中,楚世昭暗示楚世仁在暗中与一些势力勾结,企图争夺太子之位,并且在救灾物资分配上,故意打压楚世虞的势力。】
【给楚世仁的信中,则称楚世虞在私下里与一些外邦势力有来往,意图不轨,还在朝堂上准备联合大臣对付楚世仁。】
【到达京城后,在城门口,楚世昭依旧热情地与楚世虞和楚世仁寒暄,但能感觉到两人态度有些微妙的变化。】
【进入皇宫御书房,楚世昭汇报救灾情况时,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何巧妙应对各种难题,同时不经意地提及在晋阳发现了一些关于外邦势力蠢蠢欲动的迹象。】
【永晋帝听后,脸色凝重:“此事你可调查清楚?”】
【楚世昭回答:“儿臣只是发现一些端倪,还在深入调查中。不过儿臣觉得,此事关系重大,需引起朝廷重视。”】
【朝堂上,大臣们听闻此事,纷纷议论起来。】
【楚世昭注意到,楚世虞和楚世仁仍旧目光闪烁】
【这时,楚世昭又说道:“父皇,此次救灾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些朝中大臣与地方势力勾结,谋取私利。儿臣已掌握了一些证据,但考虑到朝廷稳定,还未声张。”】
第200章 回京述职,永晋帝的改变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大臣们人心惶惶,纷纷表态自己与此事无关。】
【楚世昭接着说:“儿臣相信,大多数大臣都是忠心于朝廷的。只是希望大家以后能洁身自好,共同维护我大周的稳定。”】
【永晋帝点头:“你做得对,此事朕会派人彻查。”】
【退朝后,楚世虞和楚世仁各自回到府中,都在思考对方是否真的有不轨之心。】
【楚世昭则安排人手,继续收集楚世虞和楚世仁的把柄,同时与一些中立大臣交好,扩大自己在朝堂上的支持力量。】
楚世昭这次的推演,大方向上没有任何纰漏。
通过制造矛盾,成功离间了楚世虞和楚世仁,并且利用外邦势力和大臣勾结的话题,转移了朝堂对自己的注意力,同时树立了自己为朝廷着想的形象。
可他也清楚,这只是初步的成果而已,若是想进一步巩固,还得再添一把火才行!
【在前往京城的途中,楚世昭除了给楚世虞和楚世仁送密信制造矛盾外,还安排心腹与一些与楚世虞、楚世仁有利益冲突的大臣接触。】
【到达京城后,在城门口,楚世昭与楚世虞、楚世仁寒暄时,故意透露出自己掌握了一些关于他们的秘密,但又不点破。】
【进入皇宫御书房,楚世昭详细汇报完救灾情况后,呈上一份关于外邦势力的详细情报,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
【永晋帝看后,十分赞赏:“世昭,你考虑得很周全。此事就交给你去处理。”】
【朝堂上,楚世昭趁热打铁,提出一些改革建议,朝中臣纷纷表示支持,而楚世虞和楚世仁因为彼此猜疑,无法联合起来反对。】
【在讨论改革建议的过程中,楚世昭巧妙地将话题引到楚世虞和楚世仁身上,暗示他们在某些事情上的不作为或者有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