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的人物亲密度就被桓奕刷爆了。
没错。
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刷爆了。
对方几乎是隔三差五就主动找自己的人物进行互动,进行交流,有时候谈话立场处于一条线上,就会涨亲密度。
有时候,送相应的礼物,楚世昭喜欢的礼物,也会涨亲密度。
于是,当界面上弹出来一系列他和桓奕之间的亲密行动时,楚世昭当场麻了。
他也是被反向攻略了。
当时,楚世昭也主动对李凤宁发起攻势过,毕竟楚世昭心里还是图李凤宁的强度,图李凤宁的美貌。
但是老楚说句良心话,这种亲密度真的很难涨。
后面就懒得操作了,顺其自然,反而亲密度一点一滴地涨上去了。
可谁能想到,这一次轮到别人的反向操作,他楚世昭被桓奕疯狂输出了。
几乎每天桓奕都会主动找他提高亲密度。
由于是夫妻关系,所以一到夜间行动回合,就得在一个府邸上,每天一起看看月亮,一起小酌一杯,亲密度就会自然产生涨幅。
后面亲密度被桓奕刷爆了以后。
他就被对方给顺势逆推了。
不是,你们凉州人都是那么野的吗?
因为不爽,我就造你的反。
因为拳头大,我就揍你的人。
因为喜欢,我就倒推你?
而之所以楚世昭能判断出来,还是因为李凤宁和桓奕的态度很明显。
喜不喜欢和主不主动有很大的关系。
不喜欢就是不主动,而且是一直不主动。
喜欢就是主动,哪怕有再多的事情也会主动。
李凤宁一开始就不主动,找楚世昭都是有事才找,没事就不找,可是后续关系走高了,李凤宁的黏人程度根本不低的。
只是不喜欢,所以不黏人。
最早楚世昭感觉桓奕可能是政治婚姻,被迫决定那么做的,就是因为她的做法功利心太明显了。
就差写着‘老娘就是要帮你登基’这一行字。
所以楚世昭觉得,桓奕想要当皇后的想法更大,而不是对方喜欢自己才愿意帮助自己。
可现在,楚世昭改变看法的主因也很简单,桓奕放着那个权倾朝野的二哥桓节不要,一路都这么跟过来,天天还跑过来和他的人物互动。
那他妈的每天恨不得想挖空他的身体,你似乎有点太虎了。
查了一下记录,自从亲密度在不断地交际中涨到了90点以后,桓奕已经在短短的一个月操作回合内,平均一天申请三次交互行为。
合着,你一天没事干就来榨老子的啊?
你这种强度,我早晚成人干啊!
桓奕倒是不以为然。
本身她就对楚世昭挺有好感的,被楚世昭拒绝了,反而是激起了桓奕的好胜心。
所以一门心思都想着怎么拿下楚世昭了。
简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有事没事就跑过来给楚世昭送点礼物,遇到困难就会去安抚楚世昭。
她就搞不太懂李凤宁到底当初是怎么和楚世昭好上的。
这女人优秀在哪里?
大家都是豪强出身。
就说出身的话,也都差不多。
实力方面,桓奕感觉她们桓氏可能还要更强一些,桓节所掌控的凉州军团,理论上最高可以指挥高达十万之众,只是很多部曲是别人家的,内部瓦解的话,就不好说了。
常态状态下,桓节可以动用两万带甲凉州军士,七千轻骑兵和三千重骑兵。
晋阳这边实力也差不多。
数值上来看。
李凤宁是一个优秀的将领。
可她桓奕在两位兄长的耳濡目眩下,内政和智谋数值都很高,能力上也并不逊色于李凤宁。
想到这里,桓奕觉得自己好像没必要和李凤宁比。
当下是做好自己,给楚世昭当好贤内助。
不过
她这个夫君,对普通百姓的吸引力好像强的过分。
桓奕看到了一个非常离谱的内容。
那就是民心。
她很少看到一个地区的民心能达到八十点的数值,而根据【大帝成长计划】里的情况来看。
八十点民心,可以让百姓发自肺腑地尊重你,拥戴你,在招募士兵的情况下,会额外招募两成的兵力。
可谁能想得到,民心高了,地方大族叛乱,这些百姓都会自发地愿意出力来帮助你。
大部分人其实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跟大族作对,是要让自己丢了性命的。
如果是之前的民心,这些百姓肯定不会为了朝廷和地方大族搏命,而楚世昭偏偏就做到了。
不是这个民心,鲁郡的这波叛乱,其实楚世昭想要平叛是很吃力的,因为楚世昭麾下的这批官吏,在鲁郡都是没有根基的状态。
她和她的哥哥桓盛都是凉州人,是很难得到支持的。
而凉州的民心则是仅有二十点,大周王朝的公信力在凉州完全跌落谷底。
这种民心的状态下,对大周王朝的态度就是说反就反。
正因如此,楚世昭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把鲁郡的民心拉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在桓奕看来,还是一件蛮离谱的事情。
这连带着楚世昭麾下的官员推行他想要推行的政策都比其他地区要方便的多。
本着好奇的心,桓奕查了一下整个大周全境的民心,平均民心为四十点,鲁郡的民心高出了其他地区足足一倍。
莫非这就是她的这个夫婿身上的特殊之处吗?
第39章 桓节留下的政治‘遗产’,楚世昭统御山东!
由于【大帝成长计划】的模拟推演和现实的情况息息相关。
所以楚世昭的对策,自然不能考究正常游戏那样,为了追求强度而忽略了基础。
像那种策略模拟类的游戏,完全不需要考虑什么民心不民心,百姓就是一串数字。
只要把不满的人全部杀掉,那就不存在对你不满意的人。
只要把不识字的人全部解决,那就只剩下识字的人了。
当然,历史上那些真正的统治者,在统治时间久了以后,大部分帝王的心态也是如此了。
就如同那句话——“死一万人是个数字,死十万人百万人也是个数字。”
楚世昭还是有良心的。
主要是模拟推演结束了,还能融合记忆,你真让他看到在自己的统治下,劳苦百姓血流成河,对着他唾骂的场面,他确实很难扛得住。
所以楚世昭入主鲁郡以来,大部分时候都是舍弃了经济,宁肯自己让利出来,也优先考虑当地方百姓的生计。
而且先得让百姓们吃饱饭,他们才能有长远发展的能力,以古代的生产力来看,贤明的君主应当以人为本。
民心高了,人口就能往上涨,人口多了,生产力就能提升,经济转化率就高了。
何况,楚世昭这一次遭遇地方大族的反扑,便是通过高额的民心稳住阵脚。
他第一没有凉州军团那么强大的战力,第二没有晋阳那边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全面又均衡的状况。
在短期内,不可能出现太大的爆发。
按部就班下来,也拼不过别人,那就只能朝着一个方面往死里提升。
因此楚世昭选择了民心。
【在楚世昭简单而又直接的治理下,鲁郡的民生进入了活跃状态。(该状态下,经济发展提高两成。)】
【从南方叛乱落难而来的名士何浊来到了鲁郡,看到了地方上井然有致的生产状况。】
【大为惊异地感叹道:“这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啊——”】
【由于你身为大周皇室,你对忠于大周皇室的士人吸引力提高了,由于你在鲁郡良好的表现,你对流民的吸引力提高了。】
【广威二年三月,你在鲁郡招募军士,鲁郡人大多各地奔赴,你收纳了12392名鲁郡人为鲁郡的新军。】
【同月,在长安的桓节和关中名士的冲突愈发激烈。】
【皇甫坚和卢恩存在客观上的联姻关系。】
【不少关中名士拉拢皇甫坚,并将他视为凉州上士,在多方的撮合之下,皇甫坚的立场慢慢出现了动摇。】
【桓节在废了楚世煦的皇位后,立了尚且只有七岁的楚世驹为皇帝,面对幼主,他多次提出了想要改革大周王朝的政令之策,结果大多都以‘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缘由被其他士人们所推脱。】
【很多士人本就不满桓节在长安之中的地位,也发现桓节实际上是不敢真正地大开杀戒,这让双方的冲突愈发激烈。】
【桓节已然察觉到在久居长安过后,本来以他为首的凉州将领在内心之中出现了间隙。】
【他虽然是台面上权势最重之人,但是只要和这些士大夫讲道理,他就很难将这份权势展现出来。】
【唯有动用兵权,才能发作应有的效果。】
【只是,一旦真正地大开杀戒,那就真的走上一条没有回头的绝路了。】
【毕竟他夷灭韦氏、废立皇帝、借助密诏排除异己更多的是立威,加深自己在长安内的根基。】
【可如果一直滥用兵权,肆意捕杀长安之中的士大夫,必受天下士人的反噬。】
【广威二年四月,皇甫坚对桓节提出的变法产生了质疑,他认为眼下大周王朝最应解决的问题是南方四起的蚁贼,并非是改革朝廷之中的政策。】
【同月,段琦向桓节请示,他想要回到凉州,继续为大周戍卫边塞。】
【段琦是凉州名门之后,他察觉到了朝野之中的微妙变化,以及皇甫坚态度上的倾斜,要是继续混淆于当下局势,势必是要折损人马。】
【他带来的兵马,大多是段氏自家的部曲,很多人都姓段,要是折损在了长安的内乱之中,是得不偿失的。】
【广威二年五月,桓节意识到了局势上的敏锐变化,认定自己成为了皇甫坚博得名望的垫脚石,一方面皇甫坚借助他入京一事迅速取得了地位,一方面关中士族为了对抗他,不断地拉拢一定程度上更亲近于关中的皇甫坚。】